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枪炮去大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这件事眼见就要做成,怎不让他激动?

    当然,更让他激动的是,因为他的慧眼识材,让他的平燕策能够顺利实施,让完颜阿骨打不折不扣地同意国书中的所有条款。

    “好好好!”老眼泪花地看着国书,赵良嗣一连叫出三个好字,好半晌才抬起头来望着秦昊道,“老夫没看错人,你娃儿真是难得,难得!”

    这次他没有称秦哥儿,而是你娃儿,很显然,在他的心里早把秦昊当成自己人,慎重其事地将国书收好,亲自为秦昊泡上珍藏多年的好茶。

    轻轻地喝上一口,清香绕舌,口舌生津,的确是好茶,秦昊将茶杯放下,目注赵良嗣道:“赵大人如果没有其他的吩咐,秦昊想带兄弟们在汴梁逛逛,然后回转登州。”

    “回转登州?”赵良嗣正端起茶杯准备喝茶,闻言顿时怔在半空,望着秦昊,不禁哑然失笑,“你以为老夫是王师中?想把这次的功劳据为己有?”

    秦昊笑笑没有回答,在这个功劳都是领导的年代,秦昊还没傻到跟这些实权人物去抢功,自己虽然在军中挂过缺,说底不过是一介**,在他们面前,守好自己的本份是必须的。

    赵良嗣见他不说,自然明白他的想法,毕竟这次的功劳很大,大到王师中都可以厚着脸皮调离马政,支开秦昊,所以,秦昊有这样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

    提起茶壶,又为秦昊冲上半杯茶,递过来道:“你放心,老夫还分得清是非黑白,这次使金的过程,马大人已经向老夫说得清楚明白,你的功劳最大。”

    说到这儿,又望着书台上的国书,续道,“明天早朝,老夫便将这国书亲呈圣上,并向皇上为你奏请功劳,你就安心地等着皇上的召见吧。”

    秦昊见赵良嗣说得真诚,没有丝毫的做作,而且马政既然修书于他说明其中的原因,亦有可能在早前的奏报中提及此事,这样说来,这件功劳还真是自己的了。

    当即喝掉杯中的茶水,清清咽喉,站起身来,对着赵良嗣拱拱手道:“实不相瞒,秦昊这次进京,非是为自己请功,而是想用这件功劳,换取张毅他们的自由身。”

    “关于张毅等人的身份问题,老夫亦早有安排。”

    赵良嗣见秦昊愿意用这天大的功劳换取张毅等人的自由身,对他的好感顿时又进一层,“张毅他们虽是囚犯,但我大宋朝亦有将罪犯充军的惯例,待老夫面圣之时,亦会为你在军中讨一个更高的职阶,以后,就将他们充到你的帐下吧。”

    说到这儿,轻轻地端起茶杯,喝口茶后续道,“前次你拿下梁山,这次又拿下中京,马大人在奏报中已详加说明,当前正是用人之即,相信皇上会同意老夫的奏请。”

    平燕策刚刚起步,不但朝廷要用人,而他赵良嗣同样也要用人,秦昊的智慧,杨再兴的勇猛,张毅等人的忠心,都是他想要的人。

    所以,为秦昊奏请功劳,解除张毅他们的囚犯身份,就不仅仅是为秦昊,从某种程度来说,更是为他赵良嗣,毕竟,策略毕竟是策略,只有将这个策略付诸实施,才能留传千古。

    否则,再好的策略也只是一句空谈,赵良嗣向以诸葛孔明自诩,在他的眼中,没有什么功劳能大得过名留青史。

    他要让后世之人,说到三国时就想到诸葛孔明的隆中对,说到大宋时就能想到他赵良嗣的平燕策,所以,为这个目标,他要收扰天下能收扰之人。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秦昊对这句话深以为然,眼见天下纷争四起,如能在军中谋个官位,这对秦昊来说,不是重要,而是非常重要。

    更何况张毅他们是以囚犯的身份在充军的,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身,如果自己不在军中任职,那他们就极有可能被调往其他地方。

    这无疑是挖他的心头肉,放他的心头血,如今听赵良嗣早有安排,而且是把他们安排在自己的手下,这个结果还真是让他喜出望外。

    深深地吸口气,当即对赵良嗣深深地一拜道:“如此,秦昊就代张毅他们感谢大人的再造之恩,以后,大人若有什么需要,但凡秦昊能做得到的,定不辱命。”

    对秦昊的这番表态,赵良嗣也极为受用,轻轻地摆摆手,示意他坐下来,随后叹息道:

    “你也先不必急着谢我,要知道现在的朝廷缺什么?就是缺可用之才,咱们能不能顺利收复幽州,关键还得看以后的用人。”

    说到用人,赵良嗣的神情显得有些暗淡,轻轻地叹口气道:“咱们好不容易跟金国达成协议,相约出兵,谁知方腊在江南暴乱,如今童大人已率西军前去平叛,朝廷已无可用之兵。”

第一百三十二章 时代的高度() 
对赵良嗣的感叹秦昊亦是心有戚戚焉,大宋王朝虽然拥兵百万,但大部份都是流民以及充军的罪犯构成,战斗力并不高昂。

    只有长期跟西夏作战争的西军还算得上只劲旅,可就是这样一支能打的队伍,朝廷对他们也不消停,将他们分割得七分八落。

    以致于童贯这次出兵江南,还得四处征集,这样搞法,就算是支铁军,也会被他们搞垮搞残,不作死便不会死,用这句话来形容此时的大宋,还真是帖切不过。

    赵良嗣见秦昊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禁探身询问道:“你既能兵不刃血地拿下中京,说明在这方面很有头脑,能不能说说这次方腊暴乱,你有什么看法?”

