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闲暇的时候他就练,虽然比不上那些的书法大家,但是也练干了几缸水,练秃了几支笔。
因此现在林毅写起字来也是点点如桃,撇撇如刀,刷刷点点,龙飞凤舞,很快一封信就写好了。
林毅在这封信中,感谢洪承畴大义献计,更感谢孝庄皇太后和摄政王多尔衮,调教出这样的好臣子,而且他建议孝庄皇太后和摄政王多尔衮为他升职加饷,以感谢洪承畴献出妙计,使他们死人换活人得以顺利进行,起码得到了两具全尸,祝贺祝贺,云云。
一边写小颖和哲哲一边嘻嘻笑,觉得他们的大人真够坏的,得了便宜还卖乖,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看到这封信非气疯不可。
林毅写好之后又看了一遍,觉得没什么纰漏,哲哲和小颖一替一口把墨迹吹干,然后用火锡封好,在信封上署上“孝庄皇太后亲啟”字样。
这封信虽然是洪承畴的感谢信,但是林毅却不能写给洪承畴。
然后把这封信交给了张华,张华在夜间带了两个水手驾一叶小舟,约莫到河心的时候,用弓箭把这封信射到了对岸,然后张华在船上吹了一声口哨,省得对岸的清军发现不了他。
这几声口哨果然有用,很快引来了一群清兵来到了河边,张华赶紧驾着小船往回驶。
这些清军顺着口哨声到了河边一看河心有几条黑影,一条小船,他们以为是明军的奸细,纷纷拉弓射箭。
张华赶紧命人把小舟调过来,往回划。有数之箭射到了水中,发出异常的响声。
张华他们回到岸之后消失在夜幕之中。
河对岸的清军看到这些黑影跑了,然后举着火把就在河的岸边进行搜索,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奸细,很快就发现了那一支带着信的箭,这几个情人就是一愣,捡起来一看信是写给太后的,他们更不敢擅动了,拿着这支带信箭,赶紧向上锋报信去了。
但是此时张华他们并没有回去,而是隐伏在河岸边,偷偷的向对岸观看,看到对岸这一幕,他们才悄悄撤了回来,向林毅交令。
林毅赞许了张华几句,说他办事牢靠,张华高高兴兴的下去休息去了……
三岔河口清军大营,很快有人骑着一匹快马,连夜将这封信送到了十几外的孝庄皇太后的营帐。
此时最豪华的一处蒙古包之中,孝庄皇太后、多尔衮、洪承畴、宁完我、范文程等人正在商议这次和林毅谈判的事情。
宁完我和范文成都是孝庄从200里开外的京师里临时调过来的。现在孝庄皇太后多尔衮都不在京师,大清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当然在京师呆不下去了。
现在大清的京师是代善、济尔哈郎等这一帮老臣,带着上万名大清京营兵,保护着年幼的小顺治留守京师。
其余的数万名清军这次全被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拉过来了。
这里是三岔河城防清军的一处堡垒,离三岔河有30多里,这就相当于孝庄皇太后的御营大帐。
定更天过后,这里的大营灯火辉煌,一队队巡逻的清军在这里面走来走去,戒备森严。
孝庄皇太后的大帐里,他们正在议论这次谈判林毅会提出哪些条件,他们应该如何答复,能接受了怎么样,不能接受又怎么样,如何讨价还价,这就是谈判,尤其是两国之间的谈判,这里可有大学问。
正在这个时候,一名清军的章京拿着一封箭信,急急忙忙的跑了进来。
在营门口被军将拦住,层层通禀之后。这封信就到了一名小太监手里,小太监进了蒙古包,将信毕恭毕敬的递了孝庄皇太后。
在场的文武百官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怎么平白无故小太监拿了一封信?
孝庄皇太后看到了信封上面隽秀的小楷字样,他们现在当然都认识,因为现在他们都识汉字、说汉话,而且现在洪承畴、宁完我、范文程等全都建议满清统治者承袭汉制,仿照明大明,这当然是宁完我、范文程和洪承畴的功劳。
这些年他们的大清的统治者出了很多好主意,其中主要是这些汉化政策。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到现在的多尔衮。
孝庄一看这封信是写给她的,一双秀目微微一怔,就问小太监信是谁送来的?
很快又找到了那名送信的兵将,这名兵将的官职是甲喇章京,孝庄皇太后详细问了这封信的来历,然后才把这封信拆开了。
孝庄皇后从头到尾仔细的读了一遍这封信,只见她读着读者,脸色又开始变了,比白天在两军阵前看到阿济格和鳌拜的尸体时,反应更加激烈。
那一对好看的柳叶眉又立起来了,眼睛瞪得溜圆,那张嫩白如玉的脸有红变白再由白变红,嘴唇也开始发紫发抖了。
这下在场的文武众将,太监宫女全都鸦雀无声,大气都不敢出了,他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为什么这一封信太后生这么大的气,这封信里到底写的什么?是谁人写来的?
