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涿詈蜕皆奖硭勒搅艘环
而结局,很显然就是周瑜坐收渔翁之利。
“如此巧妙的祸水东引,引蛇出洞,最后再借刀杀人,能将主公的计策发挥得如此行云流水,周公瑾,你当属第一人。”
一个中年男子站在周瑜的面前,虽然周瑜慵懒的躺在藤椅上,可是一点也不生气。
周瑜说道:“子纲,张家于我周家有恩,你避祸归乡,又有才能傍身,等扬州平定下来,我会亲自修书一封,举荐你为将军府长吏。”
张纮笑着说道:“这些我倒不关心,倒是你,我比较好奇。”
“好奇?我从小长在江东,你可是看着我长大的,能有什么好奇?”
张纮说道:“据我所知,你从小就古怪机灵,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可这次到江东来,反而用起了阳谋,而且这次你使用的计策之广,行事之繁杂,堪称匪夷所思。”
周瑜恍然大悟,起身走到桌案旁边,抓起一本书递给他。
“就是这个玩意儿,我从小参悟兵书,无论是姜尚还是白起,又或者孙武和张良,我都要揣摩一段时间才能领会,而自从有了这部兵书,其中玄奥千变万化,却又不失其真理,稍加糅合,便能举一反三,你拿去看看把。”
张纮疑惑的接过来,封皮非常简陋,完全不像是出自名家之手,可是翻开第一页时,明显楞了一下。
旋即惊道:“这是三十六计?这么重要的东西怎能随便交给别人!”
周瑜撇嘴说道:“你什么时候听说这是重要的东西了?”
张纮严肃的说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三十六计是大将军结合古人战役,总结的经验编纂而成,之后由其军师刘基、别驾从事荀彧审核注释,跟着交由大儒郑玄、宋宗等人复审,其上加盖印章之人,就多达二十余位,都是名声显赫的大儒智者,据传,这天下间除了大将军手中的原本,就只有交送曹操注释的临摹本。”
周瑜失笑到:“大将军的鬼话你都相信?”
张纮脸色一变,说道:“此言不可外传,大将军何等身份,岂是你我能论道?”
周瑜挥手说道:“行了,在平常大将军可是很随意的,况且你有所不知,你刚才的言论只是大将军为了显示自己的牛逼,才这样传出去的,就目前,所有少校军衔以上的官员,都获赠了三十六计,你手上这本不值钱。”
张纮还是不怎么放心:“当真?”
周瑜苦笑道:“我骗你做什么,而且原本是大将军如厕时编纂的,说不定什么时候顺手给扔了也不一定,拿回去放心看吧。”
张纮这才放心:“我拿走了你怎么办?”
“没事,李孝将军那里还有一本,你拿回去慢慢看,不用还我。”
张纮这才小心翼翼的将书揣起来,然后迫不及待的离开了。
周瑜失笑道:“在学术上,都像个孩子呢!”
张纮,在前世和张昭被统称为二张,不仅是谋士,同时也是内政专家,双数值5星神将。
张纮有四大功劳,第一个就是为孙策政权确定了堪与《隆中对》媲美的国策,明确了孙吴政权的发展方向,光是这一点就能说明他的眼界和胸中韬略。
第二个功劳就是促成了曹魏和孙吴的暂时联盟,为孙吴政权的建立和稳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第三则是协助孙权在政治、军事上巩固政权。
张纮为孙吴政权立下的第四个功劳是建议孙权建都秣陵。
不过这样说估计能记得的人并不多,相传张纮在许都时和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见过一面,张纮称陈琳的文章写得好,陈琳说道:“我的文章比起你的来,就好比小巫见到大巫一样。”成语“小巫见大巫”也由此而来。
前世官渡之战前,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堪称恶毒,骂得凶,戳到曹的痛处,竟使曹操头痛病不治而愈。
这样一个毒舌,和大儒孔融比肩的人,亲口承认不如张纮,可见张纮无论是在谋士一途,还是在文学造诣方面,都有着极高的成就。
而周瑜这次也算是捡了便宜,张纮原本是进京为官的,可惜并不被看重,整日碌碌无为,最后因为董卓之祸,不得不逃回江东。
(本章完)
第384章 神将绝技的来历()
时间还没有过多久,就听说吴名灭了董卓,这时候张纮也回不去了,只好继续留在江东,还好家族有些底蕴,在乱世中还算安稳。
之后吴名很快就放弃了司隶,将兵马全部撤出洛阳,而后将自由还给了献帝。
离开后的吴名下了两个决定,一个是出征交州,另外一个则是谋图益州,不过外人并不知道,周瑜秘见了吴名,自请出发扬州,意图说服整个扬州的诸侯。
正好周瑜说服陆绩之后,张纮听说这个曾经跟着自己的小屁孩成了谋士,也没有多想就去拜访了,周瑜的记忆力何其强大,瞬间就记起这个表舅。
说起来张纮和周瑜还有亲戚关系,只不过有些远,但是毕竟有关系,士族之间轻易不会撕破脸皮,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好吧。
所以从周瑜很小的时候,张纮就与他见过面,双方都非常的了解,二人一见面就不谋而合,一人想要大展宏图,一人正愁扬州势力复杂,多一人在旁边协助,很不错。
