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庚子猎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何顺来报说蓝祺儿格格请曹跃一同赏月,若是曹跃不应,她会亲自相请。

    “啥意思?算是要挟我?”曹跃问道。

    何顺道:“要不然我弄死他?”

    “弄死你!”曹跃踢了她一脚。

    何顺挠挠头,小声地问:“哥,你不会是看上她了吧?那格格有啥好的,心眼太多了,比嫂子心眼还多,你要是娶她做小老婆,故意家里肯定乱套了。”

    曹跃摸着下巴,问:“你是这么认为的?”

    何顺道:“是啊。”

    “知道乱套了,还跟你嫂子说实话?”

    “这个这个诶哟,我头疼!”何顺捂着屁股逃了,曹跃哭笑不得,只好带着张玉峰前往豫亲王府。

    曹跃心中做了几千种设想,但蓝祺儿果真只是和他在一起坐在后花园之中,喝着茶赏月,两人一句话也没说,弄得曹跃心里焦躁的很,不明白她的想法。

    “月色明亮,只是气候有些冷了,已经入秋了,该下雪了吧。”曹跃似乎想打破平静与尴尬,可惜伊人依旧一言不发,看着月亮不知在想些什么。曹跃见她不说话,索性自己也不说话了,仰着头看着月亮。

    “夜已深,恕不远送。”蓝祺儿说道。

    曹跃便被她毫不留情地给赶了回来,弄得曹跃更是一头雾水了。

    回到直隶总督府的时候天色已经非常晚了,曹跃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却见到陶悦坐在床边睡着了,他很是愧疚,就像是在外偷情的男人回到家中看到妻子做了一桌子好菜等着他一样。

    可是他根本没有和蓝祺儿有什么――最多是暧昧。

    不知不觉,曹跃发现自己也陷入了一种中年危机一样,喜欢家里有贤妻相伴,更喜欢外面有美女暧昧,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次日一早,曹跃参加早朝,然后继续处理军机处中的一些国事,四川泸州发生了地震,向朝廷能够拨一些银子救灾等事件。曹跃从各地奏折来看,大家居然都是伸手要银子,尼玛,你们还能不能干点正事儿,说点好事儿?

    答案是,不能。

    因为按照曹跃自己的要求,军机章京们将那些拍马屁说吉祥话的奏折全都送到了光绪那里,让光绪天天看国家发生的好事儿,沉浸在伟大的大清帝国欣欣向荣的假象里。而送到曹跃这里来的,全都是事实儿和国家大事,也就是说这里全都是负面消息,全都是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曹跃不禁感慨起来,我这一天天处理着国家这么多麻烦,会不会未老先衰啊。

    这几天李鸿章生病,只有陶模帮助他处理军机要事,而陶模的经验也不多,于是曹跃向张之洞请教。张之洞也觉得曹跃这个军机首辅大臣虽然能力不行,可是依照曹跃的年龄,将来必定是国家柱石,撑起大清的人,于是对其尊尊教导。

    曹跃也开始称张之洞为老师,双方虽然没有明确但定下来师徒关系了。有了张之洞做老师,曹跃也渐渐地感觉自己有了一股子文化味道,再加上身边的秘书吴之英也是文采极其秒的人,让曹跃逐渐说话批示都带着一股古风古韵。

    当然,别说达到大学士的地步,他现在的水平连秀才都未必考得上,所以曹跃也不会本末倒置忘记自己的本分工作,抓军权。

第453章 新政改革(一)() 
不知不觉,从张之洞来到京师到现在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了,天下的形式越来越清晰,清廷殿上,光绪皇帝越来越少出现。而军机处诸位大臣也开始揽起权利,曹跃、李鸿章、张之洞,三相共国,就像是一面桌子的三根支柱一样似的朝廷朝纲极其稳定。即便光绪皇帝不用上朝,三个宰相也能稳妥地处理各项奏章,三相共国的局面让李鸿章和张之洞这两个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代表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那就是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的雏形,就是相权高于皇权,在中国,在大清朝廷,一直以来都是皇权远远凌驾于相权,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皇权的最高峰,也因此导致了最终皇权的崩溃,所谓盛极而衰就是这样的道理。

    曹跃带兵入京,自认“宰相”之后,又扶持有能力有经验有威望的张之洞与李鸿章二人共同治理国家,这才导致了相权压倒了皇权,中国有走向君主立宪制的可能。

    三个宰相各司其职,也各有所长,尤其是张之洞掌管着的邮电部,表面上说是邮电部,实际上他在主持者新政改革。

    几天之前,兵部汉尚书胡聘之也顺利入主军机,与张之洞一起推行新政改革。胡聘之当初是坚定的维新党,支持光绪在山西推行维新变法,后遭到流放被曹跃所救,在甘肃河西走廊秘密推行变法,大获成功。但胡聘之也从那开始知道,中国历史上想要变法成功,最大的依仗不是变法有多好对国家有多好对人民有多好或者对社会有多好,而是需要强大的武力保障,只有曹跃这种枭雄军阀做靠山,胡聘之的新政才能成功。所以胡聘之现在反倒成为西北系的骨干,坚定地支持以曹跃为核心的西北系。

