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怎么为时未晚,失去的羊都不可能回来,更何况在国家大事上失去的远远不只是一只羊那么简单。若人人能够做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那绝对是大唐之福。

    经过今天早朝,开发大江南之事在李世民默许,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名宰相认同的情况下,个别几个反对的朝臣又岂能阻碍大势?

    关系到大唐万世基业的决议就在秦风的提议下,在满朝文武的赞同中定了下来。

    事情拍板后,雷厉风行的李世民即刻下旨,命令尚书省挑选精干之臣,从长安前往江南各地考查调研,为大开发寻找有效的佐证,并着令江南各郡抽出一亩之地试行一年两季的水稻种植方法。

    与不过决定此议的人,除了秦风之外,没有一人想象得到这开发江南将会给大唐带来何等翻天覆地的变化。

    即便是后来李世民因年事高,退位以后,子孙问他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几项决定是什么。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回答:“重用秦风,开发大江南”

    ,

第541章:从重处罚() 
自己半个月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秦风自然是十分的开怀,当然,他最高兴的还是“自古繁华数江南”因为自己的干涉而前提了数百年的出现。至于是否成功,他根本没有怀疑。一但人口激增,江南绝对成为产粮第一宝地!

    要知道,大唐现在缺的恰好是粮食

    朝会结束,秦风也理所当然的找到了李世民。

    李世民也早已料到秦风会来一样,先一步在花园的院子里,备上了一些小吃点心。

    “来,就知道你会来。陪我喝几杯,最近忙的头疼,连吃饭也是三口做一口来吃。这种悠哉喝酒的机会可不多”

    李世民精神很好,但面色却有着点点疲累,笑着招呼秦风坐下道:“你没有让朕失望,你这奏章做得非常详尽,怎么开始启动就罗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是每份奏章都像你这样,提出了问题,并把解决之道一一罗列,那朕就有福气了。”

    秦风却笑道:“人生的乐趣就在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在于这个过程,如果别人事事代劳,岳父这皇帝想必也是当得没劲得很。”

    李世民闻言先是一怔,随即暴发出宏钟一般的笑声,道:“有道理,有道理啊,也只有你这小子最了解朕了。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如果事事由别人经手,这皇帝当着也没什么意思。你小子又立了一件大功了!要朕赏赐你什么才好?”他笑眯眯的看着秦风,难掩喜爱与欣赏之色。

    听李世民如此发问。秦风也不由得一怔,这种问题最难回答,回答重了那就是贪婪,回答轻了却有看不起他的意思,沉吟了片刻,心思却是一动,道:“岳父大人,不知你打算把开发江南的重任交与何人来担当?”

    提及此事,李世民那张满是笑容的脸为之一敛,道:“正如你与玄成说的那般,开发江南不能操之过急,却又不能不做。这个建议是你提出来的,你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可东北之事,又少不了你。朕正为此事而烦心呢!”

    秦风摊手苦笑道:“此事小婿也是爱莫能助了,毕竟只是一个人,可没有三头六臂。不过陛下用人识人之能,无人可及。经过吏治之后,留下的都是能臣干吏,难道就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吗?”

    李渊当初为了收买人心,对于那些投奔李唐的人都给予高官厚禄,让他们以为遇到明主,真心实意的为李唐效力。

    这种收买人心的方法在创业初期确实给李唐江山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但毫无疑问也给后世留下了官员冗累的隐患。

    李世民的裁官减员,正是解决当初遗留下来的后遗症。

    李世民大刀阔斧的裁员,将两千多名官员裁减至六百四十三人,可见李世民所说的“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绝不是空话。

    现在在朝堂上任职的官员每一个都有自己的职责任务,分担原来至少三个人的事物,也形成了干实事的风气。

    “那是自然!”李世民带着得意的笑着,就算是他,也没想过吏治会走到今日这一步。只是他颇为骄傲自恋,自然是一副一切都在掌控中的模样,自恋了一会儿,李世民道:“我们大唐是新生的王朝,新王朝自然要有新气象,只不过”一时半会,他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

    秦风会心一笑:“只不过,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这改革、开发之事讲究循序渐进,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疼!”

