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贵妃什么也说,眼睛也丝毫没有往书桌上看,施礼之后退离。
李渊伸手抓住万贵妃的手臂突然开口说道:“眼下,不是七年前。”
七年前,李渊也确实好多次都这样整夜在忙碌,那个时候是大唐统一战争打的最紧密的时期,容不下半点放松。
李渊拉着万贵妃往屋内走,坐在火炉旁,而后自己将桌上那些地图以及自己写写画画的东西卷起来直接塞进了书桌旁的柜子里。
地图是高昌周边的地图,李渊还是非常在意这次西征之事的。
唐军最多再有半个月就会第一批部队正式出征,柳木找了一个近于无赖的理由,估计这会正式的国书已经放在高昌城了。
万贵妃坐下之后轻声说道:“太上皇,昨天夜里快到三更的时候,长平公主突然离开梧桐坊,我听从梧桐坊回来的妃嫔说,长平公主和柳驸马连夜出城往泾阳庄子去了。很意外的是,半个时辰后,皇后也往泾阳庄子去了。”
“噢!”李渊捧在手上的小碗放下了,眼睛眯着。
很快,李渊眼神变的很有光泽,摇了摇铃,有名侍从入内站在一旁垂手而立。
“派人去宫里,问一问长平泾阳的庄子有什么趣事,立即去。”
李渊派的人进宫后,李世民还没有起床。也是听到李渊派人的问才知道长孙无垢竟然半夜出宫去了泾阳庄子,问了皇后宫内的人,有长孙无垢留下的信。
信上只说了两句话。
头一句是,深夜惊扰怕让燕德妃受了冷落。第二句是,速来长平泾阳庄子,长平原话,事未成,不知喜悲。
“来人,备马。”李世民从床上跳了下来。
李世民可以从皇宫正北出城,但他却不能不等李渊,所以选择了皇城西侧的芳林门。
李渊也是骑马,一见到李世民就问道:“泾阳那边有什么趣事?”
“儿臣不好说,成与败都是未知之数。但木在这些年来已经投进入上百万贯不止,是神奇玩意,但事成却是我大唐镇国之利器。”
“走。立即就去。”李渊也顾不上自己一晚上没睡,催着赶紧走。
李世民到了泾阳庄子的时候,只看这里里三层外三层的守了足了一千多人,连小将军炮都拉出来摆了四门在主要的路口。
最内圈是泾阳庄子的内码头,这里挖开一处干船坞,四周有布幔挡着。
独孤兰若与长孙无垢两人,此时手拉着手紧张的站在船坞船。柳木穿着一身工匠的灰麻布衣,就在船坞内的一条船上。
这条船,看到的人无一不称奇。
无帆、无桨,只有一个足有两尺直径的大烟囱。船长十三丈,宽三丈七,两侧有两个巨大的,足有一丈直径的宽车轮状圆盘。
船坞上,那巨大的龙门吊已经移开,闸门处抱琴已经准备命人放水。
船上,李德謇放下手中的尺子退到柳木身旁:“这架在水渠上试过,带大水车没有任何问题。这边的船是按尺寸造好的,只需要将蒸汽机吊装在船上就行,至于船上其余部分我认为先不装。”
“恩,先下水,跑几圈再说。”
李德謇说的是蒸汽机上层的船体建筑物,眼下蒸汽机是直接在甲板的空洞调装,上半部分只装上了用于固定烟囱的部分,还应该有许多船仓,这至少还能再加装两层船室,用于船员住宿、厨房等用途。
这条船是半成品。
不过在柳木眼中,这条船已经是成品了。
盯着几位工匠将最后几个铆钉打完,柳木冲着抱琴摆了摆手。
闸门打开,泾河的水立即涌了进来,当船浮起来之后,数条长绳拉着船往河中去。
船到了河中,因为没有动力开始顺着泾河往下游飘。
这个时候李世民与李渊也走到近前,两人直接走到岸边远远的看着柳木。此时的柳木背着双手站在船头,一脸的平静。
李世民不懂为什么船不动,或许这也是一种必要的流程?
