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次的那间不起眼的偏殿,还是约莫日出时分,王子晋又一次见到了统治着当今世上最广大的王朝的皇帝,万历皇帝朱翊钧。
半年不见,朱翊钧相貌没有什么变化,精神却差了不少,想必是宁夏的战事刚刚结束,朝鲜这边又面临大战,加上朝中的暗流汹涌,这位皇帝就算是多年没有上朝,可还是一直关注着时局,肩上的压力想必不小吧?光武帝刘秀就曾经说过,每次一出兵,他的头发就要白上一百多根,那还是在中兴的鼎盛时期,万历皇帝执掌着这么一个日渐衰颓的帝国,面临着一重接一重的挑战,其难度可想而知!
还好,应该是出于对王子晋功绩的赏识,万历皇帝对待王子晋的态度倒是比上次更加亲切了一些,问起朝鲜的战局时,也忍不住多问了几句。
等到王子晋将此行的过程大概说了一遍,包括他是如何策划实施了玉碎计划,其后朝鲜战场的形势有什么变化,都说得比较详细,差不多一个时辰下来,万历皇帝反复询问,将其中的细节都问清楚了,才算是满意。
皇帝轻轻地吐了口气,道:“王卿家,你之长材,于是役一展无遗,令倭寇首尾不能相顾,真乃有莫测之机!想必你心中,对于此次战事也有自己的想法,可说说,朝鲜战事,将如何了结?前次问你,你说大兵未到,无法明言,这一次可以说了吧?”
王子晋默然半晌,方道:“圣上,恕臣无状,要平定朝鲜战事,若是纯用大兵,则必须十万大军,一年时间,否则不能竟全功!”
万历皇帝也是一阵沉默,他似乎有点惊讶,王子晋之前手中只有一万不到的明军,就能将整个战场的主动权从倭寇手中夺走,他本以为王子晋会有更加乐观的看法,没想到还是这么谨慎!
王子晋等了一会,见皇帝身前的老太监给了自己示意,便继续说道:“圣上,倭寇在朝鲜大军,如今尚有十余万,其国内更有相等数目,随时待命,其所以未发者,一是因为那些兵马都是来自日本国内的关东地区,距离朝鲜遥远,纵然取得了朝鲜的领地,也是无法治理,因而对于侵朝原本就兴趣缺缺;二来,朝鲜地势狭窄,大军回旋不易,十几万大军已经足够使用,再多的话也施展不开,还平添了国内粮饷军器转运的压力。”
“然而,一旦我军在朝鲜大胜,则丰臣秀吉多半将会孤注一掷,亲自出征朝鲜,那时才是真正的较量,丰臣秀吉若是亲自上阵也遭到败绩,则其国内统治也将随之动摇,因此他必定将会倾举国之力,死战到底,以求挽回颜面,保护其来之不易的权柄。日本虽小,有数十万兵,亦是一方国土,此战势必迁延日久,五万兵决计无法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故而臣有此论。”
王子晋很清楚,丰臣秀吉侵朝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对外扩张,更是想通过取得荣誉和新的领地,来巩固他对于日本的统治。所以朝鲜的战争胜败,实际上是对于他的一个重大考验,如果最终惨败而回,丰臣政权的根基都要随之动摇!这种结局的话,那还真不如就拼死在朝鲜一战了,没准还能绝处逢生呢?
等了一会,见老太监又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王子晋暗自腹诽,皇帝啊皇帝,你倒是给点反馈啊,刚才不是还互动得挺好吗?吐槽归吐槽,还是只能继续说下去:“因而,朝鲜若要取胜,必须大军雷霆万钧之势,水陆并进,在将朝鲜境内倭寇大军悉数歼灭的同时,封锁海道,绝了丰臣秀吉大军再度入援朝鲜的指望,他欲求一战而不得,国内势必又不能长久坚持下去,到那时,这一战才算是真正了结了。”他没有说的是,到了那时,秀吉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重新稳固国内的统治,而无法再将力量投送到海外进行作战了吧?
直到这里,万历皇帝才缓缓开口:“王卿家,你说水陆并进,难道朝鲜水师不堪大用?”
王子晋轻轻舒了口气,总算是说到自己想说的东西了!他低着头,沉声道:“圣上明鉴,朝鲜人和我大明毕竟不是一条心,不可全然信之!”
第五十一章()
王子晋真的很不甘心。
大明朝帮助朝鲜打这一战,有着战略上的考量。最根本的,就是辽东在这几十年之中,越来越陷入孤立之中,虽然有李成梁独臂擎天,撑住了局面,但是辽东处于异族的包围之中,一直陷于被动防守的境地,这种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在这个时候,如果朝鲜出了问题,辽东几乎就会完全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而身为中央王朝的大明,在这一块几乎很难找到真正可靠的盟友。正是出于这种考量,所以万历皇帝才乾纲独断,作出了支援朝鲜,击退倭寇的决定。
王子晋当然是支持万历的这个决定的,但是从他亲身的经历来说,朝鲜人却不知为何,到现在也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要不然,他之前的数次虚张声势,也不会获得那么好的效果了。可以说,现在大明经略府在朝鲜的地位,以及对南方义军和李舜臣水师的影响力,几乎都是他一手造成,这比历史上的状况不知好了多少倍!