而且周瑜在这几年也没有闲着,他在此期间,多方打听扬州的能人,张贴布告,招贤纳士。
毕竟是出自大将军府,响应者甚众,光是1星2星战将就添了百十人,更有两位5星神将,十余4星天将投效。
哪两位5星神将,其一便是与张纮其名的张昭,在前世都属于东吴的重臣,这一世孙坚虽然还没有挂,但是屈居在袁术麾下,也不见得能成事。
至于孙策,现在正随同赵云西征呢,一路杀伐到贵霜边境,一只脚也迈入了5星神将范畴,只是吴名答应了他会提供5星绝技,让他以最强姿态进入5星范畴,不然这7年过去了,他也早该步入神将范畴了。
其实不止是孙策,还有他一批的两个将领,魏延和丁奉同样如此,他们都隐隐要突破5星了,只是一直压制着,不然他们的天赋,早在两年前就能列位巅峰武将。
孙坚和孙策的经历都被吴名改变,孙权还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呢,更不用提了。
说起张昭,其实他才是孙权麾下第一谋士,就连周瑜在名望上也比之不及,当时诸葛亮和鲁肃会面,请求孙刘两家联盟,共同抵御曹操。
鲁肃就提到了两个人,其一便是都督周瑜的同意,其二,便是要张昭首肯。
在前世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哪怕是孙策临死前,也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而非周瑜。
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任命张昭为军师,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其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此后曾参与撰定朝仪。
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孙邵、顾雍。
光是这几个事迹,就能看出张昭在孙权眼中的地位。
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代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着“稳定豪强”政策。
在孙权初即位、四方叛乱迭起之时,张昭与江东诸将尽力辅佐孙权,使得局势趋于安定。
在吴夫人担忧孙权年幼,江东不稳时,董袭就说过:“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
孙权对群臣大多直接称呼其字,唯独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张纮为东部,可见孙权对二人的器重。
张昭亦曾向孙权举荐严畯、吕蒙等人,后来都成为吴国的名臣。
所以说张昭此人,不仅有识人之名,更是敢讲敢说的忠臣,其一生就算有些错误,但他的出发点还是为了主公作想。
张昭是徐州彭城人,说起这次周瑜能劝说他,还真有几分巧合。
张昭年少时便好学,擅长隶书,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与琅琊人赵昱、东海人王朗一道闻名又互为友好。
他成年后曾被举荐为孝廉,但他推辞没有接受,与王朗一起讨论以往君王避讳之事,州里才士陈琳等对他颇为称赏。
人红是非多,徐州刺史陶谦慕名察举他为茂才,被张昭拒绝,陶谦也是喜欢猜忌的人,莫名被拒,认为张昭在轻视他,因此将张昭监禁,后经好友赵昱援救才被释放。
张昭刚刚出狱,就遇到了中原诸侯混战,曹操和孔伷等人战火纷纷,觊觎徐州的可不止袁术一家。
张昭本打算前往邺城投靠好友,可是战火连天,各路关卡都封了,根本不能通行,辗转来到濮阳,说来也巧,他辛辛苦苦跑到刘岱的势力来,就是想靠着汉室宗亲的名望,觉得袁绍和曹操暂时也不敢动手。
可是好巧不巧,吴名设计中原大乱,派遣安插在洛阳的暗线,设计将刘岱调走,也就是这个决定,导致刘岱前脚才走,后脚袁绍就发兵了。
一路势如破竹,杀奔黄河沿岸,袁绍都明白机不可失,曹操怎么可能不明白。
几乎是同一时间,曹操放弃了清缴豫州的残余势力,就连袁术都顾及不上了,直接兵发兖州。
闪电一般,短短半年的时间,偌大的兖州就易主了,这速度快得刘岱都没有反应过来。
而曹操和袁绍终于接壤了,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兖州这么大的地盘。
二人同样调集了大军镇压在黄河沿岸,虽然大战没有,但三天两头都会有小支兵马渡河,装扮成流寇袭击周边的小股兵马或者百姓。
俨然一副老子不打女人,还不能骚扰吗的样子,两个无赖就这样较劲。
神仙掐架,那波及范围就太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