事实上,李德謇告诉柳木,蒸汽机虽然刚才就已经升火,但要达到可以运转的压力还需要点时间,刚才应该等锅炉升压。
“不急。”柳木嘴上说不急,也只是嘴上说说罢了。
内心,柳木还是很担心的。
足足一刻钟,柳木的船飘出去的距离都已经超过了李世民手中望远镜可以看到的极限,连小黑点都没有了。
突然,一声长长的气笛声传来,这声音惊的所有人都心中一紧。
站在船上的柳木放声大笑。
这声音多么的亲近,多么的熟悉,可惜的是,这气笛声并不是在铁轨上,只是在船上。
船的两边轮桨开始转动,船身摆正的姿态,李德謇冲着柳木高喊:“一切都没问题,运转的很好。”
“全速,逆流而上。”
最原始的离合器挂上,那卡滋的刺耳响声之后,整个船抖动了一下,而后咯咯的声音不断从整个船身上传出来。
李德謇在锅炉旁抱怨着:“下次有动力就要赶紧动,这样强撑船会散的。”
没人听到他的话,因为这里的噪音实在太大了。
柳木一只手扶在船头的围栏人,一只脚踩在船舷。
这船是空船,煤也就装了不足十石,船上仅仅只有十二个人。
突然,船头微微晃了两下,翘出了水面。
第0717节 狂奔的大船()
“全速、全速、全速”柳木高喊着,一只手不断的往前挥。
柳木喊什么没人听得到,因为蒸汽机旁边的嗓音太大。不过柳木的手势他们倒是看得懂,一铲又一铲的煤给倒进炉内,锅炉内的压力达到一个临界点。
大唐眼下根本造不出压力表来,但大唐的工匠有办法。
他们制作了几个活扣,用钢片等机构在活捉处作了一个小机关,当压力达到安全值上限的时候,有一个哨声就会吹响。
然后依次是危险与极度危险两个哨声。
可以说三个哨子若中同时响了,这锅炉距离炸开就不远了。
第一个哨子若有若无的响声之时,船上开始减慢加煤的速度,然后适当的给锅炉内补充了一点水。
船速达到了大约后世的三十节左右。
没货、空船、连人都没有拉几人,而且只有十石的煤。
李世民站在水边,听到一声长长的汽笛声之后就见一条船如狂奔的巨象一船,从河面上比烈马的速度还快,狂奔着往面近前而来。
船上,李德謇看到大唐太上皇、皇帝都站在岸边,立即吩咐让船靠近北岸一些,让太上皇与圣人看得更清楚一点。
这是一个露脸的机会,工匠们苦干了三年,才有这样的成绩,他们也希望让大唐皇帝李世民看到。
柳木感觉到船头的方向变了,心说坏事。
可这会想阻止也晚了,赶紧给岸边的独孤兰若打手势,快躲。
独孤兰若反应过来了,可她离大唐皇帝李世民还远,一边吩咐禁卫赶紧过去说,一边拉着长孙无垢往一株大树后躲。
岸边的李世民非但没躲,反而向前两步要看的更清楚,人已经站了水边。
船高速通过,可以说经过泾河庄子岸边的时候是船的最高速度,刚才加的煤这会更烧的旺,只见水面激起数尺高的水花。
李世民看到水花了,可他依然没有退后半步,还将过来劝说他离开的禁军推到一旁。
柳木站在船头,此时的船头有些微微的离开水面。
当船从李世民身旁经过的时候,柳木和李世民的距离不足三丈,船激起的水将李世民从头到脚淋的一个通透。
大唐皇帝李世民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盯着柳木还有那条船。
逆流而上,速度比寻常的烈马还快,李世民心中的热火早已经让他不在乎那从头上淋下的冰冷河水。
侍从们却不敢这样想,赶紧有人取来炭火,有人去拿干布。
好在天气冷,李世民外面套的是一件貂皮大衣,换成普通的丝绸棉袍估计早就湿透了,眼下却是头发全湿,但李世民却没有打算离开。
叫来留在船坞的工匠,李世民问道:“这船算是造好了?”
“圣人,船还在船上的船楼没有装上。这试船还有两试,就是重船拖船试水,已经在泾河码头准备了重槽粮船十五条,合计一万五千料粮食的槽船。”
“恩。”李世民点了点头,示意安排人准备桌椅,生起火堆,他就准备坐在这里看一个结果出来。
没一会功夫,柳木从上游一处河道较宽的地方掉头。
顺流而下的时候柳木跑的更快,这次却是从河道的另一边通过,刚才溅了大唐皇帝一身水,李德謇这会还紧张的脸色发白呢。
桌椅摆好,数个火堆也烧了起来。
长孙无垢和独孤兰若也来到了岸边,这次侍卫们还特别准备了一块巨大的油布,怕万一再有水溅起他们好立即冲上前去挡住水花。
可这一次,情况却有所不同。
船逆流而上的速度并不快,但比风帆船快,比马车的速度不慢。
柳木命人倒转沙漏,然后不断的放着绳子来计算速度。
“十五条满装槽船拉不动,蒸汽机已经有异响,这不合适。我的意见是减六条船。”李德謇在柳木耳边说着,柳木点点头:“打旗语,让后退放开六条船。”
只拉着九条槽船速度依然没有上来,但速度却稳定的多了。
大约一柱香之后,船舷那边挂着的人高喊:“速度七十。”
这里喊的速度七十,就是每个时辰七十里,也就是两个小时三十五公里,折每小时十七点五公里,差不多十节的速度。
“打旗语,每一柱香次再放三条船。”柳木高喊着。
这边有人不断的在记录着速度。
五条槽粮船,速度可以达到十五节,也就是每个时辰一百零五里。
“长安到华亭的运河总长约有两千五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