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偷香窃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说话甚至都带着笑脸了!

第四十三章() 
小小计策初见成效,王子晋心里那个爽那个得意,就不用提了!心说三国演义里面有一段,是曹操的谋士荀彧用计,让刘备和吕布自相残杀,徐州不战自乱,曹操坐收了渔翁之利。那叫啥计来着?是驱虎吞狼,还是二虎竞食?反正吧,自己这一手,规模没那么宏大,不过涉及到的双方都是很高端的,也算是这一道妙计的滥觞了吧!

    王子晋心情大好,一直到使团下榻,他和沈惟敬,外加顾允成和袁黄四个人前去拜见辽东巡抚郝杰了,都是满面春风的。还好同行的仨人都不是一般人,沈惟敬现在对王子晋已经是服服贴贴了,王子晋自己不说,他连问都不敢问;顾允成是心里有想法,想要从王子晋这里挖出点好处来的,哪里会节外生枝?至于袁黄那就更不用说了,人家是赫赫有名的了凡大师,他这一派最重因果,不管王子晋为啥这么高兴,现在都跟他无关,他何必平白去沾染这个因果?

    四人见了郝杰,王子晋连出示两道圣旨,一道是使团出使东瀛的圣旨,第二道是单论王子晋的任务的,这两道都需要辽东都司这里密切配合。郝杰看了之后也是大为惊讶,他虽然很看好王子晋的才华,却也没想到这人爬得如此快法,就在朝鲜待了几个月,回京转了一趟,现在就已经手握朝鲜战场的大权了!看那圣旨中的说法,只要是朝鲜经略没到,在朝鲜所有的行动,全都得听王子晋的!这还不光是在朝鲜现有的明军,连朝鲜军也得一体受他指挥!

    可以说,从现在开始,辽东都司的任务就已经告一段落了,从朝鲜战事的主导者,将要退居后勤保障者的位置。郝杰早就预料到有这一天,他始终是辽东巡抚,朝鲜不归他管,那是外国的土地,就从级别上,也只能是京城的朝廷派人来才对等。他只是没想到,接过自己手中这份重任的,居然是自己提拔上来的王子晋!

    也幸好是有这么一分香火情,王子晋对于郝杰一直都挺敬重,此人虽然老于官场,行事却很干脆,见识更是高人一等,和郝杰接触多了,有时候王子晋都忍不住要想,如果辽东巡抚一直都是郝杰这种水准,建州还能跳起来嘛?

    他们在这边说起朝鲜的军情,王子晋也从郝杰的口中得知了最新的进展,戴朝弁的一千多骑兵已经完全撤出了咸镜道,带着两位王子算是凯旋了,加藤清正虽然不甘心,可是他的部队哪里追得上全部有马的辽东骑兵?也只能是拿咸镜道的朝鲜老百姓撒气了,不过咸镜道地形复杂民风剽悍,加藤清正的行动也很不顺利。

    别的倭寇已经划分了地盘,就跟这朝鲜已经是他们囊中之物一样,几个军把朝鲜的八道三都大家分一分,就开始作威作福了。郝杰拈出一份最新的情报,递给王子晋,皱眉道:“子晋,你来看,这是今日早上,小东厂刚刚从义州送过来的,里面说有几个什么奉行到了朝鲜,有个什么‘八道国割’的行动,他们不解其意,不知道是不是倭寇又有什么新的部署。”

    王子晋接过来一看就明白了,笑道:“郝大人,这可不是什么新的部署,这是倭寇想要在朝鲜长住下了,要划分地盘呢!八道国割,八道就是指朝鲜这八道,国割,是指按照日本现在的制度,重新划分这八道的土地。这日本跟咱们大明,还有朝鲜国的制度都不一样,乃是推行的领主制度,分封土地给武士,有事则武士需要服役的,这土地就是以石高为单位的,一个领主的实力有多强,兵力有多少财力有多少,一报石高就全明白了。”

    把日本的土地制度简略地说了一遍,他又指着情报上那几个人名,冷笑道:“郝大人请看,这上面提到的,负责朝鲜八道国割的几个奉行官,都是日本太阁丰臣秀吉的心腹人,石田三成;长束正家,增田长盛,这都是日本有名的吏僚,被丰臣秀吉一手提拔起来的。”

    这一说郝杰就明白了,连旁边听着的顾允成和袁黄也都能理解了。别人不知道,他们身为大明朝的职业官僚,还能不知道能吏对于国家,对于统治者有多重要吗?这几个人到了朝鲜,不用说就是承了丰臣秀吉的意志了。

    袁黄首先就赞道:“听闻王大人乃是朝中少有的倭情通,果然是名不虚传,一看就是怎么回事了!若是不明所以的,还真以为是倭寇有什么新的行动呢!”顾允成也跟着赞了两句,他这倒是真心实意的,术业有专攻,这话不是白说的,别看他从小读了那么多书,这方面还真的就几乎是空白。

    郝杰却是心存忧虑:“王大人;倭寇如此布局,显然是没打算把到手的地盘给吐出来,你此次前往东瀛商议封贡之事,恐怕有些不妥。”郝杰这是话说一半留一半,王子晋的心里明白,什么有些不妥?简直就是大大的不妥!死读书的腐儒或许会讲讲道理什么的,但是真正到了一定层次的人都知道,这就是用实力说话的,人家日本兵锋犀利——至少是对于朝鲜人来说兵锋犀利——短时间内就把整个朝鲜给打败了,大明朝就算是庞然大物,天朝上国,可是如果不能充分地展示一下实力,要让日本服服贴贴地把到手的地盘让出来,哪有那么容易?

