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油,滚木雷石,弓箭等守城机械足以。”
刘邦点头“那若是要攻呢?”
姜义脸色微微有些异样,他吸了口气,垂首道:“攻者,开疆拓土,讨伐不臣,这些都需要出城挑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陛下首先就需要一支野战之师,可以奔袭,可以攻城。
这就不仅仅需要修缮甲锐,储备弓箭,还得建造攻城器械,建造战车,配备骑兵,抓紧操练,亦得培养间谍,死士,获取情报。
更重要的是,朝廷还得大力支持,朝廷与军队的联系需要十分密切,命令下达果断,精确,粮草武器等物资运送及时,后备兵力充足,各个军队之间亦得配合默契。”
姜义说完了,他低头不语,卫青沉默了。
刘邦也沉默了。姜义不愧是大渝新生代将领中的佼佼者,他的眼光是长远的,全面的,也是科学的。
总结他的话。
首先,刘邦或是朝廷若只想守成,偏安一隅,只需要加强防御即可,若是想奋力进取,首先就得有一只可以南征北战的精锐之师。
就如今而言,大渝的军队更擅长的是守城,要他们确保城池不失或许还有可能,但要让他们主动出击那是痴心妄想,出城后,恐怕连十里都走不了就会人心惶惶,更别提远离大本营,千里突袭了。
这就涉及到军方思维的问题了,将军,士兵,都安逸了很久,他们的想法就是,干嘛要出去找打?守城多轻松啊,不敢主动出击,不想主动出击,这就是大渝军队的现状。
十年前,那场大败,不仅打断了刘跃的脊梁,更打断了军人的脊梁。
十年过去了,他们至今仍未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再加上,这几年与邻国打的几场仗,大渝是败多胜少,更加深了将士们‘我们打不过人家,只能守着等待别人打’的思维。
士气低迷,打仗能赢才是怪事。
其次,要杀敌,得有武器,铠甲,要攻城,得有器械,要打仗,更得有情报支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支瞎打乱打的军队,无论装备多么精良,都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这就要求,兵器管理部门得改变工作重心,间谍组织得可靠,有力!
最后,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切都需要朝廷的支持,而且还是非常有力的支持,譬如:建立完整的战争参谋体系,战争指挥体系,物资运输体系,募兵体系,军队之间的联合作战体系。
这里面的涉及的东西就多了。
重文轻武局面下的大渝,这种人才少之又少,所有人都对当兵的,打仗的,嗤之以鼻。
有谁会乐意研究战争,研究军事,给战争提供智力帮助?没有,同理,又有谁乐意去当兵?答案是,也没有。
而且,朝堂上暗流涌动,从未停止,大臣们心怀鬼胎,表里不一,所有人的心思都放在争权夺利上,有谁会理会战争。
战争?只是他们争斗的砝码与利用对象罢了。
至于军队联合作战,那更是一个笑话,防区政策与军政分离政策互为表里,要想联合作战,就得废除防区制。
种种问题,又回到了起点——仁宗祖训,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扭转军事与朝政严重脱节的现状。
而要改变这个现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现在看起来,仿佛是一个无解的死局,这就是世俗的力量,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要退避三舍。
也难怪姜义与卫青都沉默,江山代有才人出,大渝虽然落败,但未尝没有有识之士发现这个问题。
可这么多年来,谁又解决了呢?
刘跃吗?魏无忌吗?太后吗?没有,他们都知道这个问题,可是谁都没有办法。
刘邦皱眉,他咬了咬牙“非凡之事当由非凡之人来做,朕不信会打不开这个死结,这样,姜义,你到汝阴之后,抓紧骑兵的训练。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摸索出一套适合骑兵的战法,朕还会拨内库的钱给你,从梁国,北齐那里收购战马,最好是母马,用来配种。
记住,从今以后,你麾下的骑兵不允再有作战任务,训练出来的骑士一个都不许折损,朕有大用!至于其他的,交给朕办就是。”
姜义卫青不可置信地看着刘邦,内库那可都是皇帝的钱,组建骑兵是朝廷的事,从未听说过皇帝自己掏腰包的。
“陛下,此举不妥啊。”几人劝诫道。
刘邦红着眼睛“朕不喜欢宫殿,不喜欢美女,不喜欢美酒,不喜欢吃喝玩乐,朕就喜欢骑兵,有什么不妥的?那些大臣们不愿意掏钱,朕自己掏钱,谁敢说半个不字!朕就是穿破衣服,吃粗茶淡饭,就是乞讨,也要把骑兵给组起来!”
