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地。
为了他的人生规划,袁崇焕非常注重对军事的学习。
在邵武,袁崇焕想尽一切办法,寻找一切能找到的机会:兵书、老兵甚至外国人,都成了袁崇焕学习的对象。
袁崇焕如饥似渴的学习着,他能接触到的任何军事知识。
袁崇焕的准备没有白费。
天启二年,卸任邵武知县后,袁崇焕回京述职。
在京中,袁崇焕丰富的军事理论,让他得到东林党人,御史候恂的赏识。在候恂的推荐下,袁崇焕才被破格提拔到兵部任职。
在兵部期间,袁崇焕对兵部同僚连辽东地形都不清楚的现象,感到非常震惊。
对兵部同僚对辽东畏之如虎的心理,袁崇焕更是嗤之以鼻。
在袁崇焕看来,辽东才是他大展身手、一展抱负的最佳之地。
天启二年,广宁战后,袁崇焕稳稳抓住了,出现在他眼前的每一个机会,才能在短短的几年内,走到今天这个职位。
现在袁崇焕已经是按察使、宁前兵备道了。官虽然不算太大,但也有了独领一方征战的资格。
只要袁崇焕能迈过努尔哈赤这个坎,他就将成为巡抚一方的封疆大臣。
袁崇焕的目标已经近在眼前了,此时此刻他哪有别的心思,又怎么会动别的心思。
就像袁崇焕对祖大寿说过的一样,现在所有妨碍他守御宁远的,他全都会无情剔除。
袁崇焕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元素来破坏他的计划。
第二三七章:袁崇焕的准备(求订阅、推荐、收藏)()
天启五年十月十三,大明上下总算知道努尔哈赤到底在等什么了。
小小的右屯被后金的大军围的水泄不通,后金除了留守的正白旗,其他各旗的主力已经全员到齐。
站在右屯低矮的城头上,努尔哈赤满心激荡。
这是多么庞大的大军啊!
想当年,25岁的他起兵讨伐尼堪外兰(女真一部)时,手下不过只有几十个人,十三付甲。
那时的他,相较拥兵百万的大明天皇帝,只是个微不足道小虫子。
努尔哈赤想起当初起家之时,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经过40多年的奋战,努尔哈赤他已经拥有城外这十几万大军。
他对大明更是屡战屡胜,连这辽阔的白山黑水他也从大明手中抢到了。
大明已经变得弱不禁风了,若不是还指望明军给大金筹备物资,努尔哈赤早就打到山海关去了。
大明费了这好几年的力气,建起来的所谓宁远防线,在努尔哈赤看来,那不过就是一个大些的猪圈罢了。
猪养肥了,到了该杀猪过年的时候了。
“出发。咱们杀猪去!”
伸出手,指向宁远方向,努尔哈赤轻蔑的大声高呼。
天启五年十月十四,后金集结13万八旗主力,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再次进攻大明。
宁远大战正式开始。
战事一开始,后金进展极为顺利。
没费什么事,大凌河、锦州、松山、大兴堡、塔山等战略要地就纷纷落入后金手中。
在这些地方,明军一触即溃,甚至直接就是望风而逃。
这些胜利,让后金八旗本就十分高涨的士气,更是直接飙过了天际。
八旗士卒唯一感到美中不足的,就是沿途掳掠所得实在是太少了。
不管是财物、粮草还是人丁,后金从这些地方得到的,都少的可怜。
看着沿途可怜的收获,努尔哈赤心头的怒火,烧的越来越旺。
看来,大明是真的要在宁远和他好好地打上一场了。
沿途的要点,与其说是后金各旗打下来的,还不如说是明军自行放弃的。
各处堡寨中,明军最多的也只驻有不足千人,往往一见到大金的战旗,明军就蜂拥而逃。
明军的逃跑速度,甚至令大金前锋都追之不及。
但是,明军撤退前,就把民间的百姓都提前撤走了。
后金一路烧杀掳掠所得,甚至还抵不上大军行动的消耗。
这让努尔哈赤非常气愤。
努尔哈赤以前率队攻打明军之时,那次不是抢的盆满钵满?
单单此次抢不到东西!
看到后金军中那些空荡荡的牛车,努尔哈赤就觉得分外的刺眼。
努尔哈赤完全没有想到,他率军兴致勃勃的前来杀猪,到现在竟然连只鸡都没有抓到。
看来想获得丰厚的收成,只怕要打到山海关才行了。
想到这儿,努尔哈赤就气得胡子都微微翘了起来。
宁远
看着城外冒起的股股黑烟,袁崇焕欣慰的点了点头。
中军守备何可纲差事做的不错。
城外的民众总算都撤入城中了,外面的房子也都彻底烧毁了。
宁远城周边几十里内,现在别说木头了,就是连草都被袁崇焕派人想办法烧毁了。
10月的宁远,天已经冷了下来。
虽然还没到泼水成冰的地步,可夜宿野外也会冷的够呛。
你后金八旗不是来自建州,还特别抗寒吗?
