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0个?”朱由校感觉这个数字不多啊,他随口就答应了。“行,没问题。我一会就吩咐下去,叫他们安排一下,明天就去你的信王邸报道。小五,你到底是个什么计划啊?还需要这么多人?”
第二十四章:明朝最残酷的学校(跪求推荐票)()
朱由检听到便宜大哥爽快的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心中大喜。他心中暗想:“也对,虽然这个时代识字率不高,可大哥毕竟是大明的皇帝。100个能写会算的人,对他来说还真不是问题。”心中想着,嘴上把自己要开的钱庄的性质,以及将要开展的业务详细的向朱由校做了个说明。
朱由校没听几句就感到索然无味,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打断朱由检涛涛不绝的介绍道:“好了、好了,我知道小五最能干了,你去干吧,有困难就来找朕。”他转身拿起工具准备尝试新型吊椅去了。
朱由检悻悻地收住话头,看看一脸不感兴趣的朱由校,知趣的告辞离开。
朱由检这次没有回慈庆殿,而是带着王承恩去往宫外的信王邸。明天会有100人前来报道,他要做些准备才行。
这是朱由检第一次回信王邸,这个自己的王府,自己的家。
明朝京城里的王府,大多以低调为主,并没有别的时期那么金碧辉煌。不过这也不奇怪。明朝京城里的王府一般都是朝廷所赐。
在明朝,藩王们本身都不会住在京城里,这些王府大多只能起一个驻京办的作用。所以,京城的房子就只会以维持为主。
住在京城尚未就藩的王爷,还没有封地的收入,一切都是靠朝廷在供给。朝廷缺钱,是不可能在王府这里多做花费的。
就像这信王邸,就是信王临时落脚之地。信王一旦就藩就必须离京,若无意外,一辈子都不会回来了,谁还会再去苦心经营。当然,既然是王府,该有的大小规制,那是谁也不敢克扣的。
朱由检站在王府门口,打量着自己的家。若无意外,未来五年自己都会住在这里。
看着5扇大门的门房,朱由检感慨万千。如果这是前世,自己要能在京城有个这么大的房子,还是独家别墅。就这地段,这面积,恐怕少于一个亿,只怕连建都建不起来吧?
那时要有这么个家,那自己得多幸福啊。呵呵,不再多想了,反正也回不去了。不管怎么说,自己也是在京城有房的主了。虽然不是一个时代。
王承恩看到信王殿下不说话也不动,只是望着府邸脸色不停的变幻,他心中感到有些惴惴不安。信王邸自朝廷分发过来,自己总共只来了两次,府中情况自己也不是很了解。这万一府中出了点什么让王爷不悦的事,自己岂不是也要跟着倒霉。
想到这里,王承恩抬头看了看府内的管事太监高起潜。高起潜看到王承恩的眼神,非常镇定的微微点点头,王承恩这才稍稍放点心。王承恩看到信王脸上又露出习惯的迷之微笑。他才明白过来,原来殿下刚才只是又走神了。
在明朝,所有阶层的住宅都有明确规制。从最高的亲王到最低的平民,各有不同。
信王邸就是标准的五大门,七正堂的王府规制。
朱由检一个人从大开的中门走入府内。绕过照壁,府内是一片开阔的小广场,足有2个篮球场大小。广场的后方就是俗称银安殿的正殿,虽然号称只比皇宫少三砖,但实际比起皇宫的大殿来,这个正殿小的可怜。
朱由检的随从侍卫都从两边小门进入,紧随在他身后。府内太监高起潜弓着腰,面露笑容,紧随信王身后,随时准备回答信王殿下的问题。有心在第一次见面的信王心中留个好印象。
朱由检并不知道,原则上就算他是这王府的主人,在他一生中,也只有第一次进府和他大婚时进府的那次,他才可以如此堂皇的从中门而入。其他的时间,除非他有大功于国,否则,此中门只会在迎接皇帝或皇帝的代表时才会打开。
在这个时代,任何住宅的大门、正房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你是什么品级就享受什么规制,不能逾越。
至于偏房、耳房、花园之类的建筑,是不在规制范围内的,可以任凭主人喜好自行修建。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历史上才会有权臣之家可比皇宫的记载。
不过可比皇宫的建筑,都绝不是正房。就像据记载,张居正家的花园就比御花园还要漂亮。但张居正家的正屋如果敢超制违例,那他立马就会被问罪,还会是千夫所指的大逆之罪。
任何人违反都绝不会有丝毫容情,这就是大明王朝的礼教。
朱由检进府后顾不上逛逛自己的王府,就直奔书房。不是他没有兴趣,而是他要为钱庄的从业人员,拟定一个培训计划。这个东西现在没人能帮他,只能由他自己思索制定。他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弄好。不急不行啊,总不能人都到位了制度还没有吧。
