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辅币的生产没有赶得上在交换玉米种子的过程中推出,索性把它和增发的货币一起发行吧。
这才叫公然而且**裸地掠夺,汉唐集团在这一次的增发货币上,充份利用了明人农民和各种行商的信任……不过对此,连对货币的发行极为精细的梅乐芝经理,都是心定气闲。
如果那面的世界是用楼市来做增发货币的贮水池的话,那么他们汉唐集团目前就至少有两个贮水池,一是郑家,二是食盐。多增发出来的货币可以保持正常的流淌,绝不会冲击刚行成不久的货币体系。
虽然他们不相信自己有好运,能遇到那面世界的奇葩百姓,但是,汉唐集团一点也不牛逼,他们也要遵守经济规律。
郑家目前卖力地向热兰遮城运送着各种物资,只要他们有的,只要他们能运来的,只要能换回火炮、火铳的,都行。
食盐方面,在明大陆基层管理体系混乱成一团的情况下,行商非常愿意把手中的马票换成食盐带走,没有了明大陆基层权力的盘剥,行商们的活力也增发了,许多人还想要水泥,这东西一见就是保家护院的好东西啊……可惜,水泥暂时还供应不了,暂时无法承担起第三个贮水池的作用,有点可惜了。
未来,在可以预期的范围内,白糖,粮食,水泥……都是可以大宗出口的东西………所以汉唐集团的人并不认为自己此次增发货币叫掠夺。对外掠夺叫掠夺吗?不叫。
反之,他们还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货币会沉淀在各个行商的手里,或者明人农民的手里。
不过,汉唐集团的人还没有无耻到惦记着明人农民手里那点钱,相反,无论是在农具,还是种子的提供上大开方便之门。价钱公道到让明人农民们窃喜,而且感恩…这一点不用宣传,很简单,郑家买玉米种子时的格外要求,就是鲜明的对照,这已经让明人农民看在眼里了:郑家需要有大牲口到位……
汉唐集团的人小心翼翼地把玉米田扩大到六百亩,余下的旱地交给了冬小麦……明人基干民兵和安保队员齐上马,到底开垦出五百亩旱地,做新开地处理时,这已经接近沙土化了,施完有机肥后,一个冬小麦套种花生的种植,又把赤嵌农业基地的技术员们累得要死,明人农民真的不会,他们也没有见过,只能是技术员们手把手地教,这已经是赤嵌农机站的全体人员出马了……
有技术员不耐烦地说:“建董,这要干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我都好多年没亲手种过地了……一个田梗套种花生还得我们亲自动手!?”
建国安董事连忙安抚地说:“快了,等二季水稻收割完,直播秋大豆后,那时再收割完甘蔗,清理完甘蔗宿根就好了……”
“噢呜,有完没完了……”
另一个技术员打趣道:“工人的活儿,一天完;农民的活儿,万万年!你没见建董看见他们和我们闲着就难受吗?话说建董为啥老戴着太阳镜呢?”
“啊,我眼睛现在受不了阳光直射,你们先忙着,我去看看手动收割机的配件准备怎么样了。”建国安董事快步离开了,留下技术员们一阵子的哄笑声。
这还想瞒着谁呢?五个董事都打成一团了呗。
那茂密的甘蔗林没有理会人们的劳作,也没有理会人们的欢笑,依然随着秋风沙沙做响……秋天真的来了。
我想对看盗版的朋友说几句话。我现在均订只有二百六十三个,换作千字一分的稿费,我发一章得七块八毛九的收入,纵横再扣我百分十一点二的个人税收,您算一下,我的一章收入是多少?
您如果能看到这了,没有一个读者是阅历和思想差的!所以真心希望您把书钱补上,并订阅我。
第二百零三章 适用性大于一切()
在台湾,最早能够感受到秋天来临的地方其实是台湾的北部地区。
也许是在第一阵秋风刮起后,那溪边的山坡上的茫花,便先是抽出紫红色的花穗,然后慢慢变白……随着秋风起,秋意渐浓,一望无际的芒花盛开了,白浪翻腾,漫漫的花海以其柔美之姿,舒展苍茫的风韵,为秋之舞曲拉开序幕……这个季节是它们的季节,这时候天地间便进到了一个朦胧的动画般的意境中,充满了唯美的情调。
“阿嚏!”
