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回大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决定了要挖墙脚,文天祥自然是循循善诱的说道:“我给高大人和范大人都各自写封信去,帮你们说明原委了。在哪里都是为国效力,效忠大宋朝廷,将来也一样上战场,杀鞑子,哪有什么区别啊?”

第四十八章 黄远的志向() 
“文大人如此诚意相邀,你们还不快应承下来。”却是黄远最先说话。

    到底是读过书的,又是商人,脑筋就是要比牛富这帮大头兵灵活。

    同为大宋军人,同为大宋朝廷效力,那些门户之见,向来便是被黄远所唾弃的。

    牛富扫了自己几个兄弟眼中,看到他们的脸上希翼与犹豫之色。牛富暗道:“我自己倒还罢了,几个兄弟的前程却不能被我耽误了。罢了,我为襄阳城要去钱粮军资,也算是尽力了,倒也无愧于心了!“

    想到这里,牛富便沉声说道:“同为大宋军人,承蒙大人看得起,投到大人麾下,原也没什么。只是我等是奉命来向朝廷讨要襄阳城所需的钱粮军资金的,这任务没有完成,我牛某可不能当逃兵啊!”

    文天祥笑道:“襄阳城乃是我大宋北方的门户,你们便是不说,我也会奏请官家,拨下钱粮军资给襄阳城,加强襄阳城的防备。更何况我刚才都答应几位了。你们放心,我这几日便给官家递奏章上去,请求朝廷拨款给襄阳,加强防御。”

    听得文天祥如此说了,牛富便站起身来,单膝跪地,说道:“牛富今后愿听凭大人差谴!”

    旁边几个兄弟见了,也都单膝跪地,道:

    “牛二“

    ”牛三“

    “牛四“

    ”牛五“

    “愿听凭大人差谴!”

    文天祥大喜,连忙将他们几个扶起来,说道:“好!以后就都是自家兄弟了。也无须如此客气,今日我做东,大家不醉不归。明日我便进宫去,向官家讨了特旨,以后你们几个便都到我的新军来效力了!”

    “谨遵大人之命!”

    众人又开始喝起酒来,一边喝,一边天南海北的聊着。

    决定了要跟随文天祥之后,牛富等人便变得有些拘谨起来,不似刚才那般放得开。

    文天祥也不在意,毕竟,自己如今成了他们的顶头上司,他们心中多少有些顾忌。日后相处得久了,知道了自己的性子,慢慢便好了!

    随着聊天话题的深入,让文天祥震惊的是这位名叫黄远的义商,谈吐不凡,见多识广,对很多事情都颇有独到的见解,不由得暗暗称奇。

    “我黄远十几岁时,便随船下南洋,去了许多国家,如占城国、真腊国、宾瞳龙国、登留眉国、蒲甘国、三佛齐国、单马令国、凌牙斯加国、佛罗安国……”

    此时,众人都有了几分醉意,黄远也借着酒力,开始谈自己年轻时在海外见到的异国风情,人文地理,民族风俗……一会儿又说到自己出海时的船只如何威武雄壮,能工巧匠们如何耗尽心力打造出这些船只……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番酒后的吹牛聊天却让文天祥大喜不已。

    文天祥有心要打造一支海军部队。然而,身在临安城中为官,又要训练新军,正愁没有分身之术,想要找一个合适的帮手,但一时之间,却又不知去哪里找……听得黄远这番话,文天祥便动了心思。

    “我看黄兄满腹经纶,才学见识均高人一筹,不如,黄兄也留下来……“

    文天祥的话尚未说完,便被黄远打断。

    “文大人不必多说,我知道文大人想拉我黄远来临安做事。但我黄远为什么去襄阳啊?还不是为了帮大宋守住这北方的门户,让蒙古鞑子不得南下,让天下苍生不致生灵屠炭!朝廷军费不济,我经商所得,都用在了襄阳城防之上。襄阳城的军费开支,朝廷出了八成,我出了二成。若是我离开襄阳,万一襄阳失守,我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啊!“

    黄远带着几分酒意,说出了上面一番话。

    文天祥正待回话,牛富在一旁插嘴道:“文大人有所不知。这黄家原本是河北的豪绅,后来河北遭金军攻占,黄家许多人都惨遭毒手。剩下的人随宋室南下,定居泉州,以经商为业,积累了万贯家财。虽成为商人,却不敢忘本,黄氏祖宗遗训:日后黄氏子孙皆须得以收复河北为志,将鞑子驱逐出中原。此后无数年间,黄氏子孙都牢记先祖遗训,但凡我大宋出兵收复故土,黄家必定鼎力相助。端平入洛,黄家耗掉了大半家财。亏得黄氏多年经商,经营有方,后来又慢慢恢复了元气。直至前几年朝廷收复襄阳,黄家再次倾囊相助。襄阳重筑雄城,开屯田,移军户之后,黄兄便举家迁移到襄阳。一则以自己的经商才华,助襄阳守军解决一些钱粮军资之事;二则也是为了守住襄阳城,为将来向河北进攻,收复中原,屯集物资。“

