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末汉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二人沉浸在景色当中时,湖边的竹林中,传出悦耳的琴音,二人顿时下马前往。

    竹林中,立着一排竹屋,竹屋前有两位气质高雅,如离尘世的男子,一位男子坐在湖边抚琴,另一位男子则坐在竹屋里听着琴声,闭着眼睛品茶,好似陶醉在其中。

    姬弘两兄弟就站在竹屋侧,数米的距离,没有出声打扰。

    一曲完毕,竹屋里的年轻男子,起身行走出屋外行礼道:“两位公子远来是客,怠慢了。”

    “公子客气,有打扰到二位高贤,实是抱歉。”姬弘也行礼回道,姬旦也一起见礼。

    “公子严重了,刚听着公子的淯水作想,我便抚琴相贺,不应景处,望公子见谅。”抚琴的男子,转身站立来,行礼道。

    这二人年岁比姬弘略长,看上去应该大上个五六岁。姬弘自诩相貌和气质不凡,剑眉,大眼,两眼如水聚神,高鼻梁,适中的嘴唇,瓜子脸,五官和皮肤精致白嫩,标准的阳刚正义之相,但看到这两人时,也让姬弘惊讶,相由心生,这是在后世根本未见的,如此年纪,就有这般风骨。

    姬弘、姬旦在两人的招呼下落座,才顾道自我介绍。

    “两位公子相貌,能做出:马踏阴山纵沙场,留取丹心照昔阳,的胸怀和志向,定非凡人。”斟茶的公子问道。

    “在下也是南阳人士,姓姬名弘,字武,今年二十有一,这位是我三弟,姬旦。”

    “失敬,原来是姬家的大公子和三公子,盛名已久,就是不曾相见。在下姓范名蠡,字少伯。这位是挚友,复姓诸葛,名孔明,字亮。”(这里相隔百年内的人物,定然把字和名字掉个位置,毕竟需要植入一个新的身份,不能是凭空出来的)

    姬弘连忙站起身来道:“原来是少伯和孔明两位公子,失敬,不怕两位兄长笑话,此来是专门来寻二位公子的。”姬弘开门见山,只是他未曾想到,南阳的这两圣,新华夏竟然是挚交好友,不过也难怪,二人之才,又都身处南阳,常言道,志同道合的方可为谋。

    二人听完姬弘的话,却并没有显得惊讶,只是出言让姬弘不要客气。

    “早知两位公子有王佐之才,如今汉晋天下,已然名存实亡,北方数百万胡人虎视眈眈,天下需要二位高贤出来辅佐,否则九州危矣。”

    “谢公子抬爱,公子既然有拯救天下之志,应早有韬略于胸,望公子不吝赐教。”范蠡即为主人,便开口问道。

    “那姬弘就在二位高贤面前班门弄斧了,先来说汉晋天下,在三国定鼎之后,走到今日已是必然,三国群英荟萃,照耀千古,是华夏历史上一次巨大的文明聚现,万物两极,盛衰相随。司马家能得到曹魏政权,一统天下,是靠卧薪尝胆,夺权,独霸朝堂,是阴谋,而非阳谋,司马家子嗣出生于阴谋之家,又如何能够站住江山,八王之乱,就足矣说明,盛极一时,司马家得天下,就代表的衰亡。”

    “公子所言甚是高智,一语中的,那是万物两极,公子推崇道家文化么?”诸葛亮问道。

    “我并不推崇那一流派,文化需要统一,摈弃糟糕,集其精髓,方为可持续之理,如今的九州之祸,是为文化之祸,炎黄文化千年盛世,诸子百家,但一个民族只需要一个气质、一个文化、一个魂魄,对外铁血、对内宽容是为生存需求,文化高于生活,但来源于生活,文化服从于生存需求,方为根本,一个民族灭亡,最先是丧其魂,再丧其身。”姬弘不疾不徐的回道。

    “那敢问姬公子之道?”诸葛亮再次发问。

    “纵观各家思想,并非得解一切,凡是成就高涵之境者,都有属于自己的道,姬弘虽未寸功,但不才,自诩辩证之度,就是我之道,辩证是客观,不是维诺,度博大精深,造就了世界的万千不同,我坚信仁者才能无敌,何为仁,于内仁,于外刚,不是累于心胸,这是刘邦厚黑之道的对立。”

    两人陷入沉思,还是范蠡率先打破寂静:“公子如何看待天下局势?”

