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江兵自认为贱命一条,能够得到这样的厚恩已经感谢不尽,他们都做好了攻坚准备,都下定决心成功成仁。
十月五日,建奴已经肃清长山一带的明军溃兵,追到锦州城下的骑兵也在两天后退回了大凌河城外的营地。
被俘的明军几十将领确实没有被虐待,经过几天好吃好喝的招待,魂被吓飞的诸将恢复了一些精气神。
红歹是亲自接见六七十俘获的从四品以上大明将佐,超过八成俘虏主动跪下乞佭,红歹是也不管这些人是不是渣滓,一股脑全部官复原职留用。
然后就委派给他们一个政治任务,劝降祖大寿以下驻守大凌河城的将领投诚。
原大明参将张洪谟主动献计,他自愿和诸位降将带领一部分降军列队去大凌河城下劝降,这样做就是以铁的事实告诉祖大寿、何可纲等等,援军五万余尽毁,短期内不可能再有明军前来。
红歹是打心眼里鄙视这些软骨头,但是他乃是一国之君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处理国事,他依旧和颜悦色对待这些小人,根本没有担心他们带领降军直接请求祖大寿打开城门救下他们。
用雄才大略来形容红歹是其实不过分,他应该是通古斯野人中的第一智者,没有他统帅建奴十几年,肯定没有以后的满清国。
杀人魔王努尔哈赤、勾搭成奸的多尔衮、一天打死三百多只兔子的康熙、写了一万多首烂诗的乾隆等等,他们的才干拿红歹是相比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红歹是首先认为祖大寿在援军打了一天一夜之时都不敢出城一战可见胆子已经被吓破,此时更加不敢放几千来路不明的军队进入大凌河城。
即便事情出乎预料,祖大寿接纳了这些投降过一次的明军将士们,对日后武力夺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因为这些人都是软骨头不可能冒死替祖大寿守城,他们会把投降有活路,能够得到优待的大金国新政策在大凌河城里广泛传播。
坚守的关宁军将士们听到宣传再看看全须全尾的投降过一次的明军,会直接导致守军的死战决心被削弱。
十月六日晌午,风和日丽,建奴大营鼓声震天响,三千盔甲鲜明的明军结阵而出,一面面面大旗迎风招展,几十位明军将领顶盔掼甲骑在高头大马之上。
他们跟普通明军和基层武官略有区别,他们都有武器在手,明军千户官以下的将士们都是赤手空拳。
这支队伍浩浩荡荡直接往大凌河城西门开拔,接近到了一箭之地之时大凌河城头守军大喝一声:“止步,再前进一步杀无赦!”
这时祖大寿以下的将领们早就得到了报告,他们有八成都在西城看建奴又在耍花招什么?
城下明军中一骑前出,马上之人对城头抱拳道:“本官乃是大明参将张洪谟,请祖少传答话。”
来人的目的昭然若揭,祖大寿不予理睬,紧接着姜新、杨华征、薛大湖等等几十降将都上前自报家门。
他们告诉城头的关宁军,足五万五千来救援的人马激战一天一夜不可谓不尽力,可是他们不是英明神武的大金国大汗的对手,最后全军覆没。
他们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因此归顺了大金国。来城下的目的就是要让守卫大凌河城的将士们以他们的命运为鉴,万万不可螳臂挡车。
宣传的效果杠杠的,城里的关宁军如丧考妣,大部分人目中含泪,有些神经脆弱的居然痛哭失声。
张洪谟见祖大寿不露面喊话道:“大金国汗虚怀若谷,如果祖少传肯献城归顺,求贤若渴的大金国汗会以王爵厚赐。关宁军弟兄们,立刻打开城门投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明智选择。”
姜新也大叫道:“祖少传,本官和你曾经并肩作战攻打滦州,也算旧相识,今日来此是给你和弟兄们指点一条明路,你千万不能执迷不悟啊!”
薛大湖蛊惑道:“城里的兄弟们,千万不能犯傻,抵抗下去死路一条,想想你们倚门而盼的父母妻儿吧!”
城头之上的何可纲听得须发皆张,他怒不可遏,当场就要求城头火炮、抬枪全部打响,打死那些卖国求荣的汉奸败类。
祖大寿立刻制止了何可纲,他的理由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况且城下的都是曾经的袍泽,也是不得已才选择投降建奴,咱们打死他们毫无意义。
巧了,同样是十月十六日,旌旗招展的一万余明军也来到了一座城下交流,,傲慢的明军没有劝降,而是直接炮火对话。
这座城池当然是即将武力夺取的金州卫,它周围超过六里,城墙高三丈三尺,比大凌河城大了一倍有余。
清晨之时,二十六门大炮就开始嘶吼,晌午全军攻击开始。
刘之纶亲自敲响进兵的战鼓,随即一百余军鼓瞧得震天响,领军攻击的东江兵将领毛承禄大声呐喊:“杀奴!”
东江兵呼应三声:“虎!虎!虎!”