这么好的局面,不加以利用简直是暴殄天物啊!所以在义州,听说万历皇帝已经发出了明确的指示,保证朝鲜王室对于朝鲜的权力不发生变更的时候,王子晋确实是有些失望的,哪怕这是拉拢朝鲜,坚定其盟友立场的必然选择,能不能趁着这个机会多抓点东西在手里,让这个盟友再更加坚定一些呢?
从历史上的演变来看,在大明帮助朝鲜赶走了倭寇之后,朝鲜确实对大明是感恩戴德,做出来的姿态是恭顺之极。可是在万历朝鲜战事结束的二十年之后,决定大明和建州之间兴衰成败的萨尔浒一战之中,参战的朝鲜兵一万却是对建州打都没打一下就缴枪投降了!其后,在皇太极入侵朝鲜时,朝鲜也没有作出非常坚决的抵抗,而是很痛快地表示了顺从。
就从这两件事上,可以看出,朝鲜始终都是靠不住的盟友,他们只想过自己的小国寡民的小日子,身边不管有什么强者崛起,他们的第一选择就是靠过去,奴颜婢膝地讨好。这一点,几百年后都是一样,中国吃朝鲜的亏,真的不是一次两次。
所以王子晋认为,虽然从战略上来说,应当紧紧抓住朝鲜这个盟友不撒手,但是在具体的做法上,大明朝传统的那种天朝上国,四方来朝的思维显然不够给力,最适合的,还是军事威慑+经济控制+政治扶持,也就是后世米帝对于日本和南韩的控制方法,这才是可靠的做法。
当然,这种做法带有很深的殖民主义色彩,大明朝没有这样的经济概念,很难做到这么彻底。王子晋只是觉得,能不能多想一点,多要一点?大明朝现在,可不是有这么多资本去四处挥霍的开国时代了!
今天万历召见,他不能主动提起这个茬,只能是顺着万历的话头往下说,等着皇帝自己问起相关的问题来,好容易算是被他等到了。
不过,这个话题才刚开了个头,王子晋还没敞开说呢,万历皇帝却不接茬了,殿中又再度陷入了沉默之中。王子晋低着头,也不好随便去看皇帝的脸色如何,心里这个着急啊,我都说得这么严重了,连朝鲜人不可信都说出来了,你哪怕骂我两声,我也好分辩一下,这话不就好说了么?保持沉默,到底是什么意思啊?虽然这是你的权利,但是我还是想要听到你的呈堂证供啊!
过了一会,王子晋才听见万历皇帝轻轻出气,似乎是笑了笑?他还不敢确定,只听皇帝缓缓道:“王卿家,你的行事一如既往,都是这么全力以赴!你起来吧,这件事,朕有朕的主张。”
尼玛!王子晋很想骂娘,皇帝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打算讨论这个问题了,他还能说什么?反正这国家,理论上来说是你皇帝的,实质上是以你为首的统治集团的,我顶多算是沾边跑腿而已,轮得到我来操这么多心吗?
正在肚里骂万历皇帝的娘呢,却听见万历又道:“王卿家,你所想所思,朕也能看出一些,你是不是觉得,为了让朝鲜人更听话一些,应该对他们更狠一点?所以说,王卿家,你到底是读书不多啊,对待外邦,不是你这么做法。”
王子晋心里叹了一口气,垂手听教吧!还能说什么呢?万历皇帝说得一点都没错,自己所读过的这个时代的经典理论,真的是太少了,而且儒家这一套对外关系的处理方式,他也真的是不大能理解,或许是了解的不够透彻?
万历皇帝今天似乎兴致很好,也不管王子晋如何想的,就这么继续说了下去:“朝鲜君臣,久慕王化,对我天朝有所向往,这是天然的优势,也是我们拉拢朝鲜的一大根本。你力主驻兵朝鲜,力主钳制朝鲜王室的权力,这都不错,可是不能伤了这个根本,若是让朝鲜君臣从心底里对天朝失望了,那么纵然能控制朝鲜于一时,也不能长久。”
听听,这就是最典型的天朝中心思维吧?我说皇帝,你似乎没想到,你这番冠冕堂皇的话,其实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这个中央天朝,会一直处于东亚的中心地带,一千年不动摇啊!只要这个前提不存在了,你还指望朝鲜继续这么死心塌地跟着咱们混吗?他转身就奔着现在的建州部,以后的大清国去了!
他嘴上不说话,可是心里这么不服气,万历皇帝到底是九五之尊,还能看不出来?不过万历皇帝今天的心情看来是真的不错,还是耐着性子道:“王卿家,朝鲜之事,先就这么着,以后怎么样,等战事平息之后再说吧。说起来,李卿家也给朕上了奏本,要你到他的幕中去,参详军事,前敌立功,你意下如何?”
王子晋这可不能不接话了,这不光是他一个人的事,还有云楼上下的小两千口人呢!他这两天晚上和陈淡如共度良宵之余,也说起过这事,陈淡如对于李如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