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苏辙等人还是相信,经过再教育的进士,还是可以获得一些实干才能的。
陶节夫奏道:“只要进士们愿意学,辟雍学宫就能教。为了鼓励进士学习,陛下可以在进士们学成后举行一场殿试,考核进士们的经世之学即可。”
赵佶低头想了一下,“是将殿试放到进士们从辟雍学宫学成后吗?”
“正是。”
“那怎么定一甲、二甲、三甲、四甲、五甲呢?”
“礼部试后可以先不定。”陶节夫道,“一律授从九品将仕郎。待两年后根据殿试结果,再定几甲几名,殿试上佳者还可以转官授优差。”
把殿试摆到进士从辟雍学宫学成后,也是苏辙和陶节夫反复商量后决定的。如果没有这个殿试押着,那帮进士肯不肯学就不好说了。
“那右榜进士呢?”赵佶问,“都改成伎术官?”
“右榜进士所学的,本来就是伎术官的学问。”苏辙插话道,“现在让他们做伎术官只是正本清源。”
将右榜进士改成伎术官是两府定议的结论,代表的是全体宰执的一致意见!
这下赵佶也有点为难了。
伎术官是官人中最底层的存在,而且升迁很难。对于普通的匠人而言,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可是实证学派的能力怎么样,赵佶再清楚不过了。他自己也是实证学派的一员啊!
把人家贬成伎术官,这个不妥吧?
赵佶摇了摇头,“此事容朕考虑一下。”
考虑一下的意思,就是要等武好古回京和他商量。
苏辙知道武好古能忽悠,连忙给面色蜡黄,病得快不行的赵挺之打了个眼色。
赵挺之咳嗽了几声,颤颤巍巍从杌子上要起立,赵佶忙摆摆手:“赵卿,坐着说吧。”
“谢陛下。”赵挺之道:“老臣觉得,右榜进士虽然是伎术官的料,但是也不能以寻常的伎术官视之。毕竟云台学宫的生员们所授之学的难度,花费的时间和学费,都不在三大军学之下。而且如今的军事,仿佛也离不开云台生员。这一次的于阗大捷,居首功的就是炸开石头城墙的云台学宫营造院生员罗冈。而且军将所穿之甲,所骑之马,所用之械,也都离不开伎术。所以右榜进士应该授武官阶,做伎术官的事情。升迁以及官俸等各项,都和武官相同。”
赵挺之的建议也是早就商量好的。能把右榜进士打成伎术官那是最好的,如果不行,就退而其次,将他们变成武官。而不是现在这样,可以允文允武。
之所以由赵挺之说这话,则是因为他的儿子赵明诚,媳妇李清照,都是实证派的大学者。
“这还差不多,”赵佶皱眉想了片刻,“不过也不要提什么伎术官……以后右榜进士授武官衔,做伎术官的事情,一应待遇,都和武官相同。”
“陛下圣名!”
崇政殿中的众臣立马齐声唱喝。这帮都是官场老油条了,自然知道要进二退一,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想要一棍子把右榜进士打死是不可能的,蔡京、蔡卞已经吃过苦头了,苏辙、张商英他们当然要吸取教训。
他们的目标本来就是把右榜进士变成做技术的武官,这样他们就比左榜进士低一等了。
而武官的晋升,则是被文官掌握的!如果是带兵打仗的武官,自有前线的帅司替他们争取,有功不赏,前线的将士撂了挑子算谁的?所以兵部和枢密院不敢卡着他们。可是在后方做技术的武官,呵呵,如果兵部和枢密院要卡他们,那就一辈子都是个小使臣了……
文臣的打算,赵佶其实也是知道的。他已经是一个拥有九年工作经验的资深皇帝了,还会不知道一帮文臣的心思?
不过他也懒得去问,这事儿该让武好古去头疼……异论相搅嘛!下面的臣子狗咬狗了,他这个皇帝才能逍遥自在。
“今年才是大观元年,下一科会师得到大观三年。”赵佶思索着道,“还有一年多可以改革辟雍学宫,一定得好好改……两年时间要学会经世致用可不大容易啊!”
“臣一定竭尽全力,必不负陛下所托。”
赵佶点点头,科举改革的事情,先就这样定了。反正一年多以后才是会试。如果辟雍学宫改革不成,再想办法吧。
“武好古上了奏章,朔方军和西军的改编,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赵佶这个时候又拿起了武好古在离开灵州前上的奏章,内容是关于改编新军的,“河北禁军的整理和新军编练,他一力承担。不过河东、京畿、京东、京西等处的禁军,也需要编练整理。武好古建议挑选朝中能臣分担,以期改革尽快完成。这样北地一旦有事,就可以挥军进取燕云了。诸卿以为如何?”
武好古开始反击了!
殿中的文官马上就明白武好古是什么意思了?河北军这个烂摊子他去收拾,但是别处的烂摊子他就不管了,你们这些朝廷中的能臣也该站出来替国家办点正事儿啊!
