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他跨进人生的第七个年头,哺育他成长的家庭和宫廷发生了巨变。
这年二月,他的祖父李昪病逝。三月,他的父亲李璟继承皇位。李璟为了息兵止戈,保持太平,改元“保大”。
李璟称帝,儿子们的政治地位也水涨船高,王子变成了皇子。然而,这种身份上的变化,竟给从嘉带来了不幸,这个生长在锦衣玉食家族里的孩童,因为生就一副阔额、丰颊、骈齿、重瞳的非凡相貌,从而无端遭到长兄弘冀的冷漠和猜忌。
李弘冀为人沉厚寡言,却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当年后周军队攻占广陵,吴越也入侵常州,李弘冀驻守润州。他慨然决定与诸将同守润州,拼死一战,绝不独生,全军上下士气大振。
面对强敌,前军连续战败,李弘冀反而越战越勇,在稳固润州之后又解了常州之围,大破吴越军。李弘冀考虑到局势危急,不知道对方还有什么举动,就下令把一万多俘虏全部在辕门前杀死,全军为之振奋。
随着多次战争的胜利,弘冀在军中的威望远远超过了外镇洪州的叔父景遂。于是李璟立他为太子,调回金陵参决政事。可是,李璟又常说要将皇位传给晋王景遂。弘冀暗起杀机,派人收买景遂身边的侍从袁从范,趁景遂打球口渴索浆之机,用毒药将其毒死。
为了免遭来自弘冀的杀身之祸,从嘉自少年时代起,就自甘寂寞,将功名利禄视为身外之物,对于军国大事尤其退避三舍。为此,从嘉自号钟隐,别号钟山隐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
李煜曾在卫贤的《春江钓叟图》上题过两首《渔夫》词:
浪花有意千里雪,
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
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
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一壶清酒,一根鱼竿,纵使一身尘灰,有花为伍,有酒作伴,也是快活似神仙,世上如此自由的能有几人?
两首《渔夫》将李煜渴望自由的心情烘托得淋漓尽致,可命运就是捉弄人,李煜本是风流多情种,却又偏偏错生帝王家,这是他的宿命,逃不掉。
李煜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就是说门牙重叠,另外有一只眼睛里长了两个瞳孔其表字“重光”便由此而来。古人认为这是帝王或圣贤才有的长相。其实按现代医学来解释,这是牙齿和瞳孔同时存在畸形,通俗的理解就是龅牙兼早期白内障。
非凡的长相不仅散发着一股奇异绝美的身影,而且更是帝王之相的象征,从嘉从此成为太子弘翼的劲敌。不喜争斗的他只能逃向书屋,逃向他的精神家园。两首《渔父词》渐渐地打消了弘翼心中的担忧。
公元954年,从嘉跨进了人生的第十八个年头。就在这一年,从嘉与南唐开国老臣周宗的长女、十九岁的娥皇喜结秦晋之好,建立了伉俪情深的恩爱家庭。
这天,南唐首都金陵城中鼓乐喧天,煞是热闹。男女主角就是后来著名的南唐李煜与大周后,说起这位周后,端的是国色天香,冰肌玉骨。不但是精通史书,能歌善舞会乐器,而且是一代赌后兼服装设计师,正是这个美眉制定了中国纸牌的游戏规则,当时称为叶子格,后世遂广为传播。而由她设计的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朵之装,更是成为当年最流行的春装而风靡江南。读史自此,不禁长叹:娶妻如此,夫复何求?
在封建时代,君臣为子女联姻,向来都是政治行为,从不考虑当事男女是否钟情。这种强制的结合,与其说是婚配,不如说是双方家长为扩大、巩固家族权益而缔结的同盟。这是没有爱情、悖于道德的痛苦姻缘!
