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768年:大恐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宋听完后悲痛欲绝,跟疯了一样,他又听说贾知县刚被革职罢官,灰溜溜地回临城了。老宋也没回家,他先去他母亲的坟上烧了些纸钱,然后到铁匠铺子里买了一把一尺多长的杀猪刀,直接去临城了。

    老宋回来的那天晚上,临城飘起了鹅毛大雪,喝得醉醺醺的贾知县半夜三更独自回家的路上被人给杀了。他的头颅被割下,还被象后世竞技场上的链球一样被系在城门楼的旗杆上……

    贾知县的第二把火烧到了东昌府辖下几个县的知县。

    这几天,东昌府管辖下的几个知县每天都在心惊肉跳中煎熬过,有的慌张着给老婆孩子写遗嘱交代后事。有的腰里缠好三尺长的白绫布,只要巡抚衙门里的人真驾着木笼囚车来了,准备着随时自挂梁头。

    事情没有预想的糟糕,巡抚衙门很快来了人,先是问了些前阵子各自辖区割辫子党的事,他们都一股脑地把责任推到了刘知府身上。

    接下来的事让他们如同剜肉一般得疼,不仅他们借给杨会长的银子得的利润被当成不义之财被罚没,连同本金也一并充了公。丢了银子固然难受,白花花的银子没有换谁都心疼,但是疼归疼,总比革职罢官,身陷大狱,掉了脑袋强。

    他们先是听说临城的贾知县接替刘知府担任东昌府知府的消息,官场浸淫久了,他们精明得很,为了尽早知道府衙里的事,平素花银子送礼结交了些府衙里的官差充当眼线,但凡府衙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些眼线能提前告诉他们一声。

    这事确证以后,他们刚平静的心里又变得忐忑起来,他们不由地想起来上次与刘知府一唱一和捉弄贾知县的事情。他们都后悔当时有眼无珠地倒向了刘知府一边,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合起伙来欺负贾知县。如今倒好,人家贾知县发达了,回来报仇了,主谋刘知府已经入了大狱,贾知县绝对不会放过他们剩下的这些人。

    惶惶不安之际,紧接着他们又听说了初到东昌府上任的贾知县刚到了府衙门口便被老宋打了个半死的消息。乍听到这事,他们心里觉着解气,浑身上下的通透:他奶奶的,这个姓贾的乳臭未干,无才无德的窝囊废一个,凭什么这个蠢货当了东昌府的知府?活该!

    老宋给他们出了股子恶气,但是幸灾乐祸以后,他们心里又各自打起来了小九九。

    对于一直巴望着得到贾知县原谅的几位知县来说,贾知县受了重伤成了接近他的最近时机,人的身体受伤时,精神脆弱,急需安慰,所以这个去见贾知县最合适。他们心里都在琢磨: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接近贾知县,多套套近乎,没准他就感动之余,尽弃前嫌了。

    当天晚上几个知县就开始忙活,忙活着给贾知县准备养身的补品,明目的药材,初次拜见新任上司,光带着药材不成个体统,还得多准备各式的见面礼,除了金银,古玩,有的考虑周到的连贾知县安家置业的东西都准备齐整了。

    礼品准备完已经到了后半夜,几个知县都没敢睡觉,公鸡叫过第一遍便带着人赶着马车出门往东昌府衙赶。他们心里都在算计着另外一个问题:其他人肯定也去探望贾知县,自己必须抢先一步先到府衙见到贾知县,第一个到的总能落个好印象。

    就这样,等他们如同竞技场上的运动员一样冲到东昌府城门下的时候,天刚蒙蒙亮,他们带着的马夫和仆人扯着嗓子在城门下叫喊了半天,守城的城门才揉着惺忪的眼睛,打着哈欠,嘴里骂骂咧咧地打开了城门。

    进了城门以后,几辆车的马车夫挥舞着辫子,大声地吆喝着马匹尽量跑得快一点,力争第一个跑得府衙门口,以便成为贾知县最先看见的那个人。

    可惜得是到了府衙门口的时候,还不到上班的时间,府衙的大门紧闭着。

    几个知县焦躁地下了马车,然后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府衙前面的空地上团团乱转。他们心里有事,也不让仆人们闲着,嚷嚷着各自的仆人赶紧收拾好给贾知县预备的礼物,只要府衙的门一开就往里面冲。

    仆人赶紧把礼物从马车上卸下来,大包小包都紧紧地抓在手里,前腿弓后腿蹬,眼睛死死地盯着府衙黑洞洞的门,只要门有一丁点动静,他们就会象猎犬一样冲过去……

第118章 探病2() 
终于听见了府衙里面的门廊里传出叮叮当当的锁链声,两扇漆黑的大门开始缓缓而动。

    见此场景,几位知县一声吆喝,他们带来的仆人便拎着大包小包象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门还没有全部敞开,他们已经扎成堆,争先恐后地往里边涌,气势如虎,想挡也挡不住。

    起初里面开门的人吓了一跳,不知道出了啥事,只能由着他们鱼贯而入,自己惺忪着眼睛,手里拎着一串钥匙,不知所措地站立在门口。

    紧接着几个知县也盔歪甲斜地冲了进来,开门人赶紧拦住了他们说:“诸位大人,出啥事了?难道想打劫知府衙门呀?”

