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768年:大恐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仁掌柜离开客栈的时候跟客栈掌柜的说起这事。说昨天晚上的事,客栈掌柜的也吓得要命。他说那和尚肯定和德清的吴石匠是一伙的。

    仁掌柜疑惑地问:“德清的吴石匠靠姓名和生辰八字盗取别人魂魄,伤人性命,可是没说这和尚身上有写着别人姓名和生辰八字的纸片,老兄你凭什么断定他跟吴石匠是同伙呀?”

    客栈掌柜的说:“老兄,你这就不懂了。这些人盗人魂魄的路子很多,象德清的吴石匠顶多属于刚入门的初级水平。有些道行高的压根用不着姓名和生辰八字什么的。他们厉害得很,不管是谁,他们只要偷偷地弄到这个人的辫子稍,哪怕是衣服角就可以施展法术取人魂魄。仁兄你出门在外,一定保护好你脑袋后面这条辫子,千百不要让和尚,道士,乞丐这些人靠近自己身边半步,这些人实在是危险得很呀。”

    仁掌柜听完以后吓了一天,但是买卖重要,不能因为担心辫子被人割了就不做生意了,他谢过客栈掌柜的,就带着伙计装好货物,从杭州起了航,一路北上而来。

    仁掌柜讲完江南的事情,茶馆里的人都瞅着贾知县。贾知县端起碗呷了一口,然后问仁掌柜:“杭州知府怎么处理的此案?”

    仁掌柜说:“回贾大人,小人慌着北上京城,处理完生意上的事情就来了,后面的事情就不是很清楚了。”

    贾知县有些失望:“哦,这事是挺蹊跷的。不知道和我临城前阵子发生的事有没有关系。本官不能掉以轻心。蒋捕头,我看最近这段时间你最好多往茶馆这里来看看。这里来往的客商多,能够打听到一些消息。虽说江南发生的这些盗人魂魄的事不一定跟梁五爷的死扯上什么关系,但咱们应该小心谨慎为妙。我看你这几天就不要管别的事情啦,多往茶馆转转。再来茶馆时,不要拿刀带枪的,官服最好也换掉,这样百姓才会给我们讲些真话。”

    蒋捕头心里乐开了花。

    “我刚才听仁掌柜说到辫子和女人的事,你抽空再去查查失踪的翠花姑娘家的情况,看看她们家里还有没有别的人,她们家在江南有没有什么亲戚。这些事抓紧打听清楚,然后登记在册,保存好,说不定那天就用得着。一定注意那些到咱们临城的和尚,没有度牒的秃驴们看着不对劲就抓起来,所以性海寺那边你也多过去看看。这事你的认真点,如果出现什么差错,老蒋你可注意了,这个月的薪俸我可就都给你扣光了哈。”

    “什么是度牒呀?”大茶壶在一边嘟囔着说。贾知县鄙夷地看了他一眼,没搭理他。

    贾知县呷了口茶,环顾四周,然后说:“各位相亲父老,咱们这临城的安定就有劳于各位了。仁掌柜,咱们到你船上看看丝绸吧,我给你钱,你只要给我便宜些就是了。老蒋呀,你先喝着茶,待会去船上找我,我这几天忙于案牍公务,腰酸背痛腿抽筋抗不得重物,我要是相中了丝绸帮我带回府上去。”

    贾知县起身喊老赵结账,然后摸摸索索地装作掏钱的架势,老赵虽然木讷些,但是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连忙说:“县太爷来我这小茶馆就是我祖上积了阴德,祖坟上冒了八丈高的青烟,请您老来您都不一定有时间赏光。喝壶粗茶,您不嫌弃我就烧高香了,哪里还敢说什么茶钱。您和这位仁掌柜还有蒋捕头的茶钱都免了,就当小人孝敬您了。”

    贾知县哈哈一笑,伸手点了点老赵:“哈哈,老赵真会做生意,茶钱我还是有的。”大度地掏出了几个铜钱结了账。满屋子的人都夸奖贾知县清廉。

    贾知县出了赵记茶馆的门,蒋捕头长长地出了口气,然后一屁股坐在椅上说:“老赵,赶紧给我倒杯茶。粗心大意了,没想到今天在这里遇到贾知县了。吓死我了。唉,捕头这差使不好干呀,刚才诸位也听到了出点差错俸禄就扣光了。扣光我的俸禄?我他娘的去喝西北风呀?”

    “蒋捕头,我看您老今天也算因祸得福了。知县大人临走的时候不是给您老说了吗,以后要多来茶馆,以后您老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来了。咱们在这地方闲聊扯淡可不能缺了您老。你不来,如同做菜不放盐,实在是寡淡得要命,缺少了兴致。”

    这话说完,茶馆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候,大茶壶凑到蒋捕头跟前说:“老蒋,你给我们说说呗,刚才贾知县说的度牒到底是啥玩意呀?”

