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我愿意出使南面的拉丁城邦。”普布利乌斯不再犹豫。
“很好!”戴弗斯露出笑容:“有你作为使者,相信同拉丁城邦的商谈会顺利很多,明天就出发吧,如果在出使之前有什么需要准备的,你可以告诉赫尼波里斯,让他帮你解决。”
赫尼波里斯当即朝普布利乌斯点头致意。
普布利乌斯也赶紧向赫尼波里斯投以友好的微笑。
“还有一件事。”戴弗斯继续说道:“当初我们进入罗马城,一些罗马贵族的残余占据了卡皮托林山,我们至今没有去攻打,主要是因为当时要忙于稳定城内秩序,同时是要照顾城内民众的情绪(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戴弗斯当时要留着卡皮托林山上的敌人,来吸引卡米卢斯的大军强行攻打罗马城,结果卡米卢斯没有上当,而他的大军也最终被瓦解,其残余退往萨特尼库姆休整,观其情形,短时间内无法再威胁到罗马城)。
而现在罗马城已经稳定的情况下,夺取卡皮托林山,能够节省我们的兵力、更好的管理罗马城。实际上并不是因为我们戴奥尼亚的军队无法进攻。卡皮托林山上人口密集,我只需要下令让士兵们用弩炮向山顶不间断的投掷燃烧的柏油罐,就可以让其死伤无数……”
戴弗斯说话时语气平淡,却让普布利乌斯听得寒毛倒竖,之前他可是在西面城头上见过弩炮攻城时的可怕场景,毫不怀疑它的威力,心中正犹豫着是否要劝阻戴弗斯。
却听戴弗斯叹了口气,语气悲悯的说道:“我听说山上有很多女人和孩子,而且还有不少的神庙……因此,这是最后的手段。我准备先派一名使者上山去劝降。”
戴弗斯话说到这里,眼睛却看着普布利乌斯。
普布利乌斯犹豫了一下,大着胆子问道:“陛下,如果山上的这些人投降……要怎样处置他们?”
戴弗斯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因为之前戴奥尼亚抓俘罗马贵族后,主要就是先囚禁、押离罗马、成为奴隶……如果按照这样的处置办法,那是不可能让山上的罗马人投降的,因为他们绝大部分都是罗马元老和贵族。
戴弗斯笑了笑,用手指轻敲椅背,说道:“我可以向你作出保证,只要他们愿意投降,成为戴奥尼亚公民,虽然他们会被送离罗马,但不会再被贬为奴隶,而是被分散安置在戴奥尼亚的其他领地上,享受着和王国其他公民一样的权利。”
普布利乌斯陷入思索中,他还是有些犹豫。
这时,戴弗斯又说道:“如果你成为了戴奥尼亚元老,你的直系家族将会被允许留在罗马,想想吧,这可能是唯一一个被留在这里的罗马家族!”
普布利乌斯再次动心了:“陛下……能否允许我在出使拉丁城邦之后,再去劝降?”
普布利乌斯这么说,是有他的考虑的,他深知卡皮托林山上的这些元老和贵族是抵抗意志最坚决的一群人,绝不会轻易投降,让他们在山上多困几天,或许就能降低几分说服的难度。
“当然可以。”戴弗斯慨然允诺,并且高兴的说道:“这两件重要的事,你都大胆承担了过去,让我也感到轻松了不少啊!接下来咱们随便聊聊,你曾是罗马的元老,从小在这里长大,能不能详细的给我讲讲你对罗马城周围的这些城邦和势力的看法?”
zwqiushu
第一百九十二章 向东进攻()
在召见了普布利乌斯之后,戴弗斯紧接着又召开了军事会议,经过与将领们的商议之后,确定了“先东后西、打谈结合”的进攻拉丁姆地区的策略。
腓底奈城坐落在台伯河上游河畔,距离罗马城不过十三里左右,但它却是由伊特鲁里亚人建立的城镇,面积不大,却横跨台伯河两岸。在罗马逐渐崛起的期间,它却是伊特鲁里亚人踏足台伯河南岸的主要桥梁。尤其是维爱城距离腓底奈很近,屡屡通过它来入侵罗马。
为此,几十年间,罗马人与维爱人反复争夺这座小城。最终,罗马人将腓底奈变成了它的殖民地,并使其成为罗马进攻维爱的前方基地,至此维爱逐渐处于守势,并最终被罗马占领。
成为了罗马殖民城的腓底奈由于距离罗马城太近,其肥沃的沿河土地大半被划归罗马,使得这座小城的居住人口比以往更加少了。
等到罗马被戴奥尼亚人攻占,居住在腓底奈的罗马民众惊恐万分,但是一连数日,未见罗马城内有动静,再加上卡米卢斯率军队返回,这让腓底奈人松了一口气。可是很快罗马大军西移,没多久维爱突然失陷,这让腓底奈人再次惊恐起来。
又过了几天,伊特鲁里亚——罗马殖民地联军到来,这其中也包括腓底奈之前被征召的公民返回。刚刚让民众松了口气,紧接着过河的联军就遭到了惨败,腓底奈民众在城头上亲眼目睹大队的戴奥尼亚骑兵沿着河岸、追杀逃亡的罗马士兵,有不少人跪地投降,也有一些直接跳进了台伯河,转眼就被河水吞没……
