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768年:大恐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一会,有人传话进来,说后厨把酒菜都准备好了,问杨会长何时开饭。杨会长转过头去请示刘知府,问他现在能不能开席。

    刘知府吃完了两碗价值不菲的蛋炒饭以后,肚子已经舒服了些,但是他心中也有几分好奇:单是蛋炒饭都做成这样,接下来这些有钱的徽州同乡会把这正席酒菜靡费到什么程度?他还听杨会长悄悄地告诉他今天给他接风的饭菜,跟上次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用过的酒菜是一样的。杨会长还告诉他乾隆皇帝吃过会馆里的几个道菜以后,赞口不绝,说宫里的满汉全席也做不出这种味道。

    刘知府想开开眼,长长见识,所以听见杨会长问他什么时候开席时,他便毫不犹豫地挥挥手说了声:“开席!”

    很快,仆人们摆放好纯银的筷子汤匙,晶透如玉的碟碟碗碗也端了上来,再献上馥郁的莲花白酒。

    这时候杨会长站起身来,亲自给刘知府倒满酒,说东昌地处内陆,而且时间紧迫,不能购置新鲜高档的食材,只能就地取些鲜活食材,等时间宽裕了,再做补救,然后宴席便开始了。

    会长吩咐上菜,后厨先是上了些点心干果之类的东西,很精致地摆放在小碟子里,然后又上来海参鱼翅,鹿筋燕窝之类的名贵菜品,满当当地摆了一桌子。

    在临城带着的这几年,刘知府虽然日子不比从前,尤其家产被抄,老爹被判了监斩候以后,生活稍微清苦些,但毕竟也是盐商出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曾经富裕过。桌上的菜虽然不敢说都吃腻了,但是当年在老家时,隔三差五总能吃上一顿。这些菜肴吊不起刘知府的胃口,他只是坐在椅子上看,并没有动筷子念头。

    杨会长看出来了刘知府的心思,他赶紧吩咐仆人:“剩下的菜不用上了,直接上咱们徽州会馆的招牌菜就是了。”

    很快此处的第一道招牌菜端了上来,刘知府一看,无非是寻常的油炸里脊。这道菜端上来以后,刘知府观色闻香,觉着虽佳,但也没看出有什么特别之处,跟先前上的菜一比,反倒显得寒酸不少。

    杨会长显然是美食行家,一个劲地劝刘知府夹起块里脊肉尝尝,吃完以后就会知道这菜不同寻常。

    刘知府夹起来一块里脊,小心翼翼地放在嘴里,然后细细咀嚼,觉着这看似平淡无奇的猪肉吃在嘴里确实不同寻常。

    刘知府一边吃,一边听杨会长忙不迭在旁边讲解:“请大人细细品尝,盘中的这些肉乃是猪脊背上最精华所在,这桌宴席上所用的猪肉虽然看似不多,但也是取自五十头猪的精华。今天一大早,我就吩咐会馆里的厨子跑遍东昌所有屠夫家里,昨天晚上已经告诉他们把今天准备宰杀的猪关在圈中困上一宿。会馆的厨子领着人,带着刀亲自去取猪背脊上的肉。他们到了以后,吩咐屠夫把猪放出来,他们拿着拎着竹竿,挥舞铁索,瞅准了狠狠地打猪的脊背。猪感到疼痛后拼命嚎叫奔跑,越是跑越是追打。等猪累得跑不动了,厨子挥刀直接从其脊背上取肉。原来这猪脊背一旦被打,就会把全身的精华集中到背脊,这样一来,身体其他部位的肉因为失去精华会变得腥臭,不再好吃了。”

    刘知府觉着诧异,没想到吃猪肉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学问。这时候正好赶上厨子又端了第二道菜上来。刘知府问他说:“会馆这么吃猪肉的话,那得需要多少头猪?”

    厨子放下手中的盘子,想了想说:“回禀大人,我来到会馆掌勺还不到两个月,已经亲手割了几千头猪了。”刘知府摇了摇头说:“当年我在徽州的时候最喜欢吃炒驴肉丝,我是家里的独苗,家里难免有些溺爱,当时我爹为了让我吃新鲜的驴肉,专门买了头驴养着,每次我想吃驴肉的时候,厨房里就会从驴身上割去一块肉,然后再用烙铁把伤口烫干结痂。等下次吃的时候,再割新肉,我那时候便以为吃的乃是龙肝凤髓,但是与今天吃的这猪肉相比,真是差得远了。”

    杨会长指着厨子端上来的第二道菜说:“请刘大人尝尝这道菜。这道菜是烹鹅掌,今天一早,厨子就把准备两只大鹅关在铁笼子里,我们去运河边码头去接您老的时候,他们开始在铁笼子下面点上火炉,烧起炭火,炭火不能烧得太旺,得用文火。铁笼子旁边放着上等佐料调制好的酱汁。火炉烧上一会,笼子下面的铁板就会变热,鹅在里面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来回走动,引颈鸣叫直到口干舌燥,它就会拼命狂饮旁边配制好的酱汁,直到最后死掉。这时候鹅身上的脂膏就都集中到鹅掌上了,能有几寸厚,最新鲜的肉也在鹅掌上,剩余部分的肉就难以入口了。”

    刘知府听完以后,觉着新鲜,提起筷子夹起一片鹅掌放到嘴里,香而不腻,入口即化,不由地鼓掌叫好。吃完以后,嘴里还不住的感慨:“如今还是你们这些财大气粗的掌柜的会吃,懂得享受呀。”会长赶紧说:“刘大人今后就是东昌府的父母官,如果想体恤民情,想吃咱们徽州会馆的粗茶淡饭了,我等随时恭候。如果大人公务繁忙没有时间亲自来,我就吩咐人给大人送到府上。”

