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简单有效的武器就是长枪,造价便宜容易掌握,有心理准备的刘在旗携带了足五万个虎穴城兵工厂量产的枪头。
难民里什么人都有,木匠、铁匠、泥水匠太多了,寻找制造合适的枪杆不难。
有“红旗军”提供保护还管两餐得到了七八分饱,有能够遮风避雨的帐篷,还有一万手拿白蜡杆长枪的民壮不间断巡逻,营地里十几万难民终于能够睡个踏实觉。
连襁褓中的孩子貌似都有了安逸的感觉,居然不再哭闹。
乡勇们热情高涨,人人都认真做事,他们期待着被宣传队员或者镇抚官瞧上,得到加入卫所军的机会,从今往后成为“红旗军”的一员。
大量卫所军转正,导致后备役兵源不足,黄汉也确实有招募大量被建奴荼毒过的汉人从军成为补充兵的打算,给刘在旗的宣传队和各级镇抚官布置了考察乡勇的任务。
出击的三路大军都是四个标准营足一万六千人马,承担辅兵任务的卫所军八个千户九千人足,一支拥有两万五千人马的半火器化军队已经不是通古斯野人能够战败。
三路大军步炮骑协同作战,第二天就有好消息传来,宋鹏飞集团在野战中完胜清军骑兵群。
此时黄汉也率领亲卫营、杨汉威营、辎重营走在前往朔州的官道上。
黄汉亲领的这路人马由于携带了七千民壮使得两个千户的卫所军和一大半马车夫不需要承担杂役的劳作,他们绝大多数都扛着配发的自生铳高歌猛进。
卫所军和马车夫都属于辅兵范畴不是正兵,他们都期盼着参战,指望能够使用自生铳击毙建奴获得军功直接得到转正的机会。
前进中的宋鹏飞集团探报到清兵组织了两万余人马在前方三十里处结阵以待,那里已经是大同府应州地界。
预设战场是一片开阔地,是十几万亩冻得坚硬的麦田,熟悉这一带的旗卫确认清军也是今天在那里集结,不可能提前做过手脚,清军主将试图在这里跟“红旗军”野战。
宋鹏飞惯于用诡计,如果是他率先到达战场,肯定安排工兵挖掩体埋伏大炮,在冻得坚硬的麦田里用特制工兵铲打碗口大一尺深的小坑,用以绊断高速奔驰的马腿。
经常算计敌人总是担心反被算计了,因此宋鹏飞细致询问地形。
如果清军预设的战场很不理想,他就不赶去那一带开打,只要选择去攻打被建奴占领的应州城或者山阴县城就可以调动清军来自己预设的战场迎战。
发现清军貌似比较自信,还在迷信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迷信骑兵拥有的野战能力。
宋鹏飞决定主动率领人马去迎战,为了能够一次性杀敌最大化,四营“红旗军”慢慢接近清兵预设的战场。
由于减缓了行军速度,导致所有的一磅弗朗机炮都能够跟得上,接近到了五里之时,“红旗军”按部就班开始展开,集中使用的五千余骑兵护住左右翼。
拉练、演习之时干什么?接敌、展开、策应、运动包围等等都是科目,此时的“红旗军”将士们完成得不慌不忙。
建奴野战的战术也很简单,远远地瞧见明军漫山遍野而来,阵列没有形成,火炮没有到位正是骑兵突击大好时机。
足五千人马作为第一冲击波铺天盖地压来,其中有两千建奴三千鞑子没有汉奸关宁铁骑,可惜清兵太一厢情愿。
一磅弗朗机炮装填简单,指挥官孙元化从容淡定,炮手们发现敌骑冲锋之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一个个笑得见牙不见眼。
清兵悲催了,发动的几千骑的集团冲锋按理说应该在野战中无坚不摧,从来就没见过没有来得及结阵还在前进中的明军能够承受这样的雷霆一击。
在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中,在如同爆豆般的铳声、枪声中,成千上万的铅弹倾泻而出,建奴、鞑子提前一百六十年感受到了火器部队的暴击,死伤一片。
弗朗机一磅炮的炮手们很牛掰,他们居然在打了三轮后发现敌骑崩溃了的情况下,又推上炮车试图追击。
太搞笑了,连炮兵都想着追击残寇,明军的士气和求战的心情就可想而知。
第六百六十七章 :改变历史()
此战清兵丢了三千余人马,打扫战场之时抓捕到几十个清军伤兵拷问后,得知是建奴的镶白旗一部和一万几千鞑子兵来碰了一鼻子灰后逃之夭夭。
也得知旗主豫亲王多铎不在发动冲击的五千人马中,他应该不会死于混战。
王志诚率领的左翼骑兵有两千五百骑,他们亲眼见证了可以记载于史册的经典野战。
满清、大明双方出动人马四万余,胜负在“红旗军”刚刚到达战场立足未稳之时就见了分晓。
清兵五千骑发动集团冲锋被打得哀鸿一片,只有一百几十匹失去骑手的战马冲入明军没有完成的阵列,那还是因为米尼枪手和自生铳手养成了习惯,在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舍不得射马。
明军虽然阵列未成,但是打炮、放铳全不耽误,打垮了五千骑兵的集团冲锋后根本不停下来列阵,而是全线向清兵阵列压了过去。
多铎哪里见识过如此强悍的明军,他已经被震天响的明军炮火吓住了。
外强中干欺软怕硬是建奴的本性,多铎眼睁睁瞧着明军一边运动一边整队没有敢再次发动进攻。
脱离是不二选择,就在清兵掉头逃跑之时,明军骑兵发动了冲锋,追着骑兵屁股打枪、放铳的感觉很爽,刚刚从军不足一年的骑兵施琅乐不可支。
历史上的牛人果然不太容易被埋没,他机灵得很,没有如黄汉所愿战死沙场,还挥舞马刀砍了一个鞑子的首级,在这之前他已经使用自生铳干掉了一个鞑子。
“红旗军”特别重视使用冷兵器杀敌获得的军功,估摸着施琅由于英勇作战会被镇抚官晋级军衔成为士官,也能够得到伍长的职位。
手里提着亲手砍下的鞑子脑袋,这一刻施琅的心里满是对征虏大将军的感激之情。
他感慨万千,果然是参加骑兵最容易建功,大将军指点的道路一片光明啊!
