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刻於寄艹陨先獾模苑ㄓ执植冢幌不杜庀冢谑蔷透纱嗖灰诹恕5悄兀庑寤故枪苷饨新罚窗巡怀<挠邢诘慕邪印G灞牍匾院螅庵纸蟹ㄒ哺餍衅鹄矗炊媪嗽镜某坪簟�
但是后世的吴语区还时常把包子称作“馒头”,如“生煎馒头”、“蟹粉馒头”等等。
那馒头是咋来的呢?传说是诸葛亮发明的,但根据考证并不靠谱。但是在晋朝时,一个叫卢谌的人在《祭法》中说了:“春祠用曼馒头”,这说明馒头已经是那时候的常见祭品了。
反正呢,不管是馒头还是包子,都能用到纯碱。只要成本低廉,把包子馒头的价格降下来后,普通百姓都能用得起、吃得起了,那这个市场有多大啊!
更别说,烧碱可以更好的造纸,提高宋人的文化素质。
别看宋朝的纸张比唐朝时有了很大的改进,起码上厕所用草纸了。但是宋朝的纸,还是很贵的。上等纸,也就是宣纸那种,一刀的价格就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更别说笔墨砚了,还有海一般的书籍呢?所以,宋朝一户自耕农,起码要是经过三代人,才能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
但是,用烧碱作为蒸煮液来除去造纸原料中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和树脂等,中和其中的有机酸,分离出纤维素来,造纸的效率就提高了不止一倍!这样一来,纸张的价格就自然下降了,书本的价格也跟着下降了。张正书还有铅活字印刷术,这样一来书本的成本也会大幅下降。宋朝的文人还不井喷?
到了那时候,朝廷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啊!
按照宋朝的做法,就是把读书人全都笼络过来,那样各地就没有文人了。没有文人的反贼,眼光不行,又不懂经略地方,成不了大气候的。可烧碱造纸之后呢,文人数量肯定会暴增。只要个十年,文人就太多了啊,宋朝肯定hold不住的啊!
张正书估摸着,宋朝识字率也就在百分之十左右,这还包括了不少掌柜、小吏在内的。
但是,若是识字率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呢?
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呢?
那样的宋朝,将会是什么个场景?
咳咳,最关键的,烧碱、纯碱的销量,会因此增加多少?数十万贯?数百万贯?甚至上千万贯?这还只是造纸、做馒头包子啊,还有印染行业呢?乖乖,张正书算不过来了,起码也是个天文数字啊!
对比起来,花个千余贯钱给道观修缮一下,这算什么事?
“不是的,小官人,贫道是说那发明的奖金……”郭骞扭扭捏捏地说道。
张正书也明白过来了,郭骞还以为他修缮了道观,就没有奖金了。
“放心,修缮道观那是我额外奖励你的。至于发明奖金,该是多少就多少,一文钱都不会少!”
张正书很大方,郭骞差点没感动得落泪。当然了,要是郭骞知道了这三酸两碱的价值,不知道他还会不会为那几个小钱而激动?张正书也醒悟过来了,怪不得郭骞那么积极,宁愿自己一个人弄,也不和苏熙联手。原来,郭骞完完全全是冲着那奖金去的啊!
也是,要是苏熙插手了的话,那奖金就要摊薄了。郭骞又是要钱不要命的,自然是拼了老命在研究了。
这不,蒸馏酒精的事,全都被郭骞抛到脑后了。
幸好张正书也鼓励这么做,毕竟郭骞靠着蒸馏酒精也拿了不少钱,不去点卯上工也没啥。一心一意搞发明,那是更好不过了,张正书还巴不得有人一心一意地搞发明创造呢!
只是,张正书还有一个疑问,困扰他半个多月了:“郭道长啊,你再丁村那罗盘,是怎么搞得它不停地转的?”
这件事,张正书是百思不得其解,简直匪夷所思。要不是张正书认为必有蹊跷,还真的信了那风水是这么神奇的。
“小官人,你还没想明白?”郭骞也是一愣,觉得很不可思议。
突然,郭骞叹了口气说道:“如果当时贫道用风水去游说张老官人,怕是小官人也揭不穿了啊!”
张正书满头黑线,这哪跟哪呢?“就算揭不穿,我也知道你是弄把戏了。”这倒是真话,就好像后世的魔术一样,张正书即便看不穿,也知道那只是魔术,用道具、障眼法骗过了观众的眼睛罢了。
第689章 你继续吹()
“其实啊也很简单,贫道的袖子里有一块磁石……”
真的是没揭穿之前,好像挺神奇。揭穿了之后,那就一点技术含量都没了。
张正书一愣,然后自嘲地说道:“原来是磁铁,我还以为是什么。”
“不过这一招在同行面前用不得,贫道也是看那秀才不是地师,也不会用罗盘,才胆敢行险的……”郭骞嘿嘿地说道,一看就不是什么好道士。
张正书也是无语了:“这都行?”
