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军都被这个家伙口出狂言给吓呆了,益州大都督府下属那么多个州郡,几乎百万人。哪怕只是负责小孩子的读书问题,那也是足足数万人了。这个还是今年的标准,如果是每年都有小孩子成长,那你怎么办?
难道你只培养一批,后面长大的也都不培养了?所以说这个政策不开始也就罢了,可是一旦开始那也就停不下来了,将会是一个无底洞一般的投入。甚至接下来人口越来越多,人口将会呈现几何倍数的上升,那更是一个能够吞噬财富的饕餮巨兽,到时候益州大都督府的财力再怎么多,也都不够啊!
可是接下来又不能够叫停这个政策,不然那可是不患寡患不均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六章 问题是没钱()
荆谋言听了某个官员一时兴起的提议,心里顿时也都差点跳到了嗓子眼。这个家伙居然这么说,要让整个益州大都督府的所有小孩子都读书,这样不就是义务教育了吗?这个后世的义务教育,荆谋言当然非常熟悉,哪一个小孩子不是从义务教育开始的。
在后世,凡是有一些规模的国家,都会实行义务教育了。义务教育几乎是全世界都深入人心,没有人会感觉义务教育是不对的。
可是荆谋言更清楚,在唐朝初期,玩义务教育,那是做大死啊!唐朝的生产力根本不够,唐朝的官府财政能力根本不够,完全无法支撑起义务教育这个吞金兽。
尤其是这个更是关键的,一旦开始了这个政策,后续也就不能停止了。因为一旦开始,后来的人口越来越多,接下来几乎每年的人口增加都是惊人的几何倍数增加,到时候是否要同样满足这些人的义务教育需求?如果叫停政策,那可是要把人给得罪死了,凭什么先出生的可以,后出生的就不行。
所以这个也要慎重考虑,这样其实也是一个大问题。
荆谋言思考了一下后世的教育体系,如何能争取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不过,荆谋言还是很快的想到了办法。
“武长史,我想实行全部小孩子读书的事情,我也有想法。既然如此,干脆我们规定凡是我们益州大都督府下属的所有十岁以上的孩子,都要接受我们益州大都督府的义务教育。也就是说,只要孩子满了十岁,那也就要接受各大学校的教育一年。在这个一年里面,所有家里面的大人不能够不送自己的孩子去读书,如果不送那就要予以惩戒。”
“在这个一年里面,是必须要的,不能够避免的。在这个一年里面,这些小孩子将会进入学校,学习我们普通的几千个常用字,并且学习日常的算学,至少学会万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还有一些日常常识就行了,不用多么高深的教育。”
荆谋言算是提出了义务教育了,他知道义务教育其实也是不错的政策,对于国家民族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
当然,荆谋言倒也是没有脑子发热,直接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因为目前不具备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能力,大唐朝廷的财力无法满足。并且,荆谋言的“义务教育”也都非常的简单,也就是教导文字和数学,别的都不教。
至于说什么后世的各种“副科”,更是一个都没有。仅限于识字和基本的万位数以内的加减乘数数学,这些东西在后世也都不太高深,也就是日常的科目。这些东西在古代也是很容易找到相应的教师,并不难找。
“武长史,我们益州大都督府下达命令,让益州大都督府下属的所有百姓都把自己十岁的孩子送来读书,凡是不送来的都要对父母惩戒。轻则加罚劳役,重则甚至要关押起来。”
武士彟和那些别的反而是惊呆了,荆谋言居然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如果说过去荆谋言对于推广读书还是一个谨慎的态度,可是现在荆谋言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直接请求规定十岁以上的孩子,都进行读书,甚至要进行一年的强制义务教育。如果不送孩子过来,那还要对父母进行惩罚,这个简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个转变也太大了,让所有人都吃惊。
“荆谋言,你这个是什么意思?刚才我们不是说了吗?你这么做,我们益州大都督府还怎么维持下去?不患寡患不均,现在你弄了这一套,那接下来几年呢?未来几年,一旦人口恢复,大量的人口出生,那个更是多很多倍啊!”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益州大都督府根本无法承担起这笔花费。别说到时候了,我们现在也都无法承担得起这笔花费。我粗略估计了一下,如果想要让我们益州大都督府下属所有州郡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孩子都来读书一年,一年的花费,都足以让我们益州大都督府的财力耗光十次以上啊!”
