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手一次获得成功,一般情况下连船带货的收入不下于三万块银币。
吴襄还告诉勋贵们,如果不敢冒险也不要紧,千万别傻兮兮地把银子藏在家主地窖里长毛,一定要存入“四方钱庄”,每年铁定能够到手百分之六的利息。
其实这些消息不全部是新闻,勋贵们最起码对“四方钱庄”的大额存款就有耳闻。
民间放印子钱的利息很高,但是借贷数额实在有限,勋贵之家能够做到的数额太有限,根本占不到家中现银的半成。
况且放高利贷的风险大着呢,一般情况下肯借高利贷的都是饮鸩止渴的主,绝对是被逼无赖,太多人家还不上选择上吊一死了之。
放贷的勋贵们不仅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会落下个为富不仁逼得借贷人家破人亡的恶名。
如果保持权势在手,这些恶事都是小事,万一哪一天失宠了丢了权势,这些事情都会被仇家翻出来大做文章。
运气不好,被翻脸不认人的皇帝抄家流放都大有可能。
不少勋贵其实真生出了在“四方钱庄”存银子的心思,现在听吴襄主动提起都细问章程。
吴襄酒多喝了一点点话有些多,他笑着打趣英国公张之极道:
“本官知道公爷家的现银多着呢,建议您拿出五十万两进行投资,送一百万两存入四方钱庄得利息,保守估计以后每年会多出二十万两以上的进账。”
在座的都是传承了几代、十几代的勋贵,他们会算账,他们几乎每一家都能够拿得出百万两银子,即便不投资光吃利息也有六万两银子一年,大多数人心动了。
张之极道:“吴总兵把‘红旗军’那一边说得那么好,把龙武水师吹上了天。
咱们不是不信你的话,而是想跟着你跑一趟辽海亲眼看看,也顺便看看‘汉江省’有什么生意好做。”
招商引资是黄汉大力提倡的,吴襄最是留意,在京师上蹿下跳的目的就是为了多拉投资人前往“汉江省”。
他大包大揽道:“诸位爷怕不是好久没有离开京师出去耍子吧?也难怪,京师不夜城太迷人了,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现在出门可不比三五年前,京师有直通天津卫的大马路,诸位爵爷每家每户都有舒适快捷的四轮马车,要是愿意起早带晚,当天就能够到达天津卫。
天津港口有硕大的客轮跑虎穴城、山海关、旅顺口、青泥洼口、皮岛,现在又增加了许多班次跑汉江港。
诸位上路了就会切身体会到如今出门再也不是风尘仆仆,而是一种享受。
跑长途的大客船上应有尽有,说书的、唱曲的、甚至于还有戏班子,一等舱跟不夜城的客房差不离,也有自来水和卫生间,同样可以随时有热水洗澡。”
成国公朱纯臣疑惑道:“吴总兵莫不是吹牛吧?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又是坐车又是乘船,岂能不辛苦?”
也难怪勋贵们不相信,以前跑客运是为了方便实用,船上的条件一般般。
自从打山西土豪发了财,黄汉手中的资本太多了。
因此拨付预算四十万块银元装修了排水量超过一千五百吨的客船七八艘,每艘豪华客船上都有头等舱,价格虽然贵,但是服务到位,保证物有所值。
吴襄道:“征虏大将军总是说时代在发展,赶不上时代就会被时代淘汰,今日本官深有体会。诸位爷,你们再不离开京师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就会落伍了。
本官说话你们不信,这样吧,你们去隔壁房间问问正在跟一帮文官喝酒的张大人、梁大人,问问他们是不是乘坐了舒适得如同不夜城房间的大客船。”
还真有几个勋贵端着酒杯去隔壁敬酒,顺便聊了几句,张凤翼如同背诵散文般描绘了一路上的风光,引得众人咂舌不已。
好逸恶劳喜欢享受的大明勋贵被吸引了,有实缺的纷纷告假,逍遥爵爷当然是说走就走。
他们如同观光旅游般上路了,吴襄发挥了特长,担任了旅游团团长兼职导游,坐上了豪华客轮后勋贵们都服气了。
都认为吴襄把舒适度形容得不够,在不夜城房间住着哪有机会看海景、哪有机会钓鱼、哪能吃到鲜美的海产品?
