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字典”很正面的评价后,有些茫然。
李若琏人品真不错,他何尝不知皇帝留下黄汉在京师当逍遥侯爷乃是心存忌惮的缘故,此时有机会面圣当然挑好话说。
他道“陛下,东平侯教书育人著书立传比绝大多数士大夫还要博学,臣以为可以给予东平侯翰林院官职,以后东平侯完全可以成为文官。”
李若琏认为皇帝担心黄汉这个将军手底下有雄兵,故而不肯放他会辽西,如果黄汉转行成为文官,当然能够以辽东经略的身份去宁远跟建奴干仗。
崇祯日渐老诚,不怎么容易被忽悠了,。
他认为文官武将不重要,即便黄汉变成了文职,“红旗军”还会以他马首是瞻,唯有不放其离开京城才能够君臣两相安。
崇祯笑了笑,道“东平侯文武兼备乃是旷世奇才,日后‘崇祯大字典’问世,朕肯定钦点他进士及第,届时肯定无有不服着。”
大明科举制度有讲究,殿试前三名才是进士及第,接下来是进士出生、同进士出生,崇祯如此表态可见很满意黄汉不参政议政的态度。
第六百零五章:鞭长莫及()
新官上任的东厂提督王德化和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刚走,王承恩进来请示皇帝。
那是楚楚今天下午来紫禁城串门子,遇见了坤新公主,高高兴兴告诉她东平侯信守承诺,准备接她去候府小住几天,届时东平侯会再次带她逛步行街去游乐场玩耍。
得到这个消息激动不已的小坤兴立刻去求告母后允许。
皇后原则上同意楚楚明天来接坤新公主,特意派人来请示皇帝。
当时东厂和锦衣卫的头子在御书房议事,王承恩把话记下了,此时来回禀。
见黄家又要接自己的女儿出宫玩耍,认为不妥的皇帝又觉得此时拒绝有可能挫伤了东平侯的善意,只得同意了。
坤新公主在一群人簇拥下出了紫禁城住进候府,黄汉抽时间带上一大家子陪着她玩了整整两个下午。
郑秀娥、楚楚已经多次跟着夫君逛街虽然高兴还不见得如何兴奋,年纪最小还没有圆房的妾室徐妙茹欢喜得满脸飞霞,一路上都在跟坤兴玩捉迷藏。
后来坤兴乐滋滋在楚楚陪伴下来到牡丹阁大学堂学习汉语拼音。
小孩子正是学习的年纪,坤兴公主又无比聪慧,又有一左一右坐在她旁边的徐妙妍、徐妙茹两姐妹烧小灶,坤兴用了仅仅不到一月时间就学会了拼读。
她喜欢黄汉的教学方式,喜欢听故事读新学,不肯立刻回紫禁城,一直到腊月十五母后派王承恩来接公主回宫,小坤兴才依依不舍走了。
这段时间和徐妙妍姐妹朝夕相处,也是两姐妹亲自照顾饮食起居,坤兴和姐妹花有了感情临别之时泪眼朦胧,一定要她俩经常进宫去看看。
黄汉送了坤兴一套刚刚加入汉语拼音的新教科书和许多好东西,黄汉甚至于想开金手指做一辆小号自行车送给她玩耍。
时光荏苒眨眼间又是新的一年,有了诸多“红旗军”将领得到实授,憨子在山海关终于完成了排除异己。
现如今奇兵营、援兵营、游兵营、两个守备营和龙武水师完全是“红旗军”人马,兵额两万五千齐装满员。
黄沂州的宁远兵马加上协防的薊镇援兵营、游兵营兵额有足三万,宋鹏飞、王展鹏等等负责的金州人马报上的兵额只有一万五千,但是加上水师兵力,实际人数已经突破六万。
“红旗军”战列舰越建越大,现在的旗舰已经是拥有百门火炮,排水量达到两千吨的“九里台”号。
一千吨以上至两千吨排水量的战列舰还有七艘,如此大战舰,乘员水手、炮手和水师陆战队等等乘员高达七百余,这就意味着八艘战列舰上就有六千人。
乘员三四百、两三百排水量在五百至一千吨的中型战列舰如今有六十几艘,乘员五十人以下排水量不超过一百五十吨的小型战船多达五百几十。
其中有一半小吨位战船在长江执行巡逻、护航任务,他们也多次进入鄱阳湖、洞庭湖打水贼。
“红旗军”实际控制的薊镇兵额只不过两万五千,全给水师还差一万多。
朝廷即便点验证实了现有兵额也不可能予以承认,还会暴露了隐藏在金州和青泥洼、旅顺口的实力,因此接近五万正兵都靠体系内提供军饷,完全跟朝廷无关。
黄汉现在要给小五万将士们发饷,还要贴补七万山海关、薊镇、宁远三个总兵官下辖人马的最少五成粮饷,还有高达六万卫所军的装备和补助费需要用银子。
一年所费需要军饷不低于三百八十万两雪花银,需要粮食九十万石左右。
还好海贸外加打流寇、打后金军这两年收入不错,体系内各行各业的营收也好于预期,税收几乎是每年倍增,完全能够支撑得起。
良性循环的好处立竿见影,体系内人口达到二百余万,有三十几万户,人均拥有土地五亩。
平均三个家庭就有一户有兄弟、子侄是“红旗军”正兵。
这个家庭不仅仅从屯垦或者做工得到足以养家糊口的收入,每年还会多出三五十两银子军饷、军功赏的收入,经济条件可见一斑。
体系内购买力强大故而商业繁荣,这又创造出大量的工作机会,三产得到了良好发展。
黄汉在京师主导“崇祯大字典”的编纂收获了好大名声,许多原本针锋相对的御史、给事中纷纷偃旗息鼓,因为这些人担心被读书人骂得臭不可闻。
无他,东平侯出巨资编书意在惠及普天之下的读书人,此时给东平侯泼脏水,岂不是公然挑战整个士林。
况且自从来到京师,黄汉放弃了兵权安心做个逍遥侯爷,成天教书育人做学问,此时还跟有大功于国家的东平侯对着干难道是得了失心疯?
