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庚子猎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东和直隶怎么乱起来的?不就是因为朝廷纵容了教民侵占普通百姓财产,导致普通百姓奋起反抗,最终酿成了一场祸害吗?

    曹跃说在我的地盘里,宗教平等,任何宗教想要比别人多的权利,就要做出比别人多的义务。在我的地盘里,只有一种人有特权,那就是为我牺牲的士兵家属。

    “但是天主教徒和基督徒们遭到迫害,就没有人支持他们了。”窦尔达据理力争,“如果他们再没有一点点特权的话。”

    曹跃冷笑道:“你以为华北之乱,只是暴民吗?挑起这场暴动的根源,不正是一些不良的教民?有很多偷奸耍滑的中国人借着加入教会的目的,挑起中外冲突,想要借助外国人的手推翻清廷政权,难道你们真的一无所知?还是故意放纵?”

    窦尔达被呛得说出话来,半天才说道:“这一切我们并不知情,要知道我们在中国只有一些治安警察。”

    “我知道,可是有些人不这么认为,有些国家也不这么认为。俄国和日本一直以来对你们大英帝国在中国最富庶的地方去的的特权非常不满,恕我直言,这次暴民冲突(义和团运动),一定会让这两个贪婪的国家跳脚大笑。而且他们出兵之后一定不想离开。”曹跃冷笑道,“他们的目的是最终把英国和法国赶出中国,独占中国土地或者市场。我之所以禁止义和团和禁止教民特权,目的就是不给日本和俄国人任何借口,任何借口!”

    窦尔达虽然觉得曹跃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还是不愿意嘴上服输,和曹跃吵了一架,离开的时候两人却又有说有笑。

    公事归公事,但窦尔达私下里还是很欣赏曹跃这个对西方亲近的军阀的。

第317章 号称“二十万”勤王军() 
英国领事窦尔达回去和其他领事商议之后,也认为如果发生冲突,俄国和日本将会趁机获取更大的利益。他们将自己的分析秘密报告给北京的英法公使们,但英法公使对这个分析不屑一顾,并认为联军是一体的,同进共退,曹跃的话显然是在挑拨离间。

    当然,曹跃能够主动站出来表态愿意诛杀义和团,还是符合各国利益的,于是在一番讨论之后各国表示尽力支持。几天之后还真调集了2000条日本金构造步枪和40万发子弹作为支援曹跃剿灭义和团的武器,他们用关系讲这十大车武器通过山西运往陕西,但在运送到了山西大同的时候,武器被山西大同镇总兵给扣下来了。

    曹跃得知之后毫不在意,尽管手下人怒火中烧,他只是淡淡地说:“该是我们的,还是我们的,不该是我们的――将来也会是我们的。大同镇总兵不过是傀儡罢了,这件事是山西巡抚毓贤搞的鬼,他这个老东西也只能搞这点阴谋诡计了。等着我,我们大军进入山西,他就会乖乖地把武器还给我们。”

    此时朝廷方面还是终于做出了正式回应,慈禧太后大力表扬了曹跃忠心爱国的行为,尤其是二十万勤王大军当真是帮了朝廷的大忙。

    但杀鸡焉用宰牛刀,军机首辅荣禄建议曹跃最好派遣一支精兵前往京师勤王,毕竟二十万大军出征,所耗粮草太多,与民不利,令西北宣抚使曹跃酌情处理。

    其实想一想也挺让朝廷害怕的,大清总计一百万陆军,这其中能打的不过就是武卫军和血军。武卫军一共才六万多人,血军突然蹦出来二十万――当然尽管号称二十万。

    可就凭借着西北血军势力的战争动员能力,已经接近了满清政府老祖宗八旗制度的效率了,在八旗军衰败之后,大清西部突然崛起这么一股强悍的汉人军队,岂能让慈禧放心。

    对于慈禧的这番好意“劝阻”,曹跃装作浑然不知,继续调遣军队在各个关隘积极征集粮草,并再一次强制性地从各地方征调了十个预备役步兵旅,由冉东率军坐镇后方,防止宵小进入西北闹事。

    曹跃担心的是新疆方面,尤其要严防俄国人和清军进入甘肃,保护河西走廊安全。河西走廊发展至今非常不容易,倾注了无数人的希望和付出,曹跃必须要确保这个地方的安全。即便曹跃在中原落得兵败下场,但只要河西走廊这块地盘做基础,他就能够东山再起。

    冉东明白河西走廊的重要性,这是他们西北血军的基业所在,尽管血军大部分时间驻防在陕西,可血军的未来却在河西走廊和甘肃。只不过再一次成为了守城之将,让冉东有些郁闷。

    冉东不免向曹跃抱怨,自己身为副将,却没有一次率军出征的经历。

    曹跃大笑说不必着急,将来总会有你出征之日,但现在我们不能丢了老家,你得责任更加重大,冉东只好领命守家。

    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次日由陈刚担任统帅的前锋部队即刻出发,整个前锋部队由三个旅一个团组成,总计三万人部队。其中辎重团虽然是团级,然而其人数也是7500人旅级人数。

