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快要中午了,今日阳光明媚春风习习,气候愈发的暖和。
别尔斯基自己的家境比较富裕,所以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相机。对于未来,在其大学毕业后注定会被组织分配到某个机关工作。
苏联的各种大学不仅仅要教授本时空最高深的科学技术,在思想领域方面则完全被马哲占领。别尔斯基还不是苏共党员,作为共青团员的他还需要自身的努力奋斗,方可成功加入苏共。
这个年轻人也有自己的梦想,他希望有朝一日进入国家公务员体系,苏共也不是什么人都要,需要很复杂的学习和被考察。
如今战争爆发了,别尔斯基毅然决然响应斯大林的号召,深入沦陷区计划拉起一直游击队。
他知道,假如自己能活到战后,一系列的丰功伟绩就使得自己的起跑线很高。
青年最初是这般单纯的甚至有些功利心的想法,真的进入敌占区,所见所闻完全摧毁了其三观,现在他接触了真正的大人物,重重见闻不禁令他深刻的反思——我到底为什么来当兵。
现在,别尔斯基算是找到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为了国家报仇,为了死难的人民报仇。不是说能扛枪在前线和敌人拼命就是报仇,如今他是处在宣传岗位,向诺夫戈梅利宣传必胜、宣传英雄事迹、宣传捷报,都是抗争的形式。
别尔斯基很满意自己的工作,仿佛现在手中握着的不是相机,而是最为致命的“宣传武器”!
……
此刻的中国,好几位美国的、加拿大的记者亲赴延安。毕竟此刻的延安堪称是战火中中国的红色中心,这里一派民主、乐观、万众一心抗战的大好形象。
这个时代所拍摄的照片,人们的脸上满是笑容,对战争胜利充满了信息。只是人们的穿着实在是简陋,在这因为吃的不好,照片上的人物往往瘦似排骨。
杨明志不喜欢邋里邋遢的形象,看看今天的自己,这身军装一直很整洁。
其他两位的形象则有些糟糕,或者说穿着太随便了。
别尔斯基嚷嚷道:“同志们整理一下自己,把领子正一正,笔直的站好,我们这就拍照了!”
“瞧瞧你们俩,是工作太认真了穿着就随便点!咱们的摄影师都不乐意了。”杨明志趁机说了说,令另外两位赶紧换了一身干净的大褂。
这一举动倒是弄得别尔斯基有些不好意思的,毕竟自己只是提醒,弄得仿佛自己是在僭越的命令长官。
杨明志穿着军装,另外两位穿着俄国男人常见的淑巴大衣。大家当然不希望留给后人一股子精神萎靡的形象,这就昂首挺胸,虽然没有呲牙还是保持着一个微笑。
不过正当别尔斯基准备按下快门的时候,一件事令杨明志马上阻止了他的行动。
“怎么了长官!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准备好?”
“当然!当然!一件很重要的事!”刚说完话,杨明志鼻梁上的眼镜就利索的摘了下来。
这个零别尔斯基多少有些费解,杨明志赶紧找话搪塞:“我觉得这眼镜怕是会反光,若是照相的时候我的眼睛部位金光闪闪的,这很不好。”
“是这样吗?那就确实应该注意,果然还是长官想的周到。”别尔斯基完全没有多想,照理说戴着眼镜确实可能会反光,造成的不良干扰应该可以忽略。应该是长官对这次拍照非常重视的缘故,别尔斯基抿了抿嘴说道:“如果没有别的事我们就拍摄吧。”
快门轻轻的暗下,一阵闪光袭来。
在那个位面,拍照数码化,只有非常专业的人员还在用传统的光学相机拍摄。几十年后拍照变得无比随意,如今还是稀奇的。摄影闪光灯的突然刺激令人本能的闭眼,杨明志忍耐着这一切。
此刻他的内心里倒是非常的庆幸于自己把眼镜收起来了。
如果说今天别尔斯基拍摄的照片,最终会被放大装裱起来,挂在明斯克的战争纪念馆了。自己因为是中国人,这个身份注定成为成千上万人考究的对象。宝贵的照片会暴露非常多的秘密,假如自己是戴着这幅款式奇葩的树脂眼镜,这可如何是好。
“假如我死了,他们会不会认为我是个外星人,亦或者是穿越时空的人。假如当时我还活在人士,会不会各路记者询问我眼镜的来历……”这么想下去,杨明志只觉得后背发凉,微笑的脸颊背后是内心的紧张!
自己随身之物中,那双运动鞋和这幅眼镜,就是自己21世纪最后的两个物件了。
原本自己还有别的物件,如今早已遗失在战场上。它们或许应该被保护起来,但仔细想想,继续保护是否应该?
