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知道张正书可能只是“油嘴滑舌”而已,但曾瑾菡却极为受用。
“你这人却不知,我绣这香囊,被针扎了几次!”曾瑾菡好似撒娇一样的语气,那娇憨的模样,让张正书第一次觉得原来她也只是一个小女子罢了,完全不似平日那样睿智。张正书觉得这样的曾瑾菡,更为亲近些。
“是么,我瞧瞧……”
说罢,张正书也不由得曾瑾菡同不同意,抓住她那嫩白的纤手,仔细瞧了起来。曾瑾菡好像吃了一惊,想要把手抽回来,可张正书却说道:“别动,我瞧瞧……”
曾瑾菡双颊绯红,羞不可抑,颤声说道:“你要做甚么,这是轻薄,你可知?”
张正书却不在意,嘴上说道:“这哪是什么轻薄啊,这是我在关心我的未过门的妻子……”
“谁……谁是你的未过门的妻子了?”曾瑾菡虽然这么说,但心中却是很开心的,脸上潮红的模样,煞是可爱。
张正书却没看她的表情,而是仔细地将她的双手都瞧了一遍,确实发现了不少针孔,看得他很是心疼。“疼不疼?”
“嘻嘻嘻……”曾瑾菡笑了起来,“你真傻,都过了一日,如何还疼?”
张正书却肉麻兮兮地抬起头说道:“我心疼……”
“嗯……”
曾瑾菡那如玉的娇媚脸庞,立即腾起阵阵红晕,小女儿姿态无限娇羞的风情,让张正书的心弦都被撩动了。
两人悄声说了一阵情话后,感情迅速升温,差点让张正书浑身都如坠云里,飘飘欲仙。张正书一阵感慨,这时候的女子确实纯情。像曾瑾菡这样,只要认定了张正书,便一腔柔情都系在了张正书身上了。要是在后世,哪里会这么容易?
当然,张正书也知道,他穿越后的模样变得俊俏了,这也是个主因。不然的话,曾瑾菡会不会喜欢也是两说。
“说到底,还是得看脸啊!”
张正书携美同游宜春园,不知道羡煞了多少游人。要知道,张正书可是牵着曾瑾菡柔荑的,时不时还附耳窃窃私语,热恋中的姿态,给周围撒了不少狗粮。要知道,曾瑾菡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张正书却坚持这样,还说怕她走丢了,她才“勉为其难”。殊不知,她精致的小脸上,都是绯红之色,清亮的眼眸都不敢抬起头来看着周围,张正书低头看着她秀美的睫毛在轻轻颤动,心中却是乐不可支。
“诶,你平日里在家,都做些甚么?”
曾瑾菡发现,张正书一直不说话,她也有些慌张羞急了,忙不迭想了个话题,想要化解她的羞意。
张正书却是一愣,然后苦笑道:“没做甚么,就是在种菜而已。”
“种菜?”
曾瑾菡实在有些想不到,张正书的“爱好”这么特别,一时间都忘了害羞,抬起头来疑惑地看着张正书。
张正书看着曾瑾菡惊讶的神情,倒是心中爱怜无限,嗅着她身上好闻的香气,以极其温柔的声线说道:“我要做的事,便是在冬日都能种菜,以供一城食用。”
“冬日亦能种菜吗?”曾瑾菡也不算不识五谷的,自然懂得四时之变,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才能使得五谷不绝,百姓才能有余粮可以食用。可是张正书如今却说能在冬日种菜,这不是有违天时么?
“先前是不能的,但如果给蔬菜披上衣裳,也就可以了。”张正书笑道,“我的做法便是……”
张正书把大棚蔬菜的事情一说,曾瑾菡不禁为张正书的奇思妙想折服了。“这个法子好!”
“还算不错罢!”张正书有些自得地说道,“尚有几日,试种的第一批蔬菜就能收割了,到时候就能验收成果了。”
曾瑾菡有点憧憬地说道:“我想去瞧瞧……”
张正书笑道:“可以啊,明日我便带着你回家……”
曾瑾菡白了张正书一眼,张正书居然觉得她风情万种。“我都尚未过门,如何能去你家?”
“那我尽早把你娶回家,你说好不好?”张正书声线温柔敦厚,让曾瑾菡觉得一阵舒心。
“……那得看我爹爹的意思。”曾瑾菡支吾了一阵,然后才双眸含羞地说道,脚下纤细莲足快步向前小跑了两步,带起了阵阵香风。却不料张正书正握着她的手,她也跑不了。
张正书一阵好笑,这曾瑾菡女扮男装时落落大方,倒是今日这么娇羞无限,很是出他的意料。“我可不仅仅是懂得种菜,还懂得种水稻,种麦子。如果规划得好,肥料施得到位,一年之中种一茬水稻,再种一茬冬小麦也是可以的。这样一来,一年就能两熟了,粮食产量能大大提高。甚至在湖广那边,还能一年两三熟……”
看着张正书侃侃而谈的样子,曾瑾菡也觉得张正书做的事情很伟大:“你为何想要种田,不去考取个功名?”