    “我大唐意再现文景之治、汉武之风,对于江南这样的宝物自然是要开发的。不过这一切都离不开钱,开发荒田,增加来年的粮食产量,这开发荒田是钱哪里来的?你一句开拓海上丝绸之路,说的简单,研究指南针,研究海船技术,这些钱又是哪来?我大唐发展需要用钱的地方数不胜数,我恨不得将一个通宝掰成两块来用。这发展可不能太心急,免得走上前朝的道理。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啊!哈哈,你这句‘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疼!’说到点子上去了,话糙理不糙。”李世民大笑着说道。

    秦风听了李世民的话,心底也是一惊,意识到似乎有点拔苗助长了。因为他改变了历史,短短几年,大唐的经济地位情况曾几何速度发展。这发展的太快,也会有根基不稳的危险好比后世的大跃进

    “一些大臣以为离文景之治、开皇盛世不远了,他们为着眼前的成就沾沾自喜,却没有看到这发展里的危境,你今天说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好及时的让大家清醒清醒!当然”李世民又忍不住笑着说道:“朕还是觉得这句‘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疼!’更为合适一些。”

    秦风也是嘿嘿而笑,二人笑了一会儿,李世民道:“我知道,就算我们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也不可避免产生一些问题。如果由你主持江南之事,朕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关键是你走不开!”说着说着,又回到了江南之事。

    秦风起身作揖道:“人才未必没有,我这儿有一个人就好不错,我来找岳父,是想着为大唐引荐一位优秀的人才。”

    “喔!”李世民一听人才,就跟闻了腥味的猫儿一样,眼睛都亮了,“到底是什么人才,快快将他请来。”

    “有着王佐之才的马周!”

    “你肯放人了?”李世民高兴的大笑着,他一直想挖秦风的墙角,可人家马周性情古怪,愣是没有买李世民这位皇帝的账,导致李世民郁闷了很久。

    对于马周这个奇才,李世民是又爱又气,他几次三番的向马周抛去橄榄枝了,意图将他收为己用,成为大唐的行政要员,为大唐贡献自己超凡的才智。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马周竟然拒绝了,说什么才疏学浅,乱七八糟的东西,竟然无视他的召请。

    他连续屈尊写了三封信都没用。

    马周重情重义,要是充当他伯乐、恩主的秦风出面,事情少说也有六成把握。

    秦风苦笑道:“岳父这不是没人吗?马周这家伙虽说性子古怪一点,但着实是王佐之才,说句灭自己威风的话,让他辅佐我,实在是大材小用。他在幽州处理那些毫无新意的鸡毛蒜皮的事情,发挥不了他一成的能力。留在幽州确实是浪费。我们在边境的那一套早已成熟,只需结合幽州的实际情况,稍微改变一下即可投入使用了,即便没有马周存在,杜荷这小子也可以完美的驾驭那一套。而开发江南是亘古未有之盛事,正需要他这样的人去主持,把他从幽州调来,于国有利,于民有利,于他也有利,这一举三得之事,小婿又怎么会因为一已之私而耽搁了呢?不过岳父,杜荷毕竟年轻,还需要马周这样老成之人来指点,你给我三个月的时间,待幽州大致之方向处理完毕,我就让他来长安,听您调用。”

    “好,好,好!朕就等你这一句话。”李世民喜不自胜的说着。

    看的出来,李世民因为秦风的话,显得很高兴。

    秦风见李世民高兴,便问及此行重要的事情:“岳父,不知您打算怎么处置侯君集这家伙?”

    听李世民如此发问。杜荷也不由得一怔,这种问题最难回答,回答重了那就是贪婪,回答轻了却有看不起他的意思,沉吟了片刻,心思却是一动,道:“岳父大人,不知侯尚书的事情怎么样了?”

    提及侯君集,李世民那张满是笑容的脸也为之一变,他的拳头握紧,松开,内心为难之极,复杂之极,蓦然,他盯着秦风闷声道:“你说,如果我两易地而处,你应该如何处理?”

    秦风苦笑,自己有什么权利处置侯君集,李世民如此一问,摆明了有心相护,难道这个时候,自己说一句从重处罚,就真的能够让侯君集受到重罚了吗?事实上,李世民也确实不想重罚侯君集,特别是长孙无忌死后,这种念头就更加坚定了。

    秦风想了一想道:“岳父大人,小婿这一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加深恩怨而是为了化解恩怨。今日来见岳父来此是为了此事,并不是存心针对侯君集。事情过去就让他过去吧,况且侯君集泄漏军情确实是重罪,可毕竟没给大唐造成多大的伤害,不仅如此,反而促成了乌蒙部落的覆灭,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的失败,从某种程度上说,侯君集不但无罪,反而有功。小婿也不想责怪谁,更不像责罚谁!这件事就此过去吧!”

    秦风这话也说的极为响亮,说的是大义凛然。

    但在目前的这个情况,秦风如此说了出来,却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世民一脸的欣慰,他这一番话与侯君集的行为,及在狱中的发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胸襟是何等之开阔,一个胸襟何等之狭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