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毅的计策就是要忽悠张献忠,但是想要忽悠张献忠,第一步看来就得忽悠住李定国,但是想忽悠此人这一关不太好过。
运筹再好的计策,涉事军将们必须得发挥好,敌人才可能上当。就像是再好的剧本,导演和演员的演技很关键。如果导演导不好,或者是演员的演技很烂,再好的剧本,也成就不了经典。
这一点李岩和高桂英当然很清楚。
之所以要派高一功和李过先接触李定国,高桂英和李岩当然有考虑,高一功是李自成的妻弟,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这样最能令李定国信服。
另外这二将有勇有谋,皆是将帅之才,首先他们必须得把自己当成大顺军的大将角色,与大明和满清全都势不两立。
还有一点,他们必须得对大西军有足够的戒备。因为有李自成在的时候,他们跟张献忠就是两股势力,面和心不和。不管是张献忠投奔李自成,或者是李自成投奔张献忠,他们心里都保持着高度戒备。
也就是说,高一功和李过必须绝对入戏,稍有不慎,就会被识破,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种情况下,李定国眼珠转了转了,立即命人布置了一番,然后,请高一功等人进见。
“来者何人?”李定国明知故问。
“李定国!……”高一功和李岩拍案而起,他们俩也都是火爆的脾气,从来不会卑躬屈膝,一看李定国这个六亲不认的样子,全部按耐不住,这也正符合李岩和高桂英叮嘱他们的。
“拿下!”老大哥冷笑一声,没等高一功和李过再说话,突然翻脸,把砖啪的一声一拍,营帐埋伏的刀斧手突然伏兵四起。
“既然他们不讲情面,杀!”
高一功和李过,脾气一上来也是天不怕地不怕,两个人拉出防身的宝剑,也不管其他人了,也不管有没有战马了,也不管其他的亲兵卫队,向着李定国扑了过来。
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就在眼前,但是大顺军也就是明军只有两个人,营帐之中万马千军全都是大顺军的军将。
众寡悬殊。李过和高一功的卫队十几个人早就被挡在了营帐之外,大帐中就剩下高一功和李过,其余的全都是大顺军的兵将。
但是二将热血上涌,想想当年张献忠落魄的时候投奔他们,李自成待他们如上宾,现在他们落魄却受到这等待遇,两个人脑子一热,真想不要祖宗和奶奶,有些不计后果,拼了!
事到如今,他们俩不拼也不行了。
恼怒之中,他们俩完全忘记了自我,好像自己完全成了当年李自成领导下了两元虎将,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别看手中只有两把宝剑,没有战马,也没有弓箭。
但是他们两个眨眼之间把冲到他们眼前的大西军将砍倒了一片,二人之勇猛一般的大西军将根本到不了近前。
“放箭,射死他们!”
大西军将终于忍不住了,埋伏了成千上百的弓箭手,唇唇欲动。
高一功和李定国觉得这次肯定完蛋了,看来建国大人林毅也不是什么是蒙古先贤,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次反间计肯定失败了。
管他呢,干脆拼了吧!
高一功和李过什么都不顾了,既然投降了,大明投靠了林毅,张献忠和李定国就是他们的死敌。
“都给我住手!”关键时刻,李定国高喝一声,在场的大西军将愕然,谁也不敢动了。
“哈哈哈,二位将军莫怪,特殊时期,小王张定国不得不如此,请二位将军多多担待,小王这就向父皇禀告,二位将军稍安勿燥。”
高一公和李过一听,亦是愕然……
第345章 福建郑芝龙()
高一功和李过来到李定国的营中,商谈合事宜,没想到李定国突然翻脸,这早就在二将的意料之中,二将说打就奏,绝不妥协,总不能眼睁睁让李定国抓了俘虏,但深入贼兵重地,打下去二人肯定凶多吉少。
可是又是没想到,双方正激战时李定国突然又变脸了,喝止住了弓箭手,竟然对二将赔礼道歉,二人心里一翻,难道事情还有转机?要是这样的话林大人的妙计还有门,但是绝不可放松警惕,李定国可不是省油灯!
因此二将高度戒备,不过后来一看这李定国的确出于至诚,喝退了埋伏的兵将,又让二将上座,又命令上茶,热情有加,跟刚才判若两人。高一功和李过都不傻,很快就明白了,这是李定国谨慎之处,看来真的有门儿!
李定国和李过、高一功座下长谈。
“山海关一战听说你们全军覆没了,残部都投降了明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李定国不解道。
“李将军,你竟然怀疑我们投降了明军?难怪你刚才要刀枪相向,可是你把我们当什么人了,士可杀不可辱!”高一攻唰啦一下又站起来了。
李过眼睛也瞪圆了,豁然而起,“是啊,我们与大明势不两立,这么多年了,别人不知,你李定国不知道吗?我主陛下遭贼陷害,我们身为皇亲国戚,报仇还来不及能投降大明吗?就算我们投降,姓林的能饶我们吗?你可以不相信我们,但不可以污蔑我们,告辞!”