再次指挥接近二百门火炮齐射建奴和鞑子,复仇的弹雨横扫千军。
这一次是几万规模的两军野战,亲身经历天启年几次战斗的孙元化看着战场上清军层层叠叠的尸体,禁不住泪流满面。
他有文化有见识,早就跟随师傅徐光启开眼看世界,今日的野战足以改变历史,正式宣告“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成为了过去式。
孙元化豪情万丈,他不仅仅期盼收复辽东,还期待着跟随龙武水师去大洋彼岸看看,是不是可以为大明在海外开疆拓土。
步炮协同破阵,骑兵随后掩杀,这样的战法简单有效,建奴却是很不适应,接下来的仗他们如何打?
守城守不住,野战打不过,建奴以武立国,当他们引以为荣的武力在步炮协同下一文不值之时,真离亡国灭种不远了。
才刚刚过去了一天而已,“红旗军”捷报再传,这一次阵斩建奴、鞑子三千余,拿上一次的斩首数倍增了。
其中有甲喇额真这个级别的建奴三员,牛录额真以上级十几个,鞑子千夫长四人,百夫长以上级二十余。
而且这是明军首次在跟建奴进行数万人马的野战中大获全胜,这即将意味着什么?
京师又沸腾了,军民欢呼雀跃,爆竹声、锣鼓声惊天动地。
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接到“应州大捷”的奏报一时间激动不已,几次想开口都哽住了喉。
来报喜的王承恩不由得抽泣起来,他同样知道这一次胜利不仅仅是三千余斩获而已,足以改变历史、改变大明总是被动挨打是局面。
他颤声道:“陛下,我军在总兵力接近的情况下能够跟东奴野战且能胜之,全线反攻为时不远了,征虏大将军好样儿的。”
崇祯稳定住了情绪,道:“朕等这一刻等得太久了,差一点都没了信心,辽国公不负朕所望,朕一定会厚待黄家,传旨平台议事。”
获知“红旗军”再次大获全胜的消息,兵部尚书张凤翼弹冠相庆。
他乘着皇帝高兴,不失时机在平台奏对之时递交了辞呈,内容言辞恳切,主动请求承担清兵打入关内的责任。
张凤翼老谋深算,历史上的他知道清兵杀入京畿之地,他这个兵部尚书难逃其咎,他一边服用药物慢性自杀一边自请总督各镇援兵出师,一直勤勤恳恳工作,最后死于任上。
历史转了弯,张凤翼心存幻想没有服毒,也是因为皇帝下罪己诏后承诺三年不杀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
这段时间大明朝廷还真的没有杀罪官、罪民,貌似只有征虏大将军用尚方宝剑执行军法要了总兵官巢丕昌的性命。
张凤翼在“红旗军”连战连捷之时主动引咎辞职,可谓深谋远虑。
他揣摩圣意已经登峰造极,知道此时出面公然承担罪责,皇帝一定不会赶尽杀绝,说不定他能够全身而退。
兵部尚书请辞,皇帝没有一言而决,跟首辅温体仁,阁臣何如宠、郑国昌、孔贞运、贺逢圣、黄士俊、张至发、薛国观商议这件事。
此时崇祯朝的阁臣已经换了一茬,文震孟、林焊死了,钱士升、何吾驺、王应熊等等被罢免。
郑国昌为人还是比较实在的,天子问如此大事,他根本不避嫌也不怕得罪人侃侃而谈道:
“陛下,东奴入寇责任不在本兵,况且张大人曾经竭力举荐征虏大将军领兵,如今‘红旗军’在山西连战连捷,本兵多多少少应该有些运筹之功。”
何如宠谏言道:“陛下,本兵自认为无力为国分忧,举荐兵部左侍郎刘大人接任本兵一职老臣以为甚善,只不过就此放归如此重臣不合时宜,老臣建议陛下三思。”
首辅温体仁道:“陛下,本兵在此时请辞不利于我军士气,老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