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好一阵子崇祯才沙哑着声音擎着泪道:“王伴伴,这是我大明军民发出的呐喊吗?朕要驱除鞑虏还大明太平人间,朕要要让老百姓丰衣足食。”

    此时此景王承恩还能说什么呢?他含着泪跪下道:“吾皇圣明,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也三叩九拜齐声高唱:“吾皇万岁万万岁!”

    马蹄声隆隆响起,黄汉的三百余骑兵如同一团红云踏空而来。

    那炫目的红让所有的文武都觉得眼前一亮,那彪威武健硕且杀气腾腾的骑兵让所有人看到了曾经击垮凶奴驱逐蒙元的汉之魂。

    黄汉在离承天门还有一段距离就早早的滚鞍下马,快步奔跑到离皇帝大概二十步距离推金山倒玉柱般行三叩九拜大礼口中高呼:“微臣黄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跟在黄汉后面大概十步左右的憨子、宋鹏飞、郑孝文、方以化、李若琏以下三百多人都一起跪拜山呼,身上铁甲发出当朗朗脆响。

    “诸位将士免礼平身。尔等有功与江山社稷,朕甚感欣慰,希望尔等再接再厉为国杀敌!”

    黄汉站起来目光炯炯看着崇祯大声道:“微臣领旨!杀鞑虏、保大明、效忠吾皇,微臣不惧粉身碎骨!”

    昨天早就统一培训过的战士们立刻异口同声道:“我辈军人当奋勇杀敌,甘为圣天子效死。”

    群臣看着黄汉,只见他大眼睛盯着皇帝乱看心里腹诽:这个山野小子太不成体统!为何鸿胪寺不事先去教授面君礼仪啊!众目睽睽之下,一介武夫盯着皇上瞧也太过无礼,贻笑大方啊!

    崇祯果然是性情中人,他龙颜大悦,也在仔细打量黄汉,二人目光对撞了,黄汉强大的内心里根本没有一丝奴性,他压根不怵大明皇帝,见崇祯瞧自己礼貌性展颜笑了。

    还从来没有跟一个臣子对视过如此长的时间,对方还报以微笑实在比较搞笑,崇祯没辙只能也跟黄汉相视一笑,赶紧偏过脸去对王承恩道:

    “王伴伴,宣旨!”

    王承恩把皇帝和黄汉的表情都看在眼里了,哪有臣子和皇上相逢一笑的道理。

    心里正在后悔忘了连夜请鸿胪寺礼官去给黄汉进行面君培训,见皇帝没有因为黄汉的无礼而动怒,立刻展开圣旨尖着嗓子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日……”

    黄汉虽然只不过被提升了一级成为东胜左卫从三品卫指挥同知,实授永平守备将军,按理说应该有兵额一千三百六十。

    但是好处不仅仅如此,因为皇帝给了黄张氏正五品宜人的诰命。

    ————

    书友们千万别忘了投推荐票,这件事很重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第八十七章:守备营() 
这个殊荣真的了不得,因为不是所有文官武将的母亲或者妻子都能得到朝廷诰命,这是圣天子恩赐,比例极低。

    从今往后黄汉的母亲就是朝廷命妇,每年有工资拿有优免待遇,完全赶得上士大夫得到的好处。

    黄汉也有了从三品的武官品级、轻车都尉武勋、怀远将军武散阶,总算迈进了将军的门槛。

    东胜卫其实早就没有了刚开始的辉煌已经名存实亡,东胜卫是明初设置于河套北土默特蒙古活动地区的卫所,原为元之东胜洲。它于洪武四年正月初设,洪武五年七月内迁至大同附近。

    洪武三十五年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的朱棣调整了军事策略,将一批边墙外和边地卫所内迁,其中东胜左卫迁至北直隶卢龙县境,右卫迁至遵化县境。

    黄汉如愿以偿当上了永平守备将军,又有了东胜左卫指挥同知的头衔,找由头从已经农民化的卫所军官手里搞些军田应该不成问题。

    礼仪结束,就在皇帝准备回紫禁城之时,黄汉朗声道:“陛下,皇恩浩荡微臣感激涕零,唯有再立新功已报圣天子恩宠,微臣请旨即日离开京师,继续寻找战机袭杀建奴。请陛下恩准。”

    崇祯听闻黄汉不准备在京师盘桓,想即刻回去杀敌有些动容,他道:“朕准了,爱卿也要小心谨慎,朕等着爱卿再次报捷!”

    “微臣谢主隆恩!微臣请旨收拢在京师外被打散营伍的明军凑足永平守备营兵额,恳请圣天子恩准。”

    永平守备营已经被建奴打掉了,地盘也在建奴手里,黄汉这个新官上任的守备没地盘、没兵丁确实是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黄汉免得跟兵部扯皮直接学刘之纶自己募兵,而且直达天听,惹得其他文官武将又是一阵腹诽。