高一功和李过越是这样吹胡子瞪眼,李定国越是相信自己多心了,满脸陪笑,再次表示歉意,李定国赶紧把二将劝住:“二将军将不要挑礼,方才这都是误会,小王也不相信,二将军乃是闯王手下的台柱子,铁骨铮铮,怎么可能屈膝投降?既然来了我们就是一家人,今后共同对敌,推翻腐朽的大明,快请高夫人和李公一同前来共谋大计,小王这边奏请父皇,皇父定然高兴,欢迎各位英雄的到来。”
“那就多谢李将军了。”高一功和李过说着,相互心照不宣地看了一眼,才松了一口气,看来李定国这一关算是过了。
但是二将心里没有彻底放松,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张献忠能接纳了他们这两千多人,事情才算成功了一半,现在八字还没有一撇,他们等于深入了虎狠窝,一不小心就会被李定国看出破绽。
通过刚才这一场,二人心里都有了谱了,这个李定国,小小年纪,心眼还真多,难怪他成名,二十来岁就封王了,倒戈的那一天,得首先收拾了他,不把这个绊脚石移开,想里应外合灭掉张献忠,根本不可能!
二将心里盘算着,离开了李定国的营帐,然后来见高桂英和李岩,此时高桂英和李岩已经做好了准备,两千多人马蓄势待发,高一功和李过走了之后,李岩就派出眼线紧盯李定国大营里的动静。
如果李定国不念旧情翻脸了或者是识破了他们,也就是那边打起来了,他们就是带着这两千多人冲杀过去,跟李定国血拼,解救二将。还好现在他们回来了。
高一功和李过回营说明经过,高桂英和李岩大喜,为了稳妥起见,李岩又问及了二将其中的细节,李岩知道李定国已经被林毅之计忽悠住了,但是还不敢掉以轻心,最关键的什么时候把张献忠忽悠住了,这一计才彻底成了。
现在看来任重道远,特别是他们这两千多人马集体卧底,更得谨小慎微,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李岩对手下百户以上将领开会,层层传达,从现在开始一言一行必须小心,将林毅来时给他的密令以及明军的一切标志等必须藏好,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万一被看出破绽,哪怕有一个人漏出马脚,就满盘皆输,前功尽弃。
这两千多兵将全都挑出来的精明之人,没有一个癔症的,当然他们的忠心也都毋庸置疑,全都是忠心之人,密令下达之后,全营两千多人马立即行动起来,高桂英和李岩带着这支队伍,拨营起寨往李定国的大营而来。
李定国这次与上次不同,果然热烈欢迎,在营门口弄了隆重的仪式,还放了几声喜炮,带着将士在营门列队相迎。
李定国之所这么给高桂英这些人脸,当然是因为这些人大名鼎鼎,文韬武略过人,这都是李自成手下的扛鼎级人物,增加这两千兵将,等于他的大西军实力翻了好几倍,因为这两千多兵将到哪里都能两万甚至二十万兵马。
这买卖李定国当然认为值,眼前他们正在用人之际,这下无疑于如虎添翼,现在对付这些普通的明军兵将不显,但等与林毅交手打硬仗的时候,就发挥出他们的作用了,有几员精干之将,再有满清鞑子的协助,打败林毅、彻底推翻死灰复燃的大明就更有希望了。
因此李定国才这么热情和隆重。
高桂英和李岩带着人马过来了,此时仍然保持着警惕,兵不离甲,马不离鞍,随时做好了应变准备,看到李定国迎过来了,二人下马,李过、李来亨、高一功、袁宗第、田见秀等紧紧随行护驾,双方见面,李定国一看果然是李自成的夫人,颜面如花,手下的大将也都是老熟人,李定国此时一点儿也不怀疑了,双方寒暄已毕,李定国把他们让进营中,先茶后酒,待如上宾。
自此,高桂英和李岩这两千多大顺军便暂时成了李定国的一个营,但是他们这一个营仍然是相对独立的,因他们是来投靠,并非是来投降,也就是说他们是合作关系,不能打乱次序进行改编,仍然保留着大顺军的番号,有独立的营区等。
只是双方行动上一致,有军事行动,双方相互协商,共同伐明,不过暂时表面上他们这一营还是归李定国统领。
但是这不是小事,李定国在将高桂英和李岩等将待为上宾之余,立即写了一封折子说明情况,并派人飞马到京师(指西京成都)向大西皇上张献忠奏报……
东南沿海福建总镇,南安伯爵府,大清汉臣之第一人的范文程奉了孝庄皇太后和摄政王多尔衮之命,潜入关内来实施他的“汉人制汉”大计,福建是他的第二站,也是最后一站。
范文程现在与张献忠谈妥了条件,并签订了协议,这个大汉奸心里更有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