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黄旗啊,那可一向是鞑子大汗的近卫旗。有正黄旗鞑子出现在这里,那足以说明前方有鞑子大军迎面而来。
发现前方是正黄旗鞑子,祖大乐毫不犹豫的带兵转身就撤。他可不是祖大弼那个疯子,不管敌人多少都要先冲杀一次试试;他更没兴趣拿他祖家的这些精锐家丁去与鞑子做无谓的硬碰。
反正他离开宁远还不远,马力也还有足够的储备。这鞑子大举来袭,他早一刻赶回宁远,宁远也能早一刻备战不是。
想到此处,祖大乐跑的就更心安理得了。
天启六年八月二十三,在兵围锦州三天后,后金新汗皇太极亲率后金主力,女真六旗与四万余汉军旗出现在宁远城下。
宁锦之战在长达200里的战场上,终于彻底铺开。
锦州城下
皇太极眺望着宁远那高出锦州足有一丈的城墙,双眼几乎要喷出火来。
祖大寿这个奸商,你哄抬粮价,我不怨你;可你收了我的钱,总该给我货吧?
13两一石,总计达一万石的粮食和其他的货物,你不说都在宁远城外的吴家庄和张家庄吗?
可为什么吴家庄和张家庄却只有不足百石的粮食,其他什么都没有。
祖大寿你这个毫无诚信的奸商!
胖大的脸庞已变得铁青,皇太极都快要被气疯了。还从没人敢这样欺骗于他。
此次攻击宁锦,皇太极其实并没有真正打仗的意思。
后金粮荒太重,军中粮草也不太充足。激烈的战斗会消耗更多的粮草,现在根本就不是开战的最好时机。
不过,皇太极刚刚登位,他迫切需要一定的战功来稳定他的地位。而汉军八旗初建,也需要一定的战事来磨练下队伍,这才有了这次所谓的宁锦大战。
其实,私下里,皇太极早已派人与祖大寿做好沟通。上万石的粮食交易,单靠私下走私实在太慢,皇太极已等不及了。
皇太极亲率大军前来,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要接回这批数量过万石的粮食。
阿敏以三旗之力攻朝鲜,虽占地不少,可总共缴获不也才千把石粮食?
可以说,只要能顺利拿到这批粮食,皇太极保底的军功就已轻松到手。其他什么劫掠啊、什么攻城的,对皇太极而言,其实都不过是分外之物,那些只是练兵的计划而已。
当然,除了接回粮食,要是能再多劫掠点物资,顺便消耗一下大明宝贵的储备火药,皇太极就更满意了。
至于能不能攻下锦州,皇太极还真不太看重。毕竟,去年老汗努尔哈赤亲自前来,不也没能攻下宁远城吗?
可现在,皇太极最担心的、最坏局面竟然真出现了。
他竟然被祖大寿这个奸商给耍了!
“特么的,”即便以皇太极此时后金大汗的涵养,想到奸商祖大寿的所作所为,却也忍不住大爆粗口:“特么的,奸商祖大寿真特么该碎尸万段。”
明明双方说好的,大金先预付他祖大寿一半货银,剩余的,大金收货后再以其他财物相抵。而大金大军运粮时,还要顺便虚围宁远几日,然后再解围而去。这样,他祖大寿不光有钱赚,还连守城之功也都有了。
多么两全其美的共赢协议,皇太极怎么也没想到,祖大寿这个奸商,他竟然会反悔?
皇太极怎么也没想到,奸商祖大寿竟然会鼠目寸光到给他玩以假充真这一套?
祖大寿安排的可真好啊!
想到吴家庄和张家庄内的粮仓,皇太极几乎气炸了肺。
吴家庄和张家庄内确实是有堆的满满的大型粮仓,看守粮仓的还是皇太极派去验货的那撒。可问题是,那两座粮仓内除了外围几圈是袋装的粮食,里面却全是一袋袋沙土。货仓内成箱的火药,也只是些染黑的碳末。
都如此的以假充真了,那个缺心眼的那撒竟还指天画地的赌咒发誓,说他亲手验过各袋中的粮食和箱中的火药;竟还说他接手后明猪从未再进过粮仓。
明知祖大寿是有意坑他,但就冲那撒缺心眼到那种程度,皇太极还是斩了他。不管是谁,就算再傻也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啊。
祖大寿真特么是个奸商啊!
足足紧盯了宁远高耸的城墙半晌后,皇太极铁青的脸庞慢慢柔和了下来。
祖大寿他可不单是个商人啊!
作为商人,祖大寿毫无疑问绝对是个奸的不能再奸的奸商,绝对是该碎尸万段。但作为敌方的将领,祖大寿做的并不错,皇太极反到该为祖大寿点赞才是。
能把他皇太极耍的团团转,轻轻松松就让他皇太极陷入困境,祖大寿的能力,当真很强啊!
凝视着宁远城墙,压抑下怒火,皇太极感觉头脑前所未有的清楚。
若依兵法,祖大寿这是有意在激怒他,是故意要引他攻击宁远吗?