    接下来又上了一盘驼峰,也是循着前面两道菜的做法,从活骆驼上直接取驼峰。等吃得差不多了,杨会长说这三道菜味道虽美,但不免有些油腻,最后一道菜是清淡些。

    过了一会,刚才上菜的厨子牵了一只俊俏的猴子走了进来,那猴子机灵顽皮,黑漆漆的眼珠子如同黑宝石一般。刘知县有些诧异,不知道吃饭的时候厨子牵了一只猴子进来。这时候,厨子的帮手又拿过来一张方桌,桌面中间挖了个碗口大小的圆孔,恰好刚刚容下猴头伸出。厨子把猴头从圆口下面伸到桌面上,猴子觉着有些好玩,不是转动这眼珠,伴着鬼脸。厨子又找了两棵拇指粗细的圆木填到圆孔的空隙中,以防止猴子脑袋乱动。这时候,厨子从衣兜里掏出把明晃晃地剃刀,把猴子头顶的毛都刮干净,连皮层都刮掉了,猴子发出凄厉的叫声,听得刘知府汗毛倒竖,两股战战。

    快刮完的时候,帮手有跑回厨房端回来滚热的汤水,然后给刘知府的碗筷之间加了把银勺。帮手又递给厨子一把沉重的铁椎。厨子撸起袖子,挽起胳膊,然后吩咐帮手端起滚烫的汤水,然后说了声:“倒水”。汤水倒在剃秃了的猴子脑袋上,猴子还不曾来得及发出惨叫,厨子手起椎落,猴子的天灵盖被砸开,厨子喊了声:“大人,请吸食猴脑!”

第33章 题字() 
厨子举起铁椎,帮手往猴子被刮成秃瓢般的小脑袋上倒热汤的时候,刘知府觉着脊梁骨发凉,汗毛倒竖,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他赶紧把脑袋扭向一边,等猴子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以后,他才慢慢地把脑袋转过来。

    厨子把捆绑猴子的方桌挪移到他跟前,他低头一看,看见片刻之前还活蹦乱跳,不断做鬼脸的猴子已经死掉了。猴子光秃的脑袋上有一个茶杯大小的窟窿,里面冒着热气,露出红红白白的猴脑。

    刘知府坐在椅子上有点不知所措,他觉着有些恶心,手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拿起摆在面前的银勺。

    看见刘知府不敢吃,坐在旁边的会长赶紧站起身来,他弯腰把刘知府桌前的银勺拿起来,然后娴熟地从猴子脑袋里挖出一勺粘稠成糊状的猴脑,恭恭敬敬地递到刘知府跟前,嘴里还说:“刘大人一看就是慈悲为怀的菩萨心肠,但是这猴脑实在是难得的美味,刘大人尝尝就知道了。”

    刘知府哆嗦着伸出手来,颤抖着从杨会长手里接过来银勺,几分犹豫以后,皱着眉头把勺子放到嘴里边。这红白相间看着跟豆腐脑一样的东西,闻起来有些腥臊。

    他微微闭上眼,把勺子里的猴脑送到嘴里,反复尝试了一番,然后咽下去,他觉着味道有点象猪脑,实在没有感觉出有什么特殊之处。刘知府觉着有点恶心,睁开眼睛,然后挥挥手,让厨子把已经死掉的猴子撤下去。他又伸手从衣服袖子里摸出手帕擦擦脑门子冒出来的汗,又把嘴里残余的猴脑擦掉,长长地喘了口气。

    酒菜完毕,一帮人吃得心满意足。杨会长吩咐仆人把吃剩下的残羹剩饭撤下去,重新沏好茶水,这些人又陪着刘知府说了会话。

    会长说:“刘大人住的地方安顿好了没有?”

    刘知府摇了摇头。

    会长说:“我们在离会馆不远的地方有座宅院,地方清静得很,宅院里假山,湖水都有,宅院里一切用具都已经准备妥当。大人嫌府衙喧闹,住着不方便的话,可以携夫人到这边来住。”

    刘知府说:“本官初来乍到,凡事还是小心点的好,不能先让东昌百姓挑毛病,戳脊梁骨。诸位同乡的好意,我心领了,先过段时间看看,如果府衙那边实在住着不舒服,我到时候再搬过来。”

    刘知府觉着有些疲惫,杨会长赶紧吩咐人准备好轿子,送知府大人回府衙。

    趁着仆人准备轿子的空,会长让人取来笔墨纸砚,然后冲着刘知府鞠躬拱手说到:“今天我们这些徽州同乡真是倍感荣幸,实在没敢奢望刘大人初到东昌,一下船就屈尊纡贵来到徽州会馆。我们今天招待的不够周详,还请刘大人多多包涵。”

    其他人也跟应声虫一样站在旁边随声附和着,刘知府在一片乡音之中也微倾着身体含混地应付着。

    会长说:“有件事不知道刘大人能不能赏脸,凡是到咱们徽州会馆的重要人物,我等都会恭请留下墨宝,然后装裱悬挂在会馆的春秋楼里,给咱们徽州会馆增些品味,添些光彩。还请刘大人多多赏脸。”

    这个杨会长挺会算账,有了新任知府的题字,就等于请了道护身符,以后再有地痞流氓来挑事,喜欢划拉的官差小吏来吃拿卡要,他们瞅到知府大人的字迹以后,心里头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刘知府也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