尽管获胜的戴奥尼亚军队并没有趁势进攻腓底奈,而且之后的几天腓底奈城的四周又恢复了平静,但是被那天的惨象吓坏了的腓底奈人不再认为他们是安全,很多民众强烈呼吁逃离这个危险的地方,逃到南面的拉丁盟邦,或者向西去找卡米卢斯。
但是故土难离,全城人争论了好几天,仍然无法作出决定。
这一天清晨,睡意朦胧的腓底奈哨兵登上城头,他们顿时惊呆了:远处尘烟滚滚,黑压压的人潮正向着菲底奈涌来……
“敌人来了!!戴奥尼亚人杀来啦!!!……”城内警钟长鸣,民众恐慌。
………………………………………
军事会议结束的第二天一早,戴弗斯就派出了大军进攻腓底奈。
第三军团大部和罗马预备队沿台泊河北岸东进,第二军团、第六军团、卢卡尼亚预备军团四个大队、山岭侦查大队、第一骑兵军团、以及一支500人的工程团队,沿台伯河南岸东进,共计3万多人,从南、北两面同时进攻腓底奈城。
戴弗斯之所以用如此庞大的一支部队来进攻守城兵力不足千人的小城,不在乎是否用牛刀杀鸡,就是希望用迅猛的攻势在短时间内击垮更多的敌人,震慑拉丁城邦,为自己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局面。
为了稳定罗马城内的秩序,戴弗斯还像上次一样,没有率军亲征,但他任命了临时总指挥官,只是这个人选出乎将领们的意料——军务部的参谋官普林托尔斯。
在宣布人选的时候,由于第一军团并不出战,第三军团长利扎鲁与普林托尔斯关系不错,只有第二军团长马托尼斯提出了异议:“普林托尔斯从未亲自指挥过军队作战,没有担任指挥官的经验……”
但是在戴弗斯的坚持之下,惯于服从戴弗斯命令的马托尼斯也只好勉强接受。
3万人进攻一个守军不到1000人的小城,而且这座小城所处的位置地势平坦,似乎攻占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但其实不然,因为几十年来腓底奈作为罗马和维爱争夺的战略要点,已经演化成一座小型的军事要塞,城墙高而厚,又有护城河,易于防御而不利于进攻,而且根据制定的进攻计划,出征部队必须尽可能快的拿下此城,而不能形成长时间的僵持。
普林托尔斯为了回报戴弗斯国王的信任,也为了证明自己,他在细心的研究了腓底奈城的情况及其周边的地形后,决定采取和戴弗斯陛下攻取罗马城相似的战术:他让工程团队改造了多辆驮车,驮载着五艘快船,由众多驮兽和大量的劳力负责运送,通过陆路,避开守军的注意,绕过了腓底奈城,来到了台伯河上游河岸的低平处……
面对戴奥尼亚人的劝降,腓底奈人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只说要考虑考虑。
普林托尔斯怎能允许对方拖延时间,他立刻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一声令下,戴奥尼亚大军先后从南面和北面向腓底奈城发起了强攻。
就在腓底奈守军全力抵御戴奥尼亚士兵攻城的时候,200多名山岭侦察队员全副武装,划着五艘快船,从上游急冲而下,经过腓底奈城时,正好被横跨江面的浮桥拦住,还险些将浮桥撞断。
腓底奈往东的台伯河上游水流湍急,不但无法泅渡,而且驾驶木筏也非常困难,再加上腓底奈再往东的沿河城镇,除了克鲁斯塔乌姆(crustuerium)是罗马殖民城之外,其他全是萨宾人的领地。这个山地种族没见过海,也不会制造船只,甚至大部分族民都不会游泳,因此腓底奈人从未遭遇过敌人从台伯河上游来的袭击,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戴奥尼亚人会异想天开,花费巨大的人力将船只从陆地上运送到台伯河上游,因此完全没有防备。
等到山岭侦查大队士兵陆续爬上浮桥、开始向腓底奈南城杀去时,惊慌的飞腓底奈人才匆忙从城头挤出了不到百名士兵,赶去桥头阻截。
等他们赶到时,突袭的山岭侦查大队士兵已经有部分人踏上了南城的土地,他们立刻向着匆忙赶到的腓底奈士兵发起了迅猛攻击,将企图列阵的腓底奈士兵冲乱。
而在混战中,腓底奈公民兵又怎么会是常年经过艰苦训练的山岭侦查大队士兵的对手,他们被击溃之后没多久,南城被攻破。
很快,势单力孤的北城也投降了。
戴奥尼亚军队占领了腓底奈全城时才刚到下午,从进攻到结束,仅仅持续了不到四个小时,普林托尔斯的指挥能力初步得到了将领和士兵们的认可。
戴奥尼亚军队之前占据罗马,如今又拥有了台伯河上游的通道,也就完全切断了罗马人与台伯河北岸的联系。
戴奥尼亚军队在腓底奈休整一天之后,于第二天再向东进,他们的目标是克鲁斯塔乌姆(crustuerium),这是在罗马东部最后一座殖民城。
克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