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反抗军们也是用血的代价,研究出了这套战术。因为游击部队存在着兵员素质和后勤的两个大问题,我们是劣势的部队,就不能和优势敌人硬碰硬,更要避免以劣势部队主动进攻。

    优秀的游击战指挥官,会因地制宜的引诱敌人,并在合适的时机展开作战。

    我倒是认为,这款游击战战术,它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即便是放在集团军规模乃至方面军规模的战役,都是可以应用的。这是能否用得好,需要指挥官的指挥能力。”

    波诺马连科面色凝重,他完全听明白了别列科夫将军描述的这套理论,这难道不就是诱敌深入包围歼灭的战术么?

    但这种诱敌深入战术更为聪明。什么样的敌人最好打?当然是缺乏给养疲惫不堪的敌人。如果能把敌人累得气喘吁吁,己方养精蓄锐的部队一拥而上,胜利简直是必然的。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上有对类似情况的描述,只是又哪个学校里出来的“军事专家”能完美的灵活应用所学的军事理论。

    何况这套“特别的诱敌深入战术”,要实现它很是苛刻,首先战术的第一道策略,简直就是错误。

    波诺马连科是上过军校的,学习过正规的集团军规模部队的指挥。

    当时代进入到二十世纪,战争变成国家间实力总对决,战场宽度可达数百公里,双方甚至能投入一千万作战兵力,步兵师排着队,战线犬牙交错密不透风。

第1681章 斥责() 
    要调动数百万人进攻,极其考验最高指挥官的能力。就算指挥官能力拔群,也不可能给每一个士兵下达周密任务,最多也是给师长下命令。兵力多通常意味着实力强劲,但若指挥层出了问题,严密的防线就出现破绽,庞大军队容易各自为战,即被各个击破。

    阵线避免稳定,战壕必须深挖,地雷必须多埋。主动后撤造成诱敌深入,若操作不当就满盘皆输。何况摊上个对军队主动撤退暴跳如雷的统帅斯大林,波诺马连科很清楚曾经的西北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是死因,主动撤退是不能撤退,就算有着更大的谋略也不能撤。

    当然,集合戈梅利战役时期的资料,别列科夫将军就是用“违规”的战术,逐个鲸吞了成建制的德军部队,而令人细思极恐的事,他指挥的部队以夸张的机动性做出极其复杂的战术运动,才取得了成功。

    如今的苏军,有那支部队拥有如此强组织度?呸!新组建的步兵师,一万名官兵能死守岗位,逃兵数量能够微乎其微,那就是奇迹了!

    本时空的大国作战,普遍选用简单高效的“钳形攻势”。

    波诺马连科也是认为“钳形攻势”就是万能战术,它战术目的狠毒,也不需要复杂的战术任务。真正能决定战役成败的,也在于敌我双方,谁能够最先胜利完成钳形攻势,将对方包围歼灭。

    他寻思了一会儿,缓缓说:“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最终消灭敌人,只要构成一个严密的包围圈,就成功了。至于如何造就包围圈的结果,也许不必拘泥于一种战术。”

    “是的。”杨明志肯定道:“我认为,袭扰战、炸铁路、打伏击,等待小规模的破坏行动,只能令游击区自保,最多是支援友军作战。您现在认为,通过大规模的小型破坏,能达成量变成质变的目的,是比较难实现的。想要取得胜利,还是要打大规模战役。”

    “这……您这么说,我糊涂了。”

    “并不难懂嘛。”杨明志一脸认真的说:“当游击队非弱小时,频繁的小规模破坏是最佳手段。不但打击敌人,还能通过缴获各类物资满足自己生存需求。”

    “对,大部分游击分队就是这样的战术,也只能这样作战。”

    “当部队的兵力扩充到一定程度,就应该主动出击以应对新形势。但敌人也会展开大规模的围剿行动,难道要像正规军那样建构防线,去打阵地战?那是不可取的。我们要把敌人引诱尽量,待其疲惫时在猛烈进攻。整个戈梅利战役,我们奉行的实际是这样的战术,直到进攻列奇察之前,我们的损失远小于德军。但是您……”

    说起来,是谁下令了部队强行进攻列奇察?就是这位波诺马连科下令,萨林奇金和耶夫洛夫认为必须无条件执行。

    既然波诺马连科就在这里,杨明志情不自禁绷起嘴,说出自己的矛盾与纠结。

    针对列奇察的战斗可是整个戈梅利战役期间,战斗最为激烈、己方伤亡最为惨烈的战斗。杨明志站起身,就对着办公桌笔直的站着,目光直视波诺马连科本人。

    “您命令我们进攻列奇察,以支援北方作战的友军,就结果来看我们完成了任务。”

    “是的。”

    “为了这一战,我们第63集团军损失惨重!甚至……甚至把家底都快赔进去了。”说到了激动处,杨明志甚至双手扶着桌子,伸着脑袋一副苛责的姿态。

    “我们的部队中,有一万两千人最为精锐。在七月上旬和德军634师的血战中,精锐部队战死了一半!我们上报了部队面临的巨大问题,但您在这个时候认为游击运动面临了巨大优越战机,遂派遣各路大型游击队介入战斗。

