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对待?只不过,王子晋没想到的是,沈惟敬居然会选择他为托孤的对象,这是不是说明沈惟敬现在从心理上已经对他全面投降了?
不足为恃,这只不过是现在心理防线崩溃下的特殊情况而已!王子晋迅即下了一个判断,但沈惟敬现在的心理状态,对于他倒是很合适。他迅速截断了沈惟敬的话,一巴掌拍在沈惟敬的身上,笑道:“沈大人,你信我!只要你我精诚团结,默契配合,这一趟差使,管教办得漂漂亮亮,谁听说了都要竖起大拇指来,绝不会要人出来顶罪的!”
沈惟敬一呆,浑浊的老眼中忽然闪出一道希望的火花!
第二十七章()
这时正好趁热打铁,王子晋俯下身去,用恰好能让上面的石星听到的声音,对沈惟敬说道:“沈大人,封贡一事,诚为凶险,一旦失败了,必然朝野汹汹,那时你确实是危险,在下却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在下也是和你一样,希望封贡有功的,你说是不是?”
沈惟敬茫然地点了点头,只听王子晋又道:“因此这件事上,你我应该是戮力同心,想着怎么做成事才对,而不是事情都没开始做,就先想着谁来承担后果了!在下倒还好,沈大人你是无路可退,只有拼命向前,兵法上说得好,置之死地而后生!沈大人,你现在只有跟在下好好合作,把这趟差使尽力办好了,才是你最应该做的事!你说是不是?”
沈惟敬又是只有点头,不过眼中已经开始有了神采,不再是那么茫然没有焦点的样子了。王子晋又道:“论起朝鲜的战局和倭寇的实力,在下大言不惭地说一句,大明朝虽大,却也没有多少人能胜过在下的。以在下之见,这封贡之事大有可能成功,不过中间会有些波折而已,只要沈大人你一切听在下的话,尽力去做,在下用人头担保,还你一个有功之臣!沈大人,你可愿意?”
沈惟敬再度沉默!在上面的石星,把俩人这段简短的交谈和表情变化全都看在眼里,对于王子晋的手段真是有点佩服了,这人好像从来不会引经据典地说话,就是简简单单的大白话,偏偏又是严丝合缝,步步进逼,让你除了按照他指定的道路去走之外,再也没有第二个选择!真不知这人的脑袋是怎么长的,过往又有怎样的历练?
石星做到这样的位子,自然也少不了和人斗争,沈惟敬现在的处境,他也是看得很清楚,正如王子晋所言,他现在不管再怎么不甘心,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不干,石星现在就会想法收拾他,而王子晋则大不了也是个抗旨的罪名,两下里两败俱伤,王子晋是孑然一身,他沈惟敬可是还有个吃奶的孩子呢!他拼得起么?
更何况,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是江湖混混的信条,沈惟敬就是个老混混,他能这么慷慨地和王子晋去两败俱伤,付出自己的性命却只是为了出心中一口气?那他就不是混混,而是个烈士了!
相反,照着王子晋的指点,去办好封贡这趟差使,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哪怕是封贡失败了,至少王子晋是可以脱身的,而沈惟敬如果为王子晋顶了这个黑锅,凭着这个人情照样可以托孤。刚才沈惟敬就有意如此了,显然他虽然心中也有怨恨,但对于王子晋的人品和信誉还是比较信任的,既然如此,结局大不了和现在一样,何不先搏一把?这样至少可以多活一阵子,活到封贡的结果出来!
所以,这么一来,沈惟敬除了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跟着王子晋办成封贡这件事之外,竟是再也没有别的选择了!石星不禁暗自点头佩服,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可是对于刚才的沈惟敬来说,以他的心理状态,什么样的道理要灌进他的脑袋里都要很费一点功夫的,可是王子晋这么三言两语,就是做到了!此人对于人心的把握,已经有了相当的火候,又已经有了圣眷,将来的前程,真是不可限量啊!
慢着,似乎他还没考过科举?石星不由得摇了摇头。这一刻他却不知道,对于王子晋的态度,自己居然跟皇帝差不多了!
那边王子晋见沈惟敬总算是老实下来,也有点振作了,便将沈惟敬从地上拎了起来,帮着拍打拍打身上的灰尘。在他来说,这样的举动不过是举手之劳,沈惟敬却觉得很是感动,因为在大明朝,即便是很亲近的朋友,也不会为对方整理衣冠,这都是地位低下的僮仆厮养之流才会干的事!
