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铎的一万三千人马就在平壤东三十里虎视眈眈,面临腹背受敌使得所有的“红旗军”将士们都不舒服。
因此黄汉决定暂缓攻击跑不了的孔有德部,去东边挑战多铎部,单看看那小子有没有胆量来战。
亲卫营和五个千总骑兵一万余加上八个千总步兵、四个把总炮兵推着一磅弗朗机炮往多铎营地方向压了过去。
黄昂、施显、徐尔路、毛承斗等等八个亲卫也在战斗序列,黄汉特意安排他们参加行动让他们得到锻炼的机会。
这些年家主身边亲卫已经有好几批外放并且青云直上,而顾奎、严从优几个一直留着家主身边,现在他们搭上了末班车晋级为军官,顾奎甚至于已经被实授亲卫营千总。
他们当然知道家主身边的亲卫都是重点培养对象,发生战斗之时会竭尽所能保障他们的安全。
亲卫营千总顾吉祥、把总戈大本知道接下来的任务是跟踪追击多铎部,他们甚至于背上了戈六本、戈二本这两条军犬。
现如今亲卫营养狗、训狗形成了风气,当然不是饲养宠物狗,都是猛犬、工作犬。
亲卫营少年背着军犬上路的有二三百,带上军犬的好处不言而喻,有时在判断地形复杂处有没有敌军埋伏之时放出十几条军犬事半功倍。
知道已经布置了天罗地网等待围歼多铎的人马,也预见到建奴不会束手待毙,届时窜入深山老林的不知凡几,带上几百条军犬参与搜索效果杠杠的。
长途骑马奔驰之时,军犬都乖乖的待在特制的双肩包里,它们跟主人的感情很深,还不时伸出舌头舔一舔主人流到脸上的汗水。
少年男子少有不爱狗的,况且有狗王戈大本亲自参与调教,亲卫营的几百条军犬都通人性,它们带给了少年们太多快乐。
黄义离开亲卫营前往龙武水师服役之时特意带上了戈二本的后代戈十七、戈十九,其实他最喜欢戈六本,但是他知道哥哥也喜欢当然不会带上戈六本去赴任。
黄汉率领开城方面军故意放慢推进速度就是为了使得鸭绿江方面军有更多时间布置,往东压迫多铎撤离平壤防线之时也没有摆出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
多铎正在百思不解,因为“红旗军”杀到平壤城下根本没有发动进攻,而是开始组织人手割麦子。
这几天多铎有几次按耐不住,准备带着骑兵主动冲杀一回都被何洛会及时劝阻。
何洛会是多尔衮的铁杆支持者,被崇德派遣到平壤也是因为他跟多尔衮、多铎俩兄弟走得太近的缘故。
第七百六十七章:建奴日子不好过()
何洛会来平壤之前跟多尔衮密谈,拍胸脯表态一定不遗余力协助多铎把人马带回辽东,此时哪肯多铎去主动挑衅“红旗军”。
其实何洛会早就劝多铎一走了之,可是这位年轻气盛的主子不纳忠言,一定要等等看,说要在“红旗军”攻击平壤城之时在他们屁股后面来一下狠的看看效果。
没辙,人家是亲王,何洛会只不过是个甲喇额真,拿多铎的地位相差十万八千里,多铎不肯立刻撤退,他也不敢带着本部人马先走,只能陪主子干耗着。
可惜等着“红旗军”攻打平壤抄袭人家后路泡汤了,“红旗军”不打平壤直接来攻打多铎的营寨。
多铎怒不可遏,他知道“红旗军”来到平壤外的兵力不足以困住他的一万三千满蒙骑兵,现在压过来的目的很明显,不肯腹背受敌。
看来便宜一把再跑路做不到了。空着手走吧!
满蒙骑兵没有迎战带着五千左右包衣奴才往东而去,“红旗军”步兵、炮兵没有参与追击,当天就退回平壤外线。
骑兵不紧不慢尾随了一整天,一直把满蒙骑兵逼退二百余里才安营扎寨,有几百条军犬参与巡营,被敌人成功突袭的可能性不存在。
包括亲卫营骑兵在内,这一万余“红旗军”骑兵不会回去参加平壤城争夺战,而是作为一支机动部队参与围歼多铎。
反正没有战马的孔有德部跑不了,平壤外围有刘奋勇亲自率领两个千总骑兵拾遗补漏足矣!
