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衷道:“撤掉祖逖的案子,因为案子尚有疑点,所以暂不到司隶府履职,至于再让他带兵一事,朕认为有些不妥,因为朕有了更为合适的人选,如果这人替代祖逖的话,一定能迅速平掉关中之乱!”
朝臣交头接耳,想不出这人会是谁。
张华问道:“陛下,不知道皇上说
的这人是谁呢?”
;
第三十七章 贾后易将()
“此人就是宿卫军左积弩将军孟观,各位爱卿以为如何?”司马衷宣布道。
原来就在昨晚刘振按照刘曜的意思,在贾南风面前推举孟观,说外面传得有鼻子有眼,只要孟观拜将出兵,一定会吓得齐万年尿裤子,关中就能不战而平。
贾南风一听是孟观,正是自己的裙底之臣,如果让他去平了关中,自然对自己是有利的,于是贾南风决定在朝堂上提议此事。
司马伦看刘曜无望拜将,就转而讨好贾南风,孟观是贾南风的首席宠男,这是谁都知道的,他奏道:“皇上,最近京师传言,齐万年最怕孟将军去关中,是他的克星,以臣观之,此言不虚啊,孟将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读兵书,用兵如神,让他拜将带兵去关中,是众望所归,若如此,则关中幸甚,万民幸甚,朝廷幸甚!”
孟观听到这里,也不免飘飘然起来,虽然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可在流言的吹捧下也就忘乎所以了。
但他免不了要谦虚几句,奏道:“皇上,未将才疏学浅,不堪当此大任啊。”
很多朝臣为了讨好贾南风也拼命地推荐孟观,说孟观是当世大材,让他拜将带兵是众望所归。
张华了解孟观,虽然懂点天文地理,但要论到行军打仗,却是一窍不通的,这样的人委以大任是要误国的,就是祖逖所说敌人用的反间计。
张华奏道:“陛下,臣认为孟将军担负皇宫护佑之责,不宜带兵出征。”
贾谧道:“张大人,你是认为皇上说得没有道理了?”
“不敢,臣只是认为……”
“张爱卿,既然各位大臣都认为孟观能当此任,何不让他一试呢。”司马衷道。
张华知道自然也是贾南风的主意,任何人是没法改变的,他奏道:“皇上既然已经决定,臣无话可说。”
贾南风怕再有变,赶紧告诉司马衷如此宣布。
司马衷道:“各位爱卿,朕决定封孟观为“征讨大将军”,领兵三万并关中将士进讨齐万年,三日之后出征,军费一应度支由河南府罚没祖逖所得三万两供给,孟观听令。”’
“未将在!”
“朕现在就与你符虎一枚,另拟诏书一道,前往城外牙门军点阅人马,着手准备,不得有误。”
“未将遵旨。”
贾南风又想一件事,告诉了司马衷。
司马衷又道:“孟观,朕再交你一枚龙符,前往东宫调三千宿卫军,随你共同出征。”
“未将遵旨!”
西晋兵制由中军、外军、州郡兵,宿卫军和牙门军同属中军,不同的是宿卫军负责宫城皇室的警卫,牙门军负责拱卫京师,有事就要出征,所以一般来讲,西晋的宿卫军是不出征的。
太子东宫的三千人马是祖逖亲手训出的精锐,贾南风借出征的机会调走他们,就算将来班师也不会再还回东宫了,当然为得就是将来对太子动手。
调动宿卫军的兵符和其他兵符不同,给各个领兵的将军、王爷的兵符是虎形的,但是给宿卫军的兵符却是龙形的,东宫就有一枚。
兵符都是一剖为二,皇上让某人调兵会给其相应的一半兵符,持兵符的人到军营跟另一半兵符对上之后完全吻合才能调兵,而且会伴以诏书,二者缺一不可。
孟观得了龙虎两个兵符,调齐了三万牙门军,再到东宫征来了三千宿卫军。
太子司马遹知道祖逖无望带兵,交给孟观三千人马心有不舍,但一想能为朝廷分忧心下稍慰,自己训练卫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平乱。
祖逖解了困局,但同时也成了一个普通平民,什么公职也没有了,东宫的三千人马调走了,教头一职也就名存实亡了。
韵茹和刘琨面对这样的结果显得情绪低落,韵茹从旁安慰他们,对祖逖说道:“大哥,既然朝廷奸权当道,我给你们指条明路怎么样?”
“明路?”
“两位大哥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但你们得到了什么,刘琨只是个小小的捕头,祖大哥现在连捕头也没得做了,你们一腔热血,想为国出力,为百姓造福,可看看现在祖大哥的下场真是让人寒心,韵茹认为两位大哥不如跟我回楼兰,施展手法帮我平掉国师,我保你们为楼兰护国上将军!”