第四八七章:宁远城下(求订阅、推荐、收藏)()
“是我小瞧了天下英雄!”
头脑已完全冷静下来的皇太极,盯着远方宁远高耸的城墙,脑筋如电般飞速运转。
宁远难攻,对此,皇太极早已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
去年,以老汗努尔哈赤那无双的统军能力,以当时女真八旗众军如一的状态,最后却还在宁远城下铩羽而归。
即便未能亲眼所见,可老汗努尔哈赤破天荒的首次无功而返,又怎能不让皇太极对宁远的防御高看一眼?
到今年初,皇太极又亲随老汗努尔哈赤在过年间突然起兵。他们挟大破喀尔喀蒙古之威,又取得奇袭觉华岛之胜。可数万大军最后却只在宁远城下打了个转,未对宁远做任何攻击就匆匆撤军而返。
亲见老汗努尔哈赤撤军时的极度失望,更让皇太极把宁远的难攻程度提升到最高级别。
再后来,无论与袁崇焕谈判,还是与祖大寿做的暗中交易,其实都是皇太极因宁远难攻,所采取的盘外手段。
正面战场上既然难以成功,那就来点盘外之招吧。
没想到,皇太极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他真没想到,盘外招他也没能成功。
此次祖大寿故意激怒于他,肯定是想激他不顾一切前去攻击宁远。一旦他使用所有力量前去攻击宁远,而早有准备的明军趁他久攻不下之机,里应外合再从背后突然发动袭击,那他极有可能会遭遇前所未有的惨败。
想到此处,皇太极心中不由一寒。宁远真的不可硬攻啊!
宁远,若是明军早已选好的预设战场,若是明军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那明军一定会在宁远身后预伏精锐,以静待突袭他们的最佳时机。
口中轻声念叨着,皇太极胖大的脸上涌起一股红晕,双眼也变得越来越亮。
何时才是明军进攻的最佳时机?
那当然是大金对宁远久攻不下、士气受挫之时。
不,不对。
眉头轻轻跳动,皇太极马上推翻了自己的猜想。
最佳的时机应该是大金久攻不下、士气受挫后,还要兀自强攻之时。他若愤怒欲狂,出现那种情况的可能还是相当大的。
那还有什么时机,会比两军纠缠在一起更好?
眉头轻轻松开一分,皇太极长出了一口气。
明军要是真打得这种如意算盘,那就不会轻易扑过来与大金决战。时间还有,还有时间呵。
轻挥马鞭,皇太极指着高大的宁远城,高声叫道:“要攻宁远,当先断其援军。我欲派一军插到宁远身后,截断明猪可能的援军,尔等谁敢去?”
我、我去、让我去……
一瞬间,众将猛然爆发的自告奋勇声,吵的皇太极耳边一阵嗡嗡直响。
放眼看去,皇太极发现,不光是岳托、多尔衮、鳌拜等人在积极请战。众将中,就连往常不太积极的阿济格、代善,也在语气坚定、情绪异常激动的积极请战。
奇怪啊?
奇怪的感觉方爬上心头,皇太极心中立刻就明白过来。
代善、阿济格都曾经历过去年的宁远攻城战。看来,他们这是宁愿去阻击明军援军,也不愿再次面对宁远城头。
宁远,看来真的不能强攻啊!
看清代善、阿济格的表现,皇太极心中再次提高了对宁远的警惕。
宁远城头
袁崇焕站在城楼之上,手捧望远镜也在仔细的观察后金大营。
望远镜中,后金大营依然还是那么井井有条,似乎努尔哈赤的死亡并未给后金造成任何变化。
不过,袁崇焕总感觉现在的后金,似乎与原先有些不同。
那里不一样呢?
“复宇,你来看看,看看这没了老奴的鞑子有何变化。”
指着后金大营,小心把手中望远镜递到祖大寿手中,袁崇焕状似不经意的又提醒一句:“小心些,此乃陛下亲赐之物,切莫损坏。”
听到袁崇焕亲切的称呼他的表字,祖大寿心中大喜。
复宇是祖大寿的字,作为文臣袁崇焕亲切的喊祖大寿的表字,说明祖大寿现在才真正入了袁崇焕的心。
小心接过望远镜,听到袁崇焕说手中的铜管,乃是御赐之物,祖大寿心中大感惊异。
这不言不语的,袁崇焕几时又和当今的崇祯陛下,直接拉上了关系?
能蒙陛下御赐,袁崇焕与陛下关系不浅那。难怪袁崇焕会专门提醒他,崇祯陛下的眼光已远照到了宁远。
袁崇焕这眼光,这路子…
心惊胆战间,祖大寿小心翼翼的接过望远镜,又小心翼翼的按袁崇焕的姿势,把望远镜小心的凑到眼前。
呦,祖大寿被镜中的景象吓了一跳。
远方肉眼难辨的后金大营,竟已清晰尽在眼前。
惊吓过后就是狂喜。
作为一个家学渊源,又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在看清镜中景物的第一时间,祖大寿就察觉了望远镜的巨大作用。
“神物,真是神物啊!”
听到袁崇焕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