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换走望远镜,这、这也显得望远镜太廉价了吧?”朱由检有些悔不当初。“真不该去大哥面前显摆啊!”
朱由检一肚子牢骚,魏忠贤却几乎吓出一身冷汗。
兄弟货栈,你听听这名字。还有那块牌匾,连字竟然都是圣上亲手所书。这足见圣上对信王的兄弟情义了。
从小到大,圣上几时给人赐过字啊?
不行,青州府的事,杂家还要再追逼一下。孙鸣再不识趣,也就只好拿下了。绝不能因他坏了杂家与信王的良好关系。
魏忠贤得到兄弟货栈开业的详细信息,心中立马决断。
兄弟货栈的建立,还在通县货运行业引起一番剧烈震荡。
开业前期的测试中,兄弟货栈独有的四轮马车就像徐光启预测的一样,灵活、载重大的特性暴露无遗。四轮马车跑一趟足顶别的货栈的货车跑三趟。
拥有如此巨大的优势,又有信王邸的钱(大众钱庄)和人员(夜来香)在背后支持,兄弟货栈的合理价位大大低出其他货栈的心理底线。
凭借低出同行太多的价位,兄弟货栈一开始正式营业,就迅速挤占了通县一多半的货运市场。这种扩张势头,招来同行太多的嫉恨。
通县,是大运河的终点。
南来的漕运就在此处上岸,京城百万居民的粮食大都囤积在此。
通县到京城的货运,养活了一大批货栈。
这个时代,小的货栈不算,势力大一点的货栈谁家背后没人撑腰。
兄弟货栈因扩张惹来的嫉恨矛盾,是无可调和的。
人世间,什么最大?
利益最大!
利益带来的矛盾,一般情况下是无可调和的。
面对这种状况,朱由检表现的很轻松。他早就做好了应对这场利益之争的准备。
说实话,朱由检就没想过避免,相反,他还很需要这种利益之争出现。
不同于朱由检现在的轻松,长春宫前,魏忠贤现在真的是一身冷汗。
就在片刻之前,天启皇帝朱由校把玩着望远镜,很随意的问了一句,“大伴,信王怎么找个琉璃匠师也会遭人劫杀,朕的天下就这么乱?”
不知信王殿下在圣上面前怎么讲的,魏忠贤只好老老实实的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一遍。
“经调查,老奴还发现,这个赵家与白莲邪教还有些瓜葛。老奴不敢打草惊蛇。”魏忠贤偷看天启皇帝一眼,言语间,已将他预计的处理方式往重处提高一层。
“老奴已直接安排官兵围剿。这几天必能将此逆匪一网打尽。陛下且请放心。”魏忠贤咬牙说道。
“嗯,就这样吧。你好好去做吧。”天启皇帝点评一句,就不再提及此事。这一句就已注定,赵家将以逆匪的名义家破人亡。
离开长春宫,风一吹,魏忠贤感到背后一片冰凉。凭借他对天启皇帝的了解,他知道,这件事真的在圣上心中挂上号了。今天的问话就是不满的信号。
“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解决。”魏忠贤恨恨的想到。
中枢只要下定决心,魏公公掌管下的大明,执行力还是很高的。
青州府,颜神镇
面对大明朝廷的震怒,一日之间,镇上霸王赵家破灭,当地百姓一片欢颂之声。
赵家被以勾结白莲邪教,意图谋反的罪名被大明官军剿灭。
赵家全家男丁连秋决都没捞到,全被当场处决,女眷被发卖为奴。偌大一个家族,一日间就风吹云散。
区区一个乡镇土霸,面对认真起来的大明朝廷,只有被一脚踩死的份,毫无侥幸。
乡镇土霸赵家的倒下,使当地百姓或多或少都得到些好处,至少赵家多收的税取消了。
当地许多官司,因赵家的垮台而重新审理,不少小家族侥幸拿回自己的祖产。
得到好处的百姓中,有人因此为主持正义的魏公公立了长生牌位,定时焚香祷告。小民就是这么好满足啊。
京城,信王邸
各处的信息第一时间汇集到这里。
魏公公做好事绝不会不留名,既给信王殿下面子,那就一定要做足。
汇集的各种信息,使朱由检可以仔细的研究赵家一番。
朱由检感觉,青州府颜神镇赵家的发家史,可能就是大明乡绅地主的一个缩影。
赵家的地位并不高,只是大明一个镇上的土霸。他们家族中地位最高的也只是个举人,并没有进士存在。
早年的赵家,在颜神镇还很有几分善名。但自从依靠举人功名发家以后,几十年间在镇上作威作福,使赵家变得与善慢慢绝缘。
10多年前,万历年间,朝廷第一次派出税监。那时赵家依仗地头熟,本地民风彪悍,裹挟当地民意压服了当时的监税太监,获得了颜神镇实际收税的权力。自此赵家更是膨胀的不知天高地厚。
在颜神镇那就是天老大,地老二,赵家老三的存在。
泰昌年间,东林党废除商税矿税。颜神镇税关本都在裁撤之列。赵家就敢私自保留下税关,以朝廷的名义继续收税。