第934章 好大一盘棋 下()
崇政殿召对之后,宰辅们就又回到政事堂中,开始讨论武好古出给他们的难题。
“西军、朔方军的整理总算是大局已定,朝廷又多了十一将精锐,还有四千骑士,武崇道还是有功劳的。”苏辙高坐于正位之上,手中捧着个茶碗,侃侃而谈。“既然有功,还是得酌情奖赏。”
和武好古一起整理西军的还有一个陕西转运使苏迟,他可是苏辙的大公子!有了这份功劳,宣麻拜相也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苏辙现在说武好古的好话,就等于在夸儿子。
“升任他做河北五路宣抚使也算是奖赏了吧?”张商英抿了口云雾香茶,“如果还嫌不够,可以上奏天子,给武崇道一个节度留后吧。”
他顿了顿,又道:“也亏得咱们这些宰辅恁般看重他一个武人,他却一点不领情,尽给咱们出难题。”
其实他们这帮宰执对武好古也还算客气,就武好古干的那点事儿,按照一个大宋武官的标准来看,可以说跋扈到了极点。被逮去御史台喝鸡汤都不能叫冤枉的!扣个谋反的罪名,都不能算莫须有了!
可是苏辙、张商英他们也就是打压,并没有想把武好古打死,而且还给了他一个看上去很大的河北宣抚使当。而武好古也不知道感恩,反过来又给政事堂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如果韩琦韩魏王泉下有知,一定会埋怨这一届文官无能的!
不过苏辙却不打算把整军的事情往外推。
苏辙摇了摇头:“整军的事情,也不能都仰赖武人,此事本就应该由各路帅司和漕臣负责。各路总军机不过是帅司的幕僚,如果由总军机承担整军之责成了惯例,那总军机岂不是要架空帅司了?本朝可没有这样的规矩!”
“苏相公的意思是咱们应该接下武崇道抛出的难题?”邓洵武摇摇头道,“可是河东、京畿、京东、京西等地的禁军可不比西军,更不能和朔方军相比,要怎么整理?”
“咳咳!”赵挺之咳嗽了几声,“他武崇道能接河北的烂摊子,我们就不能找人接了河东、京畿、京东、京西的摊子?我们如果不能接,那么他也有可能推了河北宣抚。”
武好古如果推了河北宣抚,赵佶肯定不会让他呆家吃老米的,说不定又得回京当都军机……整天呆在官家身边妖言蛊惑,与国于民都是有害的。
“可是谁能接了河东、京畿、京东、京西的摊子?”当过兵部尚书的刘逵道,“东军可不比西军,就连武崇道自己,当日都不敢动开封禁军,而是另起炉灶练了18000模范新军。”
开封府的模范新军和陕西新军、朔方新军的编制稍有不同,每个将都少一个骑兵营,只有4500战兵,4个将就是18000战兵。
算上这4个将,陕西的6个将,朔方的5个将,现在大宋已经有了15个将的新军,另外还有7000多名骑士,能战的兵力总共有80000余人,其实也相当不少了。
赵挺之叹道:“武崇道整军的手段也够利索的,西军四十余将愣是裁撤整编成了六个将……即便算上朔方的五个将中也吸收了不少西军的军将,也只剩下十一个将了。他能在陕西办到的事情,咱们就不能在河东和京畿周围办到吗?”
刘逵摇摇头:“不算折家军,河东现在有十二个将,京畿周围加河北三十七个将,东南六路还有十三将,总共六十二个将,军额不下三十万!另外还有不系将禁军十余万,大多也散在河东、河北、京畿、京东、京西等处。如果都要按照陕西的标准给地,一万万亩都不一定够……哪儿有那么多官田可以给?”
赵挺之笑道:“一定要给地?”
刘逵摇摇头,“给地都不一定能裁掉这四十多万禁军!这些人一年吃掉两三千万的粮饷,十个里面倒有八个在军营之外还有营生!200亩地怎么可能把他们打发了?
而且,这四十多万禁军里面还有不少武官和小武臣呢!带兵的官哪个不是油水丰厚?又是吃空额,又是占役兵,个个吃得肚圆肠肥的。”
吃空额的事情,东军西军都是有的。不过东军的情况更加严重,不是吃个两成三成的空额,而是起码吃到一半!账面上四十多万禁军,实际上能有二十万就不错了。
而这二十万禁军中,大部分都有各自的营生,不过是轮流应卯糊弄事儿。而应卯的禁军也不等于在营里面练兵,而是会被军官们驱使着去搞经营,称为占役。真正能打的,也不知道能不能有一万?
赵挺之只是笑着,“可武崇道会有办法的!既然他有办法,那咱们照做不就行了?”
苏辙也猜想武好古会有办法,他看了病怏怏的赵挺之一眼,又转到张商英身上:“天觉,整军的事情的确不可尽付武人。既然陕西、朔方已经有了先例,河北也很快就要开始了。河东、京畿、京东、京西以及东南六路只管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