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12章 忽悠()
“怎么会不够?”张正书仔仔细细给石可斓算了一笔账,边说边写,都细致到吃饭、住宿上面了——不用说,这都是系统的全景预演功能。
只要事情顺利,那么系统“全景预演”出来的结果和现实是九八不离十的。
石可斓不相信都不行,因为张正书的计算实在是太过事无巨细了,细致到石可斓都寻摸不出一丝缺点来。按照这份成本控制表格,张正书甚至只要三百万贯就已经可以完工了,工期只有三年。但是,张正书开口说话了:“当然了,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实际操作的话,估摸着要四百多万贯,工期要四年多。”
石可斓却很认同这句话,说道:“不错!”
为何?这是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啊,三五年时间,足够很多东西发生改变了。
比如,黄河要是再次改道的话,那工程确实需要延期的。比如,赵煦突然改主意了,这也说不定。甚至,因为文官的攻讦,不得不停工……这些都是潜在的问题,而且是很现实的问题。即便是石可斓,都无法控制这些因素的出现。
“但不管怎么说都好,在各方都不亏待的前提下,五百万贯足够了。”
张正书很自信,他对自己生产的水泥很自信。
石可斓却有点担忧:“张贤弟,你可真有把握?官家说了,五年内,你必须要拿出来啊!”
“放心吧!”说完,张正书心中嘀咕道:“赵煦那小子,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都难说!”
“那愚兄想最后再问一次,真的不需要愚兄帮忙?”石可斓也是有点高兴的,毕竟谁家平白无故要损失一大笔钱都不会开心的。现在,能立即省掉这一大笔钱,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石家,也觉得是赚了。
张正书答非所问地笑道:“石兄是心疼那几十万贯?”
石可斓也不掩饰:“石家虽然有钱,但有钱也不会乱花的。”
“嘿嘿……”
张正书却笑了,石可斓被他笑得有点不好意思,甚至有点恼羞成怒了:“你笑甚么!”
“人称风流倜傥,举世无双的石家佳公子,居然会说钱不会乱花,我能不笑么?”张正书这话是有道理的,要数天底下谁是第一纨绔,那绝对是将门无疑了。为啥?因为将门要自污啊,能多纨绔就多纨绔,欺行霸市、调戏良家小娘子,上青楼喝小酒那是日常操作……
他们这些就将门子弟越是这样,台谏官就越是弹劾得欢快,皇帝就越是放心。
每年将门子弟在“自污”一道上(不排除真的有纨绔子弟)花费的钱银,怕是都有几十万贯之多了。所以,张正书才笑得那么欢快啊,这简直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
石可斓也讷讷了起来,说道:“好罢,算你狠!”
张正书收敛了一下笑意,但眼角的嘲弄之色还是在的:“虽然建城不需要石兄出手,但石兄就愿意放弃这么一个商机?”
“商机?”
石可斓也是经过商的,被张正书这么一提醒,也明白了过来:“新城池?张贤弟的意思是,要挪用建城钱银?”
“啊呸!”
张正书鄙夷地看着石可斓,“我分分钟能赚几百上千贯钱的,用得着去贪污挪用?”
石可斓虽然不明白什么是“分分钟”,但张正书的意思他理解了,也忍不住脸红了一下:“张贤弟的意思是,要弄一个像炒茶一样的行当?”这年头,点茶法虽然雅致,但毕竟耗费时间,也不利于普通百姓消费。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炒茶的份额越来越高了。
因为大铁锅、炒菜技术的突飞猛进,甚至有些炒茶达到了张正书后世喝的水准。像他现在喝的这个,就十分像后世的绿茶了。
但是,炒茶的技术不像别的,只要探知一二,再自己摸索一下,就能摸索出来了。
张正书明显感觉到,这些天以来的炒茶,已经不止石家这么一家了。这也是张正书为什么要把炒茶技术卖给石家的原因,一个是他没有这么个获得茶叶的渠道,宋朝还是有茶榷的;第二个,就是炒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行家只要看一看成品茶,再琢磨一番,就知道这茶叶是炒过的了。第三个,就是茶叶市场很大,不是每个人都能垄断下来的。所以,张正书出售炒茶技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甚至还觉得自己赚了一笔。
当然了,石家也用第一个吃螃蟹的身份,狠狠赚了一笔钱。
毕竟炒茶这东西,上流人士不喜欢,可中下层百姓却喜欢得紧。赚这么些个钱,虽然不算多,可胜在量大啊,不要一年下来,石家不仅回本了,还因为渠道广大而赚了十几倍!张正书也羡慕啊,如果他有这个渠道,这钱就是他赚的了。
但是,后悔也没用了。好在这是一笔双赢的买卖,张正书也不亏。
现在嘛,张正书又想忽悠石家入局了。
这可是真正的大局,关乎大宋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走势的。是存是亡,就看那么一座城了。
任何一个朝代的灭亡,可以视作它的都城被敌军攻下,国君被俘。历史上的靖康耻,两样都有了,所以北宋亡了。为了避免这个,张正书才不遗余力弄这个坚不可摧的城池。哪怕张正书明知道赵煦死了之后,赵佶继位的可能性最大,但他还是这么做了。
这是关乎汉人颜面的事,这是关乎中国接下来数百年的历史走向,张正书一点都不敢马虎。个人荣辱,那都是次要的了。
“炒茶?太低端了,这一次我们炒地皮!”