    胡聘之入主军机处之后,全力辅佐张之洞推行新政改革,他们推行新政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开放言路,这一点与戊戌变法的时候一模一样,即开放报纸,解禁报纸。但是这一条却遭到曹跃的反对,曹跃是反对贸然地开放言路,因为如此一来会导致各种妖魔鬼怪横行。而曹跃在陕西甘肃也是控制言路,言论只有掌控在西北宣抚使的控制之中才能说话。

    张之洞对此大为恼火,和曹跃辩论数次之后,双方才达成一致,各地允许开办报纸,但要设立报业委员会,受邮电部管辖,同时缴纳数量不菲的报业抵押金,用曹跃的话来说就是,办报纸可以,但你的报纸要宣扬正能量,别天天盯着政府的错,一味地以监督者的姿态来指责执政者。如果发现某一家报纸每天都在丑化政府,宣传不利于政府统治言论,不但会没抵押金,还会抓捕所有报馆的人。

    由此可见,曹跃并非一个能够给民众自由的人,他内心之中是一个独裁者。

    张之洞勉强答应了曹跃这条限制报业的要求,但新政改革的第二条,削减一些不必要的衙门的时候,要求曹跃绝不能再插手。曹跃没心思插手,张之洞随后取缔了一些不必要的衙门。

    当年戊戌变法的时候,光绪曾下谕裁撤了光禄寺、詹事府、通政司、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以及其他不必要的地方衙门。其后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之后,将这些衙门恢复了,而此时张之洞再一次提出裁撤一部分衙门,如负责教导太子的詹事府。光绪没有孩子,自然也没有太子,留着服侍太子的詹事府一群人吃闲饭作甚,詹事府首先被裁撤。

    此外,负责皇帝饮食的光禄寺,负责番邦朝贡的鸿胪寺,负责宫内音乐的太常寺,长官宫内车马的太仆寺均被裁撤。

    而通政司与大理寺这两个曾经被光绪下令除去又被慈禧恢复的衙门,在张之洞的主持下依旧保留下来。

    通政司的作用是各地御史向皇帝秘密情报的部门,其实这个部门也没有什么作用,因为皇帝从来不会从通政司听取弹劾资料,这个部门设立的意义大于作用。至于大理寺一直以来都是朝廷审判犯罪官员的最高行政部门,相当于清代的最高人民法院,光绪皇帝不知为何当年要裁撤这个部门,大概是觉得大理寺没什么作用,朝廷罚谁还是要听皇帝和太后的。

    张之洞比光绪老道得多,这两个衙门虽然作用不大,可意义重大,失去这两个衙门对朝廷影响太甚,因此保留下来。

    由于裁撤不少衙门,导致许多满清官员丢了官,北京城内怨气非常大。慈禧当初之所以拒绝裁撤这几个无用的衙门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是八旗贵族一些酒囊饭袋和年老昏庸的人养老领俸禄的地方,这些人做事不行,捣乱有一套,要么跪在祖宗皇陵面前哭爹喊娘求爷爷告奶奶,要么跪在皇城脚下哭喊着咱们满人的江山让汉人给占去了云云。

    不过当三个汉人宰相实际拥有了权力之后,再裁撤衙门,反倒没有人去求爷爷告奶奶了,一个个老老实实地躲在府内谨慎地看着天下局势到底该怎么走。裁撤衙门之后虽然在旗人贵族上引起了不小的抱怨声,甚至这些抱怨声也或多或少的传到了曹跃的耳朵里,有人也求到蓝祺儿格格跟前,豫亲王本格就求着蓝祺儿说让她劝一劝曹跃,反对突然裁撤这么多衙门。蓝祺儿冷冷地说:“庸碌之士,不配居于庙堂。”断然拒绝了豫亲王等人的恳求,众亲王们暗中责骂蓝祺儿是旗人的叛徒,又大骂曹跃是****。

    如果皇太后当政,那该多好啊,她一定会偏向着我们的。贵族们此时好像是一个小孩子一样,爸爸在的时候哭诉要这个要哪个,爸爸不在了立即老实了。

    张之洞也没有想到裁撤衙门的改革如此顺利,但老谋深算的他也才想到了,所以他请曹跃喝酒的时候主动举杯敬酒说:“百川,别看你年纪小,但你做了我们这些老人的靠山啊。”

    曹跃微微笑了起来,张之洞的话让他很是骄傲。

    经过张之洞的一番改革,朝廷内外焕然一新,一些旧气渐渐一扫而空。

第454章 新政改革(二)() 
接下来张之洞将改革的目标放在了科举考试之上,此时有人提出废除科举考试,改动西方的制度,并提出一个期限,什么四年计划来。向张之洞提出建议的正是康有为,通过文廷式的关系,康有为再一次见到了张之洞,并将自己在日本所见所谓结合西方的文化制度,劝说张之洞万勿继续任由科举考试荼毒中国读书人了。

    科举考试能得到什么人才?

    除了死读书的人,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天下之间有多少读书人就是被科举考试害得不成样子,反观西方国家,用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考试,人才辈出,就连日本也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