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那张家小子所言,他组织船队运送漕粮,也不是不行,但毕竟是商贾,哪里有朝廷把漕粮拽在自己的手好?”章惇太清楚漕粮的猫腻了,所以他用脚趾头都能算得出这漕粮的利润有多大。一斗米,在汴梁城是一百三十文钱;可是在产米多的地区,斗米只需要七、八十文钱。嗯,可以这么说吧,就是收购价和零售价的不同。哪怕是一船大米运到汴梁城,出船价格也不过是斗米一百一十文钱左右。

    要是官商勾结的话,那赚头就大了。

    首先是收购价,居然是用出船价格来结算的。为啥?显而易见的事啊,一百一十文钱的米价,和七、八十文钱的米价,最大的差价在四十文钱!一石米就是四百文钱,十万石就是五万两千多贯钱!

    当然了,汴梁城只有百万人口,一年两万石粮食是已经差不多了。加上常平仓等各种仓库的预备粮食,也就是一年两万五千石左右。两万五千石,也就是能贪污一万三千多贯。这还只是差价而已,还有火耗呢?除去大约两成的火耗,足足有三成是白赚的。

    也就是说,两万五千石粮食,起码要运五万石粮食才行。五万石粮食的三成,也就是一万五千石,换算成铜钱足足有两万两千贯的贪污额度!

    前后加起来,官员能操作的就是三万五千多贯钱。

    啧啧啧,这么多钱,只有百来个官员能享用,也就是说每年每人能贪污三千五百贯钱的样子。

    当然了,大头肯定是给最大的官赚去的,也就是说大宋每年损失的钱银都在三万五千贯钱。这还仅仅是开封府,其他州府呢?这还仅仅是漕粮一项,其他方面呢?

    好在,宋朝皇帝也不是傻子,起码从宋仁宗开始,就对这种猫腻知之甚深。于是,漕粮的比例开始减少,暗中扶持商贾运粮到开封售卖。

    结果到了今日,漕粮废弛,官仓形同虚设。章惇虽然明白漕粮现在还能贪污一点点钱银,但是粮食命脉已经被商贾占据了。漕粮,名存实亡。如果朝廷彻底甩掉漕粮,还能腾出一点点钱银来给官员发俸禄,好像也不错。“或许漕粮的事,并没有老夫想象中那么大阻力?”

    不得不说,宋朝的皇帝都很聪明,懂得利用市场来平衡贪官。像漕粮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毕竟涉及到钱银的,都是猫腻很多的。真正能做到水至清的状况,恐怕不现实。为了国库能好受一些,宋朝皇帝才默许商贾运粮贩卖。不得不说,此举确实能抑制贪官对漕粮上下其手。

    但是,弊端也不是没有的。

    最起码现在,宋朝已经完全失去了对粮食的控制,一旦某地发生灾情,肯定会有商贾囤积粮食,倒卖高价粮,逼死不少百姓。到了宋朝这时候,一路飙升的米价就足以说明事情了。其他地方的米价都是不过斗米七、八十文钱,可是在开封就要斗米一百三十文钱。这还是回落的米价,在前段时间京师地震,米价一度高达斗米一百七、八十文钱!

    “若是引入商贾插手漕粮,说不得能杜绝贪官,还能重塑常平仓……”

    章惇想得很多,因为司马光等人的乱来,王安石的新法被罢尽,常平仓制度也受到冲击,已经差不多名存实亡了。漕粮和常平仓,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如今漕粮彻底成为了贪官狂欢之处,一点用处都没。前段时间米价飙升,也不见漕粮能平抑米价。反倒是因为漕粮短缺,不少转运使向朝廷哭穷,弄得赵煦也好,章惇也罢心烦意乱。

    但又不得不听这些转运使扯淡,因为“漕司”在宋朝是一个庞然大物,即便是宋朝皇帝想要分化,也只能徐徐图之。所以,他们的意见不得不重视。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取消漕粮的缘故,任由贪官污吏侵吞国库公款。没办法啊,尾大不掉!

第594章 从重处置() 
章惇想了很多,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下值的时候,章惇出了皇宫大内,坐着轿子摇摇晃晃地回到了家。

    虽然此时汴梁城中四轮马车流行,章惇也不是买不起,但低调行事的章惇,还是坐着轿子出行。

    结果,还没进家门,章惇就发现他的孙子章仿,匆匆忙忙地想要出去。

    “站住,你要去哪?”

    章惇厉声问道,吓得章仿连连退后,差点没跌下台阶,摔个四脚朝天。

    “翁翁(宋朝时对爷爷的称呼),我……”

    章仿慌不择言,说道:“……约了几个朋友去勾栏瓦舍看杂戏……”

    “荒唐,你日日流连于酒楼茶肆,勾栏瓦舍,可曾读过诗书,研习过经典史籍?”章惇气不打一处来,章家虽然家教极严,可章惇没时间管这些兔崽子,再加上他的妻子张氏对孙子护得像块宝一样,这几个兔崽子一个成器的都没有。

    也就是章惇的几个儿子,能靠老爹的福气,在朝堂挂一个闲职。但是章惇的儿子还是有真才实学的,起码都是进士出身。

    可他的孙子呢?

