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间,宇流明和鲁彦、王匡等人回到屋内。一番客套之后,宇流明随意的问起县内各乡水利设施的运转情况,鲁彦答道:
“整体情况还算不错,有些老旧失修的水渠、排水沟道我都带着民团里那帮子小伙子给重新修缮了。”
说到这里,鲁彦喝了两口茶水,然后一抹胡子上的水迹,继续说道:
“也亏得大人您有先见之明,年前便组织人力开始对全县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修缮,今年似乎降水不丰,各地河流、水井的水位均有所下降,好在咱们水利设施运转良好,储存的水量尚能确保农田的灌溉。”
宇流明闻言却是心中一动,皱着眉头口中说道:
“夏季本是雨水丰沛的季节,如今我县河流、井水水位竟然会有所下降,这不符合常理啊”
鲁彦闻言随口说道:
“说起来也真是,今年入夏之后还没下过雨,这倒是和往年不太一样。”
宇流明闻言心中更是一凛,不自觉的站起身来,口中说道:
“鲁师傅,可愿意再随我到下面乡镇去看看,我总觉得有些什么不对。”
鲁彦对于宇流明向来是十分信服的,闻言当即便放下手中茶碗,说道:
“大人既有差遣,老头子我遵命便是。”
一行人收拾一番,便轻车简从又自县内出发。离开县城之后一路南行,又来到了娜姑乡。娜姑乡位于明君河畔,是全县水资源较为富饶的一处乡镇,是以宇流明特意选择此地进行查看。
里正赵庆鹏还有齐泰老族长听闻县令大人又到乡里来视察,双双出迎。宇流明于是让二人一起随他到河边进行查探。
来到明君河边,宇流明命鲁彦立即对河流水位进行测量。眼见鲁彦带着一干工匠在河边拿着竹竿等物不知道在干什么,又见宇流明脸色有些凝重,齐泰和赵庆鹏都默不作声的站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着结果。
未过多久,鲁彦测量完毕之后,又找到书吏王匡,两人嘀嘀咕咕半天。最后,鲁彦来到宇流明的面前说道:
“小县令,结果出来了,与上一次王书吏在明君河测量的数据对比了一下,水位下降了近两米。”
宇流明闻言脸色更为阴沉了几分。思忖少顷,他开口问道:
“谁记得咱们乡最近一次下雨是什么时候?”
一旁的齐泰老族长答道:
“约莫是一个多月以前吧,那时候还是春天,雨量不大是零星的小雨。”
宇流明喃喃的说道:
“已经一个多月了”
未几,宇流明回身向鲁彦问道:
“若是接下来三个月都不下雨,会不会”
鲁彦闻言脸上顿现惊恐之色,说道:
“小县令,那怕是要全县干旱”
一旁的王匡忍不住说道:
“三个月不下雨,岂止是干旱,简直就是旱灾”
此时一旁的齐泰还不觉得,而长期务农的赵庆鹏却是有些急了,说道:
“小县令,这这不太可能吧,三个月不下雨在咱们南疆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啊!”
宇流明却是脸色凝重的说道:
“没有过不等于不会发生,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说到这里,宇流明神色肃然的对着赵庆鹏一字一句的说道:
“赵里正,吩咐全乡各家各户开始蓄水,另外沿着明君河组织壮劳力开挖蓄水池储蓄河水,你务必每日查验各家蓄水情况及督促蓄水池工程进度。另外齐泰族长那边你也照看着些,人家族人从事农耕时日不长,不如你有经验。”
赵庆鹏当即领命,齐泰此时也似乎有几分明白事态的严重性,对宇流明连连道谢。此刻,宇流明也没心情多待,带着王匡、鲁彦等人当天便返回了县里。
返回县城之后,宇流明立即召集周汉臣、尉迟丰谷、周亚夫、二牛、林青在厅内议事。当宇流明叙述完自己在娜姑乡巡视发现的情况后,众人脸上均显现出凝重的神色。
周汉臣率先说道:
“大人,你看是不是先上报郡守大人?”
宇流明点头说道:
“上报肯定是要上报的,不过坐等郡里的回复太过消极,我们拖不起,应当提前进行应对。立刻在全县下达‘蓄水令’,让各乡镇根据自身地理情况沿河开挖蓄水池。”
周汉臣道了声‘领命’。
接着宇流明又对尉迟丰谷说道:
“老尉迟,即刻清点县内官仓当中粮食存量,让二牛给你加派人手,务必保证官仓里的粮食绝对安全。另外,县内钱款你也计算一下,划拨出来三分之一,安排书吏去各地收购粮食。”
尉迟丰谷答道:
“领命!”
这个时候,周老夫子插言道:
“小县令,干旱苗头已现,但是毕竟尚未明显,各乡未必都能重视起来,您看是不是让咱们会泽县的官吏都下到各乡镇去,督促各乡里正严格执行县里的蓄水令。”
宇流明当即说道:
“这个法子好,县衙留下必要人手,其余官吏都下到各乡去”
说到这里,宇流明又顿了顿,思忖少顷才又说道:
“我、周县丞、老尉迟、老夫子,每日留两人在县里主持大局,另两人都可酌情安排去各乡蹲点。具体事宜,由周老夫子全权安排。”
周亚夫躬身道:
“领命!”
