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展小型快船装备火炮是为了巡航海域,也是为了下一步进入长江甚至于内河作战做装备。
这个时代海运是最有效率的存在,从山海关发兵赶到湖广旷日持久累死三军,但是乘船经过南通州进入长江赶到江夏、武昌府一个月时间足矣,将士们还是一路看风景如同集体旅游般惬意。
第四百七十章:围猎()
黄汉亲自上了“狼窝号”,这是一艘排水量一千五百吨的新战船,不是旗舰。
旗舰是水营主将黄勇使用的“虎穴号”船长杨大成,还有一艘大战船叫做“鹰巢号”船长是黄春生。
“狼窝号”的船长是沈宪宜,他此时不在由兼职水师陆战队把总的大副安小乐接替指挥,俞飞在这艘船上担任二副。
沈宪宜传来的最新情报预测叛军船队的航行方向是东江镇诸岛,大体估计我军水师在旅顺口东北一百五十余里处可以布置伏击圈,完全可以截住叛军船队。
在部署截住叛军船队的同时,宣传队也在刘在旗亲自带领下来到了旅顺口,以何守歆为首的几十人分别上了哨船开始在海上宣传。
积极性高涨的刘在旗知道哨船都必须以跟踪监视叛军船队为首要任务,只能顺路进行宣传,他干脆寻了几艘车轮舸专程赶去渔场喊话。
几十艘小船上的宣传员和水兵只要发现有渔船和加工海产品的工作船都会提醒他们戒备,发现不是打无字红旗的战船一定要赶紧避开。
如此宣传是让渔民提高警惕,渔船和海上的工作船只要不被诱骗落帆停船,叛军战船都是严重超载,当然不具备追杀渔船和工作船的速度。
海上的渔民和罐头作坊的伙计都识得“红旗军”标致,也认识水营特有的大战船,况且“红旗军”水兵统一的衣着,严格的纪律性别家水营根本冒充不来。
渔民们听从了哨船喊话劝告后,纷纷表态,他们不仅仅见到叛军船只晓得逃跑,还会把叛军逃跑的方向报告“红旗军”。
刘在旗宣传之时鼓励渔民利用渔船小而且灵活的优势监视发现的可疑战船,“红旗军”得到有价值的情报会给予厚赏。
“红旗军”言而有信从来不欺骗升斗小民,太多渔民由于“红旗军”基本上控制了辽海并且进行大采购日子天天向上。
他们都笑着表态,用不着给赏赐,他们愿意为平辽将军效劳,只要发现叛军船舶一定会派几艘渔船盯梢,然后立刻寻找“红旗军”报告敌情。
海上有哨船全面盯梢,还会有上千艘被通知的渔船保持警惕,叛军想要逃过成千上万双群众的眼睛恐怕难于上青天。
崇祯六年二月十五日,“红旗军”战船等待在叛军即将通过的航线上准备围猎,不担心等不来敌船。
因为所有的小型战船和哨船都出动了,接近一百艘大海船的队伍太庞大,绝对逃不过利用千里镜观察的水兵视线。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言不虚!
一切安排妥当后唯有天公不作美,海上不时有团雾飘过,战船骤然钻入团雾之中能见度不足五十步,为了防止出现撞船事故只得降下一半风帆慢慢的前进。
叛军船队自然也受到了天气的影响,没有一艘满帆,船速更加慢,尾随的沈宪宜跟得比较轻松,此时他已经得到了哨船传递的军情,知道等劫杀的主力船队已经在预定位置集结。
沈宪宜没有派遣哨船通知主力调整部署,因为主力选择伏击的位置恰到好处。
叛军拥有千里镜者没几个,但是孔有德有一支,那是缴获自葡萄牙雇佣军领队贡萨握·德谢拉,徐光启称他为“西洋统领公沙的西劳”。
登州被叛军攻击之时明军溃散,葡萄牙炮手忠于职守一直战斗到首领公沙的西劳被打死,一半人死伤才放弃了抵抗。
孔有德一直在用千里镜观察海面,“红旗军”的哨船屡屡出现当然被他看在眼里。
哨船只有十一人的配置,船头、船尾各有一门一磅弗朗机炮,个头太小了,孔有德根本没有在意,因为他熟悉辽海,知道明军水师的战斗力。
他不怕被哨船盯上了,因为等到哨船送信回去,明军水师出动赶来堵截他的可能性不存在。
首先大家的战船性能和速度都差不多,拉开几百里距离被追上的情况不可能出现,况且来了大明水师堵截,结果谁打了谁还不一定呢。
孔有德对这一支船队的战斗力充满信心,认为陈光福、李应元等等管带的五艘三桅炮船在辽海不可能有敌手,发现有大明水师来堵截,大有可能再次缴获一些战船。
主将是这个态度,叛军更加浑然不知前途多舛,根本没有玩虚晃一枪,他们选择走最近的航线直奔鸭绿江口。
由于基本上没有食物,大多数叛军都只能够分到勉强保持饿不死的几小块肉干,这些肉究竟是什么不言而喻。
因此时间对于叛军来说弥足珍贵,要是在海上漂个三五天,恐怕有一小半人会倒下。