然而,对从嘉和娥皇的婚姻来说,却是巧发奇中,求凰得凰。因为善诗词、精书画、知音律的从嘉和通书史、能歌舞、工琵琶的娥皇,婚后都惊奇地发现:对方在才艺上是自己最理想的伴侣和知音。二人结发,可谓珠联璧合,天从人愿。是相同的志趣和执著的追求,使他们心有灵犀,声应气求,引发成炽热、深沉的爱情。
娥皇盛于容貌,颇有传说中洛神的风姿。她凤眼星眸,朱唇皓齿,冰肌玉肤,骨清神秀,不管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扫蛾眉,都像出水芙蓉那般富有魅力,令人顾盼不暇。在从嘉的眼里,娥皇就是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西施转世。初次见面,娥皇就在从嘉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娥皇的容貌、装束和意态,像影子一样朝夕与他相伴,须臾也难以分离。娥皇每次回府省亲,从嘉便整日愁眉紧锁,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直到娥皇回到宫里,他才心安神定,笑逐颜开。有一年中秋佳节,娥皇探视双亲归来,彼此还没来得及嘘寒问暖,从嘉便兴冲冲将他在此期间写的一首《长相思》送到她的面前:
一重山,
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
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与娥皇的婚配,不仅为心情孤独、苦闷的从嘉增添了新的生活情趣,而且也为从嘉的生活带来了新的转机。出生在富贵门第的娥皇,除了潜心经史百家之外,还留意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嫁给从嘉以后,夫妻二人在切磋深奥学问之余,还探研高雅的琴棋技艺,使双方的学识和才艺不断长进。
娥皇精通音律,曾与后主雪夜畅饮,娥皇举杯请后主起舞,李煜说:“若要我起舞,除非你能为我新谱一曲。”娥皇随口吟唱,挥笔而就,写成《邀醉舞破》,又创作有乐谱《恨来迟破》,在南唐颇为流行。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至五代时,因兵乱失传。李煜曾搜寻到残谱,命宫廷乐师修缮,但不尽如人意。周后考订旧谱谬误、增删调整,整理为新曲,并以琵琶弹奏,“清越可听”。内史舍人徐铉通晓乐律,就将新谱出示南唐乐师曹生,问:“法曲节奏柔缓,此曲旋律急促,是怎么回事?”曹生说:“旧谱确实较为缓慢,宫中有人改订过,新曲节奏急促,恐非吉兆。”
李煜出生南唐深宫,自幼受皇宫亲眷、宫人爱宠,因而尚奢侈、好声色。李煜曾用嵌有金线的红丝罗帐装饰墙壁,以玳瑁为钉;又用绿宝石镶嵌窗格,以红罗朱纱糊在窗上;屋外则广植梅花,于花间设置彩画小木亭,仅容二座,李煜就和爱姬周氏赏花对饮。每逢春盛花开,就以隔筒为花器插花,置于梁栋、窗户、墙壁和台阶上,号为“锦洞天”。每年七夕生日时,李煜必命人用红、白色丝罗百余匹,作月宫天河之状,整夜吟唱作乐,天明才撤去。
显德六年,据说太子李弘冀看到景遂的鬼魂,于是惊吓而亡。
李弘冀死后,钟谟以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为由,上疏请立纪国公李从善为太子。李璟大怒,流放钟谟至饶州,封李煜为吴王,以尚书令参与政事,入住东宫。
公元958年,李璟实在抵挡不住三年来柴荣的御驾亲征,加上南唐又遭遇大旱和蝗灾,只好上表自请传位太子,划江为界,把江北之地尽献后周,同时削去帝号,用后周的年号来纪年,把南唐变成了后周的附属国。
二十五岁的李从嘉阴差阳错地从父亲手里接过了这个烂摊子,并且让这个摊子变得更烂。
公元961年,他登基的那天父亲给他改名李煜,“煜”是照耀的意思,也许李璟希望儿子的异相能像舜帝那样光耀千古、去照亮南唐晦暗的前程吧,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南唐灭国的命运。
同年九月,李璟病逝,本来就对治理国家毫无兴趣的李煜,又亲眼目睹了叔叔与哥哥之间的皇位争夺,厌倦更甚,加上南唐自三年前在后周帝国的大举攻击下就已经上表称藩,江北土地尽行割让,此时与更加强大的宋帝国为邻,亡国压力无时不在,这个皇帝显然当得很不愉快。
李煜即位以后,娥皇被立为皇后,史称周后或大周后。
李煜长相奇特,却没有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作为儿子他孝顺随和,作为国君却优柔多疑,更多时候,他像个放荡不羁的愤青:性骄侈,好声色,喜浮屠,为高谈,不恤政事。和所有文人雅士一样,他迷恋词赋、笙箫、醇酒、美人……
在这期间,李煜已经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长子仲寓,在他即位之前出世,天资聪颖,再加上家学濡染,自幼就喜爱文艺。次子仲宣,小仲寓五岁,在他即位之后降生,比仲寓更加聪慧,三岁始读《孝经》,过目成诵,熟背如流,不差一字。又酷爱音乐,每逢听到琴师演奏,无不驻足聆听,凭借曲调就能审辨五音,随着琴声哼唱。年纪虽小,言谈举止却合礼度。出席宫廷宴会,爱向文人雅士问学,按照长幼尊卑揖让进退,如同成人。由于他识书达理,才智早熟,颇得李煜偏爱,处理国事之暇,常把他放在膝上,耐心地为他授业解惑。这兄弟二人,不仅是李煜和娥皇的爱情结晶,而且是南唐的希望和未来。因此,李煜即位后分别封他们为清源郡公和宣城郡公,殷切望子成龙,从而殚精竭虑,养之、教之、爱之、责之,使这个书香兼帝王门第充满了天伦之乐。
可惜,好景不长,乐极生悲。在仲宣四岁这年(公元964年,北宋乾德二年),娥皇突然病倒在床,久治不愈。李煜对她牵肠挂肚,关怀备至。每日定时探询,嘘寒问暖,审药查食,入夜还连续多日和衣守候在病榻旁,热切盼望娥皇尽早康复。
遗憾的是,与李煜的意愿相反,娥皇的病情非但不见缓解,反而日益加重,病魔将她折磨得形体枯槁,神态木然,终日昏睡。忧心忡忡的李煜,情绪也随着娥皇的病情而日益恶化:从希望到失望,又从失望走向绝望。恰在此时,一位风姿绰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