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世的‘宁锦大捷’,大明除了守住了锦州和宁远,其他可以说是一无所获。皇太极也正是借助对宁锦地区的劫掠,才稳住了他的地位,暂时化解了后金内部的矛盾,并开始在后金逐步收权,直至建立了真正的大汗权威。
如此精确的论断,熊廷弼只是通过朱由检提供的众多情报,就轻易推导出来,这让朱由检如何能不感到高兴。
要知道,相同的情报,同样的一份计划,魏忠贤和‘宁锦战备小组’给朱由检的建言,都只是立足于守住宁锦。在他们看来,似乎守住了宁锦就已是大捷,他们就从未考虑过后金会如何如何。
这魏忠贤不识字见识不足也就罢了,可宁锦战备小组可是由内阁选出来的三位大学士和兵户工三部尚书共同组成的。他们可是大明的最高军事指挥小组啊,就这水平这水准,你让朱由检如何能放心。
望着精神焕发的熊廷弼,朱由检心中因熊廷弼走神,所带来的怀疑不翼而飞。
熊廷弼就是熊廷弼,他的军事才能还没有退化,他依然还是大明现在最好的军事指挥家。
第四七三章:不谋而合(求订阅、推荐收藏)()
京城诏狱
看着精神焕发豪气四溢的熊廷弼,朱由检心中大感满意。
如此状态的熊廷弼才是他所需之人。要是被关了这么几年,熊廷弼就已老朽,那可真就枉费了他这一番保存之心。
“熊先生,您对平辽计划有什么补充?或者说,您觉得咱们该怎样做,才能使计划不是那么空谈?”
平抑下心情,朱由检又郑重其事的问道。
能由各种情报推导出宁锦之战前世的结局,熊廷弼的表现已得到了朱由检的认可。现在这一问,朱由检就是想看看,熊廷弼能否再给他一个惊喜,为他想出个合适的破局办法。
听到朱由检的问题,熊廷弼兴奋的脸色转为凝重,眼光瞬间呆滞了许多,明显已陷入了沉思之中。
过了许久,熊廷弼才口气异常凝重的说道:“请天使回禀陛下,这打仗最终还是要看我们的将军和士卒,是否敢战和是否能战。
宁锦之战已迫在眉睫,关宁军军心士气现已如此,绝非短时间内可以改变。为防意外,还请陛下千万不要强令关宁军出城野战,许他们守好城池就行。”
顿了一下,熊廷弼又异常大声的叫道:“只是唯请陛下,定要严令关宁军尽可能的撤尽城外百姓,撤离销毁城外的一切物资,切实做好宁锦地区的坚壁清野。”
目视着朱由检,熊廷弼脸上异常的郑重:“天使请一定提醒陛下,哪些后金鞑子其实就是些山匪强盗。我们若无法重创鞑子主力,那就力争要让鞑子抢不到足够的物资。
想他一个强盗团伙一旦抢不到东西,又没了老奴的强力镇压,那鞑子内讧也就是早晚的事。”
“好,太好了!”
话一入耳,朱由检再也难耐心中喜悦,忍不住鼓掌为熊廷弼大声叫好。
熊廷弼当真不愧是一代军事大才。他想出的这个法子与朱由检筹谋已久的想法,完全就是不谋而合。
因对关宁军战力的不放心,朱由检参考前世宁锦之战的经验教训,他想到的也是稳守宁锦城池,坚决执行坚壁清野,让后金抢不到丝毫东西的策略。
只是比熊廷弼更明确的地方,就是朱由检是有意要借此战来耗空后金的粮饷。
深知经济彻底崩溃厉害的朱由检绝对相信,现已陷入粮荒的后金,若此战再空耗粮饷得不到补充,那后金的内讧恐怕就在眼前了。
这能清楚看到辽东明军现存的问题,并能拿出具体的解决办法,熊廷弼的表现已完全打动了朱由检。
如此大才,怎能让他在这牢中慢慢老朽,这也太暴殄天物了。
满脸笑意的朱由检才欲说点什么,眼角一扫间,瞥见那打击一片的自辨书,朱由检脸上的笑容就是一滞。再想到方才熊廷弼那直言平辽计划只是空谈的直率,朱由检心中只能感慨,这熊廷弼倒真不愧他‘熊蛮子’的称号。
“好,太好了。熊先生说的真是太好了。熊先生请放心,我必会将先生所言,一字不差的全都告知陛下。”
出口的话顺利的拐了弯,朱由检举手向熊廷弼微微一拱,转身向门外走去。
几年的牢狱生活依然没能磨圆熊廷弼的性子,那就还是让如此率真的他,在牢中再多待几天吧。现在的朝局下,让他熊廷弼继续待在诏狱也算是对他一份最好的保护吧。
快走到门口时,有些不甘心的朱由检猛然转过身来:“熊先生,来时陛下曾说过一句,若蒙人能尽心去攻击后金鞑子;若广鹿岛水军能运送东江镇骑军主力,跨海直击辽沈地区;那平辽计划还会是空谈吗?”
