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躲避是躲避不过的了,被赵佶记恨上,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张正书对此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既然躲不掉,那就舍得一身剐,把赵佶这个准皇帝拉下马好了!
对此,张正书有三手计划。
一,自然是让赵煦生个健健康康的儿子出来,有可能的话,尽量延长赵煦的寿命。不过,以赵煦好色的性子,估计这条路很渺茫。二,就是申王赵佖了,理论上讲,申王赵佖才是赵煦死后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可惜有眼疾。但是,在张正书这里根本不算事。不就是个近视眼吗,张正书弄出玻璃之后,还怕弄不成个高度近视眼镜?这样一来,申王赵佖就不会因为眼疾被刷掉了。这个计划得尽快实施,还需要在民间多多宣传申王赵佖的“仁义”。额好吧,其实申王赵佖也不是什么好货色,平庸至极,是个老好人。不过怎么说,都比赵佶当皇帝好好一点。最重要的是,申王赵佖有个厉害的儿子赵有奕,这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
最后一个计划嘛,自然就是安排退路了。
天下之大,张正书哪里去不得?
不过,这得首先弄出船只来才行,没有船只,一切都是虚的。
除了船只外,还得招募船员,自己培养船员。如果是赵佶为帝,那在赵佶登基之前,张正书就带着全家老小出海生活。
只是这几个计划都有点……不可告人,自然不能告诉曾瑾菡了。
“郎君,你莫要犟,我可不是说笑的。”曾瑾菡继续劝道。
张正书摇了摇头,苦笑道:“没有用的,只会让那端王更加看不起我,便是现在都能放手整我了。”
曾瑾菡不信,皱眉说道:“安有如此王爷?”
“赵佶不就是?”
张正书心道,你还不知道他的荒唐事呢,千古皇帝,他也算是独一份了。
曾瑾菡长吁短叹,这顿饭吃得不欢而散。
而张正书呢,则打定了主意,不管怎么样都好,为了自己,为了大宋,都不能让赵佶登基。
在送走曾瑾菡后,张正书坐在小楼上,看着万家灯火,心中想着:“西北战事一了,赵煦估计会来我这里了吧?”
为什么张正书这么笃定呢?
完全是因为张正书料中了第二次平夏城之战的结果,赵煦不得不再次过来取经了。估摸现在朝廷里,是战是退,已经要吵成一锅粥了吧?张正书只想嘿嘿冷笑,要说朝中诸公嘛,做实事不行,吵架开干倒是一把好手。偏生到了辽国,到了西夏,他们的膝盖就软了,脊梁就弯了。这就是文人的“骨气”,像苏辙那样的文骨,这时候的朝堂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只有曾布、蔡京一流的政治投机者。
这确实是悲哀。
不仅仅是大宋的悲哀,也是儒家的悲哀。
儒家到此,已经走入了死胡同。看似科举把儒家捧得很高,实际上高处不胜寒啊!
第471章 财政审计()
路子走弯了,确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但历史不能重来,张正书虽然对儒家不感冒,但也想从根本去改造儒家。
怎么改造呢?还是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然,也要警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不过,既然赵煦肯接受裁军,化军为作坊雇佣,就证明了这条路还是有希望的。起码,在赵煦还是皇帝的期间,尽快形成一个定式,那宋朝的军队就不会那么孱弱了。至于赵煦之后变成什么样?张正书不敢揣测,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裁军的好处,那些文官最多也只敢在暗中使绊子吧?
“算了,我操心那么多干嘛……”
张正书悠悠然起身的时候,蓦然回头却发现郑月娥怯生生地站在后面,手里拿着一件裘衣。
“小官人……”
郑月娥都还没说话,张正书就严厉地盯了她一眼,说道:“就知道拿衣服给我,你自个呢?穿得这么单薄,冷着了怎么办?”说罢,张正书不由分说抢过那件裘衣,披在了她的身上。接着,张正书走下了小楼。
郑月娥感受着裘衣的温暖,嘴角先是有些翘起,然后又露出了哀怨的神色。
“郑月娥啊,你莫要痴心妄想了,他心中不会有你的位置的……”
冬夜寒凉,小楼上,唯留下几缕茶香。
而放置在茶几旁的蜂窝炉,还燃着红红的火焰。
……
宋朝皇宫,大内里。
“彭元量,这蜂窝煤好似挺管用啊?”
赵煦此刻也没有了一个帝王的模样,席地而坐在蜂窝炉旁,把手放在一旁烤火。
彭元量在一旁恭维地说道:“陛下,确实管用。”
“那姓张的小子,果然有些才能。禁军已经剔除了千余老弱病残了罢?”赵煦不经意地说道,“这千余老弱病残,居然没有一个闹事的。最关键的是,还极为听从管辖,这就奇了……”
“陛下,小的让皇城司去探查过,发现在中牟县那边,作坊已经完全建了起来。除了用到一些差雇木匠之外,其余都是退伍禁军自个建设的屋子。有食堂,有寝室,还有塌房,甚至连茅房都有专门的地方。据闻,除了食堂以外,其余地方都严禁烟火,比军器监的火药作都要严苛得多。一般人,都不准进入作坊一里地,听闻这是甚么军事化管理。是了,有商贾需要买蜂窝煤,还得依照程序,到前堂洽谈。各个支出收入项目,都要经过三个账房先生之手……”
彭元量的话,让赵煦大为惊奇:“三个账房先生?”