只不过,石可斓没有那么好忽悠:“张贤弟,你是说新城的商铺?”虽然石可斓不明白什么是炒地皮,但听意思都听出来了。
“差不多这个意思。”张正书笑道。
石可斓轻笑道:“新城都还没百姓,商铺再高价,那又如何?”
事实上,世界上的聪明人还是挺多的,想忽悠他们并不容易。特别是石家人,人家在商海之中,都沉浮那么久了,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打动的。要想忽悠他们,就需要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813章 不敢赌()
“没有百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自己相信吗?”
张正书好整以暇,喝了一口茶,叹了一声说道:“我看你不应该发现不了啊?”
“嗯?你这话甚么意思?”石可斓有点皱眉,这是不是绕着弯子骂他傻?石可斓觉得是这么个回事,没看到张正书嘴角都憋不住笑吗?这下石可斓有点愠怒了,要知道他再不济,也是将门出身,天生贵胄,虽然一直被朝廷压着,但实际上他们自视甚高。没错,就是自视甚高。
想想看,文官再厉害,能传得了十代八代吗?他传不了,因为科举把世家门阀的路都给打碎了,新生的阶层太多。这什么东西一多啊,他就不值钱。道理是一样的,唐朝为什么没能把世家门阀给压下去啊?因为李家人自身也是世家门阀,他们有所顾虑,所以在科举制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当官途径,这都是给世家门阀走后门的。至于唐朝的科举,那不过是用来安抚民心用的,李家人倚仗的,还是世家门阀。当然了,唐朝时也曾出过不少寒门贵子。但比例嘛,真的不高。
到了宋朝这会,因为赵匡胤的出身也不是世家门阀,也不用倚仗世家门阀,所以赵匡胤敞开了平头百姓的晋升渠道,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力度。可以说,有宋一代,平民出身的文人几乎占了主流。宋朝有本《通志》就说得很清楚了:“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取士”两句说明古代男士最重要的两件事——结婚、出仕,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此前世族豪门垄断了权力与财富,要找出路的士人自然向他们靠拢。自唐末以来近百年的战乱,造成源远流长的豪门世族的解体,许多地主庄园遭到焚毁,大族的庇荫能力急剧下降,聚族而居的现象大为减少。作为贵族血统凭证的谱牒也大多不传于世了。宋朝建立后,许多领域都是从头开始的。直到三四十年后的宋真宗时期才逐渐恢复起来,然而重建的不是唐代博大雄浑、带有蛮族气和金粉气的贵族文化,而是精致平和,带有市井气、女性气的世俗文化。
这些文化的创造者,恰恰就是那些出身贫寒的文人。
唯一例外的,就是将门了。将门可以说是宋朝最独特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祖宗,大多是开国大将,有惊人的业绩。而赵匡胤对功臣也还算不错,真正是许给他们荣华富贵,高官厚禄了——虽然只是寄禄官。不管怎么说,这些将门子弟一生下来,就注定是要享福的,除非宋朝不在了。
这时候,文武泾渭分明了。
时人有称:“文武分为两途,士大夫不服习于骑射,而军旅之士属之武夫,士有谈兵者,人必笑之。”
但实际上,将门子弟一样看不起那些文人,暗地里嘲笑他们是土包子。
没办法,事实如此。很多文人为什么一做了官就开始腐败堕落?就是因为先前太穷了,穷怕了,所以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将门就没这等事,因为这种捞钱的机会,没能留给他们啊!所以,将门只能喝喝兵血,吃吃空饷而已。要不是准许经商,将门早就垮掉了。
说实话,张正书这触碰到石可斓心中的敏感点了。
要知道,石可斓虽然出身将门,却是难得的文武全才,只可惜在宋朝这会,没有给他施展能耐的机会。再加上他是偏门的,能掌管商业运作已经很不错了。
“石兄莫动气,我还以为你看出来了。”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你真的以为官家只是想建造这么一座坚城而已?”
石可斓一愣:“难道不是?”
“你还没看更远的一步啊!”
张正书拿出了地图,这上面有着开封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