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东的汉奸之多,势力之大,远远出了马铮的想象。怪不得原来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以及115师等部还多次组成锄队,在山东各地铲除卖国汉奸,偷袭暗杀等手段更是层出不穷。
其实不只是八路军方面重视锄奸工作,国民党方面也是对这一事件给予了高度关注。历史上国民党军统等特务部门负责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查处国民党内部的有些问题,其核心就是锄奸。所以当时的军统局负责人戴笠也被人称之为号称“******的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最神秘人物”。
不仅是正统的国民党比较重视锄,就连东北军、晋绥军等地方军阀部队也都比较重视这件事情。曾经在山东地区就生过震惊国共双方的“九二二锄奸事件”,想想这件事情很快就要生了。
马铮的性格是那种想干就干的人,而且干之前必须制定好详细的作战计划以及可能生的突事件,他决不允许自己的行动出现任何漏,要么什么也不做,哪怕是任凭那些汉奸走狗一直就这样逍遥法外。但是一旦决定下手,那么绝对会是雷霆一击,拖泥带水的事情马铮是不会干的。
按照计划,此次锄奸行动以鲁西的聊城为核心,范围触及莘县、东阿、荏平、临清等多个县区。执行锄奸任务的自然是许海峰和他的狼牙特战大队,为了完成好这次作战任务,马铮将自己从绥察军区带来的所有特种部队都派了出去,其中还包括他的警卫小队。
锄奸行动由许海峰担任总指挥,行动的主要打击目标是鲁西新民会聊城分会以及受聊城分会控制的所有汉奸商会、大地主大官僚。
锄奸行动不是一时脑袋热就做出的决定,反而是马铮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确定的作战计划。为什么这么说呢?
主要是由于近段时间从阳谷县城传来的消息越来越糟糕,似乎日本军中有重要人物插手例如第12军同呼延家族的斗争。那位日军中的大人物严令山东的日军绝不能派大军围剿呼延家族,但是呼延家族必须要在两个月之内搬离阳谷县,决不能再呆在山东,否则的话日军必将会派出大军前来剿灭呼延家族。
呼延家族内部的意见也不统一,以呼延家族老三呼延厅和老四呼延军为主的少壮派坚决同日军打到底,而以老大呼延平为的稳重派则是希望接受日军的条件,整个家族尽快南撤,到重庆也好到成都也好,再不行就到昆明,反正这些只要离开山东这个战火连天的地方就行。
至于呼延家族的掌舵人呼延战辰则是一直没有表自己的意见,既没说接受日军的条件,也没说拒绝,只是冷眼看着自己的这几个儿子在家族里上蹿下跳。
当然了,这仅仅只是马铮得到的一些外围消息而已,对于呼延家族内部的事情马铮是不大清楚的。但是阳谷县城里面的情报人员传来的消息是,日军多次派少佐甚至是大佐一级的高级军官前往呼延大寨同呼延家族洽谈。
而且当那位日军大佐走的时候呼延平以及老二呼延财还亲自送到了寨子外面,再结合上这段时间日军尽管不停地向鲁西派兵,但是却没有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马铮当即判断,呼延家族是准备和日军妥协了。
要知道马铮从派往鲁西的小鬼子当中现了第五师团以及第21师团的踪迹,不是马铮涨敌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只要第五师团精锐出动,别说是呼延家族的那些杂牌兵,就算是马铮手中的这一万多人也不够第五师团的一个步兵旅团的打击。日军之所以没有行动,马铮想到的一个可能,那就是呼延家族已经向日军妥协了。
只是令马铮感到不解的是,日本人如此的强势,怎么会如此的忌惮呼延家族。或者说呼延家族凭什么让日本人如此害怕,即便是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还愿意开出如此“丰厚”的条件?