貌似编纂“崇祯大字典”大大改善了黄汉跟文官集团的关系。
如文震孟、温体仁、钱士升、张凤翼、侯询、薛国观、刘宇亮、孔贞运等等大员都经常来怡春院看看进度,慰问在忙碌的士大夫、仕子们。
这些身居要职的文官来怡春院都无一例外会留下吃饭,都会跟东平侯天南海北聊一聊,目的自然是增进了解。
年底,崇祯特意派遣王承恩、曹化淳来看望东平侯,给了不少赏赐,皇帝的态度群臣都明白了,知道东平侯只要不再领兵,荣华富贵和恩宠那是少不了。
曹化淳这段时间忧心忡忡,潜伏在锦州的锦衣卫传回情报,言辞灼灼祖大寿准备献锦州投降建奴,监军高起潜已经认了奴酋为新主子。
如此大事曹化淳哪敢擅专,立刻回禀皇帝,可是崇祯先是眉头紧锁,接下来又是长吁短叹一番,没有给予指示,貌似皇帝束手无策。
也难怪,鞭长莫及啊!调祖大寿回京师已经颁旨三次,人家置若罔闻。
派兵去围剿?派谁去?谁敢去?朝廷也腾不出手派几万人马去围困锦州。
况且祖大寿既然是叛国投敌,那么建奴岂肯坐视大明人马来锦州平叛?
最后变成锦州的祖家军联合后金军打来到锦州平叛的明军,恐怕有超过十万人马也未必能够吃得消被祖家军和建奴夹击。
第六百零六章:分兵定所向()
见到了东平侯,已经是司礼监掌印大太监的曹化淳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王承恩不想打哑谜告诉黄汉锦州不稳的消息。
黄汉见二位内相是真心实意来讨教,没有多说什么,但是让他们大可放心,即便反了辽镇祖家军,宁远、山海关人马也足以坚守住关宁防线。
只不过朝廷必须厚待坚守辽西的将士们,不能让几大万将士们缺粮少饷,也千万不能抽调兵力跟建奴相比处于绝对劣势的“新关宁军”。
建议朝廷加大蓟镇防区的建设力度,特别要注意大安口、龙井关、古北口等等蓟镇长城关隘,避免重蹈覆辙。
北方守住外长城防线,西边守住内长城,南边以黄河为界派遣重兵严防死守,使得京畿之地不会再次被建奴蹂躏,更加杜绝流寇烧杀抢掠。
只要能够确保京畿重地顺天府、永平府、保定府、广平府、大名府、河间府长治久安,大明的根本就不会被动摇。
黄河真没有藏私,说出的话都是真知灼见,建议皇帝万万不要拆东墙补西墙,严防死守京畿之地,使得这个人口密集区不被兵灾祸及而诞生出几百万流民是底线。
这其实是在做不到全歼流寇的情况下采取干脆让河南、陕西、山西那些已经被打烂的地方做战场,不惜让那里千里无鸡鸣也要确保京畿之地的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两个内相完全听明白了,又讨教了许多如何安民的方法后才施礼道谢后回了紫禁城。
当天晚上,曹化淳和王承恩就把东平侯的见解回禀天子,崇祯提防、猜忌黄汉是因为黄汉能力超群,黄汉的建议他听得很认真。
黄汉断言即便祖大寿献锦州投敌,黄沂州、杨大郎、杨大年率领的以蓟镇、山海关、宁远三位总兵节制的人马形成的六七万“新关宁军”足以应对来自于建奴的攻击,固守宁远防线毫无悬念。
这个结论使得连续几个晚上失眠的皇帝放心了,当晚睡了一个踏实觉。
第二天早朝,皇帝就直接下旨派遣黄得功带领京营人马四千驻守卫辉府一线,派遣周遇吉率领四千人马协守古北口一带三百里长城,派遣孙应元协防内三关也给了四千京营人马。
赐予方正化尚方宝剑,赋予这个监军大太监更大权力,他不仅仅提督京营还负责监督整个京畿之地的驻军,发现作奸犯科的将佐可以先斩后奏。
方正化得到天子重用当然尽心尽力,他立刻带领几个心腹太监和一个千总京营骑兵开始巡视内长城和蓟镇关隘。
守好京畿之地就是稳住大明根本是东平侯在祸乱不已的情况下提出的新构想,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