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最搞笑的就是赞誉某些高级领导日理万机,忙得废寝忘食,好像万一这个领导人猝死这个国家就会民不聊生,甚至于亡国。
事实证明,死了所谓的日理万机累出一身病还强撑着的领导人,国家运作正常,老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
关键所在就是以制度管理国家,不能如同崇祯那样什么事都自己来,死抱着权力不敢下放。
皇帝又不是百事通,崇祯更加不是,甚至于狗屁不通。
他乃是由于出现了意外,还是高中生的年纪就过早掌握了一个当今世界地盘最大、人口最多帝国的最高权力。
崇祯给予的批示十有八九都是一己之见、估摸着有一半都是想当然尔。
特别致命的荒唐决策就是在对待流寇问题上游移不定,天真的认为“流寇亦是赤子”,多次放虎归山。
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相比,崇祯是起床比鸡早,睡觉比狗晚,成天忙着批示永远批不完的奏疏。
天启截然不同,他忙自己的兴趣爱好木工活儿,很少过问细枝末节,只管国家大事。
而勤奋工作的崇祯把国家越管越糟糕,最后发展到糟透了,天启年可比崇祯年好多了。
因此国家是否繁荣昌盛跟皇帝是不是工作狂没有必然联系,摊上了什么都要管、什么都管不好的崇祯真是大明的不幸。
黄汉出钱粮雇佣了诸多文官武将,当然要把他们利用到极致,该手下做的事情一概不插手,自己一天至多花四个小时处理公务还不准重复。
对于某件麾下文官武将不能处理的事情,黄汉做了批示,就等于有了成例,机要秘书就可以处理相同的案例,把雷同的事情再次上达、请示,就是秘书处失职。
因此黄汉官儿越大越轻松,每天正经八百工作半天都用不着,之所以每天忙忙碌碌,完全是因为需要利用时间不遗余力培养人才。
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很重要,使用的人才忠于自己、忠于国家、名族更加重要,只要具备条件,黄汉都会讲课参与科研,不失时机开金手指。
听课的不仅仅是八个贴身亲卫,近卫营少年、秘书处官员都可以参加,黄汉的课堂永远是敞开式,有教无类。
这一天黄汉讲课的内容听得行辕内最大客厅里挤满的五百多人满眼放光。
因为黄汉讲授的是热气球飞行原理,言辞凿凿做出热气球,可以成立飞行军,能够从天上扔震天雷、万人敌。
五百多人大多数是新一代知识青年军人,对武器和战术耳熟能详。
他们顿时议论纷纷,一脸兴奋,他们实在想象不出把守城大杀器“万人敌”从天上扔入敌人的军阵之中会造成多大杀伤。
黄汉其实在去年底就绘制了使用猛火油为燃料的燃烧器草图,注明了原理和要满足的功能。
这十几份草图已经交于王玉琪、彭家旺、归有光、潘桂、秦嘉楫等等大工匠,他们会联合科研班研究生完善图纸,尽快生产出成品进行试验。
只要使得主材是镍白铜的燃烧器能够从容调节火焰大小,热气球上天就为时不远。
就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之时,负责安保的顾吉祥来报告,宣大总督带着许多官员来拜访。
是真的关心也好,是想来探探口风也罢,是准备来看看笑话者也有可能存在。
获知建奴使出煽动性很强的离间计后,在山西、宣大的文官武将和大太监不约而同涌入张家口求见征虏大将军。
范家能够容纳百十人议事的大厅里衣冠禽兽坐了一百余,杨嗣昌、张凤翼、梁廷栋等等瞧着依旧满面春风的黄汉,实在猜不出这位爷究竟是不是准备反叛大明。
衣冠禽兽这个词在大明绝对是个褒义词,因为明朝文官官服绣飞禽,武官官服绘走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能够衣冠禽兽之人都是人上人。
胸前补子上绣着孔雀的正三品大员杨嗣昌首先开口道:
“大将军,大战在即此时当厉兵秣马,然如今是谣言四起,诸多军民都在大谈建奴欲去帝号遵大将军为帝,欲跟‘红旗军’联手夺取大明江山之事,本官特来询问应对之策!”
杨嗣昌乃是高智商当然一眼看穿这样的雕虫小技,开口就把奴酋遵黄汉为帝的事实定性为谣言就可见一斑。
黄汉笑道:“诸位大人,由此可见东奴已然黔驴技穷,东奴知道本爵不可能放过他们,更加不可能跟他们合作。
因此刻意散布谣言,目的自然是让本来就多疑的大明天子更加猜忌本爵。
他们埋下伏笔,目的昭然若揭,纵然本爵打得东奴亡国灭种,以后本爵也肯定会死在自己人手里,下场说不定还不如东奴。”
这话说得比较重,言下之意直指当朝皇帝不好相处,言明自己平定辽东后有可能死于非命。
大厅里顿时鸦雀无声,一百余官宦都在沉思,他们其实都不看好黄汉以后的命运。
他们当然明白黄汉这些话并非空穴来风,崇祯杀的封疆大吏太多了,平辽后杀掉有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征虏大将军十之八九。
杨嗣昌、张凤翼等等都知道大明权臣不得好死十之八九,与国家有大功的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最后落得个谋反罪被杀头。
辅佐、教育万历皇帝十年的张居正开创了“万历新政”,刚刚过世就被皇帝清算,几个儿子被迫害致死或者逃亡。
征虏大将军貌似比于谦、张居正有过之而无不及,难得善终啊!