我让你们兵临城下时,在宁远找不到一草一木。
到时候别说取暖,当你们连口热汤都喝不上时,看你们女真人还是不是真的那么能抗!
想着后金在宁远城下将要遭遇的困难,袁崇焕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当探知老奴出现在右屯时,袁崇焕就开始为守城做出各种最后的准备。
努尔哈赤在等待后金大军集结的时候,也给了袁崇焕充分准备的时间。
利用这个短暂的时间,袁崇焕安排宁远军民把宁远城外,所有能撤进城内的东西统统搬走,真正做到了坚壁清野。
宁远城外所有的草木甚至是石头,能带回城内的,都被带回了城内。带不回城内的,都被放火烧掉,或想法破坏掉。
宁远城外的水源,袁崇焕也想尽一切办法去破坏掉。
总而言之,袁崇焕把他所知道的,一切有关守城法子全用了出来。务必要让努尔哈赤的军队,在宁远城外找不到一点可供利用的东西。
他要让努尔哈赤攻城所需的任何东西,都要从后金治下千里迢迢的运到宁远。
袁崇焕到要看看,后金到底有多少后勤家底可供努尔哈赤挥霍。
这就是当初在京城时,袁崇焕从熊廷弼那里学到的“先守后战”。
城头上,看着已经彻底完成准备,光秃秃的宁远城外,袁崇焕深深的吸了口气。
他的准备已经做完,下面就要看宁远明军士卒的表现了。
想到宁远明军的表现,袁崇焕心中就是隐隐的不安。
现在的宁远防御方案,并不是袁崇焕和孙承宗所设想的方案。
在最早的预想中,宁远除了守御宁远城以外,城外的首山和窟窿山还要各安排一支明军,作为骚扰敌军的奇兵。
有这两支奇兵再加上觉华岛和中前所驻军,都不需要正面对敌,只要在宁远城外一起骚扰敌军就行。
那样才能使敌军无法全力攻打宁远城。
不过,原本设想的方案最后却没能执行。
原因很简单,除了满桂,宁远根本找不到肯带兵驻守城外的将领。
总不能真让宁远总兵满桂亲自带兵去做一支奇兵吧?
就算让满桂去,那也只是一路奇兵啊?
另一路奇兵,宁远还是找不到人。
而且一提起驻守城外,明军上下脸上全都是说不出的惧色。
就这种军心士气,袁崇焕怎么敢强迫他们出城。
无奈之下,宁远只能执行现在这个方案。
那就是全部缩到宁远城中死守。
这让袁崇焕感到非常的无奈。
唉,就是再好的策略,最后也还是要人来执行。
宁远搞到最后也还是要靠士卒来进行防御。他袁崇焕的所有准备,也只能增加守住城池的一点机会。
若是士卒不得力,顶不住后金的攻击,那袁崇焕所做的一切也都只是场无用之功吧。
宁远士卒到底是骡子是马,后金来了才能知道。
袁崇焕是真心的希望,作为宁远守军主力的关宁军,还能扶的上墙。
城外远处,袁崇焕看到有探骑急急的赶了回来。
想来应该是后金的前锋,已经出现在宁远地界了。
后金,老奴,来吧!
站在宁远城头,袁崇焕再次深吸一口气,他大声的叫道:“擂鼓,升帐。”
天启五年十月十七,后金前锋抵达宁远城外。
第二三八章:骄狂的阿敏(求订阅、推荐、收藏)()
进入宁远地界的,是后金镶蓝旗旗主阿敏。
这位后金排名第二的二贝勒,一向都是后金作战的急先锋。
在后金八旗中,拥有31个牛录的镶蓝旗,可是仅次于努尔哈赤的强大势力。
镶蓝旗是由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建立的。
舒尔哈齐曾是努尔哈赤最坚强的臂膀,也是女真爱新觉罗一族最勇猛的战将。
单论武勇,舒尔哈齐更是超出努尔哈赤很多。
可惜,当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战,努尔哈赤兄弟一统女真各部后,舒尔哈齐就生出建立自己部族的想法。
刚刚统一女真各部的努尔哈赤,怎么会同意舒尔哈齐这种分裂的想法。为此,努尔哈赤把舒尔哈齐圈禁致死。
舒尔哈齐死后,努尔哈赤虽然再不情愿,但为了安抚镶蓝旗的军心,他也不得不让阿敏继承了镶蓝旗旗主之位。
阿敏充分吸取了他爹的悲惨教训,他对努尔哈赤那是绝对的言听计从。凡遇大小战事,阿敏都是争着抢着去打头阵。
但凡努尔哈赤有一丝不满,阿敏都会反复琢磨,再三的陪着小心。
明明是一个暴躁豪勇的粗豪大汉,阿敏却在努尔哈赤面前,搞的如同一个小媳妇一般。
看阿敏表现的如此乖巧,努尔哈赤虽然对镶蓝旗还有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