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旁的李儒不禁面色阴沉的说道:“主公,此子太过贪婪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欺凌到我军头上,孰为可恶。待主公执掌大权之后,必须给他一个好看。”

    董卓问道:“文优认为此子是在欺诈于我?”不等李儒解说,董卓便就大笑开来,笑道:“不错,不错,此子胆识过人,想是猜到了什么。不然不会如此狮子大张口的索要宝驹。文优以为,宝驹予是不予?”

    李儒咬牙切齿的说道:“减半予他,再命使者传话,做人需懂得适可而至。而且,朝庭大事非汝所能插手其中的,莫要自误了。”

    董卓面色转沉,问道:“文优以为,十常侍会信我军是来相助于他们的吗?我已在此等了十日之久,可不想再等下去了。”

    李儒捏拳肯定的说道:“会相信的。因为他们已经无路可走。袁绍假借何进之命,令各州郡官吏将十常待之族人全部捕获,就等擒拿十常侍之后一同斩杀。此消息已经通过奉车都尉将之通报宫中,十常侍又得主公引兵相助的保证,必然会尝试搏命一击。只是能不能成功斩杀何进,便就不得而知了。”

    董卓大笑道:“尝闻何进每以袁本初之言是从,自身绝少主见,常被袁本初玩弄于股掌之间。本初若知我从中坏其好事,不知怪不怪我耶?”

    李儒阴阴一笑,说道:“谁让袁氏太想独霸朝政了,即有所谋,则必有所败也。世阀以清议掌控推举大权已太久太久了,常使我辈有暇寒士难得朝庭的擢用。既阻我上进之途,便是时侯换上主公,让朝政重归于前汉时的清明了。”

    “适可而至?非我能插手?莫要自误?”何白大笑道:“有此五匹千里宝驹,世间万事又干我屁事。”

    董军使者大喜,连忙拜辞而去。何白则围着五匹大约七岁口左右的大宛千里宝马直转圈圈。没想到敲一敲董,还真敲来了五匹千里马,要知何白的心里底线是三匹,能多出两匹绝对是意外之喜。

    古代擅长相马的人有很多,著作了许多相马经书。只是在后世时多已失传,唯有少数马经流存。

    后世有传相马之道,以相眼为先,次观头面要方圆。相马不看先代本,一似愚人信口传。眼似悬铃紫色浸,睛如撒豆要分明。白缕贯睛行五百,瞳生五彩寿多龄。鼻纹有字须长寿,如火如公四十春。寿旋顶门高过眼,鬃毛茸细万丝分。面如剥免肋无肉,鼻如金盏食槽横。耳如柳叶根一握,颈长如凤似鸡鸣……

    反正何白是看不明白,只知这五匹宝驹匹匹肩高八尺,一身的肌肉,比何白还高出近十厘米来。何白已经不太方便飞身上马了,只能老老实实的踩踏马蹬上马。算上马头马耳的高度,足足有二米四之高。而身长不算马尾,也有二米五之长。马身重达一吨半,是乌桓马的三倍之重,整个一个轻型的越野跑车嘛。

    其实对于何白来说,一匹千里马还不如后世的一辆摩托车跑得快与舒适便捷,只是自古以来千里马的名声太好了,骑着高头大马也威风,所以何白才对它有所期盼。

    此时的千里马虽好,也不可能真的拿它去跑千里之路。骑什么马行军,都得就着慢的军队。千里马只是对于冲锋陷阵与武将的单挑有巨大增幅作用罢了。比如马匹的身高,加上人的身高,以居高临下之势,怎么都比骑矮脚马要强。

    只是千里马太过娇贵,饲养困难,专人专料照顾,而且容易掉膘,最好还是有条件的大将骑乘,普通的轻骑兵还是骑矮小的乌桓马(蒙古马)更好。

    乌桓马虽然步幅不够伸畅,速度不大,飞越能力也差,但持久力很强。凡武装骑乘,负重约90公斤,日行60…90公里(汉里200里)是常事。强行军可达150公里连行8至10日时间也能做到,主要还便宜,损失了也不心痛。

    而千里马难成规模,虽暴发力强,飞越能力强,速度也快,但主要是耐力不够,不能够持久。若不是精良懂得其性的骑手骑乘,只怕还没跑上一千里远,就会把它给跑死了。

    因此何白得马之后,首先想到的是用来收买人心。五匹马有黑、白、黄、红、青五色,何白自选白色,将黑色留给典韦大哥,黄色赐予黄忠骑乘,红色留给张辽、青色则留给韩猛,分配刚刚好。

    黄忠得赏千里马,自是少不了拜谢了。黄忠尚无寸功在身,却多得何白之赏,向来老实的他,十分不好意思。只是此时少战事,只能时时做好准备,随时可为何白冲锋陷阵。

    何白处理完夕阳亭之事后,又赏给陈魁百金,算作斩将之功。不等何白重起大军返回西园,却见何咸领着张璋等扈从匆匆而来,叫道:“大将军有令,命下军移师夕阳亭,令何校尉领兵就近监视董卓一军,不使其向东行出半步。”

    何白不解的问道:“为何大将军有此令给我。”