    别说考进士了,就连经文都背不来!

    “富不过三代啊,难道章家就要断绝在这些不学无术的兔崽子手里吗?”

    章惇看着畏畏缩缩的章仿,气就更甚了。“你瞧瞧人家‘大桶张家’的那小子,起码还能鼓搞出一个四轮马车来,你呢?已经二十多岁了,一事无成!……”

    好像米谷落在簸箕上,章惇的话直接像刀子一样数落着章仿,听得章仿表面接受训斥,其实内心已经大为恼火了。

    “呸,那商贾子,焉能和我比?”

    骂了好一会,章惇觉得自己口舌干了,眼睛好似鹰眸一样瞪着章仿,说道:“现在你就给老夫回房去,抄写《大学》十次,若是明日抄写不出来,家法从事!”

    章仿心中哀嚎,要知道今天是和乐楼李行首李师师弹奏唱曲的日子,他千等万等就是等着这一天。可现在呢?被章惇这么一训斥,想要出去是不可能了。

    “要是我早出门一刻,哪有这等事……”

    章仿越想越气,继而把问题全都归结在了张正书身上。“若不是那商贾子,翁翁何时理过我是否去青楼?哼,日后须叫那商贾子好看!”章仿在心中想了无数法子,想要弄一回张正书。但是他悲剧的发现,其实意义都不大。还想说什么的时候,面对章惇那严厉的眼神,章仿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不得不悻悻地踱着步子回房。他倒是很想从后门溜走,可一想到被发现会处置得更惨,他还是忍住了。

    “反正隔三四日,李行首又会出来唱曲儿了,等几日,又何妨?是了,我且用这么几日,填一首妙词,还愁不能见着李行首?”章仿到底是有些阿Q精神,倒也想得通了。

    “气煞老夫!”

    回到正堂的章惇,怒气冲冲地猛然拍了一下桌子,吓得刚刚赶回来的章择低着头,问道:“爹爹,不知道因何事而发怒?”

    “你瞧你生的好儿子,刚刚被家法严惩完,就迫不及待要去青楼了!”章惇怒气上涌,差点毛发皆竖:“传出去,我章家门风何存,章家名声何存,老夫这张老脸往哪里搁?是不是你们嫌老夫在朝堂里的对头不多,愣是把屎盆子往老夫头上扣啊?”

    章惇那个恨啊,有神对手不怕,最怕的是自己这边有猪队友。

    要是别人也就罢了,可偏生是自己是孙子,难道还能大义灭亲不成?

    还不能将他撵回福建路去,要知道在福建路可没人能约束得了章仿了,非得闹出大乱子来。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因为道德有缺、管教不严、家庭丑闻而下台的朝廷大臣还在少数吗?

    章择讷讷地站在那里,他也尴尬啊。他倒是想管教儿子,可是有他母亲在那宠着,管教有什么用?这边受了委屈,那边又给宠回来了。偏生又不能怪罪自己的亲生母亲,章择是有苦说不出。

    好在章惇也是明事理的人,也知道自己的妻子是什么性子。

    前些年他把儿子带在身边管教,才叫儿子个个进士中榜,位列官班。但自他的官越来越大,空闲时间也就越来越少。别说管教孙子了,就是平日里都要披星而出,戴月而归。这样的上班制度,也和后世相差无几了。工作强度之大,绝非一般人能想象的。

    所以别怪那些京官贪污,实在是太辛苦了啊!

    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娱乐是半点没有,除了和妻子啪啪啪。

    但没有妻子的京官就惨了,只能求助五姑娘。

    反正这么辛苦,不贪点钱银根本对不起自己!宋朝还算好的了,起码休假的时候也多。沐休、逢节放假都不少。要是到了正史上的明清,那才是京官的噩梦之时。要不是想在朝中一展身手的,都想外放为官。最起码落个轻松,还能顺手搜刮民脂民膏,活得极为滋润,活色生香的,赛过神仙。

    章惇想到章仿居然和张正书有过过节,气就不打一处来。

    “今后你亲自督察章仿的功课,一旦有所懈怠,家法伺候!”

    章仿用十个脑袋都想不到,他的爷爷居然会因为一个商贾子而搬出了家法。要知道,章家的家法可不是开玩笑的。章家作为福建路浦城的名门世家,家法之严绝不是开玩笑的。所以章家除了好几代官员,就是这样。

    虽然章家也有不成器的子孙,但也没有纨绔子孙。

    如今章惇蓦地发现了章仿有这个倾向,他哪里拉得下这张老脸?“不止是章仿,章佃、章依、章儋、章倧、章侁、章俲、章仅、章亿、章杰他们都一样,但凡有一日懈怠,你就请出家法,替老夫狠狠管教他们!要是胆敢犯戒,入青楼的,冲撞百姓的,出言不逊的……皆从重处置。一旦你处置不力,就唯你是问!”

    这才是上位者的嘴脸,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如今章惇的孙子,年长的已经二十多岁了,年幼的还有几岁的,一旦管教不严,怕是会惹出祸事来。得了“尚方宝剑”的章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