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名西凉勇士立时准备一拥而上,何白喝道:“白身为武人,兵器向不离手。前将军又非皇帝,配刀有何不可。”

    李儒眼中毒光一闪,叫道:“不愿卸刀,便是行刺,杀。”

    二十名西凉勇士顿时拔刀而上,何白退后半步手握刀柄,刀鞘尾端朝上,身子微屈。眼见西凉勇士将至,刀光乍现,一式拔刀术横切,疾若迅雷,立时刀折指断,惨叫连天,血溅四方,有五名当头的西凉勇士胸口同时中刀,齐齐倒在血泊之中。再看何白的环刀时,又已收刀入鞘,仿佛从来没有拔出一般。

    董卓、李儒又吃了一惊,自古以来马上猛将不一定在马下也有相同的武力,无了长兵重甲与良马,以气力著称的猛将也成普通人了。如果说猛将是长于大开大合的长刀大戟战术,轻侠、游侠儿、剑客所擅长的就是短兵相搏、贴身而斗的刺杀之术了。

    此两种武艺各有擅长之处,不可以相提并论。但是步战的话,纵然古之猛将死在此种刺杀之术的也不在少数。不想何白在马上英勇不已,步战也如此的厉害。而且更有一把宝刀,竟连铁甲也能斩裂。

    董卓与李儒哪知何白是来自后世之人,马上而战的武艺因为没有参照物,所以向来老老实实的跟随典韦、韩荣学武。而步战的话,因为后世的武侠与影视作品太多了。以后世人的武术思想加上在此世的实际搏杀经验相结合,创出一、两套刀术也没有多难。

    譬如这拔刀术,何白只练得一招拔刀横切法,出鞘之际,绝对是疾若迅雷,暴发力横强的一招。加上手中之刀,乃是用跟随着一同穿越的后世步枪所报废的钢铁料,由太原良匠所制成的环首雪枫刀。净重六斤八两,长四尺二寸,端是吹毛断发,斩铁无损的神兵利器。因此方才只是一刀,便轻易斩杀了五人。

    只是满地的鲜血不但没有迫退余下的西凉勇士,反而更激起了他们的噬血之心,一个个如狼嚎鬼啸一般猛扑而来。何白再退后两步,又一式拔刀术横切,纵然西凉勇士们有了防备,可依然有三人不免刀折臂断的下场。

    不等他们重新列好阵型一拥而上,何白早就如虎入羊群一般,大肆劈斩起来。有神兵雪枫刀在手,此时的铁器哪是对手。刀过之处,无不刀折臂飞,衣裂甲碎,鲜血流满大厅,到处都是横倒的死尸。何白素色的衣襟之上,喷撒满了鲜红的血液,比之红色的染料都更加鲜艳,更加夺目。

    “当”的一声脆响,等董卓、李儒回过神来时,何白已然弹去了刀上的血珠,收刀入鞘。轻步行至二人十步之处,就地面不改色的跪坐在血泊之中。

    何白望见董卓拔刀半跪警惕防备着,李儒更露出惊骇不安的神情,不由轻笑一声,说道:“前将军于晨时,曾盛邀在下过府做客,说想与在下亲近亲近,不想方过两个时辰,便就转变了嘴脸。看来前将军其意不诚啊。”话虽如此,可是何白却无半点起身离去之相。

    董卓面色好一阵的阴阳转变,半晌方才收刀跪坐大笑道:“何太中之勇武与胆略,董卓今日是彻底领教了。吾观满朝文武独何太中可为真英雄也。”

    何白亦拱手笑道:“前将军过奖了,在下亦观满朝文武,能够匡正朝庭,平定天下之人,除前将军之外,也别无他人了。”

    董卓却不相信的笑道:“何太中才是真正的过誉了,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亲友故吏遍及天下,朝中尚有袁太傅在,更深得天下之望,何太中又怎说朝中无人呢。”

    何白摇摇头道:“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可真是好大的名头。然据我观之,何进辅政,而引袁隗同录尚书事,袁隗之望重矣,位尊矣,权盛矣。袁绍及袁术与何进同谋诛除宦官,袁氏空享德望之巨室,又世为公辅,身为家主的袁隗却尸位素餐,不能勇于任事,可见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简直无能之极。若是由他来匡正汉室,则天下倒覆必也。”

    董卓闻言心下欢喜,不意何白如此看不上袁氏。李儒闻言更是心内一动,出言叫道:“此地污浊,肯请主公与何太中移驾别厅详谈。”

    何白笑道:“吾闻前将军亦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英雄豪杰勇士,虽尸山血海亦能安然入眠,又何惧血污耶。”

    董卓闻言顿时对何白心生知已之感来,可不是么,身为武人,有什么场面没有见过,何嫌区区血污与死尸,当场就与何白畅谈朝中未来之政事来。

    当听到董卓要为建宁元年(168年)九月政变时被定性为叛贼的陈蕃、窦武以及次年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恢复陈蕃、窦武等人的爵位,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并亲近士人,征召名士入朝为官,重建大汉盛世之语时,何白几乎不敢相信这是出自历史闻名的残暴荒淫、祸乱天下的野心家董卓之口。

