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英雄,都是民族的英雄。咦?你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李世民说到这儿,眼中登时间射出一道异彩。

    当年杨广三次征伐高句丽,用兵之众、耗资之巨,在中国千年历史上都极为罕见,尤其是第一次出征,规模之大,可称冠绝华夏,根据史料记载动用兵力二十四军一百一十三万余,大军绵延四百公里。

    要知道对外战果最辉煌的汉唐明,汉击匈奴,唐灭吐谷浑、东西突厥、高昌、高句丽,明征漠北出兵数至多不过二三十万余,比之杨广远远不及。可结果只能用惨淡来形容,让高句丽打的落流水,先锋三十万大军只逃回了二千余骑。

    更因“无向辽东浪死歌”的出现,天下百姓对于征伐高句丽产生了极大的抗拒,可杨广一意孤行,依旧强行动用举国之力,强行征募百姓第二次第三次征伐高句丽,因此逃兵遍野,逃民更是不可计数。

    而高句丽则无度的将隋朝军民捕杀,将他们的尸体堆砌起来搭建成京观炫耀武力。

    现在想想高句丽这地方穷山恶水,山多路险,逃起命来往山林里一钻,纵有百万大军也无能为力。

    高句丽也不可能当真就将隋朝损失的三四十万兵马尽数杀尽,他们躲在山中若能相互依仗,相互帮助,纵使环境恶劣也有可能存活下来。

    难道是?

    李世民想到了一种可能:隋朝出征高句丽的幸存者找上门来,或许让秦风撞上了。

    秦风会意的点了点头:“岳父,隋朝出征高句丽的幸存者我我来了,他带来了高句丽的一些机密,希望得到您的召见。”

    “宣!”

    李世民太明白此事的重要性了。

    辽东从战国、秦、汉时期,这里就属于华夏的领地,但是因为隋朝的没落,高句丽趁势而起,将辽东一地,归为己有。

    汉人的领土意识远远高于任何一个民族,其他民族可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但是汉人却不一样。辽东是华夏领土,然而却一直被高句丽统治,这是任何汉家皇帝都无法忍受的。

    更别说是李世民这位统治**极强的帝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在北定东突厥之后,西域臣服之后,李世民的目标已开始若有若无的瞄向东北的高句丽了。前朝无法完成的事情,就由他来代为完成

    而今,前朝幸存者自己送上门来,以他们对高句丽之仇恨,定然给自己带来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于公于私,李世民都没有拒而不见的道理。

    李世民当即接见了仇夷,向他询问了经过。

    仇夷心中激动,他没有丝毫隐瞒什么,将他们的情况大略的介绍了番:与李世民料想的显然没有多大出入,他们都是杨广三征高句丽遗留下来的难民,都是土生土长却又无法回国的潜伏在异国他乡的炎黄血脉。他们为了生存聚在一起,组建了一个自力更生的群体部落,以宗族相称,亲如一家,战胜了恶劣的环境,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只是高句丽仇视中原,对于他们这伙人更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断的挤压打压镇压他们。最终逼得他们上了最为险恶最为广阔的太白山。

    李世民心生敬意!

    虽然仇夷没说他们是怎么克服一切困难生存下来的,但他可以想象这其中必然充满了艰辛困苦,在付出了血泪的洗礼,才能走到这一步。

    仇夷说起往事,也是长吁短叹。详细的介绍完毕,他单膝下跪,对李世民道:“陛下,草民与长辈兄弟虽巴不得天兵早日收复故土,可也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秦大将军之前也曾分析过陛下所面临的难题,是故草民等人也不敢有过多的侈求,唯一的心愿便是有朝一日,天兵出征之时,容许草民等人为死难的同胞报仇雪恨。之后,还请陛下承认草民等是汉人之事实。”

    “你们一直都是汉人。你们都是汉人中的英雄,朕与这个民族从来没有忘记你们。”秦风心怀激动,亲自扶起了仇夷。

    望着热泪盈眶的仇夷,李世民道:“你们从来没有辜负这个民族,是朕与这个天下辜负了你们。大唐接手是一个烂摊子,此时正是休养生息之际,为了天下臣民着想,朕,现在不能出兵。大唐不宜再战。”如秦风先前分析的相差无几,李世民固然有着好大喜功的性子,可绝对不会像杨广一样,盲目的乱来。面对此次良机,也未做出出兵的打算。

    李世民大赞道:“你们的爱国情操,令朕动容只是万里远征,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决定的事情。你回去告诉英雄们,让他们稍安毋躁。那么多年都熬下来了,也不差这点时间。”

    仇夷已经从秦风哪里知道了原因,也没有多说,表示明白。

    李世民笑着命人取了一把上等的唐刀,赐与仇夷,以表彰他们的忠义。

    仇夷先行退下。

    李世民哈哈一笑,长身而起,一脸兴奋的道:“你小子真是朕的福星,这等好事,都遇上了少则一年,多则两到三年,我大唐必将踏平高句丽。”