这样低的姿态,立刻让已经消沉到一定程度的沈惟敬又振作了一些,终于算是恢复到正常状态了。等到王子晋稍稍离开他的身体,在一旁站定,沈惟敬默默地看了他一眼,才向上面的石星行了个大礼,道:“尚书大人,适才下官失态了,请尚书大人责罚。”
石星默默点头,保持着自己身为兵部尚书的威严,现在的状态他比较满意,问题已经交上去,然后又由万历皇帝亲自压下来,王子晋这小子算是铁肩担道义,把这个棘手的活计给接过去,顺手还把冤大头沈惟敬给一手搞定了,他只要坐享其成就好,之前的种种担忧全都不翼而飞,这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那点小事,算得了什么,何况沈惟敬刚刚爆发就被王子晋摁住了,压根就没有说出什么让他生气的话来。
而且,石星,嗯,现在还很好奇,到底王子晋有什么手段,能够带着沈惟敬一块解套?他可不认为王子晋是说几句空话忽悠沈惟敬,因为俩人以后显然还要共事一段时间,如果王子晋做得太过分的话,随时可能被沈惟敬破釜沉舟弄得下不来台,这种风险可就太大了。
身为上司,他认为自己可以很方便地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于是他就问了:“无妨!沈大人,王大人,如今圣旨已下,恐怕你们马上就要准备动身了,不知可有什么需要本官相助的?要人要物,尽管开口。”
石星很大方,现在他手里资源非常丰富,大明朝虽然财政拮据,可毕竟是这么大一个国家,张居正时代留下来的底子还是很厚实的,一旦真的下定决心去办一件事,帝国的资源动员起来,绝对数字也是相当吓人。
顶头上司都发话了,王子晋当然就不客气了,他也知道石星这是拐着弯子问话,反正自己也是需要向他汇报请示,这就顺便了:“尚书大人,此番封贡不同上次,倭寇大军已经在朝鲜半岛占据了大半土地,若要日本封贡,首先须得解决朝鲜地位的问题。下官以为,朝鲜前线,需要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向倭寇发起进攻,取得一两次不小的胜利,下官等到了东瀛,才能直起腰杆来说话。”
石星皱起眉头,这个要求倒不算意外,可是现在朝鲜方面,明军的兵力不足,这仗要怎么打?他望了望王子晋,立刻拿出领导的排头来:“王大人,你在朝鲜多时,熟知当地内情,这一战要怎么个打法,想必是胸有成竹了吧?”
王子晋笑道:“果然不愧是尚书大人,真乃慧眼如炬!”他走到石星的桌子前,从旁边拿起一卷纸来,那是他早就注意到的。把这卷纸摊开铺平,用镇纸压住,那就是一副朝鲜地图,可见石星这位兵部尚书也是相当勤于政务。
地图展开,王子晋拿个一枝毛笔,也不蘸墨,就用笔杆指着地图上的一点,道:“此地,地处庆尚道通往江原道的要冲,名为晋州,乃是目前倭寇战线之后,仍旧没有攻克的最大一座城市。据下官所知,倭寇正在集结兵力,想要一举攻下此城,而此城目前并无朝鲜官军驻守,只有一些民壮义军而已。”
他抬起头来,看着石星笑了笑,道:“下官估计,如果从现在开始动员,到日军将兵力集结完毕发起进攻时,此城中可以调集两万朝鲜义军,军器粮草称足,凭借此地山险还有朝鲜人熟悉当地地形,倭寇纵然集结三四万兵力,也无法攻下此城!”
王子晋为何说得这么笃定?因为在历史上,这晋州的两次攻城战是相当有名的,其中第一次就发生在本年的十月份,朝鲜几路著名的义军云集在此,抗击倭寇宇喜多秀家的大军进攻,居然就打胜了,一时间令在敌后坚持抵抗的朝鲜义军士气高涨,力量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
而现在,他已经和其中的几路著名义军头领取得了联系,正在试图说服他们有意在晋州的周围展开活动,这样可以将倭寇的注意力提前吸引到晋州来。打仗这种事,原本就是双方的一种互动,如果朝鲜人以晋州为中心的活动加剧,倭寇显然也会更早地注意到晋州,并且着手对付,如此晋州之战便将提前爆发。
而有了王子晋从后支持和统一调度,配合李舜臣水师的活动,以及正面平壤和咸镜道方向明军的主动出击,日军将会迎来入朝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敌对攻势,他们的统一作战能力将会受到严峻的考验!
日军在这方面,就是个明显的软肋,武士阶层打仗就是这样的德行,缺乏统一指挥和调度,什么事都要先商量好才行,也就是日本所谓的评定。可是朝鲜战场这么大,道路的建设又很落后,连海道的交通都受到干扰的话,相互配合哪有那么容易?在王子晋的预想之中,如果三方配合顺利的话,至少有两方将可以获得很显眼的战果。
而唯有趁着这股东风,王子晋才会借机展开他的第二次东瀛出使之旅!
第二十八章()
战略始终只是战略,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有一句名言,当然也是中国人发明的,那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并不是鼓励将军违反命令的,中国人对于战争有着无与伦比的丰富经验,几乎是全世界最早着力于军队职业化和正规化建设的文明国度,又怎么可能不重视令行禁止?
只是冷兵器时代,交通和通讯条件很受限制,身在战场都未必能够洞察一切,遑论身处千里之外的国君了。因此对于战场情况更加胸有成竹的将军,才应该在必要的时候,果断地排除来自上级对于战争不必要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