纵然饿得眼冒金星,但是成功逃出被包围的登州城还是让叛军们看到了希望,在忍饥挨饿的他们此时都准备一旦登陆就一鼓作气杀入镇江堡吃个肚儿圆再说。
“轰、轰、轰……”一连串的炮声打破了叛军的幻想。
那是发现叛军船队的黄汉连给孔有德说话的机会都懒得直接命令所有的战船全速接近立刻发动攻击。
为了打击叛军更加有效率,黄汉传达全军,不要心慈手软,那些叛军血债累累都是吃人的魔鬼,使用散弹最大化杀伤他们,不惜全部杀死那些叛军。
骤然遭遇攻击,叛军预设的五艘主战船急忙上前迎战,可是开放式甲板的三桅炮船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哪里干得过“红旗军”新式战船。
三桅炮船约等于象征性打了几炮就在弹雨袭击下哑火了,可惜当“红旗军”打得叛军哀鸿一片之时,海上又有团雾飘来。
叛军不傻,见识了围剿战船如同疾风骤雨般的炮击,知道了什么叫做力量悬殊。
眼看着如果再进行海战,等待他们的命运就是人被击毙或者船被击沉,叛军此时根本不管会不会撞船,全部满帆加速逃窜,而且是四散而逃。
孔有德心里有目的地,依旧指挥乘着的二号船往北航行,他幻想着能够赶到鸭绿江口沿江而上摆脱围追堵截的那些硕大的战船。
第四百七十一章: 突出包围圈()
跟“都元帅”的心思不谋而合的占比不少,耿仲明就是其中一个,他们也纷纷满帆乘着难得的东南风全速向北。
比较贪婪的黄汉舍不得击沉叛军的船舶,因为这些船上肯定有太多财帛,沉入大海多可惜。
“红旗军”水兵人人明白家主的意图,因此没有打出一枚实心弹,都是采取散弹招呼。
谁知来了团雾敌船四散而逃,“红旗军”虽然船坚炮猛此时有些顾此失彼,毕竟敌船总数是我方大战船的三倍有余。
要打垮一艘艘叛军船舶的抵抗意志并且成功逼降他们谈何容易,速度根本快不起来。
再加上黄汉的判断出现了失误,误认为孔有德和耿仲明等等大鱼头应该在五艘三桅炮船上,毕竟这五艘战船比其他船的个头和牢固度强了太多。
叛军船队中武力值最强个头最大的三桅炮船成为了重灾区,“红旗军”战船都误认为打掉这五艘叛军的大战船就算完成了斩首行动。
李应元、陈光福、苏有功等等判将倒了大霉,他们根本不会指挥海战,此时都跟着幸存的水手、炮手、战兵躲入底舱变成了鸵鸟,任凭无人操作的战船随风漂流。
“红旗军”战船接近后炮击敌船使得敌人失去了抵抗力,再派遣水师陆战队接舷跳帮作战,完全解除一艘战船的武装需要接近半个时辰。
幸好有沈宪宜指挥的哨船和小型战船缠住或者紧盯着逃窜的敌船,使得战船在夺下一艘叛军船只后立刻能够赶上下一艘下手。
管带“金州号”的施大瑄和管带“前屯号”的施大璟发挥出了老海盗的特长,他们轰垮了七艘逃窜中敌船的抵抗意志并且在伤亡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成功缴获。
“旅顺号”船长是俞飞的父亲老水手出身的俞全佑,他有可能是想在儿子面前展示海战水平,在一个多时辰的追逐战中成功缴获三艘敌船,其中有一艘三桅炮船。
“宁远号”现在是林明海代理船长,大副乃是投降后肯合作的马赛劳斯少尉,他们俩人的组合无可挑剔,战绩不弱于“旅顺号”,也拿下了一艘三桅炮船。
林明海已经铁了心追随黄汉,去年秋天他的家小来到了虎穴城,见到了个头已经比他还要高的长子林顺文,见到了已经认不出的幼子林顺章,得知老母前年病故哭得死去活来。
妻妾和已经十三岁的女儿林如意早就没有了幻想,谁知居然等来了惊天喜讯,她们这些年日子过得凄苦,来到了繁华的虎穴城,住进了带小楼的大跨院,一个个都恍然如梦。
这一家子获得了团员由衷感激平辽将军,林明海当然会竭尽所能为“红旗军”效力。
他在海上生活多年参与了太多次的夺船战斗,他本来就是秀才公出身起点很高,这些年耳濡目染当然熟悉海洋、精通海战。
正月初三选拔出来的四个少年已经来到黄汉身边做亲随,四人分别是来自龙江船的大师傅王玉琪的二儿子,今年十五岁的王瑸。
杨老实十四岁的幺儿杨小锤,沈宪宜的长子已经十七岁的沈友略,顾准的唯一亲人十三岁的独子顾吉祥。
选拔很严格,不仅仅看本人的潜质还要看家庭是不是体系内的中流砥柱,沈友略和王瑸的胜出无惊无险,他们来虎穴城安家前就开蒙了,沈友略还过了童生试。
年纪最小的顾吉祥被选上是因为他刻苦顽强,在学校里品学兼优战斗技能出类拔萃,也是因为他的父亲顾准屡建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