“回禀陛下,听闻这是张郎君独创的财政审计制度,说是要彻底杜绝贪拿……”彭元量的声量很轻,怕是触怒了赵煦。
“这小子,倒是有些才干。那个财政审计制度,能否为大宋上下所用?”赵煦也被那些贪官污吏恶心到不行,好几次都忍不住要拿人开刀了。奈何文官势力现在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做为一个皇帝,不得不防。
如果赵煦想要彻底整饬官场,那势必得罪很多文官。
满朝文官,能有几个是身家清白的?全都是一丘之貉,真正清廉如水的,少之又少。
“回禀陛下,怕是不成。据闻,那个财政审计制度,需要大量的账房先生……”彭元量的话只说到一半,赵煦就明白过来了。大宋的算术人才还是少了些,满朝也找不出几个来。就算有,估计也不是什么清官,反而还会提供一个很好的包庇借口。
赵煦也不蠢,这种事他是不会做的。
“那小子是怎么做到的?”
面对赵煦的问话,彭元量低声说道:“回禀陛下,张郎君在李家村建了一个私学……”
“朕知晓,叫做甚么‘技校’对吧,这和财政审计,有何牵连不成?”赵煦十分好奇地问道。
“那‘技校’虽也曾教授学子识字,但目的似乎却并非培养科举当官之人才,而是培养经世致用之工匠。其中,账房先生也是技校教授的技能之一。且夫,张郎君独创的甚么‘借贷记账法’,比之现行记账法更为简便,还能快速厘清陈年旧账,坏账。哪个环节有人上下其手,都能一一顺藤摸瓜揪出来……”
彭元量是站在赵煦一方说话的,国库已经如此艰难了,那些贪官污吏还是贪得无厌。特别是在两国交战之时,这事就更加敏感了。
“彭元量,你说朕让户部官员去学那甚么‘记账法’,如何?”
赵煦突然奇想,“若真如你说的那般,比现行记账法更简便,还能杜绝贪渎,那何乐不为?”
“陛下圣明!只是怕……户部官员,瞧不起乡野之人……”彭元量也有顾虑的。
赵煦冷冷地说道:“你派人去敲打敲打,谁不学,谁就给朕滚,滚得越远越好!反正他们都有把柄在你手中,随便拿出一点来,朕都足够贬谪他们了。”
彭元量很想劝赵煦,这么做很可能会引起朝局动荡的。如今正值宋夏之战的关键时刻,万万不能内部出乱子的啊!可一看到赵煦的神情,彭元量就知道了。国库现在真的能跑老鼠了,要是不制止那些贪官污吏,国库还能有余粮撑到明年夏收吗?
“小的明白,小的这就去安排……”
彭元量刚想退下去,却被赵煦叫住了。
“慢着,此事你先去问问那姓张的小子是什么意思。朕虽是官家,也不好强迫人做事。说不得,那小子有些甚么惊人的想法。”赵煦想了想,还是决定稳重些好。
“是,陛下……”
赵煦叹了口气,说道:“彭元量,西北那边有甚么消息了吗?”
彭元量恭恭敬敬地说道:“回禀陛下,安抚司那边尚未有甚么消息。不过,夏国那边,梁太后催动大军攻得极为凶猛。然而,大雪大风欲来,又兼是山地,怕是他们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赵煦冷冷地说道:“若是他们败退,朕定叫这些贼子知晓,我大宋是不好欺侮的!可恨,辽国那边还是在坐山观虎斗,摆明了就是想横插一手。彭元量,你给朕想办法,一定要让辽国付出代价!”
第472章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陛下,这如何想办法啊?”彭元量也是无奈,他也就一个情报头子,暗杀勉勉强强算在行的。可他这副高手做派,还没到辽国境内一刻钟,估摸就会被人注意到了。再加上一口流利的汉话,对契丹话一窍不通,一瞅就是来搞事情的。别说暗杀,能有命逃回来都算不错了。
“……”
赵煦也是无奈,这些年来辽国一直仗着军力强大,在北方压着宋朝,时不时来抽几个冷子。虽然官方的榷场没人敢捣乱,可那些私榷就倒大霉了。平均半年一次的洗劫,虽然不伤人命,可货物全都被劫走了。这也就罢了,每次辽国还轻飘飘地丢下一句——是马匪闹事。你还奈他不何,毕竟双方约定了不能设置私榷的,被洗劫了只能自认倒霉。虽然倒霉的都是一些走私的商贾,可为什么赵煦心中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