看到信王殿下没有巡视王府的意思,王承恩松了一口气,高起潜却失望的叹了一口气。
当夜,信王邸的书房,灯亮到了很晚。
第二天,100个能写会算的人,如约来到信王邸报道。
100人听着不多,可人一进府,就密密麻麻的把王府庭院站的满满的。
站在银安殿的台阶上,看清这100人的面貌,朱由检心中有些好气又好笑。没想到,来的100人中,有一多半是17、8岁的少年太监。也是,自己忘了,那位便宜大哥手里,最方便调用的读书人就是太监。这也是大明王朝与历代的不同之处。
大明王朝自宣德年间开始,皇宫内就专门筹建了内书堂,用来教导宫内的内侍读书。
内书堂管理非常严格,它可不像现代的学校,不许体罚学生。内书堂有一整套处罚的措施,从最轻的罚跪到最高的杖毙。要是就读的内侍不好好读书,那绝不是被戒尺打几下就完事,他们会受到各种严厉的体罚,下场会变得凄惨无比。
内侍经过这种严格的培训,考核合格的才能进入司礼监做事。进入司礼监后,还要一级一级慢慢升迁,最后才能到达内侍行业的最高峰…司礼监掌印太监。整个升迁体系并不比外廷文官系统简单。司礼监中只有掌印、秉笔、系笔三个层级才能被称作太监。
像李永贞就是内书堂体系培养出来的。不过他早期在内侍的争斗中失败,没能进入司礼监。直到他投奔了魏忠贤,这次又借助信王朱由检给的机会,才脱颖而出,做到司礼监第三档次的系笔太监。现在的李永贞才有资格被称为李太监。
朱由检看看眼前这些17、8岁的少年太监,一阵无语。心中暗想:大哥这是把自己这里当成实习基地了。算了,人来都来了,那就都留下吧,总不能再把他们赶回去。不过这些小太监要怎么使用,自己还要好好考虑一下。
第二十五章:夜香郎的救星(求票求收藏)()
人员就位,朱由检安排给100人做个初步的考核,他要看看各人的水准。
总算轮到自己考别人了,朱由检很兴奋。出题时才知道,题也不好出啊。题他出的很简单,就是5道前世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朱由检可不想收一群死读书的书虫来做事。
第一题是:每隔一丈种一棵树,15丈种树几颗?
第二题是:修一条300丈的路,甲一天修2丈,乙一天修3丈,丙一天修1丈,三人一起几天修完?
第三题是:桌子价格是椅子的10倍,桌子比椅子贵288两,桌子椅子各多少钱?
第四题是:甲乙两人相对而行,4个时辰后,在离中点4里处相遇,甲比乙快,甲比乙每个时辰快多少?
第五题是:有一个水池,单开进水管18刻可注满空池,单开排水管24刻可将满池水放尽,现在水池里已有六分之一的水,如果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多长时间可注满水池?
朱由检可是很有良心的,他只把这种丧心病狂的水池问题,作为最后一题。他可真没有故意刁难众人的意思,他只需要众人答对3题就行。
题目简单,考试很快完成。
考核的结果,让朱由检很满意,100人都过了及格线。小太监群体中,竟然超过一半人做出了最后一题。而普通人中却只有2个人做了出来。
从考试结果可以看出,内书堂的教导还是务实得多。当然,太监不能参加科举,不用专心学习八股文,可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对朱由检来说,既然考试合格,那就算是小太监也无所谓,一起培训就好。
朱由检又没有什么人身歧视。前世变性的人多了,伪娘更是遍地都是,早就见怪不怪了。
如果不是要考虑这个时代普通人的观念,朱由检都不会专门浪费心思,随便排排就好了。
考虑到当代普通民众的感情因素,朱由检还是决定,小太监一个钱庄只安排一个吧。他还专门交代,让小太监们贴上胡子去当账房,不要直接面对客户。
凡钱庄直接和客户打交道的掌柜和伙计,都由普通人担任。10个店铺排完,剩下的人员暂时安排到总柜,都作为钱庄的储备人才。
朱由检想:这些人可以先跟自己学习分析各种数据,练习一下大数据的分析方法,为将来打打基础。
这100人虽然都被录用了,可现在他们什么业务都还不会,当然不能直接上岗。对于此,朱由检早有预案。他把这100人统统带到城外皇庄,进行至少为期半个月的封闭培训。
培训内容朱由检已经拟定好了,礼仪、团队观念、拓展训练,还有前世印象中的记账方法。
文职人员就位,朱由检着重考虑起钱庄建起以后,银钱的保管和往来安全问题。保管好说,他的王府就有独立的银库。
“往来安全怎么办?”朱由检想,“用自己的护卫会不会太招摇了?算了,就用护卫吧,叫他们换上便装不要张扬就行了。现阶段自己还不宜训练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