关于谁为先锋成为第一波主攻将领引起了竞争,东江镇将领互不相让,最后是毛承禄得到了这个机会。
因为东江镇将领大多数是毛文龙的养子、养孙,毛承禄是养子,如孔有德、耿仲明这些人都养孙。
由此可见毛承禄在东江镇的地位真的不低,东江镇诸将都习惯于称呼他毛老大,或者毛大,因此他属于东江镇的大哥大。
中秋节后黄汉组建骑兵北上劫掠,桀骜不驯的毛承禄不了解“红旗军”的战斗力,选择冷眼旁观,因此成为东江镇留守金州营地的主将之一。
第三百六十五章:攻防战()
这两个月时间东江镇人马受到了“红旗军”照顾,简直是吃香喝辣,花花肠子不多的毛承禄心里早就没有了抵触情绪。
他后来发现北上人马绝大多数都得到了斩首功归来,顿时后悔不迭。
知错就改乃是大丈夫,毛承禄主动要求成为第一波主攻的主将,真的具备竞争力和说服力。
沈世魁是毛文龙的姻亲比毛承禄长一辈也没有好意思跟他争,因为他已经在北上劫掠之时得到了两级斩首功分到了不少雪花银。
接下来还会官升一级,还有几千两银子到手的预期,实在不好意思跟什么都没有的毛承禄抢功劳。
宋鹏飞没有隐瞒风险,明确的告诉所有将领金州城里有火炮,不知在何时何地会忽然打响。所有的主将都必须时刻准备着防止建奴炮击。
东江兵又不是没见过冒着炮火攻城的战斗,当年金州、旅顺口失守之时,明军就有火炮在手,没有火炮的后金军还不是照样冒着炮火夺下了城池。
现在很明显是明军炮火占据绝对优势,后金军偷偷的打炮仅仅可以打一轮而已,届时重新暴露的后金军炮位又会被明军炮火狂虐。
至于建奴偷偷放一轮炮会打死谁,东江镇将领没有人在乎,怕这怕那哪能上战场?
毛承禄之所以能够被毛文龙赏识收做义子,而且是诸位义子、养孙之首就是因为他彪悍、勇猛而且认死理、懂得感恩。
毛文龙被袁崇焕杀害之时,袁曾经责令东江镇毛文龙的义子、养孙各自改回本姓、本名,孔有德、耿仲明等等绝大多数都改了,唯有毛承禄几个为数不多的将领依然不忘旧主,保持本色。
孔有德、耿仲明为祸登莱之时根本不是预谋已久,只是一个突发事件,更加不是为了投降建奴而造反。
总而言之,大明的运气差到每一步都会出错,只要一次对了说不定都能够改变亡国的命运,有许多偶然事件突发,往往结局都是大明伤筋动骨,建奴、流寇得到意外之喜。
红歹是的一句话可以囊括发生的这一切:“天佑大金国!”后来孔有德、耿仲明带去的东江兵和辽兵就成为了后金的“天佑军”。
奴酋对于孔有德等等前东江镇将领的投降感到突然,甚至不可置信,后来发现将领们都拖家带口带着红夷大炮才爆发出狂喜,这足以说明为祸登莱的孔有德、耿仲明根本没有跟后金方面事先联络。
毛承禄得知孔有德造反准备割据登莱蛊惑诸多东江镇将领投奔其实是事出有因,毕竟他多次上书为义父讨要公道,要求皇帝给义父平反被朝廷无视。
这就是崇祯皇帝的性格缺陷,他刚愎自用还死要面子活受罪,更加缺少政治智慧。
袁崇焕被千刀万剐了,本来就是袁的屎盆子当然要让袁崇焕吃掉,还应该把似是而非的也强加于他。
崇祯完全可以一个受蒙蔽者的心态下旨给毛文龙平反昭雪,可惜崇祯没有选择那样做。
因为崇祯曾经捏着鼻子认了袁崇焕私自斩杀毛文龙,并且下旨夺了毛家世荫,坐实袁崇焕给毛文龙捏造的十二当斩之罪。
东江镇将领心中有毛文龙的不知凡几,黄汉甚至怀疑尚可喜做了汉奸后在广州搞大屠杀是不是因为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的缘故。
现在的毛承禄一心一意想建功,他本人也比较愿意跟黄汉多多亲近,因为黄汉多次在公开场合为毛文龙鸣不平,认为毛有大功于社稷,袁崇焕矫诏冤杀毛帅活该千刀万剐。
诸将纷纷议论后金军炮击之时,毛承禄站起身向刘之纶、黄汉等等抱拳道:“下官自从义父开镇东江之时就鞍前马后紧追随,下官率领兵部人马主攻不惧建奴发炮,下官如果不幸战死只有一件事情相托诸位大人。”
刘之纶道:“毛将军有什么事尽管言明,本官会竭尽所能去办。”
听刘之纶这样说,毛承禄扑通一声跪在刘之纶面前道:“下官的义父毛大帅冤枉啊!下官多次上奏天子请求给大帅平反昭雪,可是每一次都如同石沉大海,下官会拼死战斗,下官可以不要任何封赏,只求给义父一个公道。”
“原来是此事,本官也多次听黄都督谈论毛帅的冤情,本官既然有了机会指挥东江镇人马作战,自然有了谈论毛帅得失的理由,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