    秦昊略微沉思,以最快的速度将方腊起义的事在脑海里回想一遍后说道:“方腊的暴动全因近二十年来的花石纲之祸,而花石纲”

    说到这儿,秦昊没有立即说下去,而是斜着眼睛探视着赵良嗣的反应,见他无动于衷,这才接道,“而花石纲的起因虽是因为皇上建造艮园,需要大量的花石,但罪魁祸首却在朱缅父子。”

    “可不是,那朱家父子利用苏杭二州的造作局跟应奉局,横征暴敛,欺行霸市,最终激起民变,他们的死固然不打紧,可恨的是竟因此而耽误收复幽州之事。”

    听秦昊提到花石纲,提到朱缅父子,赵良嗣的神情再也淡定不起来,他的心中还的确充满着恨,因为这横生出来的破事,挡住他的正事。

    “方腊暴动的口号是诛朱缅,他们只反朱缅而未反皇上,说明在江南百姓的心中,对皇上的恨并没有那么重,所以”

    秦昊说到这儿,只觉得有些口干,在朝廷大员面议面上,这个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故尔没有再说下去,而是端起茶杯,慢慢地喝着茶。

    赵良嗣见秦昊说话吞吞吐吐,显得有些不耐烦,催着说道:“有什么看法,尽管提出来吧,如果说得有理,老夫自会向皇上转奏!”

    “所以,童大人到江南之后,只要取消造作局跟应奉局,并拿朱家父子治罪,定能安抚江南百姓,而方腊的暴动也就失去一个合理的借口,这样平起叛来,想必会顺利些。”

    听完秦昊的话,赵良嗣猛地一拍大腿,由衷赞道:“有见地,果然有见地,你的想法正是老夫的想法,老夫这就向皇上进言并修书童大人!”

    秦昊的说话似乎解开赵良嗣心中困惑已久的迷团,当即将秦昊送出赵府,而他自己则拿着国书急匆匆地面圣去了。

    望着他的官轿消失在大街小巷中,秦昊不禁摇头苦笑,这哪算是自己的见地?因为童贯到江南后原本就是这样做的,自己只不过是把他的想法提前说出来而己。

    惟一有点不同的是,童贯虽然取消应奉局跟造作局,但并没有治朱家父子的罪,毕竟朱家父子在这二十几年来,为皇上收取过不少的奇草异石,深得圣上的欢心。

    更何况,如果真因这事处死朱家父子,那置皇上于何地?毕竟,说到底这件事的罪魁祸首当推皇上,如果不是他要建艮园,朱家父子何来的迎奉?

    童贯原本就是太监出身,是伺奉皇上的,皇上就是他的天,就是他的地,无论朱家父子的罪责有多重,像这种挖皇上心头肉的事他童贯是万万不会做的。

    这件事的始作蛹者虽说是皇上,但方腊等人受自身的局限,在江南起事时,打出的口号却是只反朱缅,而不反皇上,这是方腊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

    都说中国的老百姓是天底下最好的老百姓,只要不被人逼到墙角,只要能有口饭吃,有件衣穿,便会老老实实地做顺民。

    大宋朝的经济发达,远超同时代的所有国家,在大宋人的眼中,其他地方的人都是未曾进化的蛮夷,在他们的心中,自有一股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自豪感。

    因此花石纲之祸,虽然对江南百姓造成非常大的困扰,但总体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在百姓安居乐业的情况下,这也注定方腊的起义不过是茶壶里的风暴,注定掀不起大浪来。

    只不过方腊起义的时间点选得有些不合适,迫使童贯将原本最能打的西军从西北拉到江南,再从江南拉到西北,活生生地将这支最能打的队伍跑出残废。

    这也让金兵有机可乘,看出大宋虚弱的本质,直接导致后期的靖康之难。

    从赵府出来,秦昊的心情总体还是开心的,毕竟靖康之难离现在还有七年,对他来说,时间虽然有些紧迫,但也不是没有时间。

    杨再兴跟张毅他们也没在厢房休息,而是一直在院坝中等着秦昊,此番见他出来,顿时围将上来,略微担心地道:“刚才见赵大人匆匆而去,他在里面没难为你吧?”

    “咱们能顺利签定国书,他感谢还来不及,哪有为难?”

    秦昊耸耸肩,说得非常的轻松,“我在这儿还得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很快我就会到军中任职,而你们就是我秦昊出生入死的兄弟。”

    能够名正言顺地跟着秦昊,这对他们来说这的确是个好消息,连一向老成持重的张毅都禁不住泪流满面,开心地道:“公子,我我想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