“韵茹,你说的事我们一定会帮你,可是到楼兰当什么将军就免了吧,虽然朝廷奸权当道,但毕竟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当今太子,如果他有朝一日登基做了皇帝,一定会还天下朗朗乾坤,我们现在虽然遇到不平待遇,但为了天下安宁,我们还是要出一份力的。”
“大哥,你醒醒吧,我看贾后永远不会让太子上位的,你们想为国出力,可你们凭什么,只凭一腔热血吗?”
“韵茹,无论你说什么,我们还是要做我们的事情。”
“好吧,大哥,我看你怎么做,朝廷根本就不让你带兵,你空有雄兵百万吧。”
“韵茹,周将军临死前曾经求我带兵平乱,我答应了他,我又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大哥,你让我怎么说你,有本事你自己去冲锋陷阵啊,光杆将军一个。”
“韵茹,大哥本来就不高兴,你再这么说……唉……你……”
“两位大哥,我说的可都是实话,再说了我让大哥去楼兰有错吧,当初我们可是签了协定的,大哥答应韵茹,就算朝廷不能答应也要一个人前往楼兰帮我的。”
“是的,韵茹,我们的协定永远有效,大哥想平了关中就跟你去楼兰,绝不食言。”
“又是平关中,大哥,你拿什么去平啊。”
祖逖背着手在房里来回走了几趟,对韵茹坚定的说道:“大军明天就出发,到了关中一个月就能平定乱!”
“大哥,别忘了,现在你不是大将,大将是孟观,不是你说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的。”韵茹提醒道。
“我知道,凭孟观就算一年也平不了关中之乱。”
“这不就对了吗,哪来的一个月呢?”
“我当然有自己的打算,我祖逖为国为民又怎么能计较个人得失荣辱,我现在就去找孟观。”
“大哥,找孟观,你想做什么?”刘琨不明白祖逖想干什么。
“去了你就知道了,刘琨,我们一块去,明天就没有机会了,快走!
”
“好吧大哥,我们走。”
两人说着到了城外的军营,来到中军账,让人通报,祖逖刘琨求见。
一个小卒引二人到了帐中,孟观起身相迎;“两位造访不知有何贵干呢?”
;
第三十八章 甘为无名()
“孟将军,以前祖逖拜为大将时造了百辆扁厢车,订了不少粮草,现在我不再带兵了,所以想送给将军。”祖逖要先给他一个见面礼。
“扁厢车?孟某未曾见过,倒是听说马将军出征凉州时用过这种车子。”
“就是这种车子。”祖逖从怀里掏出一个扁厢车模型。
孟观接过一他细一看里面还有几个人:“这种车子有何稀奇,孟某看他未必有传说的那么厉害吧。”
“将军,这里有沙盘,不如我们推演一下,看看扁厢车的威力。”
“好,我们就来推演一下,来人,推演沙盘。”
过来几名孟观的亲兵,站在沙盘旁,孟观指着沙盘中间的宽阔之地道:“拿一百骑兵模具放在这里,一百步兵模具放在前面。”
亲兵摆好之后,孟观道:“让我的骑兵冲击步兵,祖逖,我看你怎么挡。”
刘琨把扁厢车放在步兵最前,骑兵冲来,向步兵射出箭枝,可箭枝都射在了车上,这时只见祖逖按动车上机关,有箭枝从中飞出,骑兵纷纷中箭,车子向前开进,步兵随后,孟观的一百骑兵落荒而逃。
“扁厢车果然厉害,有了这个,就不怕齐万年的骑兵了。”
“真正的扁厢车还要威力强大,这个模具不能表现全貌。”
“好,祖逖,扁厢车全我收下,它们在哪里,我派人去取回来。”
“慢着,孟将军,祖逖还有个小小的要求。”
“有什么要求,是不是要钱,我知道这一定花了不少钱,我全都给你。”
“孟将军,祖逖一心为了将军能够平乱,哪会在乎钱财,祖逖只想做个编外参军,参赞军机。”
“编外参军?这种称呼还是第一次听到,祖逖你到底想怎么样?”
“孟将军,祖逖只想帮您出谋划计,以图尽早平乱,将军就可以跟马隆将军一样扬名四海,加官进爵了。”
“祖逖,我知道,你曾经拜过大将,可孟某也是读过兵书的人,将兵用计也很在行,又怎么会听从你的参谋呢?你没听城中百姓的传言吗?”孟观得意地说道。
“祖某听过,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倍加担心,恐将军有失啊。”
“你……你……好狂妄……你不相信孟某的本事?”孟观听出他根本看不起自己,并且把自己当成了赵括。
“将军,祖某问你一句,关中之乱几时能平?”
孟观想了想道:“半年之外,但绝超不过一年,要知道现在已经两三年之久了。”
“将军若能让祖某参赞军机,关中之乱一个月就能平掉!”
“一个月,哈哈哈哈……你以为是小孩子过家家,孟某知道你也是没有打过仗的人,何必在我面前吹牛呢。”
“祖某虽然没打过仗,但从太学时期就和刘琨精研兵法,并且我们也经常在家里用沙盘推演战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