    何咸擦擦汗水说道:“午时时,有西园守园官员遣使报于大将军,说校尉无诏令,私下领兵南下寻董卓报仇。大将军深恐朝中有人借机问罪校尉,又恐校尉不敌董军;于是命我传令校尉,移师夕阳亭,就近监视董军,但不得与董军交战。若董军再有异动时,方可挥兵攻之,如此有大将军军令在前,方可不遭朝臣的非议。”

    何白感动于何进对自已的关心,一时激动的说道:“董卓已经被我迫服,此事已然平复。倒是大将军,现在正是十常侍惶惶然,狗急跳墙之时,你近日得在府中看住大将军,莫要让大将军轻易入宫,不然恐有祸事临身。”

    话一说完,何白又后悔了,但看何咸随口应着,想来他并未把此事放在心上,何白于是又松了口气。连何咸都未当成回事,想必何进更加不当回事吧。何白在这段时间里心理矛盾之极,颇感难受。倒是当事人却毫不在乎,此时的何白也只能想开了。

    何进既然叫自已移师夕阳亭附近,那就移吧。于是乘着天色还早,令麾下大军准备择地安营之事,又派传令兵让在西园之中早就准备好的下军辎重兵全部转移到夕阳亭来。

    有夕阳亭中的数千百姓相助,大军砍伐亭中附近的树木,于一个小丘上安置营寨栅栏与鹿角,一座直径达两百米的一个圆型大营寨,在两个小时后终于立起。因为辎重兵未至,于是又先挖坑做饭,饲养战马。因为临近民居,还是何白的封民,于是一切不愁,在晚上八点半钟左右,终于可以吃饭了。

    等到九点钟时,辎重兵终于赶着三千辎重大车与五千余民夫乘夜赶来了,接下来又是升帐卸车造饭之事,一直等到深夜十二点,方才把一切的事物安置完毕。何白又安排好夜巡之事,这才躺在主帐之中睡下。

    然而刚刚躺下不久,就有扈从前来禀告道:“主公,京师之中有府中宾客前来求见。”

    何白猛然翻身坐起,宾客于这个点来求见,必是京师洛阳城有大事发生,难道……是何进死了?何白并不知历史中何进死亡的确切时间,这段时间一直在洛阳城中等待,不想今日自已才刚出城一日,便就发生了此等事来。

    何白急叫道:“快快将他带来。”

    不多时,就有一名何白较为看重的宾客被带到了主帐,不等何白询问,那名宾客就大叫道:“君侯,不好了,今日何大将军被太后所召,于下午申时入宫时,被十常侍所杀害……臣下买通相熟的城兵,方才坠城而下,前来军中报讯。希望君侯有所准备才是。”

    何白出帐遥遥望向洛阳城的方向,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呀。自已终是没有改变历史,让何进逃过死劫。接下来便是天下大乱了,世间的一切秩序规矩将全部告破,到了以尊奉强权为主的乱世时代了。

    而自已的责任,便是在东汉将亡的躯体之上,重新建立起属于自已,也是属于天下人民的新的秩序与规则。

第136章 准备脱离() 
何白虽得到消息,但并没有多加理会洛阳城中的乱事。府中有罗培领头留守,想必不会出什么大事情。是时候准备远离京师,前往北海国上任了。于是令那名宾客重回城中,向罗培传令迁移之事。对于蔡邕一家,何白则下了严令,必须把蔡邕一家强行带上。

    第二日巳时,何白与诸将商议大军出征的行军事宜以近尾声,何咸与张璋匆匆的飞马闯进辕门,不等守门的士卒阻拦,就直奔主帐而来,一见何白,何咸便扑倒在地,哭道:“兄长,兄长,我父于昨日被十常侍阴谋害了……”

    诸将一惊,不想何白竟是何大将军之子何咸的兄长,是与何大将军同族的何氏近支子弟。难怪胆敢直斥何咸,而不被大将军所忌恨。然而此消息却被更劲暴的消息所震住,大将军何进竟然死了,同样与二十年前的大将军窦武一般,被宦官们所杀。那接下来的何氏,岂不成了叛逆者了?

    当何咸陆续将事情的始末说出之后,众人才知,何咸于昨日回去时,本想提醒何进,却迟了一步,何进早就被十常侍假借皇帝与太后之令所谋杀了。

    十常侍更颁下假诏免去袁绍司隶校尉与王允河南尹的官职,以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在宫外等侯的袁绍、曹操等人得到消息之后,急忙退回府中商议。在没有何进之助的袁绍,又没有来自宫中的消息,商议许久也不得要领。

    而何进在平日里能够做到克已待人,因此大将军府中的将领与卫士们都乐于效命。大将军属下司马吴匡等人得知何大将军被杀害,又恐被宦官们将之归于何进一党,事后问罪,于是想要带兵入后宫杀尽宦官们报仇。

    然而他们的官职太小,深恐不能成事。于是有虎贲中郎将袁术愤然挺身而出,领麾下虎贲与吴匡、张璋等将联合,领兵乘夜一同攻打南宫。

    天亮后,袁术下令毁烧南宫九龙门及东西宫,宦官们在南宫中坚持不住,这才入长乐宫奏报何太后,谎称大将军的部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