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夏争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车驾在长亭前缓缓停了下来。褚怀远向着车驾深鞠一躬,然后朗声说道:

    “建宁郡守褚怀远恭迎朝廷天使。”

    褚怀远身后的官吏同时躬身行礼,口中不约而同的说道:

    “恭迎天使!”

    车驾旁的一名侍从轻轻的撩起车厢前的帘子,只见,一个银发老者衣袂飘飘、迈步而出,目光炯炯的注视着眼前的众多建宁官员。他缓缓的从车驾上下来,身形刚一落地,他那瘦削的身躯便即挺拔而立,仿佛一颗苍松矗立在危涯之上,一股逼人的傲然之气让在场之人禁不住心中一凛,这便是蜀中大儒赵熙!

    赵熙一露面,褚怀远等一众官员连忙又是一拜。赵熙点点头,抬手挥了挥袖摆,口中说道:

    “诸位免礼,老夫此次奉皇命前来南疆,自建宁郡始,朱提、越隽、牂牁等四郡均要亲自巡视,所过之处一切从简,不得扰民。”

    褚怀远与身后官员又异口同声的说道:

    “下官遵命。”

    接下来,建宁郡的各级官员便随着褚怀远上前来和赵熙见礼,赵熙先是和褚怀远一番寒暄,话说褚怀远年少游学时,所治经典为诗书,均是儒家著作,而赵熙作为蜀中大儒曾经为这两篇经典做过批注,褚怀远在拜读的同时,还曾亲自赶往蜀中聆听过赵熙的讲学,所以二人交谈时,褚怀远对赵熙执弟子礼,赵熙对褚怀远的态度也颇为亲切。

    一番交谈后,却有一人来到赵熙身旁,此人身着朝廷六品官服,相貌倒是平常,但是神色间却显露出几分淡漠,双目中偶尔闪过几丝精光,让人顿时产生几分距离之感。

    赵熙看了一眼此人,随即向在场的众多官员介绍道:

    “诸位,我来介绍一下,此次老夫经益州入南疆巡视,刺史杨雄大人派遣这位韦通判一路护送侍候。”

    不待赵熙详细介绍,那人便自己向着眼前的众多建宁官员一拱手,口中说道:

    “在下江州通判,姓韦,上盛下昌,见过各位同僚。”

    江州通判,那就是巴蜀杨家的人。这是在场所有官员的第一感觉,一时间气氛顿时有些凝固。不过韦盛昌却似神经比较大条,完全没有感受到当前这种尴尬的气氛,只是一脸淡然的和众位官员一一打招呼。在场的众多建宁官员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只得打个‘哈哈’敷衍两句,不敢与这人太过亲近。

    见此情景,倒是褚怀远开口打破了僵局,只听他说道:

    “韦通判一路护送天使南来巡视南疆,当真是劳苦功高,稍后本官自当安排馆驿供通判歇息,待通判返回蜀中之时,本官定当亲自相送。”

    谁知那韦盛昌却是脸色一端,口中说道:

    “郡守大人有所误会了,下官此次奉杨刺史之命随赵熙大人前来南疆巡视,从头至尾下官都必须和赵大人在一起,一方面是为了护卫赵大人安全,另一方面,南疆虽然地处偏远,但是毕竟属于益州行政区划,下官也算是代替杨刺史陪同天使巡查了。”

    此言一出,现场的气氛顿时又是一僵,这韦盛昌分明就是益州刺史杨雄派来监视赵熙一行人的。而且更为过分的是,南疆地区虽然属于益州行政区域,但是建宁、朱提、越隽、牂牁四郡向来都是游离于益州管辖之外实行自治的,但是这次韦盛昌前来,却成了代替刺史陪同天使巡查辖区领地。巴蜀杨家如此蛮横的态度顿时激起了在场大多数官员同仇敌忾之心,一时间在场官员大多对韦盛昌怒目而视。

    韦盛昌依旧是那么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淡漠的对着褚怀远说道:

    “郡守大人,朝廷天使的住所是否安排好?”

    褚怀远沉着脸,平静的答道:

    “一切都已安排好,恭请赵大人、韦通判到城中下榻歇息。”

    当永昌城下那一幕不和谐发生的时候,此时宇流明却是在会泽县城民团军营当中视察这些时日以来士卒的训练情况。前段时间由于要督促各乡官员落实好秋粮征收的前期准备工作,宇流明让二牛、林青这些人带着民团下乡搞“武力震慑”去了,当把人都调回来之后,宇流明又命二牛加大了训练的强度。

    在宇流明心里,目前手里掌握的这支近百人的队伍是自己最可靠的本钱,而且也是要应付林震、罗平安这一干盗匪的最后底牌,所以对于民团的战斗力宇流明还是非常上心的。虽然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民团的战斗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宇流明心中却犹自感到难以满意,要知道所为真正的强军并不是练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但是自己手里这支民团,除去那不到二十人的骨干以外,主要成分还是一群没见过血的农夫。所以现在宇流明最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让自己手底下这支才成型的队伍打上一仗。只有在真正的战场上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这支队伍才能继续的成长,才有可能在将来面对林震手下杀人如麻的盗匪时不落下风。