    “现在大汉天下有灭族之危,来自于北方胡人的威胁,前几日,我战败三十万匈奴人,进入洛阳,活捉晋怀王等一干朝廷大臣,只为还天下于百姓,凝聚人心,将胡人赶出炎黄九州,建立万年不衰的国家体制,积蓄力量,再给胡人致命一击,亡其魂,让其几千年都不能恢复。”

    姬弘的话,顿时让两人陷入震惊当中。

    “难怪洛阳如今都没有任何信息传回,原来姬公子早已将匈奴人歼灭,并控制了洛阳朝堂。”范蠡过了几息回道。

    “我代天下百姓,谢过姬公子的灭胡之恩。”诸葛亮突然站起身来,向姬弘深深的一拜。

    姬弘立马起身相扶,“孔明兄长严重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姬弘份属之内,之志。”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3章 证道得大才() 
“公子是如何战胜三十万匈奴人的?平城十几万晋军都在一战中灰飞烟灭。”范蠡作为政治人才,突然也对军事来了兴趣。

    “上兵伐谋,胜道重其三,其一,军魂道,要让军士们知道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上下一心,心道与战略高度一统,言行统一,才能爆发集点力量,这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之道;其二,强军道,这是军队的硬实力,是科学、客观的军事体系所决定,他包括了军队的指挥系统,军队的常规战术训练水平,军队的装备系统,军队的后勤保障系统四个方面,当两支军队正面相遇弑杀,强军道,就是唯一的胜战计;其三,谋战道,它直接决定了战争结果,此道,又分为三个层次,一层是战略谋,它是从战略全局展开的谋略,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情报等,这是真正的以天下为棋,万千均为饵。第二层是战政谋,此谋是从局部宏观的角度,打击对方的战争潜力,战争后勤为核心计;第三层,也是最基本的战役谋,用最小的代价,击败最大收获的敌人,直至这场战役的胜利,谋道。”

    姬弘举起茶杯,遥相敬了在坐三人一杯,继续道:“姬家军虽然才三千人,但人人心中坚定,视死如归,以斩尽胡人为己任,姬家军的军备,战术训练,军士素质,姬弘不谦虚的说,纵观整个历史,都无出其右者。虽然三千人破二十万胡人,可遇而不可求,但也偶然中透着必然。胡人粗鄙,智慧尚未开化,那懂得兵法韬略,乃至更高觉悟的胜军之道、信仰之道。”

    “姬公子真是兵法大家,思想闻所未闻,亮佩服之至,上马能安邦,下马能治国就是说的姬公子这般。”诸葛亮对于姬弘所言,虽然还有诸多未明之处,但觉得甚为有理,可以说,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来思考军事,可谓总纲。同时,他脑海中过完了所有的兵法韬略,都未有相同之述,由此可见是姬弘自己所创。

    “前翻公子所言,万物两极,盛衰相随,又说道建立万世不衰的国家体制,敢问公子是否有解决矛盾对立之道?”范蠡问完,姬弘心中不免对他夸赞一番,果然心思缜密。

    “一个国家,社会阶层不同,有皇族,贵族,豪绅权贵,这是汉晋两代导致灭亡的根本,因为他们没有考虑百姓的需求,而天下九层九的人口,属于百姓,就拿汉代刘邦来说,他本就是一市井泼皮,靠着与萧何的关系,才坐上了一方亭长,他也是为反抗暴秦,才揭竿而起,聚集了无数百姓,化为汉军。可立朝之后,立马忘却了根本,将饮水之源抛诸脑后,他当初是为何一呼百应?是天下百姓将他捧上了帝位。天下犹海,海有鱼否,决海水之温,决水之质,海是天下,鱼是百姓。”

    “公子真是所言深省。”两人纷纷赞道。

    姬弘接着说道:“如我大姬得天下,我将摒弃先秦以来的种种体制,从百姓需求设计大姬朝纲政体,这就要从人的五层需求说起,它是递增层次,一是物质实现的需求,土地,金钱物质的有所剩余;二是:官僚体系的公平和公正性;三是:社会创造的和谐程度,就是社会共同的信仰体系;四是:爱国性的军事或政治抱负实现;最后是才华性的政治和军事价值实现。”

    姬弘微顿:“百姓的五层需求,决定了国家所处阶段,是国富民强?还是积弱贫穷。国家是否做到长盛不衰,永久循环,体系为根。公平、公正、高效、监督、可持续发展是为政体的总原则。建立国家立法的完整性、评价体系的客观性、监督体系的时效性。将国家的立法权、监督权、国家治理权、军事管理权、军政管理权全部分离,互相监督决策。最大程度弱化人在组织环节中的作用,突出国家体系的系统能力,随时做到国家系统的自我评价,决策自我纠正,国家系统的自我学习更新,保持核心驱动力始终引领时代。”

    姬弘说完,等二人消化,当然包括姬旦。他打碎了二人的治政世界观,因为这些学术性思想是来自于后世的od专业领域,该领域其实早就有了完美解决体系问题的答案。姬弘能幸运的再活一世,又岂能留下这个遗憾,为华夏民族留下一笔伟大的财富,永远领先于整个世界,民族不用再经历多灾多难。

    “国家软实力是文化上升到了信仰高度,取消宗教,从先辈留下的宝贵遗产中,结合百姓需求,建立完整的、新的信仰体系,建设全民共同的精神寄托娱乐项目,譬如说足球项目,网球项目,这种精神期盼丝毫不亚于政体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分解天下民的专注力;在经济上,建立完整的经济形态,系列化需求,拓展经济空间。确立重商辅农的基本国策,完成民间财富与朝廷税收的升级;而以上三个方面的核心基础,就是以帝王制为核心,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永固政策路线的延续性,这是民族之根本。当然,在储君的培养上,就如同国家军事和政治人才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