所有人也都纷纷的点头,这个简直是不靠谱啊!义务教育前途是光明的,这个所有人都知道。可是这么花钱,别说他们益州大都督府的朝廷财富承受不起,就算是整个大唐都承受不起者比花费。如果大唐朝廷这么弄,足以让大唐朝廷的财政破产几十次。
跟可怕的是这个不是一年两年的投入,是一个长期的投入。一旦他们开始了,那将会很难停止了,到时候全国人口越来越多,每年增加的人口都是几何倍数的上升,这么可怕的情况,朝廷财政投入足以破产几十次。
这么瞎搞,让所有人也都无法接受不了。
荆谋言很快主动说:“各位,大家反对我的意见,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钱?没有钱去弄这个,并且是一个长期的投入,让我们朝廷无法承受这笔财富?”
武士彟点头说:“没错,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没有足够的财富可以支撑这个政策,不然按照你所说的,把我们在场的诸位都卖了,也都凑不到这个钱啊!
荆谋言主动问:“各位,是不是只要有钱,你们也就不反对这个义务教育?”
“没错,荆参军,我可以跟你说,只要你能够弄到足够的钱,并且是一个长期的来源,不是一次两次的那种横财,那我就敢按照你所说的下令。并且,这个财富还要跟得上增加,毕竟人口也是数十倍的增加,如果你不能够开辟一条能几十倍增加的财源,这样我也都不会说什么了。“武士彟说。
荆谋言说:“关于筹钱,我也有办法,你们等着吧!我会筹集到足够经费的,所以你们放心。”
武士彟奇怪的看着荆谋言,如果荆谋言真的能够筹集到一比能增加几十倍的财源,这样荆谋言岂不是财神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七章 人贩子?()
武士彟虽然很好奇荆谋言到底是怎么能够“变”出钱,可是荆谋言就是不肯直说,武士彟也都没有办法。不过武士彟说了,只要荆谋言能弄出足够的财富,他也就敢下达这个义务教育的政令。
荆谋言离开了都督府之后,心里也是感觉压力山大。这么一大笔经费,这个可是很难筹集的。不过他也还是有办法。
当然,荆谋言并不是财神,并不能凭空的变出财富。不过,荆谋言好歹是后世人,作为后世人的见识很多,哪怕不是学习金融专业的,可是对于金融经济还是有一些耳闻的。甚至,他对于这些“资源”的理解,他远比一般人广博。所以他认为自己还是有办法的,通过一些金融手段挪移,也不是彻底无法解决这笔经费的需求。
荆谋言首先以益州大都督府的名义,邀请了一些商人过来。
“各位,你们生意最近如何?”荆谋言问道。
这些商人也都是外界来到了益州都督府辖区的商人代表,他们纷纷称赞了。
“多亏了荆参军,如果没有荆参军采用火药把道路拓宽,我们也都无法把我们益州的东西卖出去。自从道路拓宽之后,我们益州的东西送出去,赚了不少钱了。最近我刚刚去贩卖食盐,我们这里一斤盐在荆参军的晒盐手段之下,每斤盐不过是三四文钱。可是我送到了长安,那可是五六十文钱。哪怕去掉了一些成本,少说能够赚取五倍以上啊!”
大军纷纷表示用益州的特产送出去人,然后再次从外面送了进来,所有人都当了不少的”二道贩子“,从中赚到了不少差价。
“好了,既然大家都赚到了不少财富,那我也就直说了!我们益州大都督府,最近缺钱!”荆谋言说。
那些商人听了这话,赶紧一个个哭穷起来了。
“荆参军,我们最近虽然赚了不少,可是我们花费也多啊!要知道过去隋末乱世,我们亏得很惨啊!”“是啊!荆参军,我们过去欠债太多了,这次虽然赚了不少,可是我们也都要还债啊!”“没错,荆参军,我们欠债很大!”“荆参军,不是我们不想帮著朝廷,而是我们爱莫能助啊!”
荆谋言心里暗骂:“嘿,看我这暴脾气!刚才还说赚大了,可是我一说朝廷缺钱了,你们一个个立马哭穷了,果然不愧是资本家。”
不过幸好,荆谋言算是了解这帮资本家的德性,自然不会陌生。荆谋言更是了解这帮家伙,这帮家伙不见兔子不撒鹰啊!没有足够好处之前,他们是不会出钱的。除非下令抄家,可是这样做也会让官府信誉都丢了。
“各位,你们弄错了,我不是想要从你们身上勒索钱财。我的意思是,希望你们能借钱给我们官府。我们官府也不白要你们的,我们给予你们年息一成的利息。虽然这个利息少了一些,可是也是聊胜于无!”荆谋言说。
那些商人听了之后,也是心里犯嘀咕,这个到底该怎么玩。年息一成,这个却是低了一些,在这个时代的利息,普遍年息百分之七八十。
可是,那些商人也都担心,如果只是为了单纯忽悠他们的钱财呢,这个怎么办?毕竟这些商人那么多年以来,他们商人可是被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