    不过想想在三国演义中,董卓似乎在开始之初,也并不是太坏。直到袁绍等十八镇诸侯起兵讨董之后,董卓才因屡屡受到被自已所提拔的士人们,纷纷无故背叛的打击,才变得暴虐起来。

    说来说去,还是因董卓并非士人,行事与士人的思想不合之故。自已之所以不愿听从何太后,出来执掌朝政,也是有董卓这不良的后果在前。自已可比董卓在朝中的底子更差,连董卓都顶不住,更何况是自已。还是另起炉炕为好。

    要说在历史中比董卓的为人更加暴虐的野心家也不是没有,可偏偏是董卓最遭人恨,就连死后都被人点了天灯,只能说是时势使然,非其本人之罪也。因此,何白甚至有些可怜董卓起来,纵然他之后的行径可杀,但此时的他,还是一心想为汉庭重兴的大忠臣。

    “何太中,”李儒见董卓与何白相谈甚欢,不由出言问道:“我家主公在朝中别无势力,欲引西园军为助,巩固自身的权势。何太中久在西园,不知西园军如何才能为我家主公所用?”

    董卓也带有期望之情,把眼望向何白,何白不竟微微一笑,说道:“此事易尔,袁氏与西园军上下本就有怨,深恐袁氏会执掌大权。以董公如今在京城中的兵马威势,只要遣人相召唤,并厚待诸将,西园军上下必投董公矣……”

第141章 再论禅让() 
第二日早朝,董卓所奏的数条建议在袁隗的点头下几乎全部通过,就连一直冷眼旁观的何白,都不知袁隗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是他太过相信董卓了?不会,身为政治人物,他又岂会全心全意的去信任一个人。

    直到何白看到了满面铁青,双手紧握的袁绍之时,何白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袁绍在近时的表现太过张扬了,加上袁绍个人的声望,几乎达到了比袁隗还高的地步。

    袁隗身为袁氏家主,年纪才刚过五十不久,正是政治生涯中年岁最佳的时期,无论是经验与威望都有了,可不想被其他人分去了自已的权势。纵是一族人,可袁氏的资源只有那么多,顾得了自已,就顾不得袁绍了。

    袁隗看了看神色低落的袁绍与神情飞扬的袁术,袁绍在前些年就有些反逆自已之意,若非自已与十常侍私下相善,指不定早就被袁绍给坑害了。还是相对本份的袁基、袁术更加顺眼一些,用董卓这个武夫来打击袁绍,正是其时也。

    今日早朝,董卓不但掌握了京师之中的大部分兵权,就连官位,也从前将军顶替了向来在朝中不讨人喜,更无政绩声望的刘弘为三公之一的司空。其次便是袁术,因讨十常侍有功,从虎贲中郎将升任后将军之职。这是袁隗在出任太傅前所就任的官职,由袁术来接任,可算是袁隗对其果敢、勇于任事的嘉奖了。

    而何白,因有救驾大功,特加封一千户,进封为都乡侯。只是何白上奏,说希望能受封在北海国内。于是除都乡侯,改封为三千户的北海国都昌县龙池乡侯。

    下朝之时,董卓大笑着拜问百官,说自已将在温明园中设宴,肯请百官能够驾临赏光。太傅袁隗一口应允,百官们见了,也不好得罪了董卓,只得答应下来。于是在散朝之后,见天色已然不早,也不回府,直径前往温明园而去。

    何白神色一变,去温明园?怎得董卓在温明园妄议废立皇帝之事来得如此之快?自已还以为至少在半个月之后才发生的事,怎得才刚刚返京第二日,便就发生了?

    何白心怀犹疑之色的步入温明园中赴宴,果然酒过数巡,董卓就停酒止乐,厉声说道:“吾有一言,众官静听。”

    等百官皆侧耳之时,董卓说道:“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

    百官听闻,都不敢出声。就连太傅袁隗,都被董卓突来的废帝建议所震惊住,一时不能出言反对。唯有袁绍闻言冷笑不已,把眼看向丁原。丁原立即会意,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道:“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

    董卓怒骂道:“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拔出佩剑,就欲上前斩杀丁原。

    一旁的李儒望见昂然挺立的吕布,扈从于丁原的身旁,急止道:“今日饮宴之处,乃祝董公荣升司空之位,不可妄谈国政;来日向朝堂公论未迟。”

    百官深怕闹出了血案,皆劝丁原上马而去。董卓之后又问百官,又与尚书卢植闹得不甚愉快,幸被议郎彭伯劝止。河南尹王允站出来说道:“废立之事,不可于酒后相商,另日再议。”于是温明园之宴彻底告散。

    何白得到了温明园之议确切的讯息后,没有理会董卓的后事,乘着天色未晚,直径向南宫而去,求见何太后与皇帝刘辨。何太后于宫中闻知何白前来,忙命宫女前来引路,将何白带至皇帝寝殿未央宫中。

    何白拜见了何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