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侥幸没挨石块打着的建奴发现城头没有藏身之地,因为即便躲在垛口后都会被落在附近的炮弹砸飞起的石块打死。
城头连站都站不住,这城还怎么守?
十二门炮六磅炮打过六轮后,少年步兵列阵前进,接近到一百步之时,发现明军炮击停止,城头开始有建奴探头探脑。
宋鹏飞下达命令,“第一列端枪,瞄准,全体继续前进。”阵列再次前进二十步左右之时,宋鹏飞大声道:“第一列开火!”
片刻后,在“第二列开火、第三列开火!”的口令声中羊官堡城头已经见不着活人。
步兵火枪手一边前进一边进行三段击齐射足打了三轮,这时就是检阅步兵在不影响走动的情况下从容完成装填进行不间断打放。
这个城池也只有两个城门,都被准备坚守的建奴堵死了,建奴没想到明军的炮火是如此猛烈,北门附近承受了六轮炮击后建奴已经死伤一片。
现在又被足一个把总三百多支鸟铳、燧发枪肆掠了三轮,北城墙上再也没有人敢露头。
一些趴在垛口后马道上的后金军当然不肯和城池共存亡,他们不是准备进行抵抗,而是沿着马道爬行,往城墙下爬,他们准备取马逃窜。
随军劳役扛着云梯奔跑着上来了,其实被城墙已经千疮百孔,许多地方用不着云梯已经能够攀登,不一会儿明军攻入羊官堡城。
宋鹏飞带着几十个米尼枪射手围绕着城头警戒,米尼枪的射程足以覆盖整个城池,他们发现南门处有几十个建奴在七手八脚搬堵城门洞的石块、沙包。
建奴哪里会想到他们在南门城门洞搬东西,出现在北门城头的明军可以直接击毙他们,劈哩叭啦的枪声中准备打开南门逃窜的建奴纷纷毙命,有些运气好没被打中的赶紧躲入巷弄。
这时房连栋带着刀盾手进入城池,他向宋鹏飞示意后结阵前进,宋鹏飞立刻派遣三十个米尼枪射手上房为冷兵器步兵保驾护航。
没多久整个城池里的建奴被斩杀一空,解救了汉人不足二百,其中有几十人伤的不轻,医务兵已经在进行紧急处理。
————
紫禁城里的皇帝这段时间特别压抑,他的睡眠质量很差,每每被噩梦惊醒。
已经过了二更,无比勤政的崇祯依旧孜孜不倦地在摇曳的烛光下批阅奏折,他觉得心力交瘁,总有不好的预感。
皇帝不由得放下笔望着窗外的夜空出神。
明军出动四五万人马去解大凌河城之围能够成功吗?为何竭力主张修建此城的孙督师在建奴真的发兵来攻打之时束手无策?
“红旗军”仅有的几千人马去突袭南四卫会不会弄巧成拙?
思来想去,崇祯心里已经在埋怨孙承宗,朝廷财政艰难,孙督师不仅没有能够做到皇帝希望的裁减一些辽饷,还多要了重修大凌河城的花费。
朝廷节衣缩食咬着牙修建的大凌河城,如今又得由朝廷出粮饷七拼八凑出人马去救援。
此时崇祯已经悔不当初,为何没有及时召见黄汉来平台问计?为何要把黄汉的奏疏留中?为何就不顾黄汉、郑国昌、刘之纶等等反对,同意重修大凌河城?
想到最后,一向不喜欢检讨自己喜欢找替罪羊的崇祯得出了结论,孙督师恐怕老了,昏招频出,留着他看来已经没有什么用处,是时候让他回家颐养天年了。
崇祯确实喜欢推卸责任,殉国之时留下的遗言里还有“然皆诸臣误朕。”这句话,却不认为他这个皇帝水平差。
第三百一十一章:忧思郁难排()
夜凉如水,已经过了二更天,勤政的皇帝还在苦思冥想。
辽东建奴虎视眈眈,如今谁敢经略?谁愿意经略?谁能够经略?
刘之纶?恐怕不行,他资历太浅。一下子提拔他成为兵部侍郎已经众说纷纭。
郑国昌?此人的资历足够,可惜少了带兵的实践,大臣们有可能会激烈反对。
徐光启?威望学识足以,可是他从来没带过兵啊!
熊文灿?这个人恐怕只是擅长招抚,来到辽东没什么大用。
崇祯思前想后觉得头大如斗,实在物色不到一个可堪大任的辽东经略人选。
也真是难为这位少年天子了,朝堂之上的高官厚禄之人大都是四五十甚至于六七十的官场老油条,他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要去琢磨这些人谈何容易?
一直在殷勤伺候的王承恩给皇帝披上一件披风轻声道:“陛下,眼看着秋凉了,您莫要受了风寒,已经过了二更,奴婢伺候您歇了吧!”