    而年少气盛的皇帝最喜欢亲自解决问题,见黄汉请旨,而且都是不难办到的事情当然高高兴兴当场给予答复。

    他已经有些喜欢黄汉这个貌似没有心机一心想着杀敌的武将,不仅仅同意黄汉在京师附近的散兵游勇中选拔战士,还指示户部按照兵额下拨粮饷给这一支敢战之师。

    才千把人的粮饷难不住户部,户部尚书李标当然不会在皇帝难得高兴之时添堵,表态会足额给粮饷,今天下午就会给足三个月的,好让黄守备有钱粮募兵。

    当天下午黄汉就出城驻扎,他把麾下人马分成七个总旗在城外大肆宣传。

    很快炙手可热的黄守备承诺给足饷并且按时发放招募好兵的消息就传开了。

    京师城外几个收容失去建制兵丁的营盘里众说纷纭,黄汉准备挑选弓马娴熟的骑兵、骁勇善战的步兵加入“红旗军”的消息让许多明军怦然心动。

    锦衣卫也乐得帮忙,李若琏亲自带着几十个校尉去几个明军营盘帮助协调。

    弓马娴熟的骑兵没有哪个将领不喜欢,黄汉来横插一杠子势必引起抵触。

    拥有强大的骑兵才能够拥有机动力,完成奔袭才有可能。

    汉民族跟草原民族的战斗都是汉人损失惨重,究其原因就是汉人没有强大的骑兵,打赢了敌人只不过是击退而已,而被草原民族打败了就是全军覆没。

    要把一个从来没骑过马的农民训练成为弓马娴熟的骑兵,没有三五年的刻苦训练根本做不到。

    现在有皇帝的旨意,有天子亲军来交涉,黄汉当然要用足了这大好机会,争取网罗一些武力值高的骑兵纳入麾下。

    那些吃了败仗的将领虽然自认为品级高于小小卫指挥同知,但是人家是屡建功勋的当红将领,此时最好不要做出什么不和谐的举措,一个个捏着鼻子让“红旗军”来营地选人。

    还好,“红旗军”眼角高,兵痞不要,油滑之人,哪怕他们弓马娴熟也不会收留,虽然主动来报名接受挑选的明军有几大千,但是最后黄汉只收下了三百骑兵,七百步兵。

    黄汉还是以事实说话,用实打实的钱粮来阐明自己对待袍泽的态度,他立刻让郑孝文给收下的明军登记姓名籍贯后发放三个月足饷。

    户部确实按照一千三百六十人的兵额给粮饷了,而且是按照骑兵三步兵七核发,但是黄汉懂大明官场的规矩,没敢拿足额,只敢拿了七成。

    黄汉拿到户部的钱粮这手进那手出还不够,只得拿出一些缴获银子给郑孝文补上按实发放一千新加入的明军粮饷拉下的亏空。

    这一千人马都是明军老兵,这时却是“红旗军”新兵,他们暂时得不到家丁待遇,跟关内营兵待遇相同,为了给予他们方便,郑孝文答应所有的明军可以自由选择拿本色和折色。

    九成明军的家小都不在附近,他们选择了拿折色,当白花花的三五两银子到手之时,所有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这些人本来就是三四百“红旗军”家丁战士从几大千有过实战经历的明军中精挑细选的兵丁,连步兵都会骑马而且身强体壮。

    但是他们大多数人当兵几年从来不知道自己的月饷会有如此之多。

    因为他们不是主将的家丁,得到的军饷被层层盘剥后到手足额的一半就已经谢天谢地。

    黄汉亲自带领家丁们进行宣传,大讲“红旗军”的权利和义务,特别强调“红旗军”的军纪,让每个大头兵都知道了“红旗军”最重要的一条军纪就是“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

    苦哈哈的普通兵丁来自老百姓,主将要求大家爱护老百姓当然会得到认同,况且主将还庄严承诺以后“红旗军”营兵都是拿足饷,这就意味着每一次发饷兵丁们都能够得到能够养家糊口的卖命银子。

    “红旗军”大营一片欢声笑语,吃饱喝足的营兵们三五一群围着家丁战士听他们讲奇袭遵化的故事,得知参与袭击遵化的战士们每人都至少拿了四十两雪花银塞入腰包,一个个眼睛都红了。

    娘的,原来把命卖给黄守备是如此值钱啊!看来跟着这位骁勇善战的大人真的有可能升官发财改换门庭呢!

    ————

    书友们千万别忘了投推荐票,这件事很重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第八十八章:五湖四海() 
一千新招募的“红旗军”营兵自认为有两下子,只要主将敢打敢拼,他们没有理由不奋勇向前。

    这些汉子被刺激了,他们暗自摩拳擦掌,期待再次攻城拔寨之时一定要得到斩首功争取让父母妻儿都过上好日子。

    黄汉这段时间一直是占大明便宜,直接挑有战斗技能的好兵收为己用,免去了把放下锄头的农民训练成军的旷日持久。

    明军有百万之多,有武艺和能够骑射的兵丁何其多也,之所以这些人被历史湮灭完全是因为少了一个出类拔萃的领头人。

    爱好读世界战争史的黄汉太懂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兵,被沙漠之狐隆美尔打得丧胆的美军在巴顿将军带领下判若两人,直接把德军非洲军团打得兵败如山倒。

    吴化文的汉奸军投奔了共产党后脱胎换骨,居然成为了率先攻入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拿下总统府的功勋部队。

    全靠自己训练部队不可取,有的时候拿来主义也不错,只要“红旗军”的军魂在,加入其中的战士就会被同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