姜义,卫青,季布三人跪地拜道:“陛下英明!”姜义伸出右手“臣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年,最多三年,臣就能为陛下培养出一批精通骑战的骁勇之士!”
季布也伸出手,大声道:“臣也立下军令状!”
“好!”刘邦站起来,目光如炬“但凡有志明君,都能从荆棘中杀出一条血路来,朕年方十二,有的是时间来改变这个世界!”
(本章完)
第127章 身前身后名()
姜义三人走后,刘邦想了很多。
军改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实施起来,阻力重重,任何改革都免不了斗争,无论是明面上的,还是暗地里的。
要解决这么矛盾,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彻底地消灭反对声音,将站在他对立面的人全部送进地狱,要么温水煮青蛙,给既得利益者一定的补偿,彼此达成妥协。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能彻底消灭自然是最好的,改革的越彻底效果越明显,可是,刘邦能这么干吗?敢这么干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既得利益者不是一小撮人,而是整个文官集团,通过这么长时间的了解,刘邦很清楚,这一群人究竟拥有怎样的力量,他们是文官不错,可他们却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说到底,他们才是帝国的统治阶层,和这样一群人作对,就算是皇帝,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况且,朝堂之上刚刚趋于稳定,也确实不能再折腾了。
“前一条路走不通,那就只剩下妥协了,可问题是我该拿什么去交换?又能拿什么交换?”
刘邦心中苦涩异常。
事实上,有件事他并没有告诉姜义几人——军改只是开头戏,他真正想做的其实是,在帝国内部,进行一场,深刻而又全面的改革。
并不是冲动,这个想法在刘邦的心中早已酝酿多时。
站在高处,只要你愿意睁眼看世界,不用花费太多心力,自然而然就能从中发现一些东西。
皇帝生涯进行了将近两个月,对这个国家的发展现状,刘邦基本上了然于心。俗言道,屁股决定脑袋,站在帝国最高统治者的角度来评价大渝帝国。其存在的问题已经很突出了。
经济上,问题重重,商业占整个国家的经济比重越来越大,商贾的发展简直能用‘猖獗’二字形容。
由此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权钱交易,官商勾结,贪污腐败问题严重,大渝上层阶级加速腐化。
这还不算什么。可怕的是,掌握权力的大家族又掌握了社会财富!天知道他们会干什么,能干什么?‘富可敌国’对于皇帝的威严是一种挑衅。
而且,商人的天职就是逐利,为了利润,他们以身试法,他们不顾礼义廉耻,甚至,他们卖国求荣。
乐观来讲,就算这种商贾是少数,不足为虑,但有一点,却是他们谁都会做的,那就是圈地。
有钱就圈地这是必然,因为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时代,只有土地才是最稳定,最有价值的财产。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去圈谁的地?皇家的?他们想都别想,贵族大户的?他们也没这个胆子,唯一能圈的,只剩下了那些一没钱,二没地位的农户。
土地兼并加剧,自耕农最后变成了佃户,经济上丧失自由,自然,人身自由也就无从谈起。
农户们备受剥削,欺压,等到最后实在活不下去,他们只能揭竿而起,成为叛民。
这就是大渝的经济现状,商业发达,帝国的根基,农业却趋于‘崩溃’。这里所讲的崩溃不是指经济形式的消失,而是指生产关系的病态化。
其中存在着因果关系——因为商业发展不被控制,所以农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在后世,这样的观点一定会被人看作是脑残言论,但注意,这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时代,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后世的地步,商业阻碍农业的发展是绝对存在的。
看官:你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了?
嘿,毫不夸张,‘静波寺’的出现已经证明了商贾阶级的力量,刘邦从少府监得知,‘静波寺’最大的股东,就是皇族,董事长以前是太后,现在变成了刘邦。
皇帝的内库收入来源主要就是‘静波寺’。
而且,同为三绝之一的‘食为天’,区区商贾便能租借始皇御船开宴会,也同样证明,商贾很有能量——虽然只是仿制的,但再怎么说那也是皇族的东西,一般人是借不到的。
商业的发展已经畸形化,可朝廷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商业政策还是延续几十年前的,重农抑商名存实亡。
也许,朝廷早就意识到了,只是谁也不说,谁也不管,放任自流,想想也是,皇族,皇帝才是最大的得利者,他又怎么可能去管呢?
这是一场皇族,贵族亲自导演的一场盛宴,统治阶级就如同一个瘾君子,不可自拔。
要改变,谈何容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病态畸形的经济造就的是同样不可理喻的政治,实行了数百年的察举制已经僵化,无药可救。
大族们垄断了做官通道,掌控了舆论,更拥有了财富,所以大渝的政治就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