“那没说的,必须行啊。做这一行的,得眼力架好。眼力不好的,都被打死了啊!”郭骞摇头晃脑地说着他的“宝贵经验”,“还有,得跑得快,跑得不快被人拿住了,少不得也挨一顿打……”
张正书满头黑线:“那我抓你那会,你咋不跑?”
郭骞扯天扯地地说道:“嗐,贫道那天不是给自个算了一卦嘛,卦上说贫道很快就遇着贵人了。你瞧,这不是遇上了嘛……”
张正书嘴角讥笑着:“扯,你继续扯……”
“咳咳……再说了,贫道这老胳膊老腿的,能跑多快?”郭骞老脸一红,也说出了实话,“要是贫道再年轻个十岁,那是快愈奔马,谁追得上啊?”
“吹,你继续吹……”
张正书是一万个不相信,这老骗子十句话里,都没半句话是真的。
不过这老骗子虽然满嘴跑马车,但是也算是术业有专攻,起码在化学一道上有“惊人业绩”,这不就把三酸都鼓搞出来了吗?
两人都是一路货色,扯皮起来没完没了的。说着说着,张正书就不想继续了。这老骗子虽然满嘴跑马车,但见多识广,扯皮都显得惊天动地。张正书开始还能势均力敌,后来就比不过这老骗子加老流氓了,这就不是一个出家人!
“小官人啊,不是贫道说,你这人真个有意思……”
郭骞叹了口气说道,“要是换做没出家前,贫道肯定跟你烧黄纸,斩鸡头,做兄弟。”
“你这老骗子,还有过出家前啊?”
张正书也是懵圈了,这都啥事啊?
“那可不,谁生下来就是道士的?贫道那不是……惹了个不能惹的人,然后混入道观之中,得了度牒才出家的么?”郭骞也有点脸上挂不住了。
“说说看,你出家前都做些什么的?”
“嗐,还能做啥,不就是和之前一样么?”
“合着也是一个骗子啊?!”
“嘿,你这人怎能这么说话呢?这叫走方(走江湖)……”
“那你怎么没被人打死哩?”
“贫道本事大着哩……”
……
得,两个贫嘴了之后,也各忙各的去了。倒是刘忠和史陌听了,完全颠覆了对郭骞的印象:“这才是郭真人?”
张正书却不以为意地说道:“也就是一个老骗子,一天不骗人都不舒坦的主。你们悠着点啊,万一被骗了,可不怪我没提醒你们!”
“他不敢哩,这作坊守则里,就明令禁止开设赌局,还明令禁止骗取工友钱财,一旦发现,不仅没有遣退费,还直接给开了……”刘忠倒是记得很清楚,他之前也是很迷关扑的,但现在都戒了。宋朝的关扑,也就是赌博,具体就像是后世套圈一样,商贾以商品为诱饵赌掷财物的博戏。发展到宋朝这时候,又升级到了赌物。这赌物呢,就是双方约定好,用铜钱在瓦罐内或地下掷,根据铜钱字幕的多少来判定输赢。赢可折钱取走所扑物品,输则付钱。
赌这一字,害人不浅。
甚至在汴梁城某些地方,还衍生出了类似后世的赌馆。这赌馆不是熟人介绍,都不知道在哪——毕竟是犯法的。张正书的脑子里,倒是记得有几个赌馆,里面赌的有象戏(象棋)、
骰子、牌九、叶子牌……应有尽有。除了规则和后世略有出入之外,大抵上都是差不多的。毕竟赌博这东西,连后世都禁不住,更别说宋朝了。
所以,张正书兴办作坊,第一要令就是禁止赌博。他太清楚赌博的危害了,动辄倾家荡产,做工得来的钱,全都进了别人的口袋,这作坊还怎么办得下去?
而关于禁止诈骗钱银的条例,还是“托了”郭骞的福,张正书才特地加上去的。
“骗钱他是不敢,可骗人他倒是很在行。”张正书笑道,“别被他坑了,还要帮他数钱!”
刘忠大咧咧地说道:“郭真人还没那种清闲……”
确实,郭骞是钻进了钱眼里,但他现在都埋头发明,哪里顾得上去骗人?
张正书也笑了笑,不说话。这时候,张正书已经来到了冶炼作坊前面了。
这冶炼作坊,也鸟枪换炮了,摇身一变有了小高炉,有了水泥房子,除了规模还是太小之外,和后世的工厂也没差什么了。嗯,也是一样的乌烟瘴气,刘忠到这都忍不住捂住了口鼻:“小官人,幸亏你把冶炼作坊选在了这个地方,不然,整个李家村都遭殃了啊……”
张正书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利用系统选择了一个常年盛行风向往河面吹的方向,这才避免了更大的污染。但是,进入冶炼作坊的人,都要戴上厚厚的口罩。
“给,小官人……”
史陌递过来了好几个口罩,张正书也不客气,戴上了口罩就钻入冶炼作坊之中了。在这冶炼作坊里,那是一个热火朝天啊!也是,随着四轮马车的热销,这冶炼作坊可以说是李家村最忙的一个作坊了。额,也是最赚钱的一个作坊。不管是生产的轴承,还是车轮、弹簧,那都是供不应求啊!更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