    “黄兄高义,我文天祥钦佩不已。”文天祥还是不死心,再次劝道:“只是收复河北,驱逐鞑子,光复中原,也不是非得在襄阳不可吧?以黄兄之才,若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也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以襄阳为主战场的大战,那还是十年之后的事情,眼前首先要面对的是两年之后的鄂州之战。那场战争,虽说襄阳也是战场之一,但受到的冲击并不是很大。至于十年之后的襄阳之战,还有十年的时间,自己既然重生来到这里,自然会让那一切都完全改写。

    “在我有生之年,我对收复中原已经不抱希望了!“黄远整个人都显得醉醺醺的,但说话仍然还算流利。也许这些事情一直深刻在他的脑海中,印象太深了,所以,哪怕是喝醉了,仍然能清淅的说出来。

    “蒙古鞑子军力强盛,盛过女真鞑子十倍。如今大宋朝廷昏暗,国力衰退,此消彼长之下,亡国之祸不远矣!四川之地,我大宋经营多年,地势险要,山高路陡,不利于蒙古鞑子的骑兵驰骋,又有王坚,张钰等一干猛将镇守,蒙古鞑子轻易是攻不下来的。两淮一线,有水军镇守,蒙古鞑子不习水战,远不能与我大宋水军争锋,因此也无大碍。“

    “唯独荆湖地区,处于我大宋的中线,攻之则两淮与川蜀首尾不能相顾。若蒙古鞑子中有眼光卓越之人,则必重点进攻此地。要攻占荆湖地区,必先控制汉水,要控制汉水,则非先攻下襄樊两城不可。襄樊两城是我大宋北方的门户,跨连荆豫,控扼南北!襄樊两城不失,则荆湖地区不失,荆湖地区不失,则我大宋安矣!“

    “我如今举家迁往襄阳,便是为了助我大宋守住襄阳城,守住我大宋江山。若不是为了相助宋军,数次散尽家财,若只是一心为自己积累财富,如今那些聚集在泉州的色目商人,又如何能与我黄家相提并论?我此生必竭尽全力,守住襄阳,我黄家将与襄阳城共存亡!“

第四十九章 文天祥与黄远的争论(上)() 
一番话说下来,文天祥对他越发钦佩。

    果然世间豪杰,多出于市井。

    高手在民间啊!

    亲身经历了南宋动乱,又接受过现代社会知识教育的文天祥,对这一切自然是了然于胸。但当时的宋人,有如此眼光的人可并不多。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后诸葛亮比较容易当。

    以忽必烈的才能,若不是南宋叛将刘整的进言,仍然未必会将襄阳作为主攻战场。

    文天祥前一世也不相信蒙古鞑子真能攻破大宋的防线,所以才会过着衣食丰厚,声伎满堂的日子。直到蒙古大军南下,文天祥才散尽家财,励志抗元,以死报国。

    宋朝南迁一百多年,北方防线早已打造得固若金汤,不仅无数次打退了金,元的进攻,还曾多次组织过反攻。在当时的宋人看来,谁也不会相信,这个绵延了数百年的王朝,会突然有什么亡国之祸。

    既然黄远的话都说到这里了,文天祥也不再隐瞒:“黄兄,你认为,我大宋若只是一味防守,真的能挡得住蒙古鞑子的进攻吗?”

    黄远大吃一惊,酒意都醒了三分,忙道:“文大人何出此言?难道你认为我大宋就不能挡住蒙古鞑子的进攻吗?”

    “蒙古鞑子善骑战,来去如风,今日掠一地,明日攻一城。鞑子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城池化为肉林,田园尽付灰烬,纵然我大宋军队再去收复,损失却已经是无法弥补了。我大宋边疆绵延数千里,顾得了此地,失了彼地;顾得了彼地,失了此地。如此一味防守,空耗国力,长此以往,又如何承受得起呢?“文天祥毫不留情的说道。

    “鞑子凶残,我只恨不能食其肉,饮其血,屠尽其族!“牛富狠狠的说道。

    文天祥看了牛富一眼。

    在文天祥这个受过现代文明熏陶,再穿越回宋代的人看来,牛富这样说,实在太凶残了。

    但事实上,前世经历过宋元战争的文天祥也明白,这在当时,是非常正常也非常普遍的想法。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的《满江红》很好地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深深的恨意。

    抢掠,杀烧,屠城……亲眼目睹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父母,姐妹兄弟,儿子女儿,亲戚朋,死于蒙古人的刀下,哪能不恨?上至八十岁的老妪,下至几个月大的婴儿,都被蒙古大军无情的屠杀。女人被**再杀死或被迫为奴,男人的头颅被挂在马背上游荡,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他的血还有一点点温度,都会深深地仇恨着,恨不能将蒙古鞑子碎尸万段。

    有人认为古代那些爱国名将只是忠君,并不是真的爱国。然而,若真是这样,宋帝都降了,他们为何还不降?

    皇帝可以另立,皇帝若是投降了,我也不认他是皇帝了。

    宋恭帝降元以后,在元军的授意下,派使者发出诏书,劝各地的宋臣投降。得到消息之后,各地的封疆大臣很多都禁止使者入境,来一个杀一个,誓死不降元。这又如何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