那可是复杂工艺制造的休闲鞋,鞋底是特种橡胶,其他部分几乎都是化纤和人造革。在21世纪这些是无比广泛的材料和无比简单的加工工艺,在当下可以说是黑科技。
或许广大的士兵以农民出身为主,他们因为无知不懂这是黑科技。而萨林奇金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或许是因为公务太多,没心思去管这些奇怪的事。虽然现代树脂的工业化运用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真正大规模发展确是在二战之后。
自己这个中国人是不可能用上树脂材料,更不说居然有人用树脂做了眼镜框还有眼镜片。
或许自己真的应该和21世纪的一切做一个切割!而且非常迫切的必须趁早做一个切割!
所以还能怎么办?这幅眼镜太重要了!除非白俄罗斯被解放后,自己才能在这个国家的某个眼镜商店买到合适的。那么自己的那双鞋子呢?看来只有一把火烧了以绝后患!
第八百章 攻坚火箭炮的战役()
拍摄任务并没有到此为止,见别尔斯基已经把镜头盖子给盖上了,就拉着里固施科夫走了过去。
“长官,还有别的拍摄任务吗?我们的胶卷还是非常有限。”
“当然。”杨明志说道:“接下来你应该去兵工厂拍摄一下,我记得几个月以来,关于兵工厂的照片也一无所有,所以接下来你就跟随兵工厂厂长。”
里固施科夫一直很兴奋,不仅仅是因为拍照是件稀罕事,更因为长官这是计划把兵工厂也拍摄一通,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
别尔斯基点头道:“长官如此命令我自然遵守,不过长官看起来就不会亲自去了,这让我有些担心。”
“一切都不要多想!你听从里固施科夫的命令即可!我的工作很忙,现在你们两位就赶紧前往兵工厂,今天务必完成任务。”
研究所内少了里固施科夫这位顾问,什么也影响不到。
整个一个上午,除却照相这个小插曲,关于单兵火箭炮的研发又解决了一些遗留问题。
吃罢了中午饭后,杨明志亦是早早回到研究所内。他的任务正是把各个研究员的成果汇总,自己进行最后的统筹与改动。
在整个研发计划中,火箭弹飞行状况的数学模型可谓重中之重。毕竟自己定下的目标的此款火箭弹的射程要达到八公里,也就是和75毫米榴弹炮的射程相当。
本着老毛子的心态,要让火箭弹飞这么远,定是要搞出个傻大黑粗的玩意,而喀秋莎火箭炮的射程也就是八公里左右。
杨明志非常清楚,自己的这些手下一直带着极大的压力进行研发设计。
火箭弹的口径限制为107毫米,长度90到100毫米,最大射程又要达到八公里。在杨明志看来,自己搞的这个武器,发射系统抄袭那个位面的PF98单兵火箭炮,弹体则是直接复制的农具107。
毕竟这款107毫米的家伙,它的研发本身就参考了苏联的喀秋莎,经过一系列的改进,体积缩小了性能却大幅度提升。
其实手下们顶多打一个下手,研究这武器的绝大部分工序还得是自己来操作。
因此这一天下午,杨明志一步也没有离开座位,直到一阵悠扬的解散号传入设计部内。
“哎呀!大部分人一天的工作看来是结束了!”伏案许久的杨明志中午有理由放松一下,挺直了腰板伸展着双臂感叹着。
见长官如此,其他人亦是有样学样的放松一番。波波夫倒是有些不乐意,严肃的说:“同志们继续工作!长官不下令解散,所有人不得放松!”
杨明志满意的笑了笑,这便抚着桌案站起身。双腿是做的太久了发酸,小腹也有些涨涨的,这下午愣是一根烟没抽,一次厕所也没去。
借助着已经亮起来的煤油灯的光亮,敲着桌案上已经完成了一大部分的图纸,杨明志不禁感慨万千。
自己的先知先觉就是最大的优势,包括这武器研发。苏联人不断的完善喀秋莎的设计,又在战争刚刚结束,拿到了德国V2火箭的大量资料。苏德两个长久的研究成功也成功被中国人拿到,经过祖国天才的科学家们的再次研发,各种类型的火箭炮和导弹交付部队。
正是因为在几十年革命战争中,吃尽了火力差的大亏。竟然在1963年,这种成本极低性价比极高的,戏称为农具的107毫米火箭炮装备部队,以后的半个世纪,风靡相当多的第三世界国家。
自己这支小蝴蝶,整整让农具107提前诞生了二十年!
杨明志估摸着,自己的研发进度已经完成了80%。仅从图纸上来看,弹体的数学模型已经很完善。推进药剂的配比与推力的计算,还有药剂储量与飞行时间的关系,弹体最终的重量,这些数据综合起来组成了一组无比复杂的方程式。
自己并非是数学家,只因为上学的时候在这方面是一定要攻坚的,使得数学能力在本位面也算是出众。而这群年轻的毛子,他们之所以能来到这武器设计局,也正是因为是相关专业。他们并非专业的武器设计专家,但数学能力亦是佼佼者。
精心的计算后,在理论上弹体是达到了设计预期,目前就剩下很多边边角角的东西要继续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