撂下这一句话,不理再次陷入沉思的熊廷弼,朱由检转身扬长而去。
嘿嘿,敢说我费心筹谋的平辽计划只是空谈?且看你今回能推导出什么。
脚步声在平静的诏狱走廊中匆匆远去,只有高起潜的声音隐隐传来:“给熊廷弼换个采光好些的房间,小心伺候着,千万别怠慢了。”
天启六年八月,当秋风吹散了京城残存的最后一点暑热之时,遥远的辽东却已落下了今年的第一场白霜。
赵率教站在锦州城头望着远处升起的滚滚狼烟,慢慢吐出了胸中积郁已久的一口闷气。
狼烟已起,后金鞑子总算是来了。满桂小儿,这次老夫倒要让你好好看看,看看老夫是不是真的怕死。
想起当初满桂那副不屑的鄙夷模样,现年已满57岁的老将赵率教心中就郁闷异常。
赵率教,陕西靖虏卫人,将门世家子弟,他的父祖都是靖虏卫世袭的指挥佥事。
万历十九年,22岁的赵率教得中武进士,以甘州都司的身份踏进大明军旅。随后几年中,赵率教仕途顺利一路升迁到了延绥参将。但在延绥参将任上,赵率教却因贪墨为人所参,被朝廷免职归家。
万历四十七年,明军于萨尔浒大败,军中将领损失甚大。赋闲在家的赵率教,应朝廷召命率家丁急援辽东。
初到辽东,在熊廷弼属下,曾任延绥参将的赵率教因指挥有方、作战勇敢,迅速就以战功恢复了他的参将职位。
泰昌元年,熊廷弼被迫去职,赵率教被继任的袁应泰提拔为副将,作为护卫袁应泰的中军,驻守在辽东重镇辽阳。
辽沈大战中,因袁应泰的瞎指挥,先是沈阳陷落,后辽阳明军主力又被尽数葬送于城外,缺兵少将的辽阳欲守而不可,被后金一鼓而下。明军再次遭遇惨败。
那一战,明军数位总兵官战死,辽东明军精华一战成空。辽阳城陷落时,辽东经略袁应泰也在辽阳城头自杀,但作为护卫袁应泰中军的赵率教,却并未战死在辽阳,而是活着逃了回去。
若非当时的朝中文臣,因东林党的用人不当吵成一片,有人为赵率教说了几句公道话,那逃回去的赵率教,也许当时就会被朝廷正了军法。
不过,虽侥幸保下了性命,但从那时起,赵率教头上就多了一顶贪生怕死的帽子。
天启二年,明军于广宁再遭大败,熊廷弼与王化贞干脆率辽东军民直接撤回了山海关。随后,熊廷弼与王化贞被下狱议罪,兵部尚书王在晋接任辽东经略。
就在那一片混乱的时局中,已被撤职赋闲在家的赵率教,抓住后金撤兵的机会,率几十个家丁出山海关轻松恢复了中前所小城,并在那里驻扎下来。等到孙承宗取代王在晋督师辽东时,赵率教就因复土有功官复原职,被安排去驻守前屯卫城。
驻守前屯期间,赵率教无论练兵还是牧民,都是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很得了孙承宗不少称赞,孙承宗对他非常赏识。但就因头上顶着一顶贪生怕死的帽子,赵率教和周边的明军将领,关系却一直都不算融洽。
第四七四章:赵率教的怨念(求订阅、推荐、收藏)()
锦州城头
凝望着远方滚滚升起的狼烟,赵率教心头异常的振奋。
战争终于来了,他总算等来自证清白的这一天。
狼烟已起,满桂小儿,你准备好了吗?
一想到满桂,赵率教心中全是满满的怨念。
赵率教与满桂都算是为孙承宗一手所提拔,两人间关系本该十分友善,但
满桂年轻,为孙承宗简拔至参将中军官时才20多岁,年龄上几乎比赵率教整整小了一半。单算年龄,满桂都应算是赵率教的儿孙辈。
个性鲁直、勇猛剽悍的满桂,是真正的明军底层行伍出身,也是真正一刀一刀砍出来的功名。相比赵率教这种将门出身的老将,作为高级军官,满桂除了勇猛敢战外,在军务上,其实欠缺的还相当的多。就更不用提待人接物方面,双方那巨大的差异了。
这其实也是满桂这种底层士卒出身将领,与赵率教、祖大寿等将门子弟最大的不同之处。
对满桂,孙承宗那是相当的器重,孙承宗可不希望满桂始终就是个一勇之夫。这样一来,军务娴熟的赵率教就成了满桂的榜样。在孙承宗身边那段时间,孙承宗可没少提让满桂多跟赵率教学习。
但是,孙承宗却忽视了满桂的性格。赵率教头上顶着只贪生怕死的帽子,勇猛彪悍的满桂又怎么会看得起他。
柳河战败,孙承宗离任,满桂和赵率教之间先是少了联系。待到去年宁远大战时,满桂与赵率教的关系又彻底恶化。
那时,后金大军主力正猛攻宁远城。按计划,觉华岛、前屯、中前所、山海关等各部明军,都应出兵去骚扰后金攻城部队侧后以支援宁远明军。可直到后金撤兵,宁远城却没看到任何一支明军出现在宁远城外。
等到后金撤兵数天后,一支隶属前屯的小部队,却突然战战兢兢的出现在宁远城下,要求入城修整。
作为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