    仇夷在的时候,李世民要维护君王的威严,一直不苟言笑。如今他退下了,现在只有李承乾、秦风,他面对着自己人的时候,也就恢复了常态,表露了自己的喜悦之心。

    这征伐高句丽,李世民念在心中,可他清楚,征伐高句丽要比征伐突厥还要困难。

    当然这不是实力的差距,而是文化的差别。

    东突厥拥兵三十万,确实很强大,李世民却不屑一顾。只因突厥是游牧民族,跟他们对战交锋,那是野战决胜负。在野战上,大唐劲旅,不惧任何人,包括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

    而高句丽却是农耕民族,他们学习汉唐文化,以城池为居,据险而守,打起来特别的困难。

    万里远征,打的是极为艰难的攻城战,气候又是恶劣。

    种种因素,无不是难以攻克的难关。

    依照李世民的原定计划,大唐需要潜心发展五六年,才有征伐高句丽的可能。现在只需两三年,大唐足以将高句丽纳为领土。

    秦风笑着答道:“全是岳父大人洪福齐天之故,小婿不过是沾点微光而已。”

    李世民也自恋的仰起了脑袋,过了会儿才道:“此事,你觉得应该如何利用?”

    秦风道:“这不需要小婿来卖弄了吧对付突厥时,我们采用的是离间、分化、扶持、内讧等手段,最终把强大的突厥给玩死了,现在哪里还需要小婿班门弄斧。具体如何操作,岳父不是已经有了决定了吗?”

    “还是你小子懂朕。”李世民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赞许的拍拍秦风的肩膀。

第487章:急不可耐() 
“父皇,前朝勇士心怀故国,他们不远万里的派出仇夷求助,若我们这么不闻不问,会不会冷了义士之心?”

    几乎没说什么话的李承乾,这时说话了。

    李世民奇道:“乾儿,你有何想法?”

    “将心比心!”李承乾道:“若孩儿是仇夷,带着一腔热血不远万里从高句丽前来,可最终目标不但没实现,而且就这么两手空空的回去了。若是孩儿,心里肯定很不好受。仇夷本人见着了父皇,还好想一些。可其他人心里一定很冷,心冷了,就会误以为大唐新朝没有重视、没有在意他们这些前朝将士的死活,心生误会想要纠正就很难了。故而儿臣认为我大唐应当派出使节,随同仇夷一道前往高句丽,一来褒奖他们的赤子之心;二来,又可收他们之心为我大唐所用,该部落有数万之众,除去老弱病残少说也有一万可用之兵,他们长期生活在恶劣的环境里,时常还要与围剿他们的高句丽人作战,早已炼就了一副钢筋铁骨,是当之无愧之强兵,他们在高句丽生活十数年,对高句丽的地形不说了如指掌,但也绝非我们所以比较;这三来么,我们也需要安插一支忠心耿耿的军队在高句丽的腹心深处,在战事关键之时能起到奇兵之妙用。儿臣言尽于此,望父皇定夺。”

    “如何?”李世民没有回答,却朝秦风问着,他的神色里却充满着“老子英雄儿好汉”的自得、欣慰、炫耀之色。

    “妙计!”秦风向李承乾竖起了大拇指,他绝对不是拍马屁,而是李承乾此计大有可为。正如李承乾说的那么,这些前朝幸存者一腔热血若是没有得到回应,他们对大唐将于归属感,报仇无望之下,或许会飞蛾扑火一般进行自杀式的牺牲。而大唐在他们情绪不稳时派出使节进行安抚,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此同时,若是派出军事参谋,给他们带去全新的战术那将才是最好的了,即便教会了他们各种战术,也不怕他们像南越猴子一样忘恩负义,只因他们与大唐同根同源,同样是炎黄子孙。

    若问谁是适合干这份工作,秦风本人无疑是最佳人选。当然,虎贲军随行的话,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舅哥之策无疑妙至巅峰,在大舅哥的计策之下,我有一个小小的补充。”秦风在李世民、李承乾的注视下,将20世纪“汉唐”帝国帮助南越猴子打败美帝、苏王的案例娓娓道来。

    “我们支持前朝幸存者,甚至可以派出我们大唐的军队,以前朝幸存者的名义作战,在实力大于一切的问题面前,高句丽即便知道是我们大唐搞的鬼,在没有充足证据之下,他们也只能捏鼻子认了,一旦前朝幸存者出现比较大的伤亡,我们再以护卫同胞的名义,名正言顺的出兵,到时,臣服于大唐的小国家也不用成天提心吊胆的担心我大唐将下一个目标指向他们,也不会有人牵头成立什么反唐联盟,因为我们出兵的理由充分。大义在手,其他人也无话可说。岳父您是‘天可汗’,不一定每次作战都要我们大唐担任主力部队,您只要给予臣服大唐各国一定的利益,各国受利益驱使,自然会甘心情愿的出兵、出粮为我大唐作战,。当然,也有一些国家不会出兵,到时候,随便找个理由将其覆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