    “大茶壶,不懂了吧?这和尚可不是随便当的,不是说剃光脑袋,穿上件青布袍子,念两句金刚经就成和尚了。当和尚还得要有官府发放的度牒,有了这张度牒就证明这个和尚乃是在官府登记在册的。诸位不知道,如今虽说是盛世,但是大清朝地界这么大,年年都有地方闹灾荒,水灾旱灾蝗灾一来,颗粒无收,遭了灾就得要饭。有些刁民觉得当乞丐寒酸又不招人待见,干脆剃光脑袋冒充和尚,要么把头发扎个发髻冒充道士,换身行头容易骗取那群吃斋念佛的人的好感。这些野和尚假道士到处骗吃骗喝,都他娘的罔遵戒律,蔑弃清规,还有的说自己通异术煽惑无知笨蛋,尽干些为非作歹的勾当。这些王八蛋可恶得很,诸位以后一定要少发善心,免得上当。”

    茶馆里的人听了,都连连点头称是。

    再说仁掌柜陪着贾知县出了茶馆的门。他俩到了船上以后,仁掌柜在一旁介绍着给他精挑细选了几匹上等的丝绸,然后吩咐伙计打好包,他亲自给贾知县送到岸上。

    贾知县又摸索着掏钱,仁掌柜不惜以平头百姓的身份冒犯了知县大老爷的尊严,赶紧伸手拦住了。

    贾知县也没再客气,哈哈一笑说:“仁掌柜真会做生意,我今天出门慌张,也没有带足银子,那就下次再说。以后你的船停到临城,有什么用得着我贾某的话,不用客气,说话哈。”

    仁掌柜赶紧鞠躬感谢,那边蒋捕头从茶馆门口看见贾知县上了岸,赶紧一路小跑到了跟前,从仁掌柜手里接过丝绸,然后陪着贾知县打道回府了。仁掌柜重新上了船,吩咐伙计解开缆绳,起了锚,往北去了。

    这事没有完,仁掌柜说的江南发生的事又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梁五爷上吊的事的讨论,而且越来越多南来的客商带证实了江南叫魂的事情。

    临城的气氛越来越凝重起来。

第17章 翠花() 
自从贾知县到赵记茶馆微服私访以后,临城百姓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临城的大街小巷都张贴着布告,提醒他们一定要提防外来的和尚、道士和乞丐,一旦发现他们有什么诡异的举动,务必扭送到县衙,如若有人胆敢窝藏,党恶朋奸,一经报官,严惩不贷。

    石匠、木匠、泥水匠都没有活干了,有的家里宁愿房屋透风漏雨也不敢请他们来修葺,担心引狼入室,稍微一疏忽,这些懂邪术的家伙就会在自家房梁上偷放破瓦片、断锯,凿开地基,往里面藏泥人、牛骨头之类的东西。

    运河上的几座石桥本来正在修缮,也不得不停了工。石匠们第二天醒来准备干活,却发现他们打好的桩子昨天晚上被人浇上桐油一把火给烧了。

    他们干完活,再去以前常去的饭馆吃饭,掌柜的都板起脸来不愿意搭理他们,有的人还在店门口竖起写着“石匠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几天以后,活是没法干了,他们只得收拾收拾工具和行李回家了。

    蒋捕头比以前更忙活了。

    贾知县到赵记茶怪私访后的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派人把蒋捕头叫到了书房。

    “老蒋呀,昨天在茶馆的事你也知道了,那位仁掌柜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蒋捕头赶紧点头应承,连声称是。

    “老蒋,这位梁六爷是不是经常回临城?”

    “回禀大人,梁六爷先前在省城的时候是很少回咱们临城的,如今听说他已经随着巡抚大人入了京城,想必回来的机会是更少了。”

    听蒋捕头这么说,贾知县不由地脸上流露出几分失望。蒋捕头看了他一眼,然后接着说:“这事也得两说。先前六爷不回来,估计是因为梁五爷还活着。现在五爷死了,家里又没有子嗣继承这么大的家业,梁六爷公务不繁忙的时候,抽空回家看看也不是没有可能。”

    蒋捕头话音未落,贾知县从书案后面的太师椅上腾地站起来,然后倒背着双手,在书房里踱来踱去,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老蒋呀,梁五爷乃是我临城有名的士绅,平素行善积德,深孚众望。我来到这临城,在街上私访的时候,时常听到百姓们感慨唏嘘梁五爷的事情,本官以为梁五爷的案子应该差个水落石出才对。我昨天回来以后,把书吏找来,让他把梁府发生的几桩案子给我说了说。我听说这些案子你都跟着办的,本官觉着其中疑点甚多。这些事情你怎么看?”

    蒋捕头听贾知县这么问,他心里咯噔一下子。他在县衙抓差办案二十多年,知道梁府发生的这些事情里面有很多蹊跷,但是他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也深知这官场的规矩,上司吩咐过的事情遵命办理,需要回避的打死也不管。

    蒋捕头起初没搞懂这位年纪轻轻的知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会他心里如同明镜似的,他知道贾知县想趁机找到真凶,以此讨得梁六爷的欢心。如今梁六爷可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象贾知县这样的七品小吏,如果没有棵大树依靠着,想出人头地,那可就漫漫无期了。

    但是蒋捕头隐隐觉着,当时刘知县草草宣布结案,应该是得到梁六爷暗自允诺的。现在这个新来的贾知县冒冒失失地想再趟这浑水,是福是祸很难说。

    想到这里,蒋捕头只得故意装作糊涂,傻傻地说:“回禀贾大人,梁府的这案子是您老的前任刘知县,也就是现在的东昌府刘知府亲自过问的,小的只是跑跑腿,帮衬着问问,都怪小的愚钝,实在不知道这里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