“朕这些天心事重重,总是睡不着。山陕流寇作乱也还罢了,建奴出动几万人马围了大凌河城,朕总觉得救援不容易。”
“奴婢也知道不易,前一阵子黄副将就在奏疏里说明白了,建奴打大凌河城亦真亦假,他们占据战场主动权以逸待劳打我大明的援军才是最终目的。”
大明的太监跟满清的不好比,如王承恩这样的已经是司礼监秉笔之一,他相当于崇祯的机要秘书,可以堂而皇之协助天子批阅奏折,并且分轻重缓急给皇帝分类,跟皇帝谈论国事也在情理之中。
王承恩行事小心,从不僭越,往往不在皇帝面前贬褒大臣,也尽量不谈论国家大事,因此是当下崇祯最信任的大太监之一。
崇祯很有个性,喜欢谁就愿意和谁亲近,此时心中“忧思郁难排”,他很想有人能够说几句话。
“朕也熟读兵书,何尝不知此中风险,可是明军屡战屡败,没有坚城驻防又能够有什么法子跟擅长野战的建奴对峙?”
“陛下莫要太过忧虑,保重龙体要紧。建奴如果真的在大凌河城占了上风,那么奴婢可以断言,黄副将带着‘红旗军’会把南四卫闹个天翻地覆。”
“哦?王伴伴,何以见得?”
“我大明援军加上锦州、宁远的人马不少了,那些都是边军,战力也不容小觑,奴酋亲自带着人马围困大凌河城又待如何?没有足够的兵力哪里撼得动我大明四五万大军?”
崇祯道:“说得有道理,伴伴接着讲。”
王承恩清了清嗓子道:“所以奴婢以为此次用兵辽东大明会立于不败之地。如果‘红旗军’偷袭南四卫损兵折将,说明他们遭遇建奴主力着重打击。
那么兵备道张大人救援大凌河城就会马到成功,击退建奴的围城人马杀人大凌河城得到的斩获应该不会少。
反之,就是张大人损兵折将,而黄副将会破袭南四卫数城解救大量大明子民,以黄副将颗粒归仓的习性,‘红旗军’得到的斩获和缴获更加可观。”
“伴伴的意思其实是认为四五千‘红旗军’能够建功,而四五万在大凌河城鏖战的明军前途堪忧?”
“然也,奴婢多次翻看黄副将的奏疏,他早就阐明大凌河城是个阴谋,是奴酋设想的战场,张大人巴巴的赶去岂不是自投罗网?
可是坐视大凌河城不管,朝廷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奴婢知道陛下难,只能期望张大人福星高照能够打好这一仗。”
崇祯紧锁眉头想了又想,道:“王伴伴,即刻拟旨派遣六百里加急送达张春,命令他戒急用忍,要稳扎稳打万万不可冒进。
明确告诉他对峙的建奴后院即将起火,或许战局会有改观,大凌河战事拖得越久越有利于大明。”
“陛下圣明,张大人只要能够稳住,建奴接下来就应该首尾难顾,奴婢立刻去内阁请温阁老拟旨。”
王承恩出去了,少年皇帝依旧在出神,他憋屈坏了,真的很期待一场大胜……
此时建奴主子红歹是也是睡不着,他披着大氅在中军帐外仰望夜空,已经接近月中,正是月朗星稀之时。
可是十分好月也难以让红歹是情绪好起来,他两天前刚刚接到盖州守将送来的战报。
盖州出动三百余八旗精锐前往复州探明“红旗军”虚实,谁知遭遇伏击,己方损失七成人马,盖州守将认为无力救援复州请求主子派遣大军。
由此可见“红旗军”攻击南四卫不是虚晃一枪,而是跟他的出发点一样,真真假假,如果大金军全力驰援,“红旗军”就是玩一个虚招后上船撤退。
如果大金军主力不做反应,以黄汉那厮的贪婪程度,恐怕复州方圆百里都会被祸害,变成无人区十之八九。
在这难以抉择的紧要关头,红歹是提醒自己要坚持、要以不变应万变,可是今天下午刚刚得到了最新战报,可恶的“红旗军”居然一鼓而下复州城。
手心手背都是肉,红歹是的小心脏在哆嗦,他恨“红旗军”突袭南四卫,也恨救援的明军一路上磨磨蹭蹭还没有达到预设战场。
可是事到如今他还有什么办法,明明知道已经是骑虎难下也得坚持,总要干掉明军援兵才能够不枉此行,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辽东的秋季大战乃是大金军发动,至今为止还没有取得战果,而被攻击方大明却异军突起打入南四卫并且成功夺取复州城。
这简直是本末倒置,后金军上上下下一片哗然。还好由于红歹是有了率领八旗子弟杀人大明京畿之地抢得盆满钵满的战果,威望与日俱增,目前没有军事贵族敢跳出来公然反对。
红歹是实在没想到大明会忽然冒出黄汉这个狡诈之徒,认为此人早晚会成为大金国的心腹大患,总要想个法子除掉他。
许多家小在南四卫的八旗子弟兵都萎靡不振,打下大凌河城的兴趣根本没有,伏击明军也根本不上心。
他们多次请求主将跪求主子派遣人马救援南四卫,可是得到的答复是再有动摇大汗决心的说客杀无赦!
第三百一十二章:不惜马革裹尸()
红歹是连续煎熬了十几日,在中秋节后才终于闻报四五万明军出了宁远往大凌河城方向而来。
他此时也接到了“红旗军”联合东江镇人马把金州围困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