想不明白,历史上对于这个呼延家族并没有太多的记载,只是说呼延战辰这个人曾经跟随孙大炮干过革命,曾一度担任过孙大炮的警卫队长,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的记载了。
好在呼延家族同日军妥协并不是向日军投降,不过是接受了日军举家南迁的建议,以家族展的前途来看,呼延家族南迁并没有多少可非议的地方。但是站在民族大义的角度来说,呼延家族这样做就是将阳谷县的那些父老乡亲弃之于不顾,虽然说不上是卖国,但是也绝对说不上爱国,离民族英雄这样的评价更是差得远。
日军的压力逐渐向阳谷县四周压来,这段时间就连行踪不定的特战队的行动也小心了不少,而普通战士们更是白天干脆就窝在军营里,只有等到晚上在行动,连马铮自己都感觉到了明显的压力。
这样一来马铮就不能再无动于衷了,毕竟小鬼子已经打到了家门口,要是马铮再不行动的话,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将会变得极其被动。
马铮是一个喜欢主动的人,被动挨打不是他的风格,所以马铮才想出一个转移日军视线的计划。特护队在那边一行动,日军的主力准会被调动起来,那么马铮这边的压力就会小上不少。
马铮现在最缺少的就是时间,从绥察地区到山东这段时间他一直都是在打仗招兵,很少有时间去训练新兵,那些新兵蛋子要是和小鬼子的精锐遇上那乐子可就大了。
现在日军大军压境,马铮所部却还没做好应战的准备。想要在将来可以同日军在山东地区有一争长短,那么现在马铮就必须保存好实力,将部队训练成百战精兵。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时间往哪里来?那就需要一只出头鸟来吸引日军的注意力,特战大队很荣幸就成了马铮打出去的一枚烟雾弹。(。)
第五百一十二章:锄奸队(第十九更)()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五百这个抗日锄奸大队可不是马铮随意想出来的,而是确有其人其事。只不过人家的“编制”可要比他的这个大队大多了,人家可是“团”级编制。
说起这个抗日锄奸团,这两年可是如日中天,在平津一带名头很响亮。
抗日战争就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旷世大战,其惨烈程度在古今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不仅仅表现在战场的本身,在战场背后也有许多感动全中国人民的事情,就如同淞沪会战的时候国民党宝山营八百英烈守四行仓库。人们之所以能记住宝山营,并不是说宝山营在全国上百万大军中是最好的最精锐的,想当年淞沪会战之时,国民党政府在上海地区一共派遣了数十万大军,一个营在那里连一个水泡都溅不响。
但是为什么一夜之间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宝山营,这不单单是因为宝山营视死如归为大部队殿后,而是综合了宝山营本身和一部分全民抗战的因素,例如那名因送国旗而出名的小姑娘。也正是那位不顾自己生死为宝山营送去一面青天白日国旗的小姑娘,她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希望,让全国人民知道抗日图存连一个上初中的小女孩都知道,所以宝山营火了。
也正是因为全民抗战,全国涌现了许多不知名甚至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的抗日团体。有些是武装抗日,有些是曲线救国潜伏在敌人内部,比如说这个抗日锄奸团。
抗日锄奸团最后的结局固然悲壮,但是这却不是马铮所能考虑的了。马铮现在想的是怎么在山东地区将这个抗日锄奸大队的名号打出去,毕竟山东距离天津并不远,天津的一些事情山东的日伪军也是听说过的,而抗日锄奸团的人和事山东的大汉奸小鬼子更是耳熟能详。
因此,冒名顶替这个抗日锄奸团还是很可行的。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减轻马铮这边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日军的侦查防线转移到其他地方。
由于人员数量有限,高素质的特战队员马铮手里也就只有那三百多一点,除了留下四十多名充当独立师的教官外,许海峰所能调动的也就不到两百六十人。
马铮的命令一经下达,许海峰那边就立即开始行动。也许别的部队打仗需要准备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这些特战队员们打仗除了必要的弹药外就没有其他好准备的了,所以集合也就十几分钟的事情。
8月7日,许海峰率领两百六十四名特战队员出征了。
许海峰走后,马铮也不干闲着。日军显得已经把阳谷县及其周边地区当成了治安重灾区。驻山东最高军官尾高龟藏中将已经电令步兵第1o旅团的濑川四郎少将开始着手整改这一地区的治安。
同时尾高龟藏中将还给伪山东行政公署、山东省政府脑人物唐仰杜下达了死命令,命令他的山东伪军立即向聊城集结,并且还向在阳谷县同呼延家族谈判的前线指挥官施加压力,要是呼延家族在15日之前不接受皇军提出的条件,皇军将会采取其他手段解决阳谷县的事情。
至于其他手段是什么,呼延家族的人用屁股想也能想得到是什么,不就是用枪炮子弹吗,用得着这么吓唬人吗。
很快,阳谷县便传来了消息,呼延家族愿意接受日军的条件,整个家族在8月2o日之前撤离阳谷县,在8月底彻底离开山东地区。
接到这个消息后,马铮并没有任何意外,因为一个家族同一个强国抗衡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族,家族的利益有时候会比国家利益看得都重。呼延家族会这样选择完全是在马铮的意料之中的,所以马铮并没有丝毫意外。
清楚归清楚,但是并不代表马铮就理解呼延家族的做法。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有国才有家的道理应该人人都明白,怎么一到了关键的时候就都只顾着自己或者只顾着自己的这个小团体的利益,而将国家利益丢到了脑壳儿后面。
他马铮虽然不是一个迂腐的人,有些时候必要的妥协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说他们和日军进行换俘交易,但是像这样向敌人妥协的事情他还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出来。
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