    几个知县气喘吁吁地围住开门人,七嘴八舌地说:“贾大人起床了没有?”

    开门人往周围看了看,然后轻声嘀咕着说:“还起啥床呀?没个十天半月,这位新来的大人是起不来了。”

    “竟然这么严重?”几个人表示很意外。

    “诸位没听说吗?贾知县遭了大罪了,看门的老宋昨天差点没把他打死。”

    几个知县都摆出一番痛心疾首的表情,回答道:“只是听说贾大人受了伤,我们便过来探望,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竟然如此严重。”

    看门人惊恐地说:“不瞒诸位说,我长这么大都没有见惨得。平时老宋跟他奶奶的闷葫芦一样,三脚踹不出一个屁来,这次不知道因为啥跟这位贾大人杠上了。老宋壮得象头牛,这个新来的大人文文弱弱的,哪里是他的对手,不仅被打得遍体鳞伤,好端端的一只眼睛还打上了。”

    “难道眼睛瞎了不成?”

    “指定好不了了,我在跟前亲眼看见的,红红白白、血糊糊的东西流得满脸都是,华佗转世,扁鹊重生也没用了。这位贾大人年纪轻轻的,模样长得也周正,好端端瞎了一只眼,可惜了!”

    几个知县也跟着发出一阵惋惜,阳谷县知县更是如丧考妣,泪涕横流。

    他忍不住说道:“贾大人竟然遭此劫难!这么好的一个人,长相好,才情也没得说,年纪轻轻的还懂得忍让。上次刘知府那么羞辱他,人家竟然没有动怒。想想上次的事,你们几位都得扪胸自问,好好反省反省,做得实在是有些过了。”

    阳谷知县这话还没说完,剩下的几个知县不乐意了。他们纷纷把他围在中间,挽胳膊撸袖子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如潮的吐沫星子差点把他给淹了。

    “我们扪心自问?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竟然红口白牙地说出这样的话来。我们心里都跟明镜似得,那天狐假虎威,跟在刘知府后头嚷嚷得最起劲就是你。”

    “就是。脸皮厚得都赶上城墙拐角了,平时咱们谁不知道你跟刘知府关系最亲密,隔三差五就偷偷跑到府衙来巴结讨好他。如今倒好,刘知府刚入了狱,自己就跳出来充好人了。”

    “等着吧,你和刘知府那点鸡鸣狗盗的事情肯定会暴露,巡抚大人早晚会派人来抓你。到时候别怪我们翻脸无情了

    喜欢出风头的阳谷知县犯了众怒,一番贬损以后,他原本还想反击几句,但无奈势单力孤,双拳难敌四手,他还没来得及开口,便被一阵抢白声给压了下去。最后他只得臊眉耷眼地躲在一边,跟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不吭声了。

    这会师爷带着医馆的先生从府衙外走了进来,抬头看见他们以后便拱手说道:“各位大人今天来得这么早。”

    几个知县离开开门人,都跑到师爷这边来,接着打听贾知县受伤的事情。

    “诸位还是请回吧,贾大人伤严重得很,今天估计不会见你们。”

    “还是进去说说吧,让我们亲眼看看贾大人的话,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了。”

    “既然如此,待会我试试看,如果贾大人心情好转的话,我就替诸位请示请示。最好见见,省得诸位白跑一趟。”

    正当师爷陪着医馆的老先生正要往后院走的时候,他们又纷纷拦住了去路,忙活着从自己的衣兜袖口掏出来孝敬贾知县的礼单塞到师爷手里边。

    然后又大声嚷嚷着随行的仆人先把给贾知县准备的补品药材交给师爷和医馆的先生先带进去。

    忙活了好一阵子以后,师爷和医馆的先生才把他们准备的东西收拾好,拎着这些东西去了府衙后院见贾知县。他们在前面走,后面的知县还嚷嚷着告诉他们待会见了贾知县,千万别记混了自己准备的礼物。

    贾知县正哼哼唧唧地躺在卧房里休息,脑袋肿胀得跟猪头差不多。

    师爷和医馆的先生进了屋,贾知县听见他们的脚步声,折腾得更厉害了,嘴里不停地嚷嚷着腿疼胳膊痒。

    医馆的先生胆子小,他心惊胆战地靠近贾知县,轻手轻脚地摸摸这动动那,一边陪着小心问他疼不疼。医馆先生忙活了半天,贾知县好不容易安稳了下来,先生劝他说:“贾大人安心静养就是了,多是些皮外伤,过上三五天就能痊愈了?”

    “照你的意思,我的左眼还有得救?”

    医馆的先生擅长的是跌打扭伤,对于眼疾则一窍不通。他光顾着检查贾知县的皮外伤,把他的眼睛忘了。听贾知县这么一问,他才想了起来,他没敢吭声,只得说:“贾大人,眼疾小人是没有办法的,恐怕咱们整个东昌也没有人能医得了眼病。咱们这里恐怕是不行了,你不妨抽空到京城找找名医,没准他们还有些办法。”

    贾知县突然又觉着眼睛一阵疼痛,他催促着先生说:“别管医得了还是医不了,你还是先给我看看,止痛痛,我他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