孔有德苦啊!完成了春耕轮不到他秋收,眼看着麦子黄了,“红旗军”就杀来了。
八月八日,也就是“红旗军”接管平壤外围阵地的五天后,没人担心被多铎部攻击,刘在旗、姜新等等带着十个千总卫所军和能够找到的汉民、高丽人接近二十万开镰收割麦子。
平壤周边区域的年景一般,土地也不肥沃,绝大多数种植麦子,其余都是杂粮,没有种植马铃薯、甘薯,玉蜀黍这样的新农作物。
平均一亩麦田的收成仅仅能够达到九斗,四百万亩耕种的麦田能够收获三百六十万石麦子。
不足一百万亩种植杂粮的田地也估计能够到手不少于五十万石杂粮。
有了这些粮食,可以养活二百万人口。
因为朝鲜山多,战后会有大量山民或者跑到山里的军民被发现或者主动下山请求收留。
预计拿下整个鸭绿江东到开城的这片区域应该能够发现至少一百万人口,加上出动的兵力十几万需要吃饭,结余的粮食能够满足移民五十万的需要。
开城以南的囤区已经形成,大部分都是种植水稻,由于育种数量有限只少量种植甘薯和马铃薯。
今年的收成错不了,平均亩产接近两石稻子不成问题,估摸着能够结余不少粮食,满足一百万人口的需求不成问题。
夺取朝鲜后,“红旗军”体系的粮食充足可以大量接济内地饥民,转运他们来“汉江省”屯垦。
建奴丢了这片土地又无法通过晋商购买粮食,明年春荒他们的日子怎么过?
天启年熊廷弼部署的计划是困死、饿死建奴,在后金人口由于严重缺粮大量死亡之时全力发动进攻彻底平定辽东,可惜他的计划虽然好没有一个上下齐心的政府也是枉然。
在黄汉领导下的“红旗军”体系做到了如臂使指,封锁鸭绿江、海岸线,守稳薊镇、宣大、太原的边墙,使得建奴得不到一粒米、一个铁钉能够做得到。
明年秋收前夕再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使得建奴盘踞区无法正常收获,让屯民本来就难以为继的粮食更加短缺,估摸着冬天就会有不少人活活饿死。
恭顺王孔有德终于成为了真正的号令发布者,他进入平壤第一件事就是撤空第一道防线,十几万军民中他认为不可以信任的全部放在第二道防线故守。
孔有德退守平壤城负隅顽抗,下定决心不肯投降!为什么此人如此顽固,如同王八吃秤锤铁了心要把汉奸做到底?
那是结束汉城战役后没几天,耿仲明猝死的消息被刊登在大明邸报上,导致黄汉想要隐瞒这个消息也做不到,干脆不管了。
很快“红旗日报”就不断刊登评论员文章,他们当然不会为耿仲明说一句好话,恰恰相反都一致公认恶有恶报。
孔有德也有消息来源,他甚至于得到了大明邸报和“红旗日报”,得知倒戈投降的耿仲明杀了三四千建奴和鞑子还落得个不明不白猝死。
知道了张存仁被俘后在京师菜市口千刀万剐了三天,用足了三千六百刀才咽气,肉都被京师军民生吃了。
孔有德认为投降死路一条,被俘逃不了千刀万剐的噩运。
很明显耿仲明之死黄汉不无关系,由此可见投降“红旗军”恐怕乃是自寻死路,抵抗到底等来主子的援军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这些年孔有德总是不由得追忆往事,想当年从登莱撤退之时,他有火炮几百门,人马一万多,携带的财富价值超过五百里雪花银,一切都那么顺利,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现在可以断言那根本不是巧合,黄汉那厮算计登莱叛军最少有了大半年。
黄汉如此阴险毒辣,早早的设计了圈套等登莱叛军上钩,每每想起那一次海上历险,孔有德总是愤愤不平。
再次叛清投明孔有德不是没想过,但是总会过黄汉这一关,耿二已经尝试过了,如果他孔有德再送去任人宰割,岂不是让天下人笑掉大牙?
孔有德召集驻防平壤的将领议事,张洪谟、杨华征、刘士英、盛忠、陈变武、方献可、刘武元等等将领都认真听孔有德读上面有描写张存仁、耿仲明下场的“红旗日报”。
这些绝大多数是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或是被俘、或是主动投降建奴的明军将领,有的是祖大寿的关宁军有的隶属于张春的援辽人马。
他们听到老朋友张存仁被千刀万剐被京师军民吃了一个个冷汗直滴。
第七百六十八章:铁了心()
孔有德阴森森瞧着张洪谟、杨华征等等道:
“耿二昏了头,以为倒戈杀八旗军、蒙古兵四千献汉城投降肯定能够继续在大明高官厚禄。
他也不想想,‘红旗军’中人才济济,犯得着给他留位置?
本爵估摸着耿二哪里是猝死,在前往京师路上的十几天受的罪恐怕不比张存仁少了。”
善于见风使舵的张洪谟附和道:“恭顺王所言极是,耿仲明一顿能吃半只羊,体壮如牛从来没见过他生病,怎么可能猝死?
一定是‘红旗军’中的仇家做了手脚,毕竟他在登莱杀人如麻,仇家太多了。”
杨华征道:“耿仲明真是不开眼,瞧他干了什么混账事?倒戈之时跟三四千满蒙骑兵打了一天一夜,据说家丁死了过半,汉军、高丽军伤亡人数不低于四千。
拿下汉城投降大明连落个好的做不到,死了人家还在唾骂。
害得一家老小全部掉了脑袋,害得儿子被千刀万剐,大清国这边也唾骂他不忠不义。”
孔有德道:“耿二做了傻事里外不是人,但是本王可以断定耿二被猝死绝对不可能是‘红旗军’中的仇家擅自行动。
黄汉那厮治军严谨,麾下如臂使指,擅自杀害归顺大明的高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