    不过宇流明既然早就有心让自己麾下这一干民团见见血,事先也已经做好了安排。前期,在命令林青巡视会泽县各乡农田水利状况的时候,又专门叮嘱林青接着机会摸一摸会泽县境内是否盘踞着盗匪的情况。这个林青也却是不简单,下去转了一圈,不禁摸出了县里盘踞的盗匪情况,而且还掌握了这些盗匪盘踞的大致地点、人数,同时还了解到这些小股的盗匪与建宁地区的大盗匪头子林震联系颇为紧密,可以算是林震安插在这一地区的眼线。

    宇流明收到林青带回来的情况后,心中要带领民团剿灭这几股盗匪的心思就更加迫切了。既然会泽县境内的盗匪就是林震、罗平安他们安排在这里的眼线,那么好,就是要打掉你们的眼线,让你们变成聋子、瞎子,不知道会泽县的虚实,这样自己就可以从容的布局应对。

第110章 剿匪(1)() 
既然下定了决心,宇流明就吩咐二牛抓紧时间训练,两日之后,民团开拔出城剿匪。由于这些新兵多是第一次上战场,对于前期二牛对这些士卒的训练宇流明心里也不是特别有底,想了想之后还是派人联络了李平,让他从警备营中抽调一个排的正规士卒协同出战。但是在得知民团即将进山剿匪的消息后,县令陈孙却首先跳出来反对。他倒不是干涉宇流明的行动,而是认为既然盗匪没有来主动侵袭县城,宇流明就不应该去主动招惹对方。对于这种幼稚的逻辑,宇流明自然是不屑一顾的,但是毕竟对方是县令,宇流明还是联合了周汉臣,两人轮番上阵劝说,并保证此战必胜之后,才最终逼得陈孙不得不答应民团出征。

    两日后,民团从县城开拔,对外则是宣称外出操兵,督促各地加紧准备秋粮征收,赤哥等部分彝族精壮也随队出征。在出发当日,林青也跑来找到宇流明,要求随队出征,一方面是他亲自去摸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林青曾经遭到过盗匪的追杀,几乎丧命,这一次跟着去剿匪也是存了要报仇的心思。

    另外,县里的工匠大师鲁彦也赶来送行,临行之时,鲁大师命手下匠人抬来十几个瓷坛子。宇流明打开坛子一看,只见里面装着些黑乎乎、有些粘稠的液体,宇流明见状眉头微皱,随即舒展开来,有些惊喜的说道:

    “这是‘黑水’?”

    鲁彦大师微笑着点点头,对宇流明说道:

    “巡检大人果然见多识广,正是此物!大人有了此物,若是遇上贼人凶悍,士卒抵敌不过,不妨就用此物烧他娘的。”

    ‘黑水’也就是现今的石油,最早见于前汉汉书,“有洧水可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称“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前唐段成武的酉阳杂俎记载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西晋博物志记载了“甘肃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燃极明,与膏无异,膏与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由于‘黑水’其易于燃烧但产量稀少,人工并不能制造,故在历朝都被作为军事物资予以严格管制,在本朝更是如此。

    宇流明详细询问了此物的出处,原来是鲁彦大师带着匠人在南面的村子为官府修补农器之时,以外在一处废弃的矿洞中发现的,而今听闻宇流明要带队出城剿匪所以特意来将此物献给宇流明。宇流明满含感激的收下了鲁彦大师送来的‘黑水’,临别时对鲁大师道:

    “此番剿贼若能成功,鲁大师功不可没!”

    部队一路行军,来到了县城东北面六十里一个唤作“吴家台子”的山坳,这里的山前有一条小河,宇流明把部队驻扎在河边一处地势平缓的开阔地,被称作“上河头”的地方。按照林青搜集的情报,有一股规模大约在五十人上下的盗匪就藏匿在这一片山区当中。

    按照原定计划,宇流明命令二牛和林青两人分别带领三十名士卒从山坳东西两侧开始进行搜索,宇流明自己则带领包括一个排正规军的五十人从南往北沿着山路挺进。三路人马从不同的方向形成一个钳形的搜索态势,在山坳当中找寻盗匪的踪迹。

    五十人规模的盗匪相对于一个山坳来说确实太小,很难发现他们的踪迹,一开始一连两日民团并没有什么收获。但是随着搜索的逐渐深入,以及搜索范围的逐渐缩小,到了第三天,民团终于锁定住了这股盗匪的位置。三支部队分别从不同的方向逐渐的向着盗匪营地所在的位置挤压过来,沿途隐蔽的除去了盗匪安插的各种岗哨和斥候,使得这股盗匪在陷入重围的时候仍然没有察觉危险已经降临。

    盗匪的营地在一处山涧里,背靠着一处绝壁,地势颇有几分险要。如果单纯的正面强攻,民团可能会遭受到极大的伤亡,不过好在前期外围的清剿做的很完美,盗匪对于宇流明等人的到来丝毫没有察觉。

    为了谨慎起见,宇流明命令从李平那借调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