    三万人同时出发,军旗高高飘扬,大军一望无边地展开,骑兵旅七千多骑兵踏过的土地上,尘土飞扬,很多人头上不得不带了一层白色的面纱,防止蚊虫叮在脸上,也防止灰尘进入眼睛。

    人,马,马车组成的洪流向东方,沿着官路管滚而下,曹跃站灞桥军营箭塔上,望着那远去的不凡的景象,官路和两侧的草径上都挤满了步兵和牲口,官路上军官们骑在战马上时刻不忘指挥着军队。一个个团以“s”行军方式前进行军,原因之一是让士兵们首尾相顾,别走到后来不知道跟着谁,原因之二是军队在遇到敌袭的时候可以迅速展开或迅速集结兵力,原因之三是有利于军令的传达,原因之四是可以有效地防止逃兵,最后一个原因则是能够防止被敌人分割。这种行军方式当然也是曹跃的安排,这也是作为雇佣兵出身的曹跃,为数不多的能够教授给这个时代的士兵的战场生存技巧之一了。

    辎重营里一辆又一辆的运粮车由士兵们推着由驽马拉着,采用了洋人的轴承之后,军队运粮车不再笨重拖沓,士兵们得以轻松地运输粮食以及其他器械。路面并不平整,车子略有些颠簸,有时候一旁的士兵不得不伸手扶住。有人嫌别人偷懒了,有人觉得自己被撞着了,相互扶持前进中又频频争吵着。

    军官们骑着战马,来回疾驰,收拢自己的士兵,有时候大声责骂他们,但更多的时候还是督促大家快点行军,别耽误了时间。

    空旷的原野上各种声音回荡着,行军的路上倒也不寂寞,有的人在大笑,有的人在喊着号子,还有的人在唱着陕北小调。

    仔细听一听,那小调里唱着:情妹妹等等哥哥咧,哥哥出征到远方,赚回一亩三分地咧,赚回房子赚牲口,等哥哥回来娶你哟,咱们俩炕上可劲地生,可劲地生呢咦呼嘿

    曹跃微笑着却又同时担忧着他们,不知道这次有多少人会埋骨他乡,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成为命丧沙场,自古征战几人回啊。他的笑容里带着沧桑,年轻的脸上布满了复杂的神色,最终他转过身去,对手下人说:“准备好了吧,三天后我们出发了。”

    曹跃回到家中,陶悦忙给他打了一盆水洗了一下手和脸,换了一套衣服。她脸色挂着勉强的笑容,两人刚刚结婚,就要面临分离,陶悦岂能高兴。可是为了丈夫,她又不得不摆出一副全心全意支持的样子,曹跃握住了她的手,什么也没说。陶悦笑着笑着,眼泪就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像是珍珠一样串成一串流了出来。

    “不哭,不哭。”曹跃柔声道,“以前也没见过你这么哭啊。”

    陶悦哽咽着说:“我没哭,我就是风大迷了眼睛。”

    “哟,风好大。”曹跃笑着说,“很快我就回来了,很快。”

    “多快?”

    “嗖一声,就回来了。”曹跃大笑。

    陶悦略带委屈道说:“你只会逗我开心。”

    曹跃苦笑了起来,嫁给军人就是这样无奈,不但要承受夫妻离别之苦,还要随时担心他是否为国牺牲。所以曹跃觉得娶了陶悦这样一个俏美人,这辈子已经心满意足了,古灵精怪的她就像一个精灵一样,如果是百年之后,这样的女神简直高不可攀。但现在成为了他的妻子,成为了默默等候的军嫂,曹跃紧紧地握住陶悦的手。

    陶悦靠在他的怀里,两个人心灵相通,相对无言。

    三天之后,曹跃率领大军兵发太原,主力部队十一万人出发两天才从头到尾走完。西安百姓数十万人争相观看十多万人的出兵,那浩浩荡荡遮天蔽日的大军,那如同黑色森林整齐的军装,那闪亮的大刀,那西北人脸孔上特有的刚毅与绝决,无不宣示着这是一支充满着杀气和目的的军队。

    放佛两千年前,秦王大军一扫**,征伐天下的王师秦军。

    铁血金星旗又被称为铁血大旗,作为血军军旗,所有部队以连为基本单位拥有一面军旗,中军十一万大军千面军旗,在东南风的吹东西啊,迎风阵阵,猎旗飘扬。

    曹跃的临时指挥部由后勤、军务、参谋、军法四处组成,幕僚处的一种幕僚只有王宇、桑治平、吴之英、宋育仁四人跟随曹跃,被授予参谋处参谋军官,四个人难得地穿起了军装。王宇本打算坐马车,但是颠簸了几次之后,计算了路线,认为自己若是颠簸到京师恐怕屁股会摔成四瓣,于是放弃了这个很有危险的想法,改成骑着一匹毛驴。这毛驴腿脚还比较快,跟在大部队中堪堪一道靓丽风景,王宇也被称为毛驴军师。

    人们总喜欢将不熟悉的事情往熟悉的一切上套,例如军师这个词,实际上王宇等四人并非军师,他们只是出谋划策,真正的军师应该是这些将军们。所有的军师决策都是军官们一起讨论的结果,曹跃深知如今的战争不是古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文人还是出坏点子挤坏水比较好,大事还是要职业军人来决定。

    王宇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