    郝杰还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既然是这样,如果王子晋还想在短期内和日本达成封贡之议的话,就势必要保证日本在朝鲜拥有一定的权益,这势必会出卖朝鲜的利益。而如此对待一个大明的忠心属国,绝对是会刺激到大明国内很多强硬派的敏感神经的!到时候,就算王子晋有圣旨的保护,不必承担和谈的主要责任,但受到些牵连是免不了的,往后这前程,那可就很难说了。

    郝杰还是很看好王子晋的人才,不然也不会相谈两三次,就对他大力支持了。王子晋当然不是不知道好歹的人,不过郝杰虽然对他有提携之恩,到底还没那么亲近,况且这地方还有沈惟敬和顾允成、袁黄在,这仨人可都不是自己的知心人。

    所以对于郝杰的担忧,王子晋也只能是含糊其辞:“郝大人,封贡之议,是要议出来的,倭寇纵然嚣张跋扈,又焉能对我天朝兵威无动于衷?不过接下来这几个月,我大明天兵在朝鲜就不会那么清闲了,总要让倭寇见识见识我大明的兵威,如此,下官去了东瀛才好说话,腰杆才能硬起来。”

    顾允成在一边听得直撇嘴,王子晋这一套思维跟他所受的传统教育差别实在太大了!也不能怪顾允成这么想,儒家教育就是这样,一说到外交谈判,脑子里想起的就是什么孔子诛少正卯,蔺相如完璧归赵等等经典,这些都是在谈判桌上搞定协议的典范,谁像王子晋这样,一张口就是先打,打赢了再说话?

    这就是春秋笔法的坏处了,孔子写春秋,那不是为了述史,而是为了传递他的历史观和思想,因此对于历史的事实,孔子经常是删削删削的,后来的读书人学历史,首先要从春秋入手,先学习那一套史观,然后带着这一套东西再去学习历史。所以别看儒家的传统中对于秉笔直书的史官都很推崇,其实儒家思想骨子里就是“历史为我所用”的那一套。

    就那孔子诛少正卯来说,按照现在的外交法则,或者是按照中国传统的保证使者人身安全的“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件事都是孔子大大的过线了。但是儒家就是能罔顾这个事实,而是为孔子大声叫好,排出一大堆的道理来为他辩护。

    会读书的人,能从中学到很多,不会读书的人,往往就只能记住那一堆道理,只要有至理在手,那就想怎么干都可以了!因此顾允成对于王子晋的谈判策略是嗤之以鼻,根本没放在心上。好在他一来是被自己的兄长顾宪成反复告诫了,不要正面和王子晋冲突,现在他们需要王子晋的合作;二来他现在脑子里盘旋的是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建州的问题。

    “这奴酋,竟然敢对我如此放肆,不把我放在眼里!哼哼,你以为你不进京朝觐的话,就不会落到我手里么?”顾允成心里对于努尔哈赤的怒火,其来有自,他就是那种狷介书生的典型,平时未必看得出来,一有点小事刺激到他,立马就开启咬人模式。而且明朝时人,对于周边民族就很瞧不起了,努尔哈赤又是大明庇护下的一个辽东部落的首领,在他眼里算个什么?这样的人竟然敢不给他面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等到王子晋跟郝杰聊得告一段落了,顾允成见机会难得,当即插入:“郝大人巡抚辽东多年,想必对于此间形势了如指掌了。下官适才听闻一事,说开原关外各族,趁着我大军东顾之际蠢蠢欲动,要联兵数万对付一个叫做什么建州部的小部落,郝大人以为如何?”

    郝杰一听就知道这么回事了,辽东都司也不是吃干饭的,自然有他自己的情报渠道,叶赫等部落四处串联,想要进攻建州部,一举消灭努尔哈赤,这事他能不知道?正如顾允成所说的,如今大明是自顾不暇,西边宁夏叛乱闹得很大,虽然战况进展顺利,不过现在宁夏城都还没有完全围起来,还在清扫外围呢;朝鲜这里就更不用说了,和谈的策略都使上了,可见大明现在兵力调度上的捉衿见肘。

    所以郝杰当然是懒得理会几个塞外部落之间的战争,谁打赢了不还是大明的边患?最好是两败俱伤,全都死光光才好!但问题是,郝杰不想就这么告诉顾允成,因为郝杰对于这家伙也不是那么喜欢,你一个礼部主事,又不是科道官,辽东都司的事关你什么事?

第四十四章() 
是以郝杰就只是淡然道:“塞外各部相互仇杀,原本就很寻常,小则百十人,多则千百人,算不得什么大事,也不须我大明插手。却不知顾大人从何处听来此事?”

    顾允成就等他这句话呢,郝杰如果不问起,那他要怎么给努尔哈赤上眼药?当即道:“事有凑巧,郝大人,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