最后宇流明又嘱咐二牛和林青两人,在此期间除了保证民团和警备团的日常训练之外,把部队拉到全县各乡进行拉练,进而维持各乡秩序,遇有因干旱引起的民乱及时弹压。
诸事安排已毕,宇流明便回到书房,提笔给褚怀远写信。
第239章 宁南惨案(1)()
永昌城内,这几日褚怀远心情不是很好。近日以来,沈江明越来越不把他这个‘五郡宣抚使’放在眼里了,不仅在各郡大肆的征集壮丁补充进部队,而且已经与犍为郡郡守薛伯谦公然撕破脸皮,互相攻伐厮杀,而沈江明所做的这一切竟然连自己这个‘五郡宣抚使’都没有知会一声。
另一面,犍为、朱提、越隽、牂柯四郡郡守对于褚怀远的不作为也表现得颇有怨言,一切都如原先宇流明所说的那样,若是对沈江明一味姑息,那么势必让五郡的各方势力离心离德。正当褚怀远还在为自己当初不采纳宇流明的谏言而懊悔的时候,手下侍从来报:有书信自会泽县来。
褚怀远顿时精神一振,估摸着宇流明对于当前的局势和想法有着新的对策,连忙从侍从手中接过信函,急匆匆的打开来看。但是来信的内容却并没有如褚怀远所期盼的一样,而是提示褚怀远南疆可能会遭遇数年未遇的干旱,请褚怀远早做准备并通传其余四郡。
看完书信的内容,褚怀远眼神中却不禁闪过一丝失望的神色,口中喃喃自语的说道:
“这个时候,你宇流明却又闭口不提沈江明的事情,却反而拿些气候干旱等捕风捉影的小事来搪塞我,莫不是觉得我没有采纳你的建议而心有不满么?”
心中思忖了半晌,褚怀远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认真的在书信之上做好批注:文中之意,可酌情通报郡内各县,至于其余四郡不必知会。
褚怀远吩咐侍从将宇流明的书信交郡长史程潜阅办。随后,褚怀远便没有再理会宇流明书信的事情,而是再次陷入到对于接下来如何应对沈江明咄咄逼人的攻势的思考当中。
又是一个多月之过去了,南疆区域之内竟然再没有下过一次雨。随着时间的推移,旱情已经是越来越明显,各地农田失水严重,土地干裂、庄稼枯萎,不少河流已经开始断流。当褚怀远接到各县上报的夏粮征收数据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了事态的严重性。此次夏粮征收上来的粮食数量竟然不到去年的一半!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旱情,南疆五郡各级官员都有些措手不及。南疆虽地处蛮荒,但老天爷还算眷顾这片土地,气候向来是风调雨顺,谁也没有想到会遇上这样的大灾,由于事前并没有任何的准备大家都慌了手脚。
此时再想着采取蓄水的办法抵抗灾害已经晚了,五郡之内多地已经开始出现了饥荒。老百姓吃不上粮食饿着肚子,便要想着法子寻找出路,既然自己家没吃的了,就去有粮食的地方,灾民就这样形成了。各地的灾民从四面八方开始汇集,一开始是几个乡,然后扩大到几个县,最后在各郡当中都形成了数量庞大的灾民潮。此时此刻,在南疆的大地之上,到处是成群结队的难民潮。这些人潮漫无目的的在四处游弋,他们当中有青壮、老人和妇孺,有的人走着走着便一头栽倒在路边再也没有起来,而还剩下一口气的其他人则是麻木的看上一眼,然后继续他们漫无目的的旅途。这些人潮就像蝗虫一样,一旦听闻哪里有粮食,便瞬间蜂拥而至,将该地区的粮食席卷一空之后又裹挟着更多的人奔向下一个目标。
很快,灾民所带来的混乱在南疆的各地蔓延开来。越隽郡内首先出现了灾民杀死官员抢夺官粮的暴行,接着是朱提、牂柯南疆原本在平定林震之乱后,才刚刚恢复的秩序在这场天灾的面前再次崩坏。
此时,建宁郡的状况要稍好于其余四郡。由于宇流明的提前示警,而褚怀远又将旱灾的预计提前转发郡内各县,使得建宁郡内不少县级官员提前引起了重视,自然就提前做了一些准备,使得旱灾来临之际不至于措手不及。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旱对于建宁郡造成的危害仍然在持续的扩大,而最为致命的却是犍为、朱提、越隽、牂柯四郡的灾民在本地已经无可就食的情况下,已经渐渐开始有向着西南的建宁郡汇聚的趋势。
在越隽郡的最南端宁南县,饥肠辘辘的灾民们一个个衣衫褴褛的伫立在县衙之外,不少人在哀声祈求着县令大人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这些人当中既有外地逃荒而来的灾民,也有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