经过十几天的航行朝夕相处,吴襄跟成国公、英国公等等混成了好朋友,也商议好了购买几十艘捕鲸船赚大钱。
几十个勋贵来“汉江省”实地考察,加上他们的随从总共有一千余人。
战事已经结束了两个多月,汉城附近的春耕早就结束,稻田里一片绿油油显得生机盎然,城里的居民和城外的农民都在忙忙碌碌,都在为过上好日子努力多赚钱。
黄汉其他本事没有,就是擅长提供老百姓就业机会,鼓励劳动致富,在劳动力过剩之时还会发动政府大工程修建海堤、江堤、水库、大马路。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勋贵们看过了旅顺口、瞧过了青泥洼口,如今又看到了汉城周边欣欣向荣的光景,都相信了吴襄的介绍,不少人准备投资。
他们用不着随身携带金银,早就在京师内的“四方钱庄”办理了汇票,百年以上的勋贵之家都有支柱产业,做的行当简直是应有尽有。
勋贵们在一地完成投资比较简单,只要从其他省份调一些掌柜、伙计、大工匠就能够搭建“汉江省”分号的班底。
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怀鬼胎()
吴襄牵头组建捕鲸协会,缴纳保险金接受龙武水师保护,预计年底将要达到拥有二三十艘捕鲸船的实力。
一艘捕鲸船排水量一千吨,连熬制鱼油,烤鱼、制作海鱼罐头的设备,加上十二门十二磅弗朗机炮,六门十二磅红夷大炮,投保价值六万块银元。
保费一年三千块银元,如果在海上被打劫了或者在风暴中沉没,“日月海运”会全额赔偿被保人六万块银币。
一艘捕鲸船上大体需要使用一百多人,勋贵们不仅仅会从“红旗军”体系的学校毕业生中招募水手、炮手,还会从家生子中挑选猛人来参与航海。
等他们从海上得到了实实在在是收益就会变得野心勃勃,走出大明走向世界甚至于跑去南美洲淘金都不是问题。
华夏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中世纪应该是全球最好的地方。
家乡应有尽有也使得汉人用不着生出掠夺的心思,一门心思用在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万事都有利有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诚不欺我。
历史上没有了进取心的汉民族终于自食其果被大航海时代抛弃。
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的汉民族又被邪恶的满清焚毁科学书籍、进行愚民教育。
使得曾经世界第一的泱泱大国积贫积弱变成了半殖民地,汉人变成了东亚病夫。
黄汉的意图就是让权贵们别盯着土里刨食儿的农民,盘剥他们能有多大油水?走向海洋去新大陆挖铜矿、金矿、殖民来钱多块?
崇祯十年春天,为了执行征虏大将军拿下一地就必须使得辖区内的军民能够安心生产的命令。
赵坤、顾准、谷如山、裴元武等等将领在拿下襄阳、南阳后就停止了追击流寇。
在内地屯守三年,赵坤几个深刻领悟了家主的思想精髓,意识到不解决粮食问题就解决不了流寇大爆发,一味地围剿那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完全是在做无用功。
这两三年,“红旗军”体系贴补在内地的粮食已经有了二三百万石。
然而由于流寇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多,撂荒的土地、逃难的流民越来越多,粮食缺口总是堵不住。
沿着长江、汉水圈地屯垦是重中之重,不能任由如此地肥水美的地方一片荒芜。
屯田有了成果就是有了自我造血功能,再有“红旗军”体系支援武器和军官,在内地训练出几十个正规军、卫所军营不在话下。
内地需要救济的饥民太多,“红旗军”卫所军、营兵也得吃饭,征虏大将军没有本事“不纳粮专抢粮”,唯有一边打流寇,一边种田。
“红旗军”在襄阳、南阳一带组织了十余万户屯田,播种面积达到五百万亩,一直忙到三月底才告一段落。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马守应、刘国能、罗汝才、李万庆、姚天动率领的流寇大军用不着屯田,他们离开襄阳附近就约等于跟“红旗军”脱离了接触。
再次分兵后,自封大元帅的高迎祥带着大将军李自成、马守应等等贼骨头再次经过商洛山去杀回老家陕西去了,因为没有孙传庭的设伏,他们一路上打得不错。
逼迫从驻守地西安城换防出来的黄维正和韩志宽率领五千麾下在周至县西跟流寇主力不幸遭遇,结果很不好,高迎祥发动了七八千铁骑冲击明军阵列。
其实此时高迎祥、马守应等等的总兵力不足十万,能打的老营人马不过三万余。
明军有贺人龙、曹变蛟、唐通、马科、左光先、黄维正、韩志宽等等总兵、副将、参将率领的人马超过八万。
如果各路明军齐心协力,在周至县西跟流寇主力来一场决战肯定能够获胜。
然而几路明军将领各怀鬼胎,大部分军阀化的将领不肯消耗自己的实力,他们乐于打顺风仗,根本不肯拼消耗。
见流寇主力摆出你死我活的架势来拼命,首先是贺人龙这个本地总兵官率领一两万人马往咸阳方向跑了,紧接着唐通、马科跟着跑。
曹变蛟想打已经是力不从心,他动作快,及时带领一八千麾下撤入周至县城固守待援。
黄维正和韩志宽、左光先等等将领貌似比较实在,没想到已经遭到友军抛弃,虽然他们手中人马已经不足一万五千,但是跟流寇混战了整整一天。
他们在苦战中如同盼星星盼月亮盼望贺人龙、唐通、马科等等率领人马来夹击流寇,可惜人马损失过半还不见援军,只得乘着夜色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