面对眼波流盼的曾瑾菡,张正书一阵豪情壮志突然生出,朗声说道:“当今世上,清谈者多,实干者少。有多少官员,真个是关切民生的?莫说懂得农事了,便是把账本理清,都是了不得的。瞧瞧朝廷上下,又有几个真正做事的官?哪一个不是口中说得天花乱坠,其实一点本事都没。倒是介甫先生,虽然变法失败,但却实实在在做了一些事。当然,他的方法不太对,太过理想化了,步子迈得太大了……”张正书说的是实话,宋朝的读书人都蜂拥去考进士,再不济也是明经科,明法科,哪里会青睐什么明算科、明字科?在宋朝的读书人来看,这什么明算、明字什么的,都是旁门左道。到了熙宁变法时,王安石罢诸科,只保留进士科与制科,另设新明法科遴选司法官。当然了,朝廷缺什么官,还有个制科,不管是白身还是官员,都能来考。只不过通过率很低,一般人都无法考上。毕竟这是皇帝遴选的官员,要做事的。只不过简在帝心的人,又有几个?自然通过率就极低了。
第122章 郊外老丐()
没有特招人才,因为宋朝都是自己培养的。比如医官,太医局就是宋朝的医科学校,于翰林院选拔医官讲授医经。太医局学生学业期满了,还要举行毕业考试。考试结束后,根据考试成绩等级,学而优则仕:中格高等者任尚药局医师以下职务,其余各以其等第补官,或为医学博士、学正、学录,或委派到外州任医学教授。
而苏轼是异类,参加了两次制科考试,制策都入了三等。至于其他人,都不入皇帝法眼。
可以说,宋朝的满朝官员,有绝大部分都是带着天真幻想色彩的,甚至还有不少人抱着“三代之治”的目标,天下大同是他们的终极理想。但理想始终是理想,眼高手低的官员,又怎么会脚踏实地去做事呢?看不到希望,自然是得过且过,没人会用心做事了。不然的话,岂不是给别人做嫁衣了?相信这些官僚,绝对没有这么高的觉悟,也不会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反正刷刷政绩,升升官,顺便再贪贪财,中饱私囊岂不快哉?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
所以这就很悲哀了,放眼朝廷上下,居然找不到几个真正能干实事的官来。甚至官做得越高,越是想攫取权力。或许只有刚刚踏入官场的小官员,才会用心去做事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无意仕途,却不想大宋就此沉沦。我要用我的方式,改变天下!”张正书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宏愿,曾瑾菡则一脸崇拜地看着他。“种田种得好,则天下无忧。我还要种棉花,使得人人有厚衣穿。办报纸,改风气,针砭时事,匡扶天下……”
洋洋洒洒说了一堆之后,张正书突然笑道:“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要找个贤内助。姝儿,你愿意和我一起做这些事么?”
曾瑾菡想都不想,就立即微不可闻地说道:“嗯!”
张正书却如闻天籁,禁不住把曾瑾菡揽入了怀中。
曾瑾菡全然没想到,张正书会做得这么过分,极力想推开张正书,却舍不得这安心的感觉。张正书却是享受不已,感受着触手的滑腻,她腰身的纤细,肌肤更是弹性惊人。搂着美人,张正书与曾瑾菡耳鬓厮磨着,低声在她耳边说道:“谢谢……”
曾瑾菡此刻全身已经失去了力气,软瘫在张正书身上,好似连体婴儿一样。
直到曾瑾菡瞥见远处游人的指指点点,才不知道从哪里生出的力气,推开了张正书,弹跳开几步,娇嗔道:“你这人,只想欺负人家!”
张正书笑了笑,跟着走了上去。
两人默契地走出了宜春园,继续往郊外走去。
离开了宜春园,行人明显少了起来。看着郊外的菜地,是呈现出“井”字的,倒有些像井田制。但其实这是王安石变法后遗留下来的痕迹——主张土地平整成这个模样。老百姓还在享受农田改造的便利。田中有个抗旱的辘轳井,可以提水倒入蓄水池备用,需要时打开木板小闸门,导入沟渠、流进菜畦,实施春灌。这些菜田是专门供给汴梁城的。这时候的菜田里,蔬菜长得郁郁青青,不远处的菜农们正在挑水,看样子是准备浇菜。
但张正书知道,只要再过得一个多月,到了霜降的时候,这些蔬菜就会大范围减产了。甚至再到了十月,几乎没有蔬菜可以长得出来。到那时候,就是大棚蔬菜的天下了。
“你的菜,是这么种的么?”曾瑾菡有些俏皮的问道,但其实她是知道内情的了。
张正书笑道:“自然不是,要在上面盖个茅草棚子才行。”
“就这样?”
曾瑾菡有点意外,她没想到这么简单。
“天气太冷的时候,还需要在棚内生火才行。”张正书笑道。
曾瑾菡点了点头,说道:“原是如此!”
这时候,前方传来一阵喧闹声,张正书抬头一看,居然是一个富家子和一个老乞丐起了冲突。宋朝的商品经济急剧发展,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