。
第七百一十八章: 力量悬殊()
郑之惠心道要糟,一个明摆着的反间计来得正是时候,引得本来就相互提防的皇帝和征虏大将军过早的暴露了本性。
他当然忠于崇祯,不愿意看到黄汉起兵谋反,劝告道:
“大将军,东奴知道承受不住‘红旗军’发动的攻势,刻意在这紧要关头离间我大明君臣,此时我们应该抛弃心中杂念,一心杀敌,东奴奸计就会不攻自破。”
黄汉反问道:“郑公公,本爵心中何时有过杂念?你难道没看见将士们都在积极准备春季攻势?
本爵现在反而有些担心皇上心中是否有什么想法?万一此时有圣旨紧急召本爵回京师面圣,本爵想请教郑公公,该如何决断?”
黄汉这话出口,郑之惠顿时汗流浃背,如果这档口皇帝召见,肯定是准备出手对付征虏大将军,黄汉能不能活着离开京师谁能预料?
郑之惠人品不坏,这一刻他张口结舌,他没准备忽悠黄汉进京,但是又不想忤逆崇祯,尴尬了!
已经下定决心抱黄汉大腿的吴襄满脸严肃道:
“大将军,为了不折不扣完成五年平辽计划,卑职认为您无论何时都不可以离开‘红旗军’。
皇上召见无非是商议国事,卑职和诸位大人都可以代为其劳。”
杨嗣昌笑着打圆场道:“大将军请放宽心,春季攻势即将发动,千头万绪,皇上此时不会召见您。
本官倒是想即日进京面奏天子,言明在大明即将跟东奴决战之时,不能存在任何动摇。”
黄汉点头道:“杨大人这番话倒是提醒了本爵,任何时候沟通最重要,本爵请诸位大人跑一趟京师。
把本爵不可能跟建奴妥协的态度告知天子和朝廷衮衮诸公,让他们且放宽心,五年平辽指日可待。”
杨嗣昌、张凤翼几个很乐意去京师露一小脸,高高兴兴答应前往。
黄汉趁机要给郑芝龙下套,当场请张凤翼代笔写了奏疏请调福建海防游击郑芝龙参与春季攻势。
用不着福建水师登陆作战,只要他们派遣战船协助“红旗军”运送兵马物资登陆朝鲜。
理由冠冕堂皇,建奴遭遇攻击一定会负隅顽抗,从山海关、天津卫、虎穴城、登莱以及旅顺口起运的物资、粮草何其多也。
运送的正兵、辅兵、劳役肯定会超过三十万,如果拿下朝鲜还得运送屯民不低于百万。
故而“红旗军”苛求运力越多越好,征虏大将军要求郑芝龙最少出动战船五十艘援辽。
张凤翼和梁廷栋都做过几年兵部尚书,何尝不知郑芝龙的秉性,此人虽然归顺朝廷,但是依旧没有丢下海盗的老本行,只不过朝廷百事缠身无暇对付那个南海巨寇。
现如今征虏大将军主动提出调郑芝龙来辽海,以龙武水师的实力对付一个郑芝龙绰绰有余。
如果皇帝下达圣旨征调福建水师援辽,郑芝龙麻烦大了,来与不来都是个大难题。
郑芝龙只不过是个海防游击将军而已,虽然实力超过所有的大明总兵官,但是跟黄汉的地位、力量悬殊。
他率领打着福建水师旗号的私军来到辽东必须服从征虏大将军号令。
以“红旗军”的实力和同化明军的本领,一旦上了郑芝龙的战船,这些战船大有可能以后就再也不会属于郑芝龙。
如果不肯援辽,郑芝龙就是抗旨不遵,他准备干什么?造反吗?大明已经不是十年前,重新崛起的龙武水师不是吃素的。
郑芝龙一旦反叛,征虏大将军就会立刻讨伐。失去了官衣,郑芝龙又会被打回原型,再次成为海盗。
此时“红旗军”跟他决一雌雄,不仅仅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还拥有朝廷大义,本来就远远不是对手的郑芝龙更加不堪一击。
郑芝龙就是在梁廷栋担任兵部尚书之时接受大明招安,因此梁廷栋当时特意研究过郑芝龙。
梁廷栋这段时间见到了不少龙武水师的大战船,他懂军事,当然知道船舶的大小、火炮的数量是海战中能否取胜的关键。
他对“红旗军”旗下的龙武水师充满信心,认为郑芝龙跟征虏大将军斗如萤火之光与皓月争辉。
梁廷栋坦言道:“大将军此计甚妙,那郑芝龙独霸南海逍遥快活,这些年不知得了多少好处收入囊中,是时候让那厮为大明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