一时间,在场的文武包括洪承畴,多尔衮等人心里泛起了嘀咕。
最后孝庄皇太后用手指向洪承畴,把这封信甩到了他的脸上,洪承畴又有一种祸从天降的感觉,但是他仍然不明白怎么回事。
孝庄皇太后指着洪承畴胸口急剧起伏,一句话也没说出来,最后哇的一口血就吐出来了。
这下可把在场的文武百官,宫女,太监都吓坏了,顿时就乱了,有人赶紧请御医。御医来了之后询问了病情,然后给她诊脉望闻问切,自不必说。
趁着这个忙乱,洪承畴战战兢兢,捧着这封信就好像碰了一个一个烫手的山芋。他现在还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这封信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太后看了为什么这么生气?
他赶紧打开信,仔细观看,看着看着这才清楚,这封信原来是林毅写来的,而且在信中林毅赞扬他的大义,赞扬他的妙计,赞扬他这赞扬他那,但是这些赞扬的话在宏图还来无异于像锋利的匕首,刀刀刺向他尊严的神经。
最后洪承畴面色苍白,满脸沮丧,跌坐在地,信也遗失在了一旁。
这时孝庄皇太后又发话了,用手指着洪承畴,有气无力的叫道:“来人,把这个狗奴才拉出去凌迟处死!”
外面的兵将闯进来,拽起洪承畴就走。
洪承畴做梦没想到,林毅给他来了这么一手,借刀杀人,卸磨杀驴,这次他什么也不说了,闭目等死。他知道这次没有人能救得了他,林毅这招太毒辣了。
这时多尔衮过来把这封信捡起来了。
第368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多尔衮看完这封信,也是气的浑身栗抖,恨不得立马把这个狗奴才洪承畴大卸八块。
但是他看洪承畴这一次不发一言,看着他被兵将拖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这封信,他跟出了营帐之外。
强迫自己的脑子冷静下来,然后多尔衮叫过来两个亲兵,对他们吩咐了一番,两个亲兵应诺着施礼而去。
这时一名御医带着几个医官过来了过来了,正要进孝庄皇太后营帐,多尔衮拦住了他,把御医悄悄拉到了一边,悄声叮嘱了几句。
这名御医唯唯诺诺,然后这名御医带着几个医官进去了。
过了大约半炷香的功夫,多尔衮才进了孝庄皇太后的大帐。
里面的宫女,太监,医官,太医等赶紧过来给摄政王施礼。
多尔衮示意他们不必多礼,不要喧哗,轻轻来到孝庄皇太后的病榻之前。
此时的孝庄皇太后躺在病榻之上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像是睡着了,眨眼之间像换了一个人。
苏沫尔守在旁边,面色凄然,还偷偷的抹眼泪。
多尔衮看了看,然后转身把御医悄悄地拉到了旁边,装模作样道:“太后病得如何?”
这名御医也是煞有介事道:“回摄政王爷的话,太后操劳过度,急火攻心,不宜再劳神费心了,奴才再给配几副药,休养一段方可康复。”
“有劳太医了。”
“奴才的应尽之责。”……
多尔衮一直在这里呆在孝庄皇太后醒来,孝庄皇太后看到了多尔衮要坐起来。
多尔衮赶紧把她扶住了,让她躺好。
“太后不可轻动,方才本王问过太医了,太后不可再为国事操劳了,安心休养身体要紧,有什么事吩咐本王去做。”
“那就有劳王爷了……一定不能饶了那个狗奴才。”孝庄皇太后也感到自己实在是太累了,说着还咳嗽了起来,苏沫儿赶紧过来给她捶背。
多尔衮道:“太后放心,本王一定将这个胆大包天的狗东西碎尸万段,不少于3000刀。”
多尔衮走了之后,孝庄皇太后就睁开了眼睛,从床上坐了起来。
“老佛爷……”苏沫儿赶紧来扶她。
“我没事,只是头有点晕。”
“老佛爷该用药了。”苏沫儿赶紧把熬好的药,捧了过来。
“用什么药啊,哀家没有病。”孝庄皇太后摆了摆手。
苏茉儿不解道:“可是老佛爷,太医说……”
“苏沫儿,你不要相信太医的话,不过摄政王爷现在身体已经康复,能够继续摄政了,哀家也该歇歇了。”
……
多尔衮再从孝庄皇太后帐中出来的时候,心里觉得踏实多了,脸上一点生气的表情也没有了,反而觉得林毅这封信帮了他很大的忙,让他重新拾回了以前那个大清摄政王的感觉。
他从孝庄皇太后的营帐中出来了,直奔刑场而来……
洪承畴被人拖出去之后,打掉了官帽,顶戴花翎滚落在地。无数的火把把这里照得通亮,洪承畴光着膀子被捆在了一棵柱子上,更显骨瘦如柴。
负责行刑的鞑子们进行着凌迟前的准备,清水一盆,大小各式的割肉刀具一套等。
因为凌迟处死是有讲究的,一共要割多少刀得有个数。
据说袁崇焕被崇祯皇上凌迟处死的时候,被割了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