一声带着金属般回声的喷嚏,立刻将这动画感击成碎片了。
伍坚强大队长领着后来赶过来的吴化龙队长,还有十几个技术员和安保队员以及两个当地的明人农民向导,渐渐的在这梦幻般的朦胧的图画中出现了,身影越来越清晰。
他们现在沿着台湾东北部的双溪河岸一直上行。他们要按后世的经纬度找到那面世界的双溪煤矿。
不时惊起的水鸟,抱怨着他们打破这里的美景,发出一片哀鸣声……可他们却丝毫不理会,只是在呼呼喘气……是啊,已经走了两天的人,哪里还有心情看景色。
台湾的煤矿主要形成于第三纪的中新世时代,生成比较新,含煤矿层以木山层、石底层及南庄层为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它的可以当土肥了。
在那面世界的六七十年代,台湾出口的煤主要是石底层煤,就是我们常称的柴煤。它作为炼焦、动力、气化的可用煤,用途非常广泛。
台湾出产的柴煤品质最优良的煤矿,便是那面世界的台北县平溪乡菁桐车站附近的石底煤矿。也因此石底层煤成为柴煤的另一个称呼。
但现在,他们还只能看着地图上的石底煤矿徒唤奈何……和苗栗磺坑油矿一样,汉唐集团的人没办法把矿产品运输出来。
平溪乡可全是山地啊。
于是汉唐集团的人把眼光投向了距离双溪河岸不远的双溪煤矿。
几个月前,郭怀一便在基隆八斗子附近建好了前进基地,本来只准备了一百间竹屋子,但没有想到能抓这么多人,便又加了一百间,现在完全可以用来收容联合国俘虏们了。
那些联合国俘虏们在被处死了几个逃跑的和捣蛋的之后,迅速学会了遵守规定,当然,罗德门医生和他们的沟通也起了作用。由他们自己的人献身说法,效果相当不错,而且还没有误解沟通的麻烦。
联合国俘虏们分批次陆续被运到了基隆地区的八斗子。
集中到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中国近代新式的煤矿首先便是诞生于此地。
1876年主持福州船政局的清廷两江总督沈葆桢在基隆设立台湾矿务局,购买外国机器,聘请英国的矿师和工匠,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用机器开采的煤矿,基隆煤矿。它直到1878年正式建成投产;日产柴煤能力为300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随同台湾的沦陷被日本侵占。
1905年后,随着纵贯全省的铁路建成;采煤业随之发展;原煤源源不断地向上海、福州、广州推销。
在汉唐集团的推演过程中,有技术员笑道:“李董不是当初要把高雄港口的修建交给小日本吗?干脆给他们吧,听咱指挥就行了!”
众人哄笑着同意了。现在不急不急,小日本你们都慢慢地等着。
从后世的材料看,这个八斗子煤矿不算深,最深不过为九十米直井。直井的直径为四米直径。
汉唐集团经过研究,决定直接上马那面世界常用的方法之一,单工作面倾斜长壁采煤法……每一个工作面为两条回采巷道,一条为运煤和进风的运输巷道,一条为运料和回风的回风斜巷,这种方法简单,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节省了运输煤料的动力支出。
这么一个好的煤矿,只能日产三百吨?也太笨了些吧…我们有小型悬臂式掘进机、凿岩机……还有新式炸药。
当然,如果再带上履带式装岩机,耙渣机,效率会更快,但是它们都被否决了,汉唐集团的人认为,别再浪费宝贵的吨位了,到时候组织人力干吧。
汉唐集团在收复台北和基隆时,对当地的老百姓许过诺,让他们四处去采挖石炭,到时候可用粮食与他们交换。
这两地的明人移民多为闽人……别说是用粮食换了,就是让他们白白采挖,他们都会老老实实地去做……他们看得出这些人比红毛蕃还厉害。
当郭怀一奉命来建设前进基地的时候,分别与这两地的人交换了粮食,装上了煤带走,当地的明人农民顿时大喜,果真啊,这帮子人说话算话!
原本此地的明人农民与山上的土著不合,原因很简单,当初热兰遮城荷兰殖民者认为明人农民要比土著更善于种植,于是在分配租种王田上,偏向与明人农民;同时在他们发生纠纷时,又偏向于土著,对他们略施小恩小惠……这种两面派的手法,只能是让两帮子人之间龃龉不断,但双方都不敢于把事情闹大……这些红毛蕃真敢开火铳枪镇压,双方都为此死过人。
汉唐集团的人心想,这可能就是欧洲人善于搞势力均衡的一个案例?
当时,当地的土著人可真吓坏了,在他们眼里如天神一样的红毛蕃,那时都交了投降,就像一只只小山猪一样,乖乖地登上了那可怕的大铁船……更可怕的是,那帮子人中还有能和本地人说上话的……太明显了,他们都是一伙的!
但是,土著们以为的报复并没有来,却被通知可以去开采石炭,到时候那些人会前来用大米等粮食交换……大多数土著们不敢不做,但也有主动往深山里搬的部落。他们一直不相信明人农民的话。
汉唐集团的人这次使用的新式炸药是氯酸钾炸药。
氯酸钾百分之百是布袋化工区出品。但它的配料是从那面世界带来的。经过孙德发董事反复试制,找到了两种比较合适的配比。
第一种配比,是采用百分之八十五的氯酸钾加百分之十的植物油……最好是椰油,再加上百分之五的铝粉的比例。
经过铅柱压缩法测试,其爆炸的猛度相当于2号岩石炸药,用来计算,爆炸的猛度相当于它的百分之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