    您说您昨日和茨冈人、红十月的两位大队长相谈甚欢,可是您也必须清楚,正是因为您的决定,将已经高强度战斗了四个星期的我们拉上战车。

    我绝非是反对友军主动进攻,如若在错误的时机展开进攻,就会造成恐怖的损失。

    尊敬的总指挥同志,我现在就站在您的面前,我不得不告诉您,因为我们第63集团军基本丧失了全部精锐,不得不全面武装起妇女和儿童。这些所谓的新兵严重缺乏战斗力,他们只能针对游击区自我防卫。至于想要继续进攻,已经没有实力了。

    既然您认为我是同级的朋友,那么我就以挚友的立场告诉您。

    您错了,而且错的很严重。”

    “你……”

    波诺马连科一直是笑呵呵的,现在的他真是浑身难受。

    这不对呀!领袖和国防委员会,贺电叠起来都有一厘米厚了,明明是一场小型战役级别的胜利,到了别列科夫将军嘴里,就成了重大失败呢?

    他气不过,压着内心的不悦,反驳说:“斯大林同志都定性了,那是一场战役胜利。”

    “是啊,难道您不觉得为了胜利,让苦心经营一年的庞大游击区伤亡惨重,对全联盟的游击运动有帮助吗?您好好看看数据,参战的各个游击部队,谁的伤亡最惨重,谁的战果最大,杀敌与损失的比例谁最悬殊?

    您以为茨冈人和红十月大队战斗力很强,实际非常有限。他们严重缺乏攻坚能力,人数是近乎一万人,基本都是轻步兵。他们严重缺乏反坦克能力,所以当德军371师参战,那可是德军第100军集中了大部分装甲车的部队,简单的冲锋,就把两个游击大队的战果冲得七零八落。就是这个原因,我们不得不在列奇察和德军拼得基本失血休克。

    您以为我们损失多少?参与守城的兵力相当于三个整编步兵团,当我们撤离时,仅有不到三千人。

    而这三千人,就是我们最后的主力了。”

    “的确,你们伤亡很大,所以我紧急调派同样实力雄厚的科夫帕克部队增援。或许我真是操之过急了,可是科夫帕克出动了六千生力军,他们的到来实实在在帮助了你们。”

    杨明志觉得这番说辞更是一个槽点,这便摇摇头:“什么叫做实力雄厚?恕我直言,科夫帕克所部,他们除了一腔热血,也就剩下一些微不足道的烧火棍了。”

    “他们确实取得了巨大战果!这是举世瞩目的事实。”

    “我承认!只是您真的了解那支部队么?当我初次和科夫帕克见面,他们的部队的确兵力雄厚,武器装备十分落后。一百人才有一挺机枪,最基本的步枪倒是满足了,弹药方面十分匮乏。他们是轻步兵,也是只能保证最基本战斗力的轻步兵。他们丝毫没有攻坚能力,更无能力对付坦克装甲车。”

    说到这里时,波诺马连科脸色已经变得难看,即便是会激怒这个人,杨明志已经决定,此事关游击运动大业,今天就是要得罪一下他。

    “科夫帕克的奔袭取得重大胜利,这场胜利我们出力巨大!当这六千人抵达后就立刻更换武器装备。

    我送给他们三百挺机枪,保证每个班拥有一挺。我赠予他们的子弹超过一百万发!

    除此外,他们也获得了RPG和无后坐力炮,甚至拥有火箭炮小组。如此豪华的火力,恐怕已经超越普通正规军部队。

    即便如此我认为他们依旧战力不足,遂将我认为最精锐的侦察兵八十人编入其中,甚至是英雄狙击手斯佩洛斯金娜同志。

    这才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原因,可即便如此,科夫帕克伤亡也不小。您稍稍想想,假若他们就靠机枪支步枪和匮乏的弹药,能有多大作为?或许他们可以暂时取得胜利,因为缺乏后劲,其结果恐怕是全军覆没。”

    杨明志是无意,其所言在波诺马连科看来,就是直指他在五月份下令第17旅搞的局部反攻,那是一次惨烈的失败。经历失败的游击旅残部在别列科夫将军的训练下参与到漫长戈梅利战役,战斗力的确大幅上升。

    不管怎么说,戈梅利战役确实是可圈可点的胜仗,因为它出现节点是精妙的,可观上造成了整个北方战局的重大利好。

    波诺马连科亦不想抬杠,免得别列科夫再生气咯。

    他站起身,面有愧色:“过去的战役,我是有些欠考虑。”

    “对不起,刚刚我言语激动了。”杨明志深鞠一躬,态度依旧不变。

    “不碍事,列宁教导人民,要抽出时间学习。我的确需要学习,我接受您的批评。”

    杨明志定了定神,故作谦逊的说:“有些话我不知该不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