当然,那段时间收的税,大明朝廷那是一文钱都没拿到,都被赵家私吞。
天启三年,魏忠贤当政,朝廷重新派出监税太监。赵家又向青州府监税太监孙鸣献上大笔贿赂,再次取得名正言顺的收税之权。
吃滑了嘴,养刁了的胃口,怎么还会收敛。从那时起,赵家在颜神镇收税,已经高出正常商税10几倍。税款一半上交监税太监,一半落入赵家腰包。
10多年间,赵家依仗收税之便,打着朝廷的旗号在镇上欺压百姓,大肆兼并土地,到处强收家奴。据查,颜神镇一多半的田地,都已归赵家所有。在颜神镇,赵家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就这样,赵家在镇上行事越来越肆无忌惮,直到这次因琉璃匠师招惹到信王。
岳家所有的琉璃佩秘方,赵家怎么会花钱去买?直接把岳家收为家奴,多简单、多有效率。
也正是这种豪强的思维模式,才导致赵家家破人亡。
第七十四章:地主豪强的本质(求票、求收藏)()
扔下赵家的卷宗,朱由检长叹一声。
他既为赵家叹息,更为大明叹息。
赵家失去了制约,从良善之家蜕变成吃人不吐骨头的土霸豪强,最终惹上他这更狠的豪强,惨遭灭门。可悲可叹。
大明无法保障良善之家幸福生活,迫使良善之家只能向豪强转变才能生存下来,更可悲、可叹。
赵家只是大明豪强的冰山一角,还只是很微不足道的一角。
各地比赵家强大十倍、百倍的家族更是比比皆是,大明现在已经算是病入膏肓。这些豪强家族依附在大明的躯体上吸血,为了自身的壮大与大明争夺营养,完全不顾大明的死活。
谁管大明已经虚弱的只剩下一副骨架,就快要垮了?
我要如何拯救你?我的大明!
想清楚这些,朱由检才明白前世的崇祯到底有多么难,他那10几年间过的是多么的不容易。没有外力帮助,只在大明固有的体制内腾挪,崇祯完全就是一只梦想拉住失控大车的螳螂。螳臂当车的结果,只能是粉身碎骨的为大明殉葬。
这种豪强失控的现象,并不是大明王朝所独有的,估计每个封建王朝末期都有这么一段时间。
也难怪历代王朝的末世君王,往往都是昏庸荒唐之辈。也许他们并不完全是昏庸荒唐,只是他们眼中完全看不到改变的希望,也就懒得再做无谓的挣扎,只好用昏庸荒唐来麻醉自己。
朱由检在整理自己的思想,大明朝廷却发生一场巨大的地震。
魏忠贤最近心情恢复的不错,赵家的事,他处理的很快。天启皇帝才问过3天,一切就已尘埃落定。
赵家,既招惹了信王,又激怒了皇帝,以勾结白莲教谋反的罪名处以满门抄斩。魏忠贤觉得还是合适的。
这些没眼光的土霸,依仗点科举功名就敢无法无天,是得好好震慑一下他们了。
青州府监税太监孙鸣,鉴于他悔罪态度诚恳,剿杀赵家时也算戴罪立功。看在他给魏公公送了一份难以拒绝的重礼份上。魏公公就再给他一次机会,孙鸣降一级留任。
青州府的其他官员就没那么好运了,一律撤职待参。正好给魏公公的门人腾位置。
信王那边,魏忠贤把赵家颜神镇的地契统统送了过去。
穷乡僻壤的,那地值不了几个钱,就权当还信王丢失的几万两银子了。
这招效果不错,找回面子的信王,也表示不再继续追究此事。
摆平了信王,魏忠贤安安稳稳的把所有情况汇报给天启皇帝。天启皇帝龙颜舒展,此事也就揭了过去。魏公公对此结果感到很是安心。
赵家的案子,实际还给了魏忠贤一个机会,让他清楚的认识到,他手中的权利到底有多大。同时也给了天下所有的监税太监,一个美好的提醒:土豪,并不是完全不可动摇的。
有了青州案这个先例,各地太监们开始小心翼翼的试探,他们的手脚开始逐渐伸向各地土豪。对他们来说,土豪才是真正的宝库。
几天间,在各方势力的默契配合下,京城银车血案和青州赵家的案子就迅速传遍天下。
不过,魏公公梦想中的震慑天下的效果却完全没有达到。
相反,两个案子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魏公公完全想不到的,堪称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言中,银车血案和青州赵家两个案子完全变了味道。
最终,两个案子在流传中竟然都变成权阉欺压良善的版本。
权阉觊觎小民的财产,借收取万恶的商税之机,肆意侵吞小民财产,小民被迫反抗强权。只可惜小民气壮山河的反抗,最终都被权阉残酷镇压。
在流言中,银